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推薦的是妹妹用了兩年多的數學啟蒙神器都都思維,它專注於數感和計算能力培養。
他們家的618活動還有兩天就要結束了!
這次618的優惠力度很大:年卡送6個月,2年卡送200天。
因此,我今天再組織一次“都都思維”618返場直播!
熟悉我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在都都思維還叫都都數學的時候,我就推薦過好多次。
它是美國很有名的一款數學思維App,能根據孩子的能力量身定做計算練習,科學、高效提高孩子的數學能力!
今天上午11:00和晚上19:30來我直播間,到時候都都思維的中國區品牌負責人會給大家講一講:
-
數學啟蒙的誤區
-
怎麼給孩子數學啟蒙
-
怎麼正確使用都都思維
都都思維618返場優惠
1年會員團價388(加贈6個月會員,總到手18個月會員,加贈啟蒙動畫1年)
2年會員團價648(加贈200天會員,總到手約2年7個月,加贈活動冊套裝、啟蒙動畫2年)
-
開播福利品:彩鉛套裝
售價38元,13.8元掛購物車,整場數量100個

-
抽獎:
01
整點截圖抽半價名額
價值298都都思維定製行李箱

-
福袋:數獨練習題卡

PS:直播間下單前50名,我還給大家準備了額外福利!!!
02
再給大家講講都都思維
發現這款App是在3年前,美國疫情肆虐的那個時候,兒子女兒學校都停課,說實話,那段時間過得挺焦慮的!
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起,我開始逐漸把兒子和女兒的學習過渡到iPad上,尤其是數學。
兒子比較好辦,一個可汗學院,就能把高年級的數學統統搞定。
可是女兒怎麼辦呢?
我先是給女兒報了火花思維,但是這個只是課程,我還需要找一個類似每日一練的東西,讓娃每天花上十來分鐘做益智題,可是這樣的產品遲遲沒有找到!
後來我無意中在美國一個專業的兒童教育網站裡發現了一款產品,它叫“Todo Math”,中文名叫“都都思維”,是一款能幫助孩子提高數學能力的App。

它是由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的教育學專家參與開發的。

(Todo Math的開發團隊)
是蘋果排名第一的數學思維App,還獲得了全球教育界的很多獎項。

全球下載量有1200多萬,而且美國超過5000所小學的老師都用它教學,對它的評價很高!

這讓我瞬間產生了興趣,忙不迭地下載下來試用!
我給女兒用了一段時間之後,發現這款App確實很不錯!
它會先根據孩子的水平,做一個定級測試,然後匹配適合孩子的練習,每天15分鐘,提升數學能力!
下面這幅圖是女兒當時使用的截圖:

你看,這個等級的小地圖裡面有11個小塊,其中10個分別對應了10個單元,而每個單元會圍繞一個核心知識點,設定12~15道小關卡,專門訓練孩子某個數學能力。
就像女兒當時玩的第61天的關卡,覆蓋了包括時間、數感、計算等在內的五大方面。
比如這是時鐘認知訓練,

這是數感應用訓練,

除了10個單元的能力練習,地圖上最後的那個小塊是“小怪獸測驗關”,抓住所有怪獸,娃就能成功升級!
我家小丫頭超級迷戀這款數學App,每天都要玩上十幾分鍾。

它解決了我三個問題:
課程之外的每日一練
將枯燥的數學題目變得富有趣味
根據孩子年齡循序漸進打造進階學習體系
另外,這款App還有一個功能,它提供包括中文、英文、韓語、日語等在內的8種語言設定。

因此,孩子可以一邊做題,一邊訓練英文,一舉兩得!

我比較喜歡有英文的版本,因為有的遊戲可以語音讀題的,這樣還能順便訓練女兒的聽力。

03
都都思維官方宣稱的難度是preK~3年級。
因此,我建議3歲~小學2年級的孩子會更適合!
下面這張表是它的難度等級設定:

這款App最吸引女兒的地方,在於它每天的“今日探險”,相當於闖關遊戲,每種遊戲其實就是數學思維訓練題型。
目前系統裡一共有60種的數學遊戲,全部遊戲數量超過2000個(還在更新中)。完整學習從幼兒到二年級需要掌握的60多種數學概念。

App有一套自適應的學習系統:
先給孩子訓練適合等級難度的題,再透過定期的檢測來判斷難度是否合適。
透過APP的自動計算,推送孩子所需要的針對性訓練題。
透過考核後,自動升入下一個難度級別的學習。
這跟我們平常學習先學先練,再糾正錯題加以鞏固,最後再往深了學是一樣的步驟。
有了它,孩子容易錯的地方在哪,什麼時候要進行鞏固,什麼時候往下個階段學……這些判斷APP會計算出來。不要題海戰,就能最高效地訓練。
我把女兒第35天的闖關地圖拿出來做個例子,在這個階段,她主要是熟悉加減法,以及幾何、時間認知。

