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印度吠舍種姓,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小販家庭。往上數五代都是農民。
按照印度的種姓和階層邏輯,農民的兒子依然是農民。至少在參加“國民志願服務團”之前,這種宿命一直都是底層莫迪的枷鎖。
跟所有貧困家庭的孩子一樣,莫迪5歲就開始給父親幫忙,在各大汽車站賣茶補貼家用。
去過印度的都知道,茶攤在印度非常普遍,不管是貧民窟、市集、火車站還是廣場上,都能看見賣茶的小攤。
這種小攤販混跡的地方,往往又充斥著暴動的荷爾蒙。莫迪經常看到整車的年輕人穿著制服,喊著口號,手持木棍去參加鬥毆。
這些穿著制服的年輕人,正是來自“國民志願服務團”這個極端組織,為了壯大力量,七八歲的小孩都不放過。
為了換口飯吃,莫迪8歲就加入了這個組織,習得包括棍棒、刀叉、徒手格鬥等一身武藝,更重要的是,學習了印度成套的民族主義思想。
從此之後,莫迪的命運開始改寫。莫迪開始脫離了自己的階層,成為一個民族主義者。
21歲這一年,莫迪經過兜兜轉轉,重新返回“國民志願服務團”,成為正式成員。1985年,“國民志願服務團”任命他為代表,加入印度人民黨,並參與地區選舉。
接下來莫迪的仕途順利的不像話,一直做到古吉拉特邦的秘書長,作為平民出身的政客,按理說這已經是巔峰了,這時候莫迪才38歲,他不甘心做一個38歲的邦秘書長,他的目標是新德里。
26年後的2014年5月,莫迪終於熬成了印度總理。他終於可以大展拳腳,實現自己的民族抱負。
作為一個徹底的民族主義者,為了早日實現印度黃金時代,莫迪對印度軍事體制進行了全面改革。
在軍事上,莫迪不顧三軍反對,設立印度國防參謀長,統一軍事指揮。
在文化上,莫迪及其印度國民志願服務團,對印度教材進行審查,用印度教神話來代替歷史,以確保思想上的統一。
在工業上,莫迪強調印度製造,甚至在條件不成熟的情況下推動印度自主國防工業建設。
而在莫迪推出印度國防自主計劃近十年後,印度似乎真的在國防科技領域,取得了非常不容置疑的成就。
在電子戰裝置、裝甲車輛乃至海軍艦船領域均有建樹,對外出口屢創新高,2024年激增78%,達到691億盧比。
那麼,這些成就究竟是印度技術進步的真實寫照,還是如洋務運動一般的進步幻夢呢?
一
對於印度來講,其國防建設的核心在於武器裝備,除了自主研發之外,印度軍事裝備多來自對外採購,為了防止腐敗弊病,整個採購程式被設計得極為複雜。採購一項武器裝備,需要七步。
分別是:採購批准、邀標、招標、技術評估、合同談判、由主管財務機構(CFA) 對採購進行審查、合同簽署。
也就是說印度採購一款武器,需要至少五個委員會,涉及國防/財政/預算三個部門,耗時長達數年。
問題來了,這麼複雜的流程能夠防止腐敗嗎,答案是不可能的。
舉個例子。
10年前,印度直升機採購案,為了能夠讓義大利的AW-101直升機中標,總參謀部質量要求委員會專門根據其效能修改技術指標。
將升限從6000米降到4500米,而AW-101直升機的最高升限剛好是4575米。
隨後招標開始,義大利的AW-101順利中標,多年後,調查人員翻閱檔案時才發現,一同參與競標的美國西科斯基報價只有義大利的60%,而西科斯基的標書都沒被開啟,就被淘汰了。
