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個熱門AI在醫學測試中表現出輕度痴呆跡象;曾被學生聯合舉報的教授又被多份刊物撤稿|學界速遞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

分享資訊,整合資源


交流學術,偶爾風月

 速  覽 
  1. 多個熱門AI在醫學測試中表現出輕度痴呆跡象
  2. 曾被學生聯合舉報的教授又被多份刊物撤稿
  3. 與自閉症有關的24個字母
  4. 月球年齡有了新估計,45.1億年史上最老
  5. 我國上山遺址發現距今一萬年的稻米酒
學界動態

1. 多個熱門AI在醫學測試中表現出輕度痴呆跡象

《英國醫學雜誌》聖誕刊經常釋出一些嚴肅但是結論搞笑的研究論文,今年也不例外。以色列哈達薩醫療中心(Hadassah Medical Center)的科學家使用蒙特利爾認知評估(MoCA),對5種主流LLM進行了測試,包括ChatGPT4、ChatGPT4o、Claude3.5“Sonnet”、Gemini1.0和Gemini1.5。
蒙特利爾認知評估是一種常用於給老年人檢測認知障礙和早期痴呆跡象的測試,透過30道簡單的問題,只需10分鐘就能評估受試者的注意力、記憶力、語言、視覺空間技能和執行功能等能力。最高分為 30 分,26 分或以上通常被視為正常,26分以下被視為存在一定程度的認知障礙。
結果顯示,只有ChatGPT4o拿到了26分,勉強算個正常人。而ChatGPT4、Claude和Gemini1.5的得分均落在了輕度認知障礙範圍內,Gemini1.0甚至直接被劃入中度認知障礙之列。
圖源:BMJ 2024
doi.org/10.1136/bmj-2024-081948 
LLM主要是在視覺空間技能和執行任務方面表現不佳,例如連線任務(按升序連線圈出的數字和字母)和時鐘繪製測試(繪製顯示特定時間的鐘面)。對於那些用語言描述,語言作答的題目則表現不錯。作者認為LLM無法表現出同理心或準確解釋複雜的視覺場景,體現了人類大腦和大型語言模型之間的本質區別。值得一提的是,更老版本的LLM的表現更差,從側面證明這些AI確實是有進步的。
題目:畫出11:10分的時鐘,A是一般人類的答案,其他則是AI們的清奇腦回路
參考來源:
https://www.bmj.com/content/387/bmj-2024-081948

2.曾被學生聯合舉報的教授又被多份刊物撤稿

曾遭11名學生聯合舉報的華中農業大學原教授黃飛若,近期遭多家國際級刊物撤稿。截至12月10日,黃飛若團隊被撤的期刊文章至少有4篇,時間涵蓋2017年-2022年,包括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 、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Journal of Hepatology、Animal Nutrition 等刊物陸續撤下了該團隊發表的論文。
黃飛若原為華中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教授,今年1月遭到學生聯名舉報。當時,華中農大11名學生聯合舉報其存在篡改資料、編造實驗結果等學術不端行為,引發廣泛關注。據媒體報道,舉報材料長達125頁,列舉了黃飛若指示學生在科研實驗中進行資料篡改、重複使用、編造資料以及操縱同行評審、剋扣學生勞務費、打壓學生、論文不當署名、教材編寫造假等行徑。今年10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監督委員會將與黃飛若有關的案例列入了新一批科研不端行為案件處理名單中,給予了不同程度的處罰。

參考來源:澎湃新聞

https://news.qq.com/rain/a/20241223A04TZS00
前沿研究

3. 帕克探測器將創造接近太陽新紀錄:610萬公里

圖源:NASA/約翰霍普金斯 APL/Steve Gribben
本週二,NASA的太陽探測器 Parker 將以前所未有的近距離掠過了太陽表面,飛入太陽的外層大氣即日冕中,距離太陽表面610萬公里,在這期間探測器將與地球失聯,結果需要2天后才能揭曉。
帕克太陽探測器的設計目標是近距離觀察太陽,追蹤能量流動,研究日冕的加熱情況等。科學家希望它能回答一直以來令人困惑的問題:為什麼日冕比太陽表面熱得多?太陽風是如何加速的?高能太陽粒子的來源是什麼?自 2018 年發射以來,該探測器一直在逐漸靠近太陽執行,並利用飛越金星的引力將其拉入更內部的太陽軌道。多次近距離觀察時,Parker 都經受住了1000度以上的高溫考驗。
參考來源:
https://www.reuters.com/technology/space/nasa-spacecraft-attempts-closest-ever-approach-sun-2024-12-24/

4. “外星植物”比想象中更奇怪

源:佛羅里達自然歷史博物館\Jeff Gage
1969年,在美國猶他州的曾發現一組植物化石,被命名為Othniophyton elongatum,意思是“外星植物”。當時它被歸入了人參科,而新的研究認為,它不是人參,卻比人參還要奇怪。
透過最新的技術,科學家們發現這種植物具有獨特的特徵,包括在結實果即時仍保留著雄蕊,這在現代植物中是從未見過的。儘管他們對這種植物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但仍然無法將其歸入已知的植物科或屬,這表明這種植物可能已經滅絕,也可能與其近親一起消失。這件事提醒科學家,對於未知一定要謹慎處理而不是將它們與已知的事物硬拉上關係。該研究發表在《植物學年鑑》雜誌上。
參考來源:
https://academic.oup.com/aob/advance-article/doi/10.1093/aob/mcae196/7888709#498619978

5. 嫦娥六號月壤樣品揭示首個月球背面古磁場資訊

嫦娥六號玄武岩樣品磁場記錄揭示28億年前存在相對活躍的月球磁場發電機
12月20日,中國科學院專家利用嫦娥六號採回的月球背面樣品做出的又一項創新成果刊登在Nature上。
中國科學院院士、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朱日祥和副研究員蔡書慧等,聯合國家天文臺研究團隊,對獲批的4顆毫米級玄武岩(記錄樣品冷卻過程中的磁場資訊,是研究古磁場強度的理想材料)岩屑樣品開展了磁學研究。結果顯示樣品記錄的古磁場強度為~5-21 μT(中值~13 μT)。與此前研究認為的月球發電機強度在31億年前急劇下降之後可能一直處於低能量狀態不同,嫦娥六號玄武岩樣品的古磁場強度結果揭示月球磁場可能在28億年前發生反彈,指示月球發電機在早期急劇下降後可能重新啟用。其原因可能是發電機主要能量來源發生變化或初始驅動機制再次增強。對比不同發電機模型模擬結果,嫦娥六號玄武岩記錄的古磁場強度與基底岩漿洋模型產生的場強最為一致,但不能排除進動發電機的貢獻,同時其他機制如核心結晶可能為月球發電機提供補充能量。
參考來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8526-2
點選下方知社人才廣場,檢視最新學術招聘

擴充套件閱讀

世界第一個商業級核聚變電廠即將開工
學術期刊作者壟斷嚴重, 尖端裝置是主因?
印度“帶量採購”1.3萬種學術期刊, 過半高校師生可免費閱讀
標題黨的底層邏輯: 引發憤怒最易帶來轉發
媒體轉載聯絡授權請看下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