第一關是“託力實驗室”,這個遊戲訓練孩子對於數字的感覺。
把這些像化學分子一樣呆萌的卡通拉進瓶子裡,這就是讓孩子對於數字有一個直觀的認知。

第二關多米諾數學,這個遊戲訓練計算。
每次把兩張牌組合出題目裡規定的數字,這就是訓練加法。

第三關遊戲叫“魚缸”,把大魚缸裡的魚,分到兩個小魚缸裡。
這個過程,就是基於前面的更進一步,開始訓練減法。

第四關是日曆遊戲,用拼圖的形式,來訓練對於月份的認知。

第五關是“下落的形狀”,玩的是積木塔,練的是幾何。
孩子需要根據題目的提示,選擇相應的形狀。

每過幾關就會有一個星星關,代表著一個階段的練習結束。

完成星星關會有額外的獎勵,例如託力的衣服和道具,讓孩子對於闖關充滿期待和動力。

通過了星星關,繼續前進還會有新的核心知識點練習和關卡,這麼豐富的玩法讓娃在不知不覺中就能完成大量的數學練習。
家長可以在APP裡看到孩子詳細的練習資料。
比如學習的進展,有沒有做錯題,哪裡做錯了,目前處於什麼難度水平等等。


系統裡每個單元的最後一關會有一個“怪獸小測驗”。
-
每個等級地圖上有10個單元塊,每個單元塊的最後一關就是“小怪獸測驗關”;
-
如果抓到所有的小怪獸,就會自動升級到下一等級;
-
沒有抓齊的話,孩子可以看一下具體的單元內容,然後點開進行重複練習和再測試,直到掌握知識點達到升級的標準。

所以越往後做,訓練題越是根據孩子的情況量身定製的,這一點非常非常好。
04
除了每天給孩子科學高效地分配學習遊戲題,精確計算難度以外,最重要一點,還有它的題目設計。
“都都思維”的題目設計是經過國際認可的、適合孩子獨立學習和獲得知識的方案。
對於孩子來說,它們學數學會有一個從具象到形象,再到抽象的過程,這個也是新加坡數學教學法所說的CPA流程。都都思維就是按照CPA引導流程來設計的。
我們以基礎計算為例。圍繞基礎計算目前有10種類型的遊戲題,看其中一部分。
(1)具象(concrete)
有個叫 “餅乾”的遊戲。這個就是用餅乾實物,來看加減法對於現實中的意義。兩種顏色不同的餅乾,對應加法中的加數和被加數。

這個“櫥窗”遊戲也是具象化的,不過它的難度就要比“餅乾”高。這裡有了題乾和題目(求“總共”、“多多少”、“少多少”等),就是應用題了。

(2)形象(pictorial)
遊戲“下降積木”裡,各種具體的實物不再有。實物抽象成了圓點,數圓點的數量就是代表加減法的結果。

(3)抽象(abstract)
最終孩子可以完成抽象數字的加減法運算,像“快速相加”遊戲裡,已經全變成抽象的數字計算加法了。

這是加減法混合計算,

數學鍛鍊的是思維,死記硬背是學不好的。
這也是都都思維的數學題目設計的一個亮點:一切從思維先出發。
我們就從最簡單的加法說起,加法裡有一個“湊十法”的概念,而 “湊十法”就是一個思維訓練的方法,這個方法在訓練數感時從頭貫徹到尾。
(1)首先是學會計數
看一個“數數”遊戲裡的兩位數計數,遊戲目標是數番茄。出來的番茄都是10個一組,按一下就出現“10”。不滿10的部分則單獨拎出在最後。

那麼這個就是讓孩子學會,你不需要12345一個個地數,可以進行分組,10個為1組,先數出10位數,然後再數出多出來的個位數,這個方法就比死數數方便的多。

(2)其次是學習加法
看“下降積木”遊戲裡,怎麼學 8+7 。這裡是用不同顏色的原點表示數字:橘黃色圓點表示8,紅色圓點表示7。

而這裡圓點的排列方式就很有講究。你看,左邊橘黃色和紅色會混在一起,湊成10個(紅框處)。
左邊這個就代表了十位數的數量,而右邊多出來的就是個位數的數量。

這個就是加法中的湊十法。
(3)接下來是加法的進階
我們上面舉的例子,圓點是系統自動分配好的,按照10個分組。可是如果沒有系統幫忙,孩子該怎麼數呢?
有個“水果攤”遊戲,就是讓孩子自己“湊十”。這個遊戲裡有兩個水果攤,水果是可以左右挪動的。如果孩子把其中一個水果攤湊到了10個,這個攤位的水果會直接打包。孩子只要數剩下的個位數,總數就出來了。

