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買車,你最看重什麼賣點?
上海車展新上市的樂道L90認為,大空間才是王道,於是給自己做了個能坐下兩人的前備箱,專哄釣魚佬開心。

理想認為,把客廳塞到車裡才是正解,於是在升級的理想Mega Home裡,加入了摺疊桌子和旋轉沙發。

更別提,如今的車上什麼冷熱冰箱、加熱按摩、投屏影院,甚至馬桶都做了出來。
如果做一輛以上配置都沒有的新車,不帶智慧,不講舒適,甚至續航也是平平,那將會是一臺怎樣的“奇葩”?
這個一聽就很倒反天罡的專案,前幾天剛剛開啟了大定。
而且,這還是一幫玩自媒體的“宅男”們手搓出來,號稱“最純粹的駕駛者之車”:小跑車SC01。

令人驚奇的是,這臺售價22.98萬元的“奇葩”,不僅絲毫不考慮商業家用屬性,甚至一開始產能也沒想堆太多,主打一個愛買不買。
但它的背後,竟然還有無數資深車迷的期待,甚至還有小米的注資。
“奇葩”背後,市場和車圈真的需要SC01嗎?

車圈奇葩,拒絕“冰箱彩電大沙發”
小跑車SC01,咋看都不像是中國新勢力的作品。
如今新勢力主打的“冰箱彩電大沙發”,它一個都不沾。

這是一輛單排座、雙開門,車長4106mm,軸距 2503mm的小車,開在街上甚至比大眾高爾夫還小一圈。
與現在動不動就又大又高又厚的新勢力相比,看著就是個小弟弟,基本告別家用屬性,買個菜可能都嫌小。
比空間更不像新勢力的,是它的內飾。
如果說特斯拉的內飾只能叫毛坯房的話,SC01就是戰損級別。

整個檯面黑漆漆的一片,沒有中控大屏、沒有科幻投影,也沒有雍容華貴的實木真皮。
幾排黑色塑膠按鍵和儀表盤幾乎包攬了這輛車的所有功能,除了藍牙和收音機外,沒有其餘跟娛樂相關的裝置。
更別提薄如南航座椅一樣的座位,和啥都放不了的儲物空間。

如今純電車都在卷的大電池長續航,SC01似乎也毫不在乎,它搭載了60度三元鋰電池,續航500km左右,在新勢力中都屬於中游水平。
但和簡陋外觀相悖的,是SC01對賽道效能的死磕精神。
引數顯示,SC01搭載了雙電機,綜合功率320kW大約450匹馬力,零百加速2.9秒左右。

從紙面上來看,SC01的馬力根本比不過小米Su7 Ultra、比亞迪漢L這類新一代的“馬力怪獸”。
但SC01的誕生就證明了一點:馬力不是賽車的唯一準則,還得主打綜合素質。
首先,SC01主打的就是極致的輕量化。

跑車想跑得快,重量就得輕,但如今的電車動輒“體重超標”,小米Su7 Ultra車重就高達1.9噸;特斯拉Model S Plaid更是重達兩噸多。
而SC01 卻透過各種“摳門到家”的減法,把重量控制在了1.3噸,和豐田Spura差不多。
SC01的減法,一方面是犧牲續航換來的小型電池,其二就是靠全身的管陣式車架。

通俗點來說,整輛車的骨架,都是由一堆高強度鋼管組成的車架構成,同樣的設計在不少賽車上也有體現,無論輕量化還是防衝擊,表現都十分出色。
更極端的是,為了做減法,SC01的車標都是貼上去的。
但在不該省的地方,SC01絕對給足用料,比如SC01使用了搭載在F1賽車上的推杆懸架,這玩意除了在F1上,也就蘭博基尼這類超跑敢拿出來一用。

如今這種主攻操控性的配置出現在一臺20萬元級別的國產車上面,簡直不要太刺激。
再回看車內,儘管內飾簡陋,但是極簡功能讓操作邏輯十分順手,此外還配備了專為漂移準備的機械手剎。
所以說,並不是SC01娛樂性做得差,而是SC01讓“駕駛”成為唯一的娛樂。

極致輕量化+賽道級結構,讓SC01成了一臺完全為賽道而生的“怪車”。
有不少人說,SC01就是一臺可以合法上路的超級純電卡丁車,並不適合絕大多數人。
但對於喜歡賽車的人來說,這注定是一臺“夢中情車”。

帥就夠了,要什麼“遙遙領先”
如今的新勢力造車,定位先行。
比如坦克300,瞄準的就是硬派越野愛好者,對山路的痴迷大於城市。

理想的L系列主攻奶爸人群,家庭畫像+實用主義,家庭屬性拉滿。
而這輛SC01,目標使用者則是小眾中的小眾:硬核賽車愛好者。
拉攏硬核愛好者,首先得有個硬核外觀,SC01的做法很討巧:吸收諸多“經典元素”。

