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英特爾砍掉營銷部!

英特爾的營銷部門懸了。
2025年6月,英特爾新CEO陳立武上任僅三個月就宣佈:將核心營銷職能外包給埃森哲,同時引入人工智慧技術替代人力。
訊息透過內部信傳達,明確表示營銷部門將只保留“精簡”團隊,大多數員工將在7月11日前得知自己的去留。
今年4月,他已向員工預警即將到來的大規模裁員,當時,英特爾已經給銷售和營銷集團設定好了的成本削減目標——35%。

這可不是簡單的“降本增效”,而是一次近乎“釜底抽薪”式的豪賭。這一刀,不僅砍出了這家昔日霸主的求生欲,更可能徹底改寫未來大公司的營銷玩法。
01.
活下去,才是硬道理
首先得搞明白,英特爾為什麼對自己下這麼狠的手?
答案就一個字:錢。或者說,缺錢。這幾年,英特爾的日子相當不好過。2025年一季度淨虧損達到8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4億美元虧損擴大了115%。
CEO定下的“百億美金成本削減”小目標,必須有人來買單。那個看起來臃腫又燒錢的全球營銷部門,自然成了第一個被推上手術檯的。

但如果只看到“省錢”,那就太小看英特爾了。它選擇的“接盤俠”是埃森哲,一家玩技術和資料出身的諮詢巨頭,這背後藏著一個更大的野心——擁抱AI
這劇本是不是很眼熟?多鄰國前腳剛用AI裁掉了一批翻譯合同工,英特爾後腳就跟上了。它們的算盤打得都很精明:把那些重複、繁瑣的執行工作,統統扔給AI和外包團隊去幹,將固定的人力成本變成彈性的服務費,一舉兩得。

國內的同行們也沒閒著,甚至更狠。
Keep直接一刀砍掉了全部市場部,試圖用純粹的使用者增長和產品驅動來代替傳統的品牌營銷。
更有意思的是國內的廣告巨頭藍色游標,它選擇了一條截然相反但目標一致的路:All in AI,然後宣佈“停止所有外包”,要把所有活兒都收回來自己用AI幹。
無論是向左走還是向右走,無論是外包還是自研,終點都指向了同一個地方:AI正在重塑營銷的組織形態。
活下去是硬道理,而AI,成了大家眼中唯一的救生筏。
02.
品牌,外包的第一個犧牲品?
這套邏輯聽起來很美,但最大的風險,是可能把品牌的靈魂也一起給外包了。
營銷,尤其是品牌,是有溫度的。
英特爾最成功的資產是什麼?是那句響徹全球的“Intel Inside”(燈,等燈等燈)。這個堪稱上世紀最偉大的營銷神話,是靠內部團隊幾十年如一日,對技術、對使用者的深刻理解和情感投入才建立起來的。

它把一個冷冰冰的硬體,變成了消費者心中“靠譜”的代名詞。
現在,你要讓一個外部的、以流程和資料為生命的諮詢團隊,來傳承這份“品牌家底”?這太難了。
你很難想象,耐克的“Just Do It”精神,如果不是源自其內部根深蒂固的運動員文化,而是由外部機構透過資料分析“製造”出來的,會是什麼樣子。
多鄰國用AI生成的句子,或許語法正確,但能擁有人類翻譯那種巧妙的“信達雅”和文化梗嗎?Keep砍掉市場部後,靠演算法驅動的增長,還能不能講出像過去一樣激勵人心的品牌故事?

被裁掉的老員工帶走的,是無法量化的經驗和直覺,這些東西,AI學不會,培訓也給不了。
用品牌的溫度,去換財務報表的力度,這筆交易劃不划算,只有時間能給出答案。
03.
市場部,還能上桌嗎?
英特爾的這次選擇,也說明,營銷的權力中心,正在從傳統的創意和媒介代理,向能提供整合解決方案的諮詢公司轉移。
這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看看埃森哲旗下的Accenture Song,根據《廣告時代》的報告,它已是全球收入排名第四的廣告代理公司。
寶馬集團、瑪莎拉蒂這些頂級車企,都已將核心營銷業務交到了埃森哲手中。
更別說老牌的特勞特、君智,新銳的歌輝、撬動,還有熱度超高的群玉山、華與華、小馬宋等等廣告行業裡知名的戰略諮詢公司了。

這些諮詢公司拿走的,早已不是一兩個廣告創意專案,而是企業營銷體系的“總設計權”和“基礎設施建設權”。
它們從頂層的商業戰略切入,搭建資料和技術平臺,重新定義客戶旅程,最後才涉及到具體的營銷內容。它們就像一個“總承包商”,而傳統廣告公司則越來越像一個“專業分包商”。
所以,英特爾的動作與其說是在“開除市場部”,不如說是在重新定義“市場部”這個概念。它不再是一個孤立的、花錢做品牌的內部部門,而是變成了一個由資料、技術和商業目標驅動,內外資源高度整合的複雜系統。
這不再是關於營銷人是否應該學AI的問題,這是一個關於身份認同的根本性問題。

當諮詢公司開始做創意,當科技公司開始做媒介,當甲方的市場部被整體“最佳化”和“重構”時,未來到底誰才是營銷牌桌上的真正玩家?
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比英特爾的未來,更值得整個行業深思。
每天中午11點半,不見不散 

你說你喜歡雨,但是你在下雨的時候打傘
你說你喜歡太陽,但你在陽光明媚的時候躲在陰涼的地方
你說你喜歡風,但是在颳風的時候你卻關上了窗戶
這就是為什麼我會害怕你說你也喜歡廣告
因為你連“廣告狂人”都沒有關注…

快長按二維碼關注我魂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