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暫停對烏克蘭軍事援助和情報共享的關鍵時刻,俄羅斯總統普京3月6日在莫斯科發表強硬講話,明確拒絕在任何和平談判中做出讓步。
與此同時,美烏雙方計劃下週在沙特舉行高級別會談,歐洲國家紛紛加大對烏支援力度,試圖填補美國留下的空缺。

普京強硬表態:拒絕所有讓步,不會放棄"自己的"領土
3月6日,普京在訪問"祖國衛士基金會"莫斯科分部時明確表示,俄羅斯不打算"向任何人屈服",也不會在未來和平談判中做出任何妥協。普京強調,俄羅斯必須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和平方案,以確保長期和平。他特別指出,俄羅斯在未來和平談判中"不會放棄自己的領土"——這顯然是指被俄羅斯非法吞併的烏克蘭佔領區。

普京還提到了俄羅斯革命,指出俄羅斯社會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崩潰,並敦促俄羅斯人在戰爭持續期間保持支援和團結。這表明普京正在為一場可能持續更長時間的戰爭做準備,並試圖預防國內可能出現的不滿情緒。

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在同一天的新聞釋出會上宣稱,俄羅斯將拒絕任何在烏克蘭駐紮歐洲維和部隊以執行未來停火協議的提議。拉夫羅夫強調,在這個問題上俄羅斯"沒有妥協的餘地",並將歐洲維和部隊在烏克蘭的存在視為等同於北約在烏克蘭的部署。

美俄輿論戰:代理人戰爭"承認"引發爭議
3月5日,美國國務卿馬爾科·盧比奧在接受福克斯新聞採訪時,將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描述為美國和俄羅斯之間的"代理人戰爭"。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隨即表示贊同盧比奧的這一表述。
俄羅斯官方和親克里姆林宮的媒體迅速將盧比奧的言論描繪成美國"承認"透過烏克蘭對俄羅斯發動代理人戰爭,這支援了克里姆林宮一直以來的敘事,即烏克蘭戰爭實際上是美國和俄羅斯之間的存亡之戰。

這一敘事旨在錯誤地將烏克蘭描繪成缺乏主權的傀儡國家,為俄羅斯的入侵辯護,並透過引發升級恐懼來阻止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對烏克蘭的支援。克里姆林宮和俄羅斯官方媒體可能試圖在未來和平談判和雙邊會談前,將特朗普政府描繪成向克里姆林宮及其虛假敘事讓步的一方。

歐洲加大支援力度,填補美國留下的空缺
面對美國暫停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和情報共享,歐洲國家迅速採取行動,試圖填補這一空缺。法國國防部長塞巴斯蒂安·勒科爾努3月6日宣佈,法國將繼續向烏克蘭提供情報。勒科爾努表示,法國總統馬克龍已指示法國政府加快各種軍事援助計劃,以彌補美國對烏克蘭軍事援助的缺失。

荷蘭總理迪克·斯霍夫3月6日宣佈,荷蘭將為2026年預留35億歐元(38億美元)的烏克蘭基金,其中7億歐元(7.55億美元)用於投資烏克蘭無人機,並表示如有必要,荷蘭可以在2025年使用這些資金。
英國國防部宣佈了一項價值3000萬英鎊(3860萬美元)的新合同,與美英防務技術公司Anduril UK合作,向烏克蘭提供Altius 600m和Altius 700m打擊無人機。
俄強徵入伍者參戰引發擔憂
普京還試圖緩解俄羅斯民眾對應徵入伍者參戰的擔憂,因為不斷有報道稱俄羅斯軍隊正在強迫應徵入伍者與俄羅斯國防部簽訂合同。
這種做法引發了俄羅斯社會的不安,許多家庭擔心他們的親人被強行送往前線。普京此前曾多次承諾不會派遣應徵入伍者前往烏克蘭戰場,但這些報道表明,隨著戰爭的繼續和俄軍傷亡的增加,俄羅斯軍方可能正在尋找各種方式填補兵力缺口。

展望:和平前景依然渺茫,戰場可能繼續惡化
隨著普京明確拒絕在和平談判中做出讓步,美國暫停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和情報共享,以及俄軍在戰場上繼續取得進展,烏克蘭的處境變得越來越困難。雖然歐洲國家正試圖填補美國留下的空缺,但這些努力能否足夠及時和有效仍有待觀察。
即將在沙特舉行的美烏雙邊會談可能是一個關鍵節點,但考慮到俄羅斯的強硬立場和戰場上的實際情況,達成任何實質性和平協議的前景依然渺茫。

