
文:魚爸
來源:養育男孩(ID:breedboy )
◐
你有沒有發現,其實孩子有時挺喜歡幹活的。比如自己洗衣服,晾衣服,擇菜。這幾天放假在家,去外邊曬被子,發現孩子真的長大了,可以提起一大桶的衣服被子了。其實,剛開始,孩子們都會覺得幹活很有趣,興致勃勃地想去挑戰。只是父母有時在無意中打擊了他們的積極性。覺得孩子做得不好,達不到效果。最後,乾脆都包乾了,孩子只要在一旁看著就行了。久而久之,父母依然能幹,而孩子呢,卻習慣了父母的包乾。
01
我一直覺得,孩子是很能幹的。
可為什麼孩子的手被束縛住了呢?
為何讀小學的孩子,吃飯就坐在桌子前面,等著飯菜上桌,而不去廚房自己盛飯端菜呢?
“小祖宗,你不要進廚房,危險!”
“快快,放下,小心燙著。”
孩子提起家裡的垃圾袋想幫忙做點事。
“不要提,那個髒。”
“別弄,你知道丟哪裡啊!”
“給奶奶提著去,別幫倒忙。”
當孩子興致來了,想嘗試摘菜洗碗。
“不要做,你做不好。”
“去寫作業,你把書讀好就行。”
就這樣,孩子的手被束縛著。
而過於能幹的大人卻忙著上跳下竄地伺候小主人。
結果,就養出了越來越多的“低能”孩子。
02
除了束縛孩子的手腳,大人們還樂此不疲地去控制孩子的想法。
還常常打著愛的名義。
前幾天帶兒子在小區下面的小遊樂場玩。
我非常喜歡這個地方,因為在那裡能看到很多的孩子。
看著他們嘗試著去跟新的夥伴打招呼。
看著他們去挑戰自己不敢做的一些動作。
還能觀察跟在後邊憂心忡忡的老人或者父母。
聽到最多的話就是:“不要摸,髒!”
“不要爬,危險!”
很多很多的“不要、不要……”
還有很多的話就是:“來,到這裡玩。”
給孩子劃定玩的地方,而不准他們越界。
其實孩子玩左邊的滑滑梯跟玩右邊的滑滑梯有什麼不一樣呢?
可有的大人卻非得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來。
有一次一個小女孩跟在小小魚後邊,他蹦她也跟著蹦,他爬滑滑梯,她也跟著爬。
其實這是很正常的模仿,小的孩子總願意跟著大一點的孩子學習。
可小女孩的奶奶看到了,直接把孩子扯了回去,要她去騎木馬。
孩子當時就反抗著,哭著臉。
但老人堅持自己的想法,拉住孩子。
有時,不是孩子真的有危險,大人才變得緊張或者去控制孩子。
而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控制慾或者按照自己的感覺去做。
孩子的心理感受和需求被完全忽視了。
當孩子習慣了這種控制時。
慢慢地就會變得享受這種控制帶來的舒服安逸。
當孩子表現出自己想法的時候,請記得鼓勵他,給予支援。
可以在一旁耐心的觀察,幫助孩子而不是控制孩子。
心理學研究發現:當孩子獨立活動的要求得到某種滿足或受到支援,孩子就會表現出得意、高興,出現自尊、自豪等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情感和態度。否則,就出現否定的情感和態度。因此,必須十分珍惜孩子的獨立性意向,給予鼓勵和支援,使其不斷發展。