在SC01身上,能看到路特斯、法拉利,以及藍旗亞等知名跑車的影子。
就連設計團隊自己人也調侃說這輛車“吸取天地精華”。
能在保證功能性的同時,造出一輛外觀也“很有內味”的車,不得不說這個設計團隊也是真的懂車。
而深扒一下小跑車背後的團隊,就能發現這絕對是一幫正經的“汽車發燒友”。
小跑車背後的團隊是汽車自媒體“工匠派”。

工匠派已經成立將近十年,在汽車文化和汽車改裝圈子裡十分知名。
改車多了,自然就想自己手搓一輛試試。
剛好趕上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各種供應鏈日漸成熟,於是在2021年,工匠派決定下場造車。
但作為一個“小作坊”,工匠派想造車得解決兩座大山:資金以及造車資質。

好在同年,工匠派就獲得了小米集團的注資,在此後,又找到了江鈴新能源作為代工廠代工,這才有造車的能力。
至於商業前景,似乎並不是工匠派優先要考慮的事情。
這臺車雖然價格不算貴,但產量卻已經被焊死了。
因為全管陣式車架打造費時費力,需要手工焊接,推杆懸架也需要複雜的調校,這就決定了這輛車註定無法像特斯拉那樣“一體成型”。

年產300輛,已經是這個小團隊目前能達到的極限了,況且這麼一臺“死硬”風格的小賽車,註定不會像其餘新勢力一樣被大眾所接受。
刀哥看來,SC01其實是一臺比小米還小米的汽車。
Su7 Ultra的誕生,似乎就是小米迫不及待地展現自己的“賽道基因”。
又是刷圈,又是對標保時捷,都在為自己打造一個“運動”人設。

但對於已經成為頭部造車企業的小米來說,在對賽道的追求之外,小米的商業性、舒適性也都是不得不考慮的因素。
而SC01則體現出了SU7 Ultra的另一種可能:完全擺脫商業化的桎梏,一切都為賽道打造。
說白了,SC01是一臺比SU7 Ultra更加純粹的駕駛大玩具。


中國車圈,需要這種愣頭青
很多人都對SC01這類小車的誕生嗤之以鼻:
無非就是個大玩具,壓根沒什麼商業前景。
但其實,SC01之所以選在今年上市,也是踩中了一大風口。

不久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汽車改裝技術規範指引》。
《指引》中明確開放16項汽車改裝合法化專案,涵蓋ECU動力調校、車身包圍、刀鋒輪轂等熱門領域,而這一政策計劃最早於5月提交相關部門報批。
訊息一齣,無數汽車愛好者沸騰了。

中國汽車市場一向視改裝車為洪水猛獸,就算改個漆也要提前報備,很多對車感興趣的改裝玩家只能隔靴搔癢。
嚴防死守也是情有可原,由於我國90年代時期的治安、道路安全問題,對車輛改裝限制異常嚴苛,也極大程度地減少了安全事件的發生。
不過,隨著汽車產業升級和社會進步,逐步開放改裝車限制,也是大勢所趨。
SC01本身,就是一輛可以在改裝方面有諸多潛力的產品。

不少汽車媒體都發現,SC01在內部預留了一定空間,很多改裝愛好者都開始幻想塞一臺燃油發動機進去會是什麼結果。
當然,更換髮動機至今仍是不合法的改裝專案。

不過,近期頻發的道路飆車等安全事故,也讓人對“賽車民用”這件事表示擔心,小米官方也出臺規定限制馬力。
這也是刀哥認為SC01這類“大玩具”在上市後優先要解決的問題。
再怎麼說,賽車的最終歸宿應該是賽道,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可沒那麼多“秋名山”。
不過在焦慮之外,SC01的誕生還是利大於弊。
它其實是我國汽車工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後的必然產品,它象徵著屬於中國的賽車、改裝車文化可能就此步入歷史舞臺。

所有車迷都會津津樂道路特斯、極星等品牌從改車作坊到汽車品牌的歷程。
也有不少人十分羨慕隔壁日本能誕生出風靡世界的JDM文化。
隨著越來越多SC01的誕生,屬於中國的“CDM”會不會正在萌芽中呢?

除了遙遙領先的技術,汽車文化的發展,同樣值得期待。
成熟且可控的汽車文化,不僅會以技術進步的方式回哺汽車產業,同樣也在市場擴張、提振消費方面有重要意義。
除了身份象徵、代步工具、家的延伸外,也得讓車真正玩起來。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請聯絡刪除
《金錯刀車評》
是金錯刀旗下的汽車賬號
將以金錯刀爆品視角,
帶你深挖新能源車企最硬核乾貨
點關注,世界上又多了個懂車牛人
▼
@The End






點個在看 不錯過刀哥辣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