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年度“西湖榮譽”評優單元共收到了來自 6 大洲 92個國家及地區的 613 項報名,評審委員會對入圍“西湖榮譽”評優單元的15部紀錄片進行了為期三天的評優工作,最終評審出“IDF優秀紀錄片”、“IDF評委會榮譽”、“IDF優秀華語紀錄片、“IDF優秀紀錄短片”。
主持人邀請第七屆西湖國際紀錄片大會“西湖榮譽”評優單元的評審委員會主席及評審委員會成員集體上臺亮相,他們分別為:評委會主席凱文·麥克唐納,評委會成員導演寧瀛、導演周浩、導演小田香、導演若爾格·雅科梅。
評審委員會主席與各位評審委員會成員依次分享評審工作過程中的感悟,對本屆大會“西湖榮譽”評優單元入圍紀錄片的質量表達了肯定,最終評定結果並不旨在將這些作品放在一個競爭的場域中,而是希望藉由IDF這個平臺更好地讓來自全世界的優秀紀錄片及創作者共同交流、碰撞。

評審委員會主席與評審委員會成員分享評審工作過程
接下來,由各評審委員會成員揭曉本屆大會“西湖榮譽”評優單元最終評優結果,宣讀作品推介詞,並邀請主創代表上臺合影,發表感言。
IDF優秀紀錄片
卡努託的變形
Canuto’s Transformation
巴西|阿列爾·庫阿雷·奧爾特加、埃內斯托·德·卡瓦略|131分鐘
Brazil|Ariel Kuaray Ortega, Ernesto de Carvalho|131min

紀錄片簡介
故事討論了踏出人性邊界,脫離族群,切斷人與人聯結的風險。而正是拍攝過程本身,指引我們發現理解化身的關鍵元素,並由此切入戲劇核心,並與幾十年前經歷過所敘之事的原住民部共同演繹重現。

評審委員會主席、導演凱文·麥克唐納,評審委員會成員、導演寧瀛為《卡努託的變形》作推介詞
評委推介詞
今年的IDF優秀紀錄片是一部跨越多重世界與觀點的紀錄片,它充滿了令人著迷的神話色彩,人物豐滿,故事玄妙。它拍攝於巴西和阿根廷原著民村落,我們跟隨創作者完成了一次多重意義上的跨界旅程,從虛構到紀錄,人類與動物,真人與角色,從現代人到南美原著民古老神秘的精神世界。

評審委員會主席、導演凱文·麥克唐納,評審委員會成員、導演寧瀛與《卡努託的變形》導演埃內斯托·德·卡瓦略合影

“IDF 優秀紀錄片”作品《卡努託的變形》導演埃內斯托·德·卡瓦略發表感言
IDF評委會榮譽
煙火白雪黃玫瑰
Flames, White Snow, Yellow Roses
中國|王超|79分鐘
China|WANG Chao|79min

紀錄片簡介
中國東北地區的一個小縣城,年近 50 的單身漢王佔義日復一日地過著平凡生活。一天,他突然將住了五十年的祖宅出售,搬去了一個溫暖整潔的小公寓。賣房當天,他生平第一次擁有那麼多錢。就在搬進新家後不久,命運跟他開了一個尷尬的玩笑,他迫不得已再次踏上搬家之旅。本片紀錄了一位外人眼裡的“怪人”,身邊人眼裡“沒用”的人,沒有人願意多看一眼的“不體面的人”。

評審委員會成員、導演周浩,導演小田香為《煙火白雪黃玫瑰》作推介詞
評委推介詞
今年獲得IDF評委會榮譽的紀錄片乍看樸實無華,卻飽含親密感與同理心,彷彿溫室中的花朵,在記憶間悄然生長。片中展現的中國小鎮生活的切片,難得一見。導演透過感人至深又時而幽默的故事,為在生活中樂觀可愛,同時碌碌無為的老叔繪像。我們所有的評委都不會忘記曾與這樣的人物相遇。

評審委員會成員、導演周浩,導演小田香與《煙火白雪黃玫瑰》導演王超合影

“IDF 評委會榮譽”作品《煙火白雪黃玫瑰》導演王超發表感言
IDF優秀華語紀錄片
小影1948
Anĝelo in 1948
中國|黃若倚|71分鐘
China|HUANG Ruoyi|71min

紀錄片簡介
一九四八年春,小影獨自迎來了她生命中的第七次分娩,丈夫瑞因辦理出國手續而缺席。懷孕期間,小影意外發現了瑞與另一女子的密信,這使她陷入了愛恨交織的痛苦之中,只能透過日記宣洩內心的煎熬。七十多年後,這疊破舊泛黃的日記散頁被翻出,深深地牽動了全家的日常生活。直至尾聲,一封未署日期的回信透露出瑞的真實情感和他對婚姻的態度。本片透過“家”這一日常而特殊的場域,呈現了一次歷史與現代的對話,直面探討愛情、家庭與婚姻的本質和深層意義。

評審委員會成員、導演若爾格·雅科梅,導演周浩為《小影1948》作推介詞
評委推介詞
舊日的信件塑封著過去與當下的交織互動,揭示了不同代際如何探索愛與家庭的議題。本片透過精準的場面排程,巧妙地於時間維度之上呈現多樣視角的對比,深刻洞悉構建關係的情感記憶。導演剋制地選擇了在整部片中保持沉默,讓影像與信件發聲,但所思所想依舊得以清晰地傳達。

