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內環核心區有一塊地。那是被譽為宇宙中心——新天地版塊裡第一幅公開出讓的地塊,有住宅和商業。2024年秋,新加坡的豐隆集團和廈門國企聯發,花了87億總價拿下。
這兩家企業看似八竿子打不著,但都跟廈門有淵源。
聯發是廈門建發的親兒子,根正苗紅的國企。
豐隆的創始人郭氏四兄弟祖籍廈門,上世紀20年代開始下南洋投奔堂姐。在一代和二代努力下,郭氏家族成為橫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兩地的第一豪門。新加坡豐隆和馬來西亞豐隆旗下的地產上市公司分別是新加坡城市發展(CDL)和國浩房地產。
最近,這兩家企業同時進入了各自命運的轉折點:
上個月,聯發上演"領導班子大換血",董事長和總經理雙雙被"調整"。不僅如此,公司從總部到各地區公司的組織架構也有鉅變。
新加坡豐隆這邊更絕。2月底,郭氏家族第二代,84歲的老爺子郭令明在一週之內連發3篇檄文廢太子。郭氏家族第三代,49歲的兒子郭益智反手甩出“當代王子復仇記”劇本,直指矛盾是原父親辦公室的秘書引發。父子雙方的互撕還鬧上了法庭。
這兩家敢在上海近百億拿地的企業,在上海的開發經驗不多,幾乎就是小透明。
聯發是2022年的新滬漂,此前它更多重倉三四線城市。
在上海,聯發靠著和保利、建發和象嶼的繫結,開發了保利聯發·光合臻園、建發聯發·青雲上和象嶼聯發·金海汀雲臺。每年1-2個專案,基本是剛需和改善盤。
至於新加坡豐隆,出名在重慶。
它2006年進入上海,做的是酒店。間隔了八年後,才在上海拓展版圖。專案數量不多,我數了好幾遍,總共也就四個:
一個別墅和三個寫字樓。
這四個專案都不是由豐隆拿地開發,而是直接買的現成。
2014年,豐隆從上海東方明珠房地產那拿下位於青浦趙巷板塊的香水灣別墅。這專案當時基本建完,共120棟,每棟均佔地2畝,還有85棟未售。
豐隆接手後改名御湖別墅,做了些翻新,重灌了售樓處和樣板房。CDL有一年的財報裡寫,因為限墅令,低密獨棟是稀缺品,公司要留一些當長期投資。
十多年過去了,御湖還有7套可售,賣掉的113套有8套還沒登記備案。不排除很可能就是囤在CDL手上。
買那三個寫字樓,時間上晚於別墅。
2017年至2019年,CDL分別花3.2億元、1.5億元和17.5億元,收購了上海虹橋商務區的五座塔樓(豐隆廣場)、上海虹口北外灘耀江國際的一幢獨棟和上海虹橋商務區原虹橋協信中心二期的11幢辦公樓(豐隆虹橋中心)。
說起來也挺有意思。豐隆在上海挺喜歡跟浙江商人做生意。
豐隆廣場之前叫大自然虹橋中心,由兩家浙江溫州企業聯合開發,一家是溫州開發商大自然,老闆厲又瑋;另一家是搞零售批發的浙商銳力體育,老闆吳建光。
耀江國際的董事長汪曦光就更有傳奇色彩了,被稱為“浙江高官下海第一人”。
為什麼要關注這次的“廢太子”事情呢?
因為從2010年開始,郭益智就是CDL中國區業務的負責人。他還一度坦言CDL進入中國地產晚了十年。
所以等到他在2018年掌握集團大權後,明顯奮起直追,加大對中國的投資:
除了買買買,還有一系列的投投投。
那幾年,CDL投的全是地產網紅東西。2016年,1億多元投給線上公寓租賃平臺Mamahome。2017年,投了7200萬元給聯合辦公空間運營商Distrii,佔股24%。2018年,作為唯一的新加坡公司,在地產中介平臺易居的IPO上投了2億多元。
不過,這些加起來的金額,都沒有在入股協信上虧得多。
2019年,郭益智不顧當時董事會的反對,讓CDL當了協信的“白武士”。
這筆交易讓公司虧了近百億元,吃到了成立約60年來最大的一次商業敗仗,並成為跨國企業因激進併購導致失敗的典型反面教材。
此後,CDL明顯放慢在中國的發展,進入收縮。差不多到了2024年,才有新動作。
一是和上海中富旅居集團、中新智地共同發起富隆智地基金,收購上海松江區一租賃住房專案。
二是開頭說到的,和聯發一起拿下上海新天地地塊。
這塊地是這兩家企業在上海最大額的投資。要說肩負著戰略轉型的使命,並不為過。
現在,郭益智能不能坐穩CDL太子之位,充滿了變數。
看完老爺子三封廢太子的公開信,你不得不佩服他的魄力。老爺子要給兒子上的一堂課是:
要尊重董事會,走現代化企業治理,而非一言堂。
老爺子能接受兒子因為採取過度擴張和冒險的投資策略,在投資協信和英國房地產上交了昂貴的學費。但不能容忍兒子居然一而再繞過該有的流程,擅自改變董事會的成員。
這不僅違背公司規定和相關法規,也露出了搶班奪權的醜態。2月25日,郭令明向法院提交起訴檔案,指控郭益智等人試圖控制董事會。
這場父子權力鬥爭就此轟動了世界。
郭令明能否成功罷免兒子和其提名的董事,有賴於董事會、股東大會的投票以及4月法院的裁定。
父子雙方在董事會都有各自的支持者。而這場父子之戰,註定不會僅限於父子之戰,而是整個郭氏家族的抉擇,包括馬來西亞豐隆也不能置身事外。
因為這是由新加坡豐隆和馬來西亞豐隆複雜又交叉的股權關係決定。表現在CDL的股權上,就極其分散,由郭氏不同家族成員持有。
稍微簡化一下,大概是這樣的:

而歷經近百年,郭氏家族本身已經是個龐大的家族。不少成員都在家族的不同企業裡有任職。
郭氏家族裡到底有多少人,我試著儘可能畫了一張圖。看了這張圖,你就知道了,這場父子之爭接下來將會很精彩。
是的,光畫這張圖就畫暈了。


第三個讀者群擴募中,如有興趣入群
請向公眾號傳送名片
手動邀請進群,謝謝
有時候加群的讀者會很多,請耐心等待
已經在群裡的讀者也可以新增好友進群,請備註資訊
謝絕圍觀潛水
心平氣和地哀嘆行業和聊聊新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