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密麻麻的螞蟻,為什麼從來都不堵車?

圖片來源:unsplash+
撰文 | 艾莉森·帕歇爾(Allison Parshall)
翻譯 | 巢栩嘉
從高空的飛機上俯瞰,高速公路上行駛的汽車就彷彿行進的蟻群。然而,現實中的蟻群不會像汽車一樣陷在走走停停的交通中。目前,很多研究者正在研究這類昆蟲的合作策略,以改變自動駕駛汽車的演算法,避免交通擁堵。
當高速公路上的車輛密度增加時,車輛的流通性就會不再穩定。日本東京大學(University of Tokyo)致力於研究交通擁堵問題的數學物理學家西成勝博(Katsuhiro Nishinari)表示,當高速公路車道每1.6千米有大約15輛車時,司機的一次剎車就有可能引發一場擁堵。他還提出“這是一種相變現象”,就像將水從液態變成固態一樣。
西成勝博早前的一些研究表明,覓食的蟻群即便是在較高的密度下依舊能順暢前行。所以,它們的秘訣是什麼?近期,在一篇發表於《交通研究跨學科視角》(Transportation Research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的論文中,一些研究人員記錄了凹臭蟻屬(Ochetellus)螞蟻覓食時的行為,並藉助一些交通工程模型進行了分析。他們發現這些螞蟻之所以沒有擁堵困境,是由於它們會以3至20只為一組,組成一個小隊,並在前進過程中始終保持間距,速度幾乎恆定且從不“超車”
相比之下,司機們在高峰時段很少能按照這樣的規則駕駛。研究的共同作者、義大利特倫託大學(University of Trento)可持續工程研究員尼古拉·普尼奧(Nicola Pugno)指出:“我們都在追求個體利益最大化,這正是為何我們有時會突然陷入交通擁堵中。”不過,未來自動駕駛汽車如果能夠普及,它們將擁有相互協作的能力。在一種未來設想中,自動駕駛汽車可以透過與附近的車輛共享資訊,最佳化交通流量。研究人員提出,或許可以優先考慮保持恆定的速度和車距,以及在公路上不超車來防止擁堵。
這樣的車輛網路可以類比在小徑上行進的螞蟻,螞蟻在互動時會利用氣味來協調行為。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螞蟻行為的研究者諾亞·平特-沃爾曼(Noa Pinter-Wollman,並未參與這項新研究)說:“其中並沒有領頭者”,不過這樣的組織形式還是形成了。西成勝博(並未參與新研究)表示,在蟻群行進和車輛交通中,這樣的分散式系統可以“非常強大”且具有韌性
平特-沃爾曼指出,儘管螞蟻群可以實現很多汽車司機——甚至是自動駕駛汽車——無法做到的事情,不過螞蟻會根據需要拓寬前進時的道路,但被困在高速公路上的司機卻對此無能為力。在狹窄的通道里,這類昆蟲有時也會出現擁堵,但為了讓隊伍繼續前進,“它們會另闢蹊徑從天花板上走”。此外,螞蟻不會像汽車一樣發生碰撞,但它們可以從彼此身上爬過去
西成勝博指出,為了避免造成交通堵塞,汽車司機至少可以從螞蟻身上學到一個經驗:不要跟車太近。透過與前車保持一定距離,司機可以在密集車流出現一波剎車時保留緩衝的餘地,避免其被放大成一場來由不明的“幽靈”大擁堵。“只要保持車距,”他說,就能有助於交通順暢。
本文選自《環球科學》2025年4月刊“前沿”欄目。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環球科學”。如需轉載,請在“環球科學”後臺回覆“轉載”,還可透過公眾號選單、傳送郵件到[email protected]與我們取得聯絡。相關內容禁止用於營銷宣傳。
-電商廣告-
《環球科學》2025年4月新刊

正在熱賣


戳圖片閱讀原文
立即購買
《環球科學》2025年度徵訂現已開啟
戳圖片即可訂閱!
點選【在看】,及時接收我們的內容更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