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放養教育:放的是思維,養的是習慣!

狀元營
點選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企業家碩士博士學位·標杆課程

報名諮詢:龍老師15110089360(微信)
如今,身邊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推崇這樣的放養教育,覺得現在的孩子壓力太大,童年一定要過的肆無忌憚,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放養教育,可能是部分家長懶惰的藉口,他們不願意花心思花時間高質量陪伴孩子,卻拿放養教育做擋箭牌。
那麼,到底什麼是真正的放養教育?下面就來一起了解吧!
名人父母的培養方法
事實上,能被我們注意到並奉為榜樣的優秀人物,父母在培養他們的時候,更注重的是,讓他們學會對規則的理解和遵守,以及他們好習慣的養成。
前美國總統奧巴馬對孩子的教育,堪稱美國精英教育的典範。
他為孩子制定了九條家規,包括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承擔責任,為自己做的事後果負責;守時;不抱怨不嘲笑別人,不追星;課餘活動要堅持做等等。
都是在告訴孩子,“無規矩不成方圓”,該遵守的規則,不能因為你是孩子,就逃脫。
央視著名主持人董卿,從小接受的是父親的“魔鬼”教育,7歲時開始做家務,不讓照鏡子,不允許她把時間花費在打扮自己上。
只要求她看書,大量閱讀,看不懂的古文古詩就抄寫、朗誦並長期堅持,還要每天早起去跑步。
雖然父親的教育方式嚴苛而又讓人難以接受,但卻陪她度過了工作後一年又一年的苦悶和煎熬,讓她養成了閱讀和堅持的好習慣,並最終成就了她。
而我們同齡人中,能一直保持優秀狀態的人,他們父母對他們的教育,從來都不是放任孩子,任由孩子野蠻生長的放養形式,而是親力親為。
經過了必要的刻意培養,一面挖掘他們自身的優點加以引導,一面教會他們遵守社會執行的規則,適應社會。
這世間,從來就沒有“免費的午餐”,你在孩子教育上偷懶,回報給你的,只能是偷懶後的苦果。
而若你能用心陪伴他們成長,帶給他們和你自己的,將會是更多美好。
放養教育的幾點建議
放養教育本身是沒錯的,你可以對孩子進行放養教育,但一定要有合適的度,有邊界有規矩。
如果你真的希望孩子變得越來越好,你真的不能一味鬆手,任由孩子釋放天性,而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 教會孩子懂得並理解規則,培養他們的敬畏之心
讓孩子理解規則,是教孩子認識世界的第一步,也是教會他們保護自己的重要一步。
就像告訴孩子,馬路上是不可以隨意跑動玩耍的,因為車很多,速度又很快,如果隨性玩耍,很容易被車撞到。
所以為了保護我們自己,走在馬路上的時候,要遵守交通規則,這樣人和車才可以在馬路上和平相處。
我們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期望,不過是希望他們健康快樂成長,如果說健康快樂成長是硬幣的一面,那麼理解並遵守規則就是另一面。
只有教會孩子理解並遵守規則,才能保證他們能健康快樂成長。
孩子最開始是沒有敬畏之心的,就像他們只知道火可以做飯,可以取暖,卻不知道玩火是一件危險的事情,失控的火威力很大傷害也很大;
他們只喜歡可愛的小動物,對於他們不喜歡的小動物,可以隨意踢打,甚至殺死它們。
如果不教會孩子敬畏生活敬畏生命,釋放天性的放養教育,只會成為讓孩子變成惡魔的訓導方式。
二、 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教他們意識到分寸感和界限感
每個孩子都愛玩,天生排斥好習慣,可是一旦好習慣養成,對於孩子來說,將是畢生可用的財富。
學會長久的堅持和認定目標做事情,對孩子來說無比重要。
刻意練習》這本書裡講過:
心理學家本傑明·布魯姆曾管理一個研究專案,該專案研究不同領域和行業中許多傑出人物的童年。
結果發現,這些傑出人物在孩提時代,其父母曾想盡各種辦法防止他們半途而廢。
所以說,哪有什麼放養教育,不過是一些父母為了偷懶找的藉口而已。
教會孩子們分寸感和界限感更是重要,人和人、人和物之間都會有各自的安全領域存在,一旦沒有分寸隨意跨越邊界,便會引來無數麻煩,這如何讓孩子快樂生活呢?
所以那些希望孩子快樂的父母們,請先讓孩子改掉自身的不足之處,建立自己的好習慣,意識到分寸和界限的存在。
只有這樣,在未來時候,他們才會有能力去快樂生活。
三、 父母的言傳身教,真的是教育孩子的最有力方法
如果父母是原件,那麼孩子就是影印件,影印件上出了問題,我們要去改的應該是原件。
如此簡單的道理,總有好多父母不願意接受,不承認是自己的問題,只一味利用自己的權威不斷對孩子施壓。
盧梭說過,世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法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而簡簡單單的言傳身教,卻很少有家長去做。
簡而言之,你希望孩子變成什麼樣,你就要做到什麼樣。
如果你做不到“放思維養習慣”的收放自如,不如踏踏實實教育孩子,給他們有質量的陪伴,不要用名義上的陪伴去代替;
不要再為自己的懶惰找藉口,對於孩子的教育,你必須做到“行動上的巨人”;
關於那些熊孩子,家長該管的時候,是必須要管的,如果你不想讓他們繼續熊下去的話。
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但也隱藏著惡魔的一面,良好的教育就是要讓天使戰勝惡魔,才能讓孩子快樂平安幸福健康的長大呀。
寫在最後:
盲目的放養教育,對於不願意保持自己的學習力,不願意精進自己的教育方式的父母來說,最輕鬆。
但想要養出一個三觀正,心理健康的孩子,是需要父母對孩子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高質量的陪伴的。
真正的放養教育,放的是孩子的思維,養的是孩子的習慣。
百戰歸來再學習
標杆課程(點選下方藍字瞭解)







·女性學堂·EPC工程·心理學班·國學班



·金融創新與上市併購·清華經濟管理班

·標杆地產·地產營銷·專案總·建築業
·全流程精細化·清北狀元學習訓練營
·新能源領軍班·數字經濟領軍人才計劃

報名諮詢:龍老師15110089360(微信)
北京大學課程(點選下方藍字瞭解)



·金融與投資期貨·特色地產·人力班

·金融與私募基金·物業管理·營銷班

·頂層設計與國學·國學商道·工商管理

·中國文化與經典·中國書畫·管理素養

·醫療產業投融資·醫療產業·醫院管理

·青年企業家傳承·創新經營·康養產業

·青年企業家領導力·歷史班

報名諮詢:龍老師15110089360(微信)
在職·留學·雙證·碩士博士學位

哈佛·斯坦福·牛津·劍橋·博士後


報名諮詢:龍老師15110089360(微信)
“每一次讚賞,我都當成是喜歡”

—————已讚賞99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