腐敗還是小問題,整個武器採購流程本身才是大問題。比如第四步,技術驗證,印度武器採購經常卡在這一步,因為印度本國沒有足夠的實驗設施,所以很多技術驗證做不了,這時候,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在本國建設試驗室或者試驗檯。
但是,試驗室或者試驗檯在印度算國防固定資產,要想採購此類設施,需要重新申請新的採購流程,並從第一步開始。
而且,總參謀部質量要求委員會還時不時提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建議。
比如在2011年印度突擊步槍採購案中,印度陸軍準備採購75萬把突擊步槍替換印度國產的英薩斯步槍,結果,總參謀部質量要求委員會在最後關頭提出,希望步槍具有可更換槍管,也就是今天所說的模組化槍族,以便使用兩種完全不同的子彈,常規戰爭中使用 5.56 毫米 INSAS 子彈,反恐行動中使用 7.62 毫米 AK-47 子彈。
這個要求一提,直接讓所有供應商青筋暴起,招標瞬間暴斃。
別說14年前,截止到今天,真正大規模實裝模組化槍族的也只有我國的191突擊步槍。足以說明質量要求委員會的需求,提得多麼離譜。
等到2019年,萬般無奈的印度陸軍,最終決定與西格紹爾公司簽訂了72000支SIG716步槍的合同,等到這些步槍運抵印度時,印度陸軍才發現,怎麼瞄準器沒有了。
西格紹爾公司解釋說,為了能夠低價中標,在投標的時候就沒有包括瞄準器,如果印度陸軍需要,可以單獨購買。
這理由沒毛病吧,你只是採購步槍,沒說要瞄準啊。
二
在見識了國防採購的種種亂象之後,2015年,莫迪開始推動印度自主國防方案,並首先凍結了對外採購專案。陣風戰機原本合同都談好了,也在這個階段被取消。
只能說,這是莫迪的一招險棋,因為印度國防預算有限,一旦外部購買軍火,內部採購的資源肯定不足。莫迪的辦法就是,直接卡斷外部採購,逼著印度軍隊採購本國武器。
聊到這個問題,就要破除一個謠言:國產武器更加便宜。
實際上,只有在中國這種具有成熟產業鏈的國家,國產武器才是便宜的。
印度本國製造的武器,比起進口同類武器甚至更加昂貴,一架印度國產的光輝戰鬥機的採購單價是7800萬美元,而俄羅斯的蘇-30MKI的採購單價才6300萬美元。
也就是說,光輝一架輕型戰鬥機的價格,比重型戰鬥機蘇-30MKI還貴了1000多萬美元。
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 的資料,印度生產 HJT-16 基礎教練機、米格-21、Alouette 雲雀直升機和 HS-748 運輸機等飛機的成本,是印度進口同類飛機成本的 150% 至 190%。
印度國產武器不僅價格貴,質量也差。
比如印度國產丹努什火炮,該火炮由賈巴爾普爾火炮工廠生產,2016年完成驗收後,莫迪強行要求印度陸軍吃下這批裝備,但印度陸軍長了一個心眼,要求移交六門給印度陸軍自己試驗,不到三個月試驗結果出爐,六門火炮炸了三門,當場給印度陸軍整破防了。
印度炮兵總幹事尚卡爾中將怒罵該專案工業低劣,錯位嚴重,甚至連最簡單的螺母質量都存在缺陷。
賈巴爾普爾火炮工廠不服氣,反駁說任何火炮在生產過程中都可能發生事故,不能光指責他們的丹努什火炮。
他們還舉例,在幾個月前,印度Pokhran 靶場的一次例行野外射擊演習中,美國 M777 輕型榴彈炮就炸膛了。
不提此事還好,一提到此事,尚卡爾中將彷彿被戳中痛點一樣,對著工廠一陣痛罵,直接告訴他們,現在M777炸膛原因已經查出來了,就是因為使用了你們生產的印度國產彈藥。你還敢提這茬?
