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臺準備工作時機篇:俄烏戰爭,是收臺的好時機嗎?

這幾年,一直有人很焦急的喊,俄烏戰爭給我們收臺提供了大好時機,我們要趕緊趁此機會,進行收臺——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問題是,真的這樣嗎?
俄烏戰爭,是不是一個好機會,要看對中美的影響有多大。
我們首先要說的是,無論是從軍事角度,還是經濟角度,這個世界上有兩個超級大國,一個是美方,一個是中方。

從軍事角度看,這個世界上的強國,分為3個檔次:第1檔次,是中美兩個超級大國,這兩個超級大國,擁有先進戰機2000-3000架,隱身飛機300-900架,轟炸機150-220架。          
第2個檔次,是俄羅斯,其擁有先進戰機700-800架,隱身戰機30來架,轟炸機100多架——其中,戰機規模是中美的幾分之一;隱身飛機規模只有中美的1/10,甚至幾十分之一。

第3個檔次,是英法德日等,擁有先進戰機200-300架,隱身戰機0-75架,轟炸機零架——其中,先進戰機規模、隱身飛機規模,均是中美的1/10,甚至幾十分之一。
就常規軍事力量來說,這3個檔次,特別是第1檔次和第3檔次,差距巨大。比如,中美軍事力量是英法德日等的幾十倍,甚至更多;即使是俄羅斯,中美也已經是俄方的多倍——這個倍數,可以參考6-10倍。
那麼在此基礎上,我們來看俄烏戰爭對美方的牽制有多大——在俄烏衝突中,美方根本就沒有直接下場,其對烏方的援助,主要是資金、情報和一些裝備,3年下來,總金額也才1000多億美元,平均每年幾百億美元。而美方每年國防支出高達9000億美元,每年印錢幾萬億美元,與之相比,幾百億美元,只是毛毛雨。
可以說,美方只是拿烏方當炮灰,來消耗俄羅斯,對自身的牽制很少。
中東也一樣。這一兩年,美方對以方的總援助,也才200來億美元,就這樣已經讓以方在衝突中,處於了強勢地位。200來億美元,對美方來說,依然是毛毛雨。
可以說,俄烏戰爭,加上中東戰爭,對美方總的牽制,一年也才大幾百億美元,跟美方總的體量相比,是比較少的。
如果真想要一個好時機,那就是,俄烏戰爭大幅度升級,美方被迫直接下場,與俄方作戰——這時候,對美方的牽制作用才比較大,才真的算一個好時機;但問題是,目前距離這一步還比較遠。
與之相比,中方在硬實力上的進步,就要大多了。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之前說,時間站在我們這一邊,就實力對比來看,越往後對我們越有利,經常看到有人問,是這樣嗎,對手不也在發展嗎?
是不是這樣,我們舉個例子,拉一個時間鏈就很明顯了——比如在戰機方面,2020年,我們有殲20近百架,美方隱身戰機規模500多架,在隱身戰機規模方面,我們與對方差6-7倍。2025年初,我們殲20、殲35有300多架,美方隱身戰機規模800多架,我們與對方差不到3倍;從6-7倍到不到3倍,僅僅5年,差距已經縮小了1倍多。
從2025年初,再回過頭來看2020年,是不是感覺雙方差距已經明顯變小;相對於2020年,我們現在是不是已經準備的更好,但似乎還不夠好?而那些2020年就喊著已經準備好的人,真的準備好了嗎?

而到2030年,美方隱身戰機規模大概1400多架,我們隱身戰機規模大概1000來架,而且殲36批次服役並形成戰鬥力。我們在隱身戰機總規模方面,從與對方有幾倍差距,到接近對方;同時,我們的6代機已經服役,而對方還未服役,我們對對方形成了代差優勢。中美鬥爭形勢,逆轉了。
從2025年初,展望2030年,是不是感覺,到了2030年,雙方實力對比方面,要比現在好多了,甚至是整體形勢逆轉了?到了2030年,是不是準備的更好,而現在,還不夠好?
僅僅是5年,但不要小看這5年;這5年,形勢已是大變,甚至是滄海桑田。
而與之相比,俄烏衝突,對美方的那點小小牽制,又算得了什麼?
認為俄烏衝突,對美方牽制巨大,對我們是巨大時機,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的,太高看俄烏、中東的實力,以及對我們的影響了;同時,也太小看我們自己的實力和發展速度了。

以我們這麼大的體量,好的機會,要由我們自己來創造了;俄烏、中東這邊,體量差太多了,他們對我們的影響已經不大了。
整體來說,以中美這樣的超級大國,好的時機,主要取決於中美之間的較量和實力變化,與之相比,其他都是小影響。
作者:晨曦防務的唐志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