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為何總是「閒魚翻車」?

二手市場,便宜好貨才是王道。

lucky
來源|娛樂資本論(ID:yulezibenlun)
封面來源視覺中國
明星賣二手,正在成為輿論爭議的重災區。
5月10日,王俊凱工作室員工被曝疑似長期倒賣品牌方贈品,累計交易接近千次,引發粉絲集體聲討。4月底,劉美含發起的“閒置流通計劃2.0”線下市集因商品價格虛高、疑似假貨流通等問題深陷輿論漩渦。今年3月,曾黎工作室被發現售賣粉絲送給藝人的定製徽章。
近年來,明星涉足二手交易已成常態。從閒魚低價甩賣到線下市集,藝人試圖透過處理閒置物品塑造“勤儉”“親民”形象,甚至將其作為與粉絲互動的新渠道。但當活動規模擴大、受眾從粉絲轉向路人時,任何細節漏洞都可能被無限放大。消費者對“明星光環”的期待,本質是希望用更低成本獲得更高價值;一旦商品品相、定價或服務與預期不符,情緒反噬往往比普通交易更猛烈。
更深層矛盾在於,明星團隊往往低估了二手市場的複雜性。普通消費者可以接受二手商品的瑕疵,但對明星商品的容錯率卻極低——公眾預設明星擁有更優越的資源與生活品質,因此對其售出物品的品相、來源乃至定價都抱有更高要求。
此外,在明星二手售賣風波頻發的背後,工作室員工的角色往往是極關鍵的一環,這一次的王俊凱和曾黎皆是如此。甚至在某些薪資並不優渥的團隊,員工轉賣粉絲禮物和品牌主產品已成為常態。就有一位前明星助理向小娛開玩笑:“去過潘家園的都懂,最愛倒賣的就是皇帝身邊的宮女太監。”
玩笑歸玩笑,如果團隊缺乏基本的職業規範與審慎判斷,最終也會讓明星本人承擔形象代價,最終影響整個團隊的利益。
不過,明星二手生意並非註定“高風險,低迴報”,關鍵在於團隊的整體運營。畢竟,在老中的消費市場,“便宜、實在、能用”才是真正的主食。高概念和人設可以炒,但好貨才下飯。
劉美含翻車始末:
二手閒置市場,明星光環失效?
近期,劉美含主辦的“閒置流通計劃2.0”線下市集活動引發廣泛爭議。活動過程中,有消費者反饋遭遇商品價格虛高、現場組織混亂、甚至疑似出現假貨等情況,輿情迅速發酵,令這場原本打著“傳遞美好”“共享閒置”口號的活動,在落地執行中陷入信任危機。
實際上,這已是劉美含第二次舉辦線下閒置市集,兩次活動地點均設在北京。早在2024年12月,她就在北京進行過一次小規模試水,當時僅有5位藝人參與提供物品,場地設定和推廣規模也相對剋制。但正因其“原生感”與“親民氣質”,活動現場在寒冷冬日中依舊吸引了大量消費者,根據劉美含的總結,該活動從一個“擺地攤的小想法”出發,最終吸引了超過4000人排隊、店內接待人數突破2000,遠超預期,堪稱一次“爆款級試水”。
也正因首次活動意外走紅,激發了劉美含團隊進一步放大體量、打造品牌化線下事件的想法。第二次“閒置流通計劃”市集於2025年4月25日至27日舉行,無論是參與藝人數、商品規模,還是玩法設計都較首次全方位升級。
“閒置流通計劃2.0”匯聚了45位藝人及博主參與,人數是上次的近十倍,現場供貨量突破2000件,同時引入了多種互動機制,包括舊物拍賣、以物換物、Remake手作工坊、領養機制等,強調“情感流通”而非簡單消費。比如觀眾可以帶來一件承載回憶的舊物講述故事,0元起拍,所得捐贈公益;也可以以一本舊書交換一杯飲品。為了造勢,劉美含團隊在社交平臺密集釋出十餘條預熱影片,全平臺鋪排可見其對“破圈化運營”的預期與野心。
然而,這場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升級市集並未帶來正向反響,反而演變為一場輿論危機。僅從抖音資料來看,自4月28日起,其賬號粉絲數從416.2萬降至如今的415.3萬。