03
當父母恨不得把全世界所有的好東西和所有的愛都給孩子時,卻忘了告訴孩子一件事:生活的艱辛,是難以想象的。
還記得讀中學的時候,我常到一個同學家玩。
那時候他爸爸的名言就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
所以要求兒子好好讀書,其他事一律不要做。
他甚至從來沒有洗過自己的衣服襪子。
而他的穿著和用的文具是我們班上最好的,一副有錢人家孩子的派頭。
實際上這些都是他父母省吃儉用擠出來的。
最後他以優異的成績進了大學。
讀大學的時候,他父親在附近的工地做事,母親就在學校附近租了房子,陪著自己的兒子。
因為兒子的生活離不開媽媽的照顧。
出了大學,他找工作屢次受挫。
原因是吃不得一點苦,領導交代的活挑三揀四。
工作換了一份又換一份。
結果到了三十多歲還跟父母生活在一起。
孩子讀書需用心努力花時間,這沒有錯。
可是勞動也是不可荒廢的。
因為在勞動中,他的頭腦手腳會變得更加靈活。
而且可以培養孩子能吃苦的精神。
曾國藩說:“子侄除讀書外,教之掃屋、抹桌凳、收糞、鋤草,是極好之事,切不可以為有損架子而不為也。”
請讓孩子去吃點苦,獲取自己的經驗。
我記得自己在讀高中的幾年,每年暑假都會到親戚的工地上做小工。
有時是給他們搬材料,有時是清運建築垃圾。
因為勞動強度大,所以每次手掌上都會磨出水泡。
還記得有幾次踩到帶釘子的木方,腳掌也被扎傷。
雖然每次只能做半個月左右,但那時候我懂得如果不努力讀書,那自己也只能跟著親戚們拼命苦幹,掙的不多,卻流著血汗。
我常常跟兒子說:“你肯定不會再吃爸爸這樣的苦頭。可是爸爸希望你能多幹一點活,不要怕吃苦,因為爸爸吃的這些苦,都變成了最寶貴的財富。”
所以每次做大掃除的時候,兒子總是很積極地領取任務,我們就能輕鬆一點了。
而我發現,我們“懶”一點,孩子反而變得更加能幹。

04
其實,孩子比你想象的要能幹很多很多。
而你卻總是不相信孩子。
很多父母說自己的孩子不自信,也沒有責任心。
那你有沒有給過孩子機會來培養這種品格呢?
記得有一次在機場取票的時候,前面的一位媽媽牽著六七歲左右的女兒取票。
然後孩子伸手把票接了過去。
“把票去給爸爸保管。”媽媽說。
“我拿著吧!媽媽。”孩子說。
“不行,等會你弄丟了怎麼辦!”
“不會的,媽媽,我長大了,我會保管好的”
“不行,這個不能開玩笑,丟了就麻煩了。”
然後就把票一把搶了過去。
“我能不能拿我自己的那張?”女兒幾乎在乞求媽媽的同意。
“不行,丟了怎麼辦。”
最後孩子就委屈地跟著媽媽去了爸爸那邊。
等我取到票的時候,就把兒子的票給到他手上,給他指出他自己的名字,還有座位號。
“要不要爸爸給你保管?”
“我先自己保管,等會去那裡的時候給你。”兒子指著安檢門跟我說。
“那你一定要緊緊地抓住呦!沒有它就不能上飛機。”
小傢伙用力地點點頭。
用自己的小手緊緊地抓住機票。
我感覺到他其實抓住的是父母給他的信任,還有他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
請給孩子足夠的信任,讓他們相信自己能做到。
儘早讓孩子養成愛勞動、不怕苦的好習慣。
*魚爸,家有小子一枚,立志做一名合格的80後奶爸,童書編輯,閱讀推廣人。公眾號:養育男孩(ID:breedboy) (一個最有愛的公眾號,面向家長群體,每天原創分享親子養育常識、親子閱讀推廣、家庭關係建造知識,新書《真希望我爸爸讀過這本書》熱售中。

雙養家長學院商城為不同階段的家長提供一站式家庭教育學習平臺,
讓家長輕鬆學習家庭教育
▽▽▽
▽▽▽

識別二維碼,關注雙養智慧家長
陪你一起成長



雙養智慧家長
養育,從來都不是父母對孩子單向的施予和饋贈,而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的人生旅程。與所有父母共勉!歡迎關注!
走之前記得點個“在看”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