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男子因出軌,
被妻子要求將千萬房產過戶給兒子
老謝(化名,以下人物均為化名)和妻子阿珍曾是一對恩愛夫妻。
早年,他們一同在廣州經營布匹生意,賺了不少錢,陸續購入四套房產,總價值千萬,其中一套房產在未成年的兒子小謝名下。
後來,老謝沒能抵擋誘惑而出軌。心思細膩的阿珍很快就察覺了此事。
她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深愛的丈夫竟會背叛自己。兩人為此大吵了一架,阿珍的心被傷得千瘡百孔。
為了給兒子一個保障,同時也為了懲罰老謝的背叛行為,她以離婚相要挾,要求將另外三套房產也過戶到兒子小謝名下。
老謝自知理虧,沒怎麼猶豫便同意了。就這樣,房產順利完成過戶,小謝成為了這四套房產的所有者。
02
兒子將父母告上法庭,
要求返還租金710萬元
時光飛逝,小謝漸漸長大,並順利考上了研究生。
本以為這個家庭會隨著孩子的成長逐漸走向和諧與平靜,可沒想到,一場更大的風暴正在悄然醞釀。
原來,這些年阿珍一直對老謝曾經的出軌行為耿耿於懷,兩人因此常常爭吵不休,最終走到了離婚的邊緣。
就在老謝與妻子協議離婚期間,已成年的兒子小謝偶然發現,原來父母把他名下的房產用於出租,而這些年的租金一直被父母收取。
於是,他向父母提出要求,希望他們退還這四套房子多年來的租金,總計高達710多萬元。
父母試圖向小謝解釋,這些租金都用於家庭開支和他的成長教育了,並沒有私吞或挪用。
然而,小謝卻根本聽不進去,他堅持認為,既然房產已經過戶到自己名下,那麼租金就應該歸自己所有。
最終,小謝決定將父母告上法庭,他堅信,法律會給他一個公正的裁決。
老謝則猜測這可能是妻子聯合兒子要整自己,儘管他多次嘗試與兒子溝通,但並未取得成效,於是選擇應訴。
曾經親密無間的一家人,如今竟然因為金錢而反目成仇,對簿公堂。

法庭上,小謝堅稱,涉案的四套房產早已過戶至其名下,所以他是這些房產的合法所有權人,房屋租金理當歸他所有。
在其未成年時,父母作為監護人確實有權代為管理財產,但如今他已成年,具備管理自身財產的能力,故而父母理應將房產出租收益退還給他。
面對小謝的控訴,老謝表示,雖然房子登記在小謝名下,但購房款出自他和妻子的夫妻共同財產。
他認為,法律雖賦予父母撫養教育孩子的義務,卻並未規定父母必須為子女購置房產。
他和妻子阿珍把大半輩子打拼積累的財產登記在小謝名下,一方面是出於父母的天性,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確保日後能得到子女的贍養扶助。
此外,小謝依據租賃合同計算出的710多萬元租金,無法真實反映實際收租情況。
這些租金一直由妻子阿珍收取保管,而目前阿珍正與他處於離婚狀態。
經調查發現阿珍已轉給小謝140多萬元,其銀行賬戶基本歸零。
老謝覺得,阿珍大量轉移夫妻共同財產,還讓小謝起訴他們雙方,這屬於惡意串通,目的是想讓他“淨身出戶”。
對此,阿珍承認自房子登記到小謝名下後,總共收取了710多萬元租金,並且已經歸還小謝140多萬元。
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
這場官司,不僅僅是一場法律的較量,更是親情與利益的激烈碰撞。
這場家庭糾紛最終將如何裁決,所有人都在拭目以待。
03
法院判決
經過漫長的等待,一審判決結果終於出爐。
一審法院認為,根據法律規定,房屋所有權人對房屋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作為4套房產的合法所有者,依據法律規定,小謝理當獲取這4套房產所產生的租金收益。
鑑於阿珍此前已向小謝歸還了140多萬元,一審法院判決老謝和阿珍限期共同向小謝返還559萬元租金。
老謝對一審判決結果不服,於是提起了上訴。
二審法院經過仔細審理,對這起案件有了不同的看法。
二審法院認為,小謝能獲得房產物權,根源在於其與父母間獨特的親子關係,屬於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以所有權排斥父母對租金收益的共管,不符合權利義務對等原則。
此外,現有證據表明,這些租金收入大多被用於支付購買房產的首付、償還房貸以及繳納相關稅費。
從家庭資產的合理配置與效益最大化的角度出發,這樣的資金使用方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此外,父母將辛苦打拼購得的不動產贈與兒子,這一行為符合人們重家庭、重人倫、重親情的樸素觀念。
小謝雖然已是成年人,但目前仍在讀研究生,尚未具備獨立經濟能力,其生活和學習支出主要依靠父母供養。
他理應感恩父母提供的優渥經濟條件,孝敬父母。
然而,他現在卻起訴父母追償以往的租金收益,這種做法實在有悖於公序良俗。
基於以上幾點,最終二審法院裁定,撤銷一審判決,駁回小謝的全部訴訟請求。
這場家庭糾紛雖然暫時畫上了句號,但卻給這個家庭帶來了無法彌補的創傷,也讓人們對法律與親情的關係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從法律層面來看,這起案件涉及到財產所有權、監護權以及收益權等多個法律問題。
法律的規定是明確的,但在實際應用中,往往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
在這個案例中,一審法院和二審法院的不同判決結果,也反映了法律在處理家庭糾紛時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不僅要維護法律的公正和權威,還要兼顧家庭倫理道德和社會公序良俗。
從家庭層面來看,親情本應是最珍貴的財富。
然而,當金錢和利益介入其中時,親情往往會受到考驗。
在家庭生活中,我們應該注重溝通和理解,尊重彼此的權益和感受。
當遇到問題和矛盾時,要保持冷靜和理性,透過協商和溝通來解決,而不是採取極端的方式。
希望透過這個案例,大家能夠從中吸取教訓,更加珍惜自己的家庭,用心去經營和維護親情。
在面對家庭問題時,我們應該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指責;多一些溝通,少一些誤解;多一些關愛,少一些冷漠。
讓家庭真正成為我們心靈的港灣,充滿溫暖和幸福的地方。
– END –
* 作者:佚名。本文內容及圖片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