爭議集中在三個方面:其一是現場秩序混亂與購物體驗下降,多位消費者反饋排隊時間冗長、場內擁擠、“選不到貨”“看不清商品”;其二是商品品相與價格之間的強烈反差,有網友指出衣物“未清洗直接上架”,鞋履“普遍脫膠掉皮”,部分T恤標價高達800元,“遠超合理預期”。
其三,也是最具公信力殺傷力的,是假貨事件。在市集現場,有消費者反映購入了假冒的奢侈品牌商品,包括miumiu針織衫、LV包等,並在小紅書上發帖質疑,引發社交平臺迅速發酵。
面對迅速升溫的輿論壓力,劉美含於4月28日在小紅書釋出影片公開回應,試圖挽回信任危機。她在影片開頭鞠躬致歉,然後用大量篇幅從自己三年前在小區跳蚤市場擺攤的經歷講起,強調舉辦閒置市集的初衷是“讓物品流通”“傳遞愛意”,並反覆表示“希望人和人之間有更多的美好可以流通起來”“不會被問題打敗”。在講到市集上發生的動人故事,例如九歲男孩拍下首飾送媽媽,她聲音哽咽。
然而,回應的重心始終落在感性敘述上,對於輿論關切的核心問題——“商品是否存在定價虛高”“是否有假貨流通”“現場組織是否混亂”等,劉美含只用一句“市集上出現了幾個有紕漏的產品”一帶而過,對於背後隱情語焉不詳,觀感上像在迴避焦點。更令人詬病的是,回應中將批評歸因於“我的疏忽和不完美”、“我和朋友們的善意被曲解”,這種潛臺詞暗示“問題不在初心,而在誤解”,進一步激化了輿論的反感。配合如“我也不會被問題打敗”“感謝大家的包容和支援”等高頻情緒句式,被質疑為標準公關。
劉美含回應後輿情依然難以平息,背後真正的關鍵,是觀眾對“價值感”的失落。在多數消費者眼中,二手市集本身是一種充滿“薅羊毛”期待的消費場景,消費者預期的是低價與偶得;而明星市集則疊加了情緒標籤和人設符號,價格體系與心理預期容易錯位。第一次活動的主要受眾是劉美含的粉絲群體,情緒氛圍友好。可當2.0版本出圈後,主力人群轉為非粉路人,對他們而言參與的意義就是“撿漏實惠”。一旦訴求落空,轉而集體發聲的速度也遠快於粉絲的護航能力。
當商品本身既不夠便宜、又缺乏正品保障機制,處於非草根、非奢侈的中間帶,就會顯得格外尷尬。此時,原本能加分的明星光環反而變成了輿論攻擊的靶心。
二手江湖人設沉浮:
賣對女菩薩,賣錯白眼狼
據娛樂資本論統計,目前已有超過20位內娛明星公開參與二手商品售賣,出售內容多為個人閒置的服裝、美妝和日常用品。售賣渠道以閒魚、小紅書及花粉兒為主,其中閒魚平臺所佔比例最高。
實際上,明星售賣閒置並非輿論雷區,也有不少操作得當的成功案例。基礎打法是透過低價物品展現“親民”姿態,圍繞“勤儉持家”“生活真實感”或“審美線上”等方向塑造人設,常見於兩類形象——一類是生活幹練節約型,一類則是時尚表達型。在這個基礎上,一些明星還會藉此與個人新劇、綜藝進行內容聯動,如在售賣中露出劇中造型或角色關聯物品,既能延續熱度,也有助於拓寬受眾層級,提升大眾路人緣。
2016年,孫儷在微博宣佈開設“等花開雜貨鋪”,入駐母嬰類閒置交易平臺“花粉兒”,出售的多為個人及孩子的二手物品,如童裝、書籍、鞋子等,標價普遍維持在五折左右。得益於“乾淨整潔、價格實在”的形象定位,該店鋪一上線即獲得粉絲熱捧,多次商品上架即售罄。
2019年,劉濤則在《歡樂頌》熱播期間上線了名為“安迪的衣帽間”的二手店鋪,專門售賣劇中角色安迪穿過的戲服。戲服不僅價格親民,還隨商品附贈簽名照,形成了劇集角色與現實消費的巧妙聯動,也助力延續了熱度紅利。景甜也被網友發現在二手平臺上低調出售部分閒置物品,從高跟鞋到日常配飾不等,商品描述中如“靜待有緣人”等話語營造出佛系溫柔的氛圍。這一操作為其日後《司藤》熱播、努力轉型為“親民甜姐”的階段助力,恰好補充了其此前“高冷”形象的柔性一面。
如果說“低價售賣”是一種基礎好感的構建方式,那麼在更高層面,部分明星透過打造完整的品牌事件,反向助推自身人設的躍遷。