烏軍不僅不投降:深夜再次大規模全縱深突擊俄羅斯後方
烏克蘭再次發動大規模縱深打擊,襲擊了俄羅斯境內多個重要軍事和經濟目標。這表明,儘管美國和英國相繼減少對烏克蘭的情報支援,烏克蘭仍然在自主作戰能力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美國切斷情報支援,烏克蘭仍頑強反擊
自2025年起,美國已逐步降低對烏克蘭的情報共享級別,英國也同步停止提供關鍵軍事資訊。這一決定使烏克蘭在戰場上的情報來源受到了極大限制。然而,烏克蘭並未因此屈服,反而加強了自主偵察和打擊能力。

烏克蘭長期依賴美國的衛星偵察系統來精準打擊俄軍目標。例如,2024年9月20日,烏克蘭空襲俄羅斯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季霍列茨克兵工廠,摧毀了俄軍及朝鮮供應的KH-23“火星”彈道導彈、伊斯坎德爾導彈,以及大量炮彈與化學炸彈。類似的精確打擊在2024年2月的阿瓦迪夫卡戰役中同樣發揮了關鍵作用,當時烏軍利用美軍提供的情報,成功摧毀了俄軍在該地區的彈藥庫,大大緩解了前線壓力。
縱深打擊:烏克蘭無人機戰術升級
儘管美國切斷情報支援,烏克蘭仍然成功地在夜間對俄羅斯本土縱深目標發動了一系列襲擊。3月初,烏克蘭武裝力量總參謀部報告稱,烏軍無人機成功襲擊了羅斯托夫州索赫拉諾夫卡的天然氣管道、新沙赫金斯克煉油廠,以及薩馬拉州塞茲蘭煉油廠。這些設施對俄羅斯的能源供應至關重要,而烏克蘭的持續攻擊導致部分煉油廠不得不停止運作。

烏軍的打擊不僅限於經濟目標,還對俄羅斯的軍事儲備造成了嚴重影響。例如,在2024年9月17日,烏軍無人機突襲俄軍在特維爾州託羅佩茨的導彈和炮兵總局彈藥庫,摧毀了約3萬噸的伊斯坎德爾、Tochka-U彈道導彈、滑翔炸彈和炮彈。這次打擊大大削弱了俄軍的遠端火力優勢,使烏克蘭在前線戰場上獲得了一定緩衝。

俄羅斯的戰略目標:長期戰爭不可避免
烏克蘭的強硬反擊並未讓俄羅斯放棄其戰略目標。烏克蘭情報部門負責人布達諾夫透露,俄羅斯已經制定了長遠的戰爭規劃,計劃在2045年前分階段控制整個烏克蘭。2025年,俄軍的首要任務是徹底佔領頓涅茨克、盧甘斯克、扎波羅熱和赫爾松四個州,而這僅僅是其擴張戰略的第一步。

俄羅斯的長期目標不僅限於烏克蘭,它希望藉助控制烏克蘭的地理優勢,進一步向中東歐擴充套件影響力,影響波蘭、匈牙利、羅馬尼亞等國,同時穩固在黑海、地中海的戰略地位。
烏克蘭全國動員:全民皆兵時代到來
面對俄軍的持續進攻,烏克蘭正在加快全國總動員程序。烏克蘭議會正制定一項新法案,要求所有14歲以上的青少年接受軍事訓練。這些訓練涵蓋體能訓練、心理壓力應對、特種作戰、駕駛、機械維護、無人機操作、防空系統應用等多個方面。此外,女性將重點接受情報分析、通訊、醫療和後勤支援等技能培訓。

烏克蘭的目標是確保所有公民在達到徵兵年齡前已經具備基本的軍事素養,這一策略無疑會大幅提升烏克蘭的長期作戰能力。
烏克蘭並未因西方援助減少而選擇退縮,而是透過加強自身軍工能力、擴大無人機作戰規模、實施全國總動員等措施,頑強對抗俄羅斯的進攻。與此同時,俄羅斯的擴張計劃也預示著戰爭不會在短時間內結束。

烏俄衝突的未來將如何發展,取決於雙方的戰略調整和國際社會的反應。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場戰爭已經進入了一個長期化、全民化、科技化的新階段,未來的戰局仍然充滿變數。
素材來源官方媒體/網路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