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投出200億茶飲IPO

新徵途。
作者 I 楊繼雲
報道 I 投資界-天天IPO
新春伊始,港交所熱鬧起來了。
投資界-天天IPO訊息,2月12日,古茗控股有限公司正式登陸港交所,開盤市值一度達240億港元,成為開年最大新茶飲IPO。
成立於2010年,古茗是一個典型的大學生創業故事:創始人是畢業於浙江理工大學的王雲安,畢業後他與同學聯手創業,將古茗開出近萬家茶飲店。而在登陸港股前,古茗僅開放了唯一一次外部融資——美團龍珠、紅杉中國、Coatue身影浮現。
至此,港股集聚奈雪的茶、茶百道、古茗三家茶飲上市公司,而蜜雪冰城、霸王茶姬也在IPO的路上。2025茶飲上市潮序幕拉開。
同學聯手創業
開出近萬家店,市值240億
古茗是一個典型的大學生創業故事。
創始人王雲安,1986年出生於雲南省安寧市,父母從事百貨生意,他從小耳濡目染,2006年考入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在浙江省台州市溫嶺市大溪鎮,即將畢業的王雲安與大學同學戚俠、高中同學阮修迪等人創辦“古茗茶飲”。
幾個年輕人很快感受到了創業初期的艱苦,也經歷了早期的摸索、掙扎和突破。從2011年起,古茗開啟加盟模式,在當地站穩了腳跟,開始從台州鋪向了其他地區。
大約2015年,察覺到市場趨勢的王雲安用茶葉取代香精茶,佈局新水果茶,這一年門店數量來到了300家。兩年後,古茗建立起冷鏈配送模式,全國門店數量突破了1000家。
至此,曾名不見經傳的古茗漸漸被外界熟知。2019年,古茗開出2000家店,這年年底王雲安公開自述創業歷程,提出古茗的根基是“利他主義”。
在母校的一場演講中,王雲安分享:“創業是一條不歸路,我們必須認清自己的重要性,只有認清自己的定位,才能更好的面對困難,享受成果。”
2024年1月,王雲安帶領古茗茶飲向港交所遞交上市招股書。透過招股書可見,古茗產品價格通常在10-18元之間,主打高性價比果茶,截至2024年9月30日,門店增加至9778家。
2021年—2023年古茗營收分別為43.84億元、55.59億元、76.76億元;2024年前9個月營收64.4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5.6%。
根據招股書,古茗董事長兼CEO王雲安、總裁戚俠、阮修迪及潘萍萍為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公司79.5%的股份。此次古茗IPO,共有騰訊、元生資本Genesis Capital、美團龍珠、Duckling Fund、正心谷資本等5名基石投資者,合計認購7100萬美元,佔本次發行37.46%。
昔日同學聯手創業,最終收穫人生第一家上市公司。
覆盤投資故事:為何他們都投了?