2024年5月1日至5日,朱珠在北京798藝術區發起“朱珠和朋友二手集市”,現場共陳列超千件個人物品,涵蓋服飾、首飾、鞋包、美妝、母嬰、藝術衍生品及各類生活用品,整體呈現出極強的個人風格與生活氣質。
現場商品價格多集中在10元至300元之間,不少奢侈品牌也以極低價格售出。例如,Jimmy Choo高跟鞋僅售30元,Burberry大衣120元,Celine中古包399元,迪奧和蒂芙尼耳飾一對僅30元,大量一線品牌服飾也都在百元左右,整體價效比極高,形成強烈的“撿漏感”。
其中一位網友在VIP區購買了一條蕾絲裙,得知該裙原為主持人魯豫所贈,朱珠親自稱讚她穿得出色,還表示“完全可以當婚禮裙穿”。這位網友隨後還淘到多件亮片裙,發帖稱整個市集是“vintage愛好者和迴圈愛物的天堂”,相關內容引發熱議,不僅帶動人氣,也進一步放大了朱珠此次活動的好評效應。
縱觀近年來明星二手售賣“翻車”的輿情案例,問題主要集中在三類:定價過高、品相不佳,以及出售他人贈送物品引發的“情感道德爭議”。
在定價方面,劉美含、蔣夢婕等人均因商品價格偏高而遭遇批評。“賺得多還捨不得讓利”的觀感讓人反感,甚至被形容為“吃相難看”。而在品相方面,部分商品的呈現也令公眾難以接受,成為翻車的又一導火索。
例如,伊能靜被發現售賣的部分鞋款存在明顯汙漬,外觀不潔、磨損嚴重,整體品相難稱合格;唐嫣出售的毛衣則被指出起球明顯。更具爭議的是沈夢辰,其在商品描述中頻繁使用“原味”一詞,雖後續解釋該詞意在強調“使用真實感”,並無其他含義,但“未清洗即售出”的印象讓不少網友感到不適。
在二手閒置交易領域,物品存在一定程度的使用痕跡本屬正常。但一旦放在明星身上,情況就變得複雜許多。公眾往往預設明星與“精緻、潔淨、高標準”的生活方式繫結在一起,當他們售賣的商品顯得“不夠乾淨”或“未加處理”,就很容易被視為人設管理的失控。這不是物品的問題,而是“物品背後的人設”沒能維持住預設的精緻感。
在眾多爭議型別中,最具破壞力的往往是涉及“人情”的情感類輿論。2019年,“吳昕出售鍾漢良送禮”事件登上微博熱搜第一。網友發現,吳昕在二手平臺以60元售出一隻穿婚紗的大熊貓玩偶,標註為“已清理、85成新”。隨後有人指出,該玩偶是鍾漢良2013年錄製《快樂大本營》時送出的定製禮物。類似情況也發生在綜藝《五十公里桃花塢2》中。泰籍藝人尹浩宇送出的膠捲相機和INTO1實體專輯,被發現疑似由辣目洋子的助理掛至二手平臺售賣,再次觸發“情分變現”的討論。
在面對因售賣二手商品引發的爭議時,不少明星在回應中往往將問題歸咎於“工作室管理失誤”或“助理操作不當”,以此與自身形象保持距離。實際上,二手售賣行為並非簡單的個人私事,而是一項需要團隊全鏈條把控的對外溝通事件。從物品篩選、定價策略到內容包裝和平臺執行,每一步都關乎公眾觀感。能否選對物、定對價、說對話,背後考驗的是團隊對藝人親民人設的整體塑造能力,以及對社交語境下大眾情緒的拿捏分寸。一旦細節處理不到位,哪怕初心無惡意,也極易被放大為“人設破裂”的導火索。
5月10日,有網友曝出王俊凱工作室員工長期在閒魚倒賣品牌方贈品和代言物料,累計交易接近千次,部分售價高達數千元,引發輿情迅速發酵。粉絲群體反應強烈,直指工作室“管理失職、瞞上欺下”,要求徹查責任並重組團隊。
在明星二手售賣風波頻發的背後,工作室員工的角色往往是被忽視卻極關鍵的一環。從曾黎工作室員工被指擅自出售粉絲送出的禮物,再到王俊凱工作室員工被曝在閒魚上長期倒賣品牌方贈品,這類行為雖打著“處理閒置”的名義,但在送禮的粉絲心中無異於“好心餵了狗”。不過也有前明星助理告訴河豚君,粉絲所送禮物其實大多數都被歸置到了工作室的倉庫,“曾黎那件事你當然可以怪到是員工所為,但明星本人真的對這些‘禮輕情意重’的禮物多當回事嗎,不可能的。”還有一種可能性,則是明星和團隊形成了某種默契,明星用團隊處置品牌贈品和粉絲
禮物的權利,換取了對明星本人的忠誠,“古代內務府不也這樣?”  