我們通常引導孩子學數學都是從具象到抽象,可是數學如果要學的好,還需要能從抽象到具象。
這才能保證孩子數學在現實中能夠靈活運用,也能多角度去思考問題。
美國斯坦福大學教育學教授Jo Boaler就專門有一套理論闡述抽象到具象的意義。
而都都思維也結合了這套理論,因此它裡面有些思維訓練,是從抽象到具象的考察。
看這個遊戲 “點亮它“。這道題目是:4+?=6,讓孩子結合線段圖去堆積木。

這個就是一個從抽象數學符號,迴歸具體現實積木的問題,讓孩子明白題目中“?”的含義。
其實再進一步想一下,這個“?”不是代表了方程嗎,這也是讓孩子提前熟悉方程的等量代換的含義。
用這個遊戲練習減法,也是類似的思考邏輯。這道題目是:19-?=16。此時的標尺左端從10開始。

上面說的加減法,還有乘法也是很有意思。這裡有個“賣雞蛋”的遊戲,把雞蛋賣給小怪物們。孩子需要用乘法得出手指滑動的範圍,再拖動手指把雞蛋從架子上取出來。
比如小怪物要12個雞蛋。做這個題目就很有意思了,因為它有不止一種解決方案。
可以選兩行,每行選6個雞蛋,這代表了12

也可以選3行,每行選4個雞蛋,這也代表了12

還可以選4行,每行選3個雞蛋,還是代表12

這個過程透過抽象到具象,考察了孩子對於乘法的理解,讓孩子看到一個數字時,腦子裡就會有一張圖跟這個數字對應起來。
我最喜歡都都思維裡面遊戲的設定,讓刷題變得特別有趣味。
有個遊戲叫“數的平衡”。這個遊戲裡有一個天平,需要放置砝碼讓左右兩邊的計算結果變成相同的數字,才能讓天平保持平衡。
這是其中一道題,左邊是5+8,右邊是11+?

這題是“5+8=11+X” 這道數學題的變種 ,可是用天平的形式,卻讓題目陡然增添了很多趣味。砝碼的大小重量和數字大小一致,只有算正好了才能平衡。



再比如“乘法串珠”遊戲。這一題是讓孩子計算”5ד的各種數學計算,可是卻讓孩子學會用線將這些乘法都串聯起來。

“乘法表”遊戲也很有意思。入門第一題裡列出了幾條現成的數字串,讓孩子分析這些數字串是幾x幾的產物,這其實就是訓練孩子的“等比數列”。

前面講的是計數、基礎計算、進階計算這三方面,這主要是圍繞計算展開的。
但其實都都思維並不侷限於計算,它還有數學推理、時鐘和硬幣、幾何、測量和資料這四大知識點。每一類都有若干種遊戲題,多個角度練習。
(1)數學推理訓練的是孩子邏輯推理能力
這裡面分類也很多,比如“相同或不同”遊戲,它考察的是數字找不同,這是結合計算,訓練孩子觀察力和分析能力。

這個遊戲叫“圖案”,是找規律的題。

遊戲裡把數字的大小,和玩偶的大小相匹配,訓練孩子的推理能力,找出隱藏的“規律”。

(2)時間和硬幣訓練孩子對於時間以及錢幣的理解
硬幣學習從認識4種面值的硬幣開始,逐步加入計算。把貨幣單元的“元、角、分”跟以“元”為單位的貨幣計算結合。

最終要計算到分,既兩位小數。

日曆學習從一週7天的排序和一年的12個月排序開始學。

再補齊每個月的月曆。

時鐘學習是從認識鐘面開始,最後能準確識別出時間(精確到分針)。


(3)幾何
幾何的遊戲圍繞形狀認知、描摹,特徵判斷這些內容來設計遊戲。從認識形狀、描繪基本形狀開始,

到最後可以透過抽象定義識別幾何圖形,甚至平均分的圖形。

(4)測量和資料
測量學習從實物標尺過渡到釐米這樣的標準長度單位,最後會用尺來簡單測量物品長度



資料統計是學習圖表,從圖表最簡單最本質的作用入手,最後可以根據條件作出不同的統計圖表。


05
今天上午11:00和晚上19:30會有兩場都都思維的直播,到時候都都思維的中國區品牌負責人給大家講一講:
-
數學啟蒙的誤區
-
怎麼正確給孩子數學啟蒙
-
怎麼正確使用都都思維
都都思維618返場政策
1年會員團價388(加贈6個月會員,總到手18個月會員,加贈啟蒙動畫1年)
2年會員團價648(加贈200天會員,總到手約2年7個月,加贈活動冊套裝、啟蒙動畫2年)
-
開播福利品:彩鉛套裝
售價38元,13.8元掛購物車,整場數量100個

-
截圖抽獎:
01
整點截圖抽半價
價值298都都思維定製行李箱

-
福袋:數獨練習題卡

PS:直播間下單前50名,我還給大家準備了額外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