梳理下來,古茗上市前只開放了唯一一次融資,身後集結了美團龍珠、紅杉中國、Coatue等知名投資機構。
“最早是2019年的夏天,我們和雲安第一次見了面。那一年年底他想要融資了,我們很快就確定了領投。”美團龍珠董事總經理黃垚鑫回憶。當中有一段插曲:早在2018年,美團龍珠投資了喜茶,2019年開始接觸蜜雪冰城,團隊決定在每個價格段都出手一家新茶飲公司,在交流中蜜雪冰城CEO向龍珠團隊推薦了另一家他很認可的品牌——古茗。
很快,黃垚鑫和美團龍珠合夥人朱擁華一起見了王雲安第一面,但當時古茗還沒有想好要不要開放外部融資,於是龍珠與王雲安保持頻繁交流,等待投資機會。
也是在這一年,古茗進入到善於挖掘水下專案的紅杉中國消費團隊的視野——一家主打三四線城市的茶飲品牌,卻有了數千家門店,且形成了一定的區域影響力。“這讓我們感到非常興奮,所以主動聯絡了創始人王雲安。”紅杉中國合夥人胡若笛回憶。
與王雲安的第一次會面持續了四個多小時,胡若笛印象深刻,“當時他還沒接觸過資本,但對茶飲供應鏈的深度、加盟管理的核心、產業終局的決勝點,有非常清晰且超前的認知,很多和我們對市場的判斷不謀而合,而且氣質很投緣。我們當即判斷古茗是一個必須投資的投資物件。”
當時,古茗留給投資人一致的印象:公司保持非常健康的現金流,並不需要融資。但在胡若笛看來,作為創始人,王雲安顯然對古茗未來的發展有更深的戰略思考和更大的期望,因此最終約定在2019-2020年開放了一輪融資。自然而然,紅杉中國、美團龍珠率先拿到了入場券。
紅杉中國合夥人胡若笛(右一)、紅杉中國副總裁徐瑞(左一)和古茗創始人王雲安在上市現場
根據招股書,在古茗IPO前,股東美團龍珠持股8%,紅杉中國持股4%。完成投資後,紅杉中國與王雲安及整個古茗團隊保持了非常密切的互動,如幫助公司招募了首席人力資源官,透過紅杉學者等招聘專案協助搭建了企業的高潛人才體系,並且在品牌、數字化等方面為企業提供賦能。
在胡若笛看來,從2010年的一家小鎮小店,到2024年的萬店12億杯,王雲安做對了三件事:用利他和坦誠對待廣大加盟商和利益夥伴,用聚焦和定力把握髮展節奏和方向,不盲從、知進退,堅持做消費者信賴的高品質產品;同時在供應鏈、數字化等“看不見”的地方堅定投入、堅持長期主義。
如今回過頭看,這無疑是一筆典型的消費投資——因為機會稍縱即逝。用黃垚鑫的話來說,優秀的消費公司可能只有一次投資機會,“一旦過了一定階段,現金流充裕,也就不需要融資了。”
2025,新茶飲上市潮
放眼望去,新茶飲IPO排隊趕來。
此前,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已完成港股上市備案,最新訊息則是公司擬於本月晚些時候進行香港IPO,計劃籌資5億美元。
蜜雪冰城算是中國新茶飲最不可思議的存在——平均單價只有6元,卻依然能源源不斷賺錢。身後是河南張紅超、張紅甫兩兄弟草根逆襲的故事。1997年,張紅超在河南鄭州做起刨冰生意,開了一個名為寒流刨冰的路邊攤,這便是此後開遍全國大街小巷的蜜雪冰城的前身。至今,蜜雪冰城已經開出了超4萬家門店。
此外,據上海證券報訊息,霸王茶姬也正在籌備赴美上市。投資界獲悉,春節過後,霸王茶姬的IPO正在加速推進。
霸王茶姬背後同樣是草根出身的張俊傑,他擁有一段令人驚訝的創業生涯:沒上過學,早年間在奶茶店當學徒,摸爬滾打直到2017年創辦霸王茶姬,如今已在全球開出超6000家門店,GMV超100億元,是當下擴張最兇猛的新茶飲品牌。
滬上阿姨也於2024年12月二次更新港交所交招股書。身後站著一對上海夫妻——單衛鈞和周蓉蓉,他們在10餘年間開出7000多家門店,完成4輪融資,總計融資額達到4.8億元,投後估值約50億元。
更早前,奈雪的茶、茶百道已正式在港股上市。為何此時新茶飲上市依舊絡繹不絕?
投資界曾對此分析:上述幾家茶飲企業已經發展到一定規模,需要向下一階段邁進。而在不少融資與IPO招股書中都能看到企業披露的“萬店計劃”,早日進入二級市場,才能快速拿到資金、獲得影響力,繼續進行下一輪擴張。
另一方面,告別內卷的茶飲企業,都將出海作為重要規劃。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往往是很多國內品牌的出海首站。在全球化出海的大趨勢下,以港股為新起點,吸引更多海外投資者關注,進一步拓展國際品牌知名度,幾乎成為行業龍頭們的一致選擇。
換句話說,以新茶飲為代表的中國消費品牌,正在迎來全面出海的大時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