明星“賣二手”從來不是簡單的清貨動作,在這一過程中工作室員工既是資源的具體管理者,也是執行層的重要把控者,他們在處理商品定價、資訊釋出、物流管理等環節中具有極大操作空間如果團隊缺乏基本的職業規範與審慎判斷,便很容易在低成本套利與私域權力濫用之間失控,最終讓明星本人承擔形象代價,更折射出整個明星運營機制在制度建設上的薄弱與責任體系的模糊。
賣衣如賣人,
中外明星二手交易的價值落差
海外明星同樣活躍在二手市場,但整體輿論氛圍與國內不同,普遍收穫正面反饋。
他們的打法大致可歸為兩條路徑:一是將舊物售賣與公益捆綁,所有收益透明捐贈,公眾更易認可其社會價值;二是把二手交易當作個人 IP 的延伸,透過精心策劃的“紀念單品”進一步強化明星的獨特風格與文化符號。
2025年初,Paris Hilton在Vestiaire Collective上售出97件Y2K風格檔案單品,為洛杉磯火災受災者籌款。模特Winnie Harlow與eBay合作,拍賣包括Moschino皮革背心、Celine靴子和Cartier手錶等二手奢侈品,所得款項用於支援白癜風患者組織。此外,Rosie Huntington-Whiteley、Billie Piper等英國明星亦透過Hurr平臺出租或轉售個人衣物,部分收益用於公益。
事實上,國內部分明星也嘗試為二手售賣賦予公益價值。孫儷曾表示,開設二手網店並非為盈利,而是希望處理閒置物品的同時,將所得捐用於流浪動物救助和資助貧困學子。景甜則透過閒置轉賣將全部收入用於公益捐贈,每條商品資訊都會標註捐贈物件,時隔3個月左右就會在平臺公佈捐款金額與流向,形成透明閉環。
劉美含也試圖賦予市集更高的理念價值,將其定位為對環保與舊物迴圈的實踐。她強調,“舊物有溫度”,承載回憶的物品經由流轉被再次利用,不僅能帶給他人小確幸,也是一種生活減法。市集的初衷,正是希望透過這一形式推廣迴圈利用的環保意識。
相比國內,海外明星在售賣二手商品時,更傾向於強化個人品牌屬性,受眾也以核心粉絲為主。商品本身不僅具有實用價值,更被視為明星文化符號的延伸。
例如,Facebook創始人Mark Zuckerberg的一件2010年連帽衫在拍賣中以15,875美元成交。2023年,Sonic Youth主唱Kim Gordon在洛杉磯舉辦舊衣義賣,現場粉絲從凌晨排隊,其中不少帶有“汙漬”或“grunge年代”痕跡的衣物反而成為搶手貨。
明星售賣二手,粉絲作為第一批受眾本屬常態,劉美含的第一次市集正是如此。現場與社交平臺互動中,粉絲不僅積極轉發、留言支援,還主動為排隊觀眾準備暖寶寶,為活動營造了友好氛圍。
第二次市集的輿論卻是另一番景象。伴隨出圈而來的,不再是理解和包容,而是路人的期待、判斷與批評。當失望情緒集中爆發,評論區很快被嘲諷與不滿佔據,曾經為她撐起場面的粉絲聲音,被迫退至邊緣,顯得格外孤立。
朱珠的二手集市之所以能獲得廣泛認可,得益於其團隊成熟的運營能力和清晰的品牌理念。當發現門票和商品被黃牛高價倒賣後,工作室第一時間釋出宣告,明確表示活動初衷是環保和資源共享,低價策略是為了惠及更多人,而非讓投機者牟利。網友們紛紛支援朱珠工作室的宣告,表示“真的很過分”、“禁止倒賣!雖然我也沒搶到吧”。
此外朱珠本人在社交賬號上發文提醒大家不要高價購買門票,稱貨品會越來越少,不值得花幾百塊錢買票。她還建議大家別在網上購買高價二次銷售的商品,因為很多衣服尺碼較小,需要現場試穿。網友們對朱珠的提醒表示贊同,認為她的做法很貼心,是在為消費者著想。
在海外市場,粉絲願為明星二手商品背後的公益或文化符號買單,消費的是一種認同感;而在國內,使用者更務實,買得值才是關鍵。商品本身如果缺乏價格優勢,無論包裝得多有情懷,最終都可能失去支撐。
這也是為什麼,在中國語境中,任何脫離“便宜”“實用”的敘事,都很難真正撬動廣泛共鳴。明星售賣二手,既是對人設的延伸考驗,更是對市場理解力的真實檢驗。明星光環和高概念敘事可以是調味料,但在中國消費者面前,“便宜、實在、能用”才是真正的主食。人設可以炒,但好貨才下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