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追覓科技最新造車計劃:專案團隊200人左右,首款車型是增程產品

頭圖來源 | 追覓官方
作者 | 蘇鵬
儘管汽車行業捲到極致,但不乏跨界選手將其視為風口。
近日,未來汽車Daily獨家獲悉了追覓科技造車的最近進展:該專案整個造車團隊200人左右,首款新車是一款增程產品,目前處於Demo階段,未來新車還會有出口歐洲的計劃。
“但新車具體的上市日期,樂觀估計要等到2026年以後。”有知情人士稱。
追覓科技成立於2017年,主要佈局掃地機器人、智慧洗地機、無線吸塵器、高速吹風機四大智慧清潔產品線。官方資料顯示,追覓科技2023年已經擁有超過4000人的國際化團隊。從第一款吸塵器開始,至今已擁有上百個SKU。
早些時間的7月份,便有媒體報道稱,追覓科技正以最高5萬的月薪大規模招聘造車所需人才,包括智慧座艙、底盤電控和轉向系統等領域。而未來汽車Daily得知,追覓科技的造車計劃最早在2021年便已立項。
造車是一條擁有高上限的工業製造路徑,但其也對應著高門檻和更高的資本投入。電動化的變革放低了汽車製造業的門檻,這讓蔚小理、小米等跨界選手有機會走上牌桌,並在目前拿到不俗的成績。
“沒有400億可能幹不了(汽車業務)。”蔚來CEO李斌曾公開表明了造車的資本門檻。而小米智慧電動汽車業務立項時,公司也為該專案準備了“首期100億元,預計未來10年投資額100億美元。”的資本儲備。
目前,追覓科技的全年營收在百億左右,似乎尚不足以支撐更燒錢的造車遊戲。也有知情人士告訴未來汽車Daily,追覓造車會採用輕投入,輕資本的方式運營。“為有生產製造能力的車企提供產品定義和技術,甚至渠道佈局。”
之前華為與賽力斯、小牛電動與大乘汽車、石頭科技與北京汽車製造廠均是採用這種造車策略。前者提供產品規劃、技術、營銷和渠道,後者負責生產製造。
造車的大門似乎並沒有完全閉合,造車似乎為追覓科技勾畫出一條頗為感性的增長曲線。追覓科技創始人兼CEO俞浩曾在內部演講中表示,2019年至2023年,追覓科技年複合增長率超過100%。並且在2023年,追覓科技國際區業務同比增長120%。
但同樣是2023年,市場上具備自清潔和自動集塵功能的全能款掃地機器人的普及率已高達73.3%,這表明向上的市場空間越發擁擠。追覓需要用新的賽道開啟增長天花板。
近期擠進造車大門的不止追覓一家,上海格力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於2024年10月11日正式宣告成立,標誌著家電巨頭格力電器正式進軍汽車科技領域。新公司業務範圍廣泛,涵蓋了工業網際網路資料服務、智慧機器人研發、軟體開發等多個領域,同時還涉足汽車零部件的研發和製造。
汽車產業鏈條複雜且繁長,儘管不直接參與造車,也不乏能在造車鏈條中賺得盆滿缽滿者。如今汽車製造業與科技公司的融合變得越發緊密,對於科技領域的跨界者而言,汽車的製造故事似乎是他們拓寬營收半徑的重要佈局。
親愛的讀者們,不設定星標,很容易錯過我們的推送,也無法看到封面圖片。請星標“未來汽車Daily”,及時接收每篇推文,期待為您帶來更多更專業的行業報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