在雙方罵戰之後,印度中央調查局介入,隨後發生了更逆天的故事。
中央調查局發現,丹努什火炮採用了來自中國的劣質零部件。其中,最為關鍵的鋼絲滾動軸承來自河南一家生產企業。賈巴爾普爾火炮工廠的採購人員,在郵件中暗示對方,必須要德國產品才能交貨。
河南老鄉一看,中,直接在零件上打上made in deguo 的標示,順便發了一份德文的產地證明。
最離譜的是,印度方面的採購人員從頭到尾沒有告訴河南老鄉,這玩意是要裝在火炮上的,還是155毫米大口徑榴彈炮。等到火炮炸了之後,印度方面才發現問題出在中國的零部件身上。
印度中央調查局為此傳喚賈巴爾普爾火炮工廠初級經理SC Khatua進行詢問,但詢問幾天後,SC Khatua突然失蹤。
19天后,SC Khatua的屍體在距離其住所僅 1 公里的一個偏僻地方被發現,屍體嚴重腐爛,頭部有嚴重的銳器傷。當地警察和法醫經過嚴謹的鑑定程式,將該案件以自殺結案。
在SC Khatua死後,賈巴爾普爾火炮工廠將所有責任都推倒了SC Khatua身上,調查被迫中斷。
SC Khatua的妻子 Mousumi立馬就提起訴訟,表示不認可警方結論,認為SC Khatua死於謀殺。
自那天以後,Mousumi告訴《印度時報》:她和女兒時刻能接到威脅電話,要求他們不要再糾結SC Khatua的死因,她也多次向當地警方反映,但警方不以為然。
等到2023年,他們的小女兒在德里學習期間,突然死在出租屋中,Mousumi不得不撤回了訴訟,認可了警方關於SC Khatua自殺的結論。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只是美國軍工複合體會殺人啊,當莫迪強行推動印度製造時,就會在本土締造一個軍工利益集團,而這個集團也是會殺人的。
三
在中國六代機首飛後,印度一位專家表示,中航工業集團沒有匠人精神,他們每隔幾年就要搞一款新飛機,不像我們印度斯坦航空,40年時間就搞了光輝一款飛機,現在都還沒搞定。
到了這個階段,論誰也知道印度本土國防工業已經廢了。但莫迪老仙不著急,早在幾年前莫迪就在進行佈局,市場換技術。
任何武器裝備只要想拿印度合同,都必須在印度本土進行生產,並轉讓技術。
嚴格來講,這個政策與我國改革開放初期極為相似,有非常高的可操作性,但在印度人的努力下,也失敗了。
首先就是2007年的陣風戰鬥機採購案,當時印度和法國經過數年的艱苦談判,最終達成了採購126架戰機的協議,其中法國達索公司生產18架,剩下108架由達索指導,並提供零部件,在印度斯坦進行生產。
就在雙方準備開香檳的關鍵檔口,印度空軍表示,達索公司必須為全部飛機提供質保。當場就給達索整不會了。
要知道,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寡婦製造者”的名聲可早就傳到歐洲了,印度墜機頻繁和其脫不了關係,給印度斯坦提供質保,這誰敢啊。
雙方在這個問題上卡了快十年,最終決定還是由達索自行生產,至於技術轉讓,後面再談。
另外,這幾年,印度順利投產的國產武器,絕大部分來自俄羅斯的技術轉讓。本來這也算一個不錯的開始,但等到俄烏戰爭打響,印度再次破防。
印度國防研究與分析研究所的專家斯瓦斯蒂·拉奧表示,印度對愛國者系統攔截高超音速匕首導彈的輕鬆程度以及俄羅斯艦船和飛機的高度脆弱性感到驚訝。
在俄烏戰爭之前,印度從沒考慮過A-50預警機和蘇霍伊戰鬥機居然如此拉垮,以至於印度空軍大量裝備了該型號飛機。
這就意味著,印度軍隊將會在未來的戰爭中,面臨與俄羅斯一樣的困境。
鑑於印度生產的武器裝備,算是俄羅斯版本的劣質版,印度所面臨的問題,會更加嚴峻。
四
印度國民志願服務團的思想與印度教民族主義的現實,必然會將印度推到戰爭的邊緣。同時,印度本土脆弱的國防工業,和腐朽的生產體系,又讓印度在關鍵領域舉步維艱。
雖然印度在表面上取得了一系列進步,但這並不能扭轉印度所面臨的劣勢環境。未來印度只能依靠技術轉讓來取得軍事能力的提升。
但問題在於,如果印度將中國視為假想敵,情況會更加絕望,因為其他國家無法轉讓足夠對抗中國的技術。
在認清楚這個現實之後,印度對華外交關係也出現了轉向,從2024年下半年開始,中印雙方邊境局勢開始緩和。
總結起來,莫迪及其印度教民族主義骨子裡對於戰爭的熱情,被現實存在的國防建設弊端給澆滅了。
不過,印度的未來依然不可小覷,畢竟它也在東方,畢竟它也算大國。
至於到底能走多遠,就看印度自己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