評審委員會成員、導演若爾格·雅科梅,導演周浩與《小影1948》導演黃若倚合影

“IDF優秀華語紀錄片”作品《小影1948》導演黃若倚發表感言
IDF優秀紀錄短片
肉鋪
The Meatseller
義大利|瑪格麗塔·朱斯蒂|17分鐘
Italy|Margherita Giusti|17min

紀錄片簡介
《肉鋪》描繪了奈及利亞年輕女性賽琳娜·阿賈米科科的真實故事。她夢想像母親那樣,經營一家肉鋪。為了實現理想,賽琳娜毅然踏上了前往義大利的旅程,不料一路遭遇暴行和非人道的對待。

評審委員會成員、導演小田香,導演寧瀛為《肉鋪》作推介詞
評委推介詞
這是一部驚豔的手繪動畫,講述了一位年輕奈及利亞女性的真實故事。流暢的線條與斑斕的色彩重構體驗,引領觀眾踏上想象與現實交融之旅。本片傳遞的精神及其影像語言令人深受觸動。

評審委員會成員、導演小田香,導演寧瀛與《肉鋪》導演瑪格麗塔·朱斯蒂合影

“IDF優秀紀錄短片”作品《肉鋪》導演瑪格麗塔·朱斯蒂發表感言
頒獎儀式結束後,在場部分志願者與嘉賓進行了一場特殊的“雨衣”遊戲。

一場特殊的“雨衣”遊戲
隨後播放本屆大會回顧影片,現場觀眾共同見證第七屆西湖國際紀錄片大會中無數令人難忘的瞬間。
中國美術學院電影學院院長、教授徐小明宣佈本次大會圓滿閉幕。

中國美術學院電影學院院長、教授徐小明宣佈本次大會圓滿閉幕
最後,各位領導、評審委員會主席及成員、獲獎者、嘉賓及全體工作人員上臺合影留念。第七屆西湖國際紀錄片大會就此圓滿結束。

各位領導、評審委員會主席及成員、獲獎者、嘉賓及全體工作人員上臺合影留念
本屆大會以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為主會場,舉辦了“西湖榮譽”評優單元、“IDF論壇”學術單元、“紀錄之光”展映單元三大板塊活動。“IDF 論壇”學術單元舉辦論壇及講座共 5 場,近 1000人參與。“紀錄之光”單元展映包括10個主題展映在內的 44 部紀錄片,56 場次,其中 37 部紀錄片在 5 分鐘內預約滿額,舉辦 42場映後交流,觀眾人數達 7390 餘人次,小程式總瀏覽量達 129640 餘次。

“紀錄之光”展映單元現場
本屆大會所有展映紀錄片中,《小影1948》《第三個孩子》《煙火白雪黃玫瑰》《飛光飛光》(Icon)4部作品為全球首映,《如蜂而刺》(Sting Like A Bee)等10部紀錄片為亞洲首映。《恐光症》(Photophobia)《夜間聖光》(Rising Up at Night)、《五香宮的貓》(The Cats of Gokogu Shrine)《細膩與狂暴之間》(Between Delicate and Violent)等曾獲威尼斯、柏林、阿姆斯特丹等眾多國際重要影展獎項的紀錄片作品也在本次大會展映。
“IDF學術”論壇單元是西湖國際紀錄片大會為梳理、探討、建構當代紀錄片創作與學術研究的交流平臺,活動安排包含五部分,分別為:亞洲紀錄片聯盟學術論壇、影視人類學論壇、創作論壇以及知名紀錄片導演凱文·麥克唐納、學者、作家梁鴻的兩場學術講座。其中“亞洲紀錄片聯盟學術論壇”由中國美術學院電影學院教授暨中國電影高等研究院院長、CNEX 視納華仁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奧斯卡紀錄片選片委員陳玲珍擔任學術主持,論壇嘗試從產業鏈的上下游的視角進行探討,分別由創作者、傳播者、電影節展幾個領域經驗豐富的專家與作者提出觀點與洞見,再進行互動評議與論證。論壇邀請到電影節藝術總監、國際電影學者、電影製片人馬可·穆勒,世界科學與紀實製作人大會的總監、加拿大探索電視網的總裁兼總經理保羅·李維斯,作家、影視訪談人、電影工作者丁天,紀錄片導演、浙江傳媒學院副教授潘志琪,澳門國際紀錄片電影節影展總監林鍵均。

“亞洲紀錄片聯盟”學術論壇現場
本屆大會邀請了來自 4 個大洲,包括義大利、美國、德國、加拿大、法國、日本、西班牙等 20 個國家在內的 87 位嘉賓。註冊產業嘉賓 121 人,邀請國內外媒體 87 家,環球時報、人民日報、光明網、澎湃新聞、鳳凰網、搜狐網、中國新聞社、潮新聞、浙江電視臺、杭州之聲、都市快報等媒體報道大會相關資訊近 20 篇,IDF官方開展獨家專訪 17 場,大會組委會透過公眾號、微博、B站、小紅書、抖音、影片號等社交媒體平臺與觀眾展開廣泛互動,共釋出 540 餘條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