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門框摳下半截骨頭,兒子的手指終於能接上了! 2025-04-30 15:58 果殼親子Guokr 我們家豆豆上小學四年級時,正是活潑好動的年紀。豆豆有三個要好的同學,假期會相約在其中一個小夥伴家裡玩。 這天正好輪到我們家,儘管我做好了萬全的準備,給他們準備了零食、飲料、遊戲機、漫畫等等,但是孩子們很快厭倦了這些活動,開始往“比武”的方向發展。四個孩子開始追趕著互相“發大招”,我在廚房聽著此起彼伏的嚎叫聲,對這種男孩子的遊戲難以理解。 伴隨著房間門的一聲悶響,突然安靜下來,片刻聽到其中一個孩子喊:“阿姨,豆豆的手指掉了!” 一節手指頭在地板上 我衝刺到房間門口,看到豆豆捂著左手,眼神呆滯地看著地面,一節手指頭在地板上。其他孩子都嚇傻了,同樣一臉呆滯。正在另一個房間加班的老公也衝了過來,拉開豆豆捂著的左手,我們看到他中指就好像電影裡的特效鏡頭一樣少了一截。 “快,拿個保鮮袋過來,把手指頭裝進去!”老公喊道。 我回過神來,趕緊找了個食品保鮮袋,把斷指從地上撿起來,放了進去。 “孩子,幫叔叔找條繩子。另外,用我書房桌子上的手機打120,拿過來,我來跟他們說。” 老公一直用手箍著孩子左手手腕,一個孩子找來了一根鞋帶綁住了豆豆的手腕,另一個孩子撥通了120。老公跟120說明了情況,要求救護車直接把豆豆送到有斷指再植技術的醫院。 “斷指再植”這幾個字,讓我突然回憶起以前看的醫學科普影片——如何儲存斷指。 我找來一個保溫瓶,裡面放上冰塊,又從藥箱找來一塊新的滅菌紗布,把保鮮袋包好,然後將斷指放進了保溫瓶裡。 救護車很快到了,我交代孩子們不要跑動,各自打電話讓父母過來接他們。老公抱著豆豆,我拿著保溫瓶,坐上了救護車。 有斷指再植技術的醫院在十幾公里之外,救護車一路轟鳴地開著,車速極快。我握著豆豆沒有受傷的那隻手,冰涼無比,再看看他的表情,一直都是呆呆地望著前方。喊他幾聲,也不回應。我不放心,問車上的護士孩子怎麼了,護士安慰我,孩子受了驚嚇,可能有點害怕。 我另一隻手緊緊地握著保溫瓶,生怕它顛簸得嚴重,把孩子的手指碰壞了。 從門框上摳下兒子的骨頭 很快到了醫院,我們直接到了急診外科。 一位醫生開啟紗布看了看傷口,另一位醫生開啟保溫瓶處理了一下斷指。他們低語了幾句,其中一人出門叫來了另一位老醫生。 老醫生仔細看了看斷指,說:“你趕緊回家,看看骨頭掉哪裡了,缺了一塊。” 我趕緊跑出醫院,看到路上車來車往,想起回家還有十幾公里,一來一回差不多得一個小時,孩子耽誤不起啊。 突然想起來三個孩子應該還在我家,我撥通了其中一個孩子媽媽的電話,原來他們都在我家等著我們。來不及客套了,我告訴他們需要找孩子的骨頭,大概一粒花生米那麼大。 我站在醫院門口,聽著手機裡混亂的腳步聲和悉悉窣窣翻動物體的聲音。突然一個孩子大喊:“找到了,在門框上粘著!” 我趕緊指導他們把找到的骨頭按之前的方法包好,並放進保溫瓶帶來醫院。 大概二十分鐘後,其中一個家長的車到了醫院門口。來不及道謝,我拿著保溫瓶衝進了急診。 老醫生再檢查了一下一節斷指,點了點頭:“可以,馬上手術,你們去辦手續吧。” 老公去辦綠色通道,登記孩子資訊,我陪著豆豆做術前準備。我摸著豆豆的頭,不停地安慰他:“沒事的,做完手術就好起來了。”豆豆還是面無表情地看著天花板,我心裡慌極了,孩子該不會嚇出精神病來了吧! 圖源Pixabay 醫生把豆豆推進了手術室,我看到大螢幕上顯示孩子正在手術,神經才突然鬆懈了下來,和老公全身無力地靠在座位上。我這才意識到自己右手一直握著一雙筷子,身上還穿著圍裙,拖鞋不知道什麼時候跑丟了一隻。 手術後的兒子成為了“金剛狼” 手術做了五個小時,非常順利。 豆豆的左手中指斷成了兩節,在醫生精湛的技術下,藉助現代器械,手指被成功地拼了回去。孩子整個左手包著紗布,只露出一個手指頭,上面還插著一根鋼針。 手術後成為“金剛狼”丨Pixabay 豆豆麻醉醒了以後,“哇”地哭了出來,這哭聲就像他剛出生時那一聲啼哭一樣。我的豆豆又回來了。 第一個晚上,醫生護士每隔一段時間就來看手指頭的顏色,登記資訊。 到了第二天早上查房,老醫生說再植基本上已經成功了,還要再打幾天消炎針,並且持續觀察。 豆豆的好朋友也來看望他,事發當時情況混亂,大家都想不起來是誰關的門。孩子們的家長表示要一起負擔醫藥費,我拒絕了。這是意外,誰都不想見到這種情況發生,能夠透過這次的事情給孩子們一個警示,是一件好事。 一個月後豆豆回到了學校,鋼針還沒取出來。同學們都用一種崇拜的眼神看著他,說他就是傳說中的金剛狼。課間他手指被圍觀的時候,豆豆有點飄飄然:“我可比金剛狼厲害多了,我的手指骨頭是從門框上摳下來的!” 孩子們發出一聲驚呼。 醫生點評 周易丨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骨科 主治醫師 肢體離斷傷是一種發病率較低的特殊損傷,但中國是手工業大國,在手工業集中的區域,肢體離斷傷還是不少見的。在顯微外科技術尚未出現的時候,這類損傷的結果往往是截肢。1963年,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的陳中偉教授和錢允慶教授完成了世界第一例斷肢再植手術。自此,肢體離斷傷的治療邁入了新時代。 斷肢再植的成功,並不僅僅由醫生的手術技術決定,斷肢的儲存和運送、肢體缺血時間、血管質量等因素都會對肢體的存活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發生肢體離斷傷時,應第一時間對身體離斷部位加壓止血幷包扎。如未經過基本的醫學訓練,儘量不要使用捆綁帶(止血帶)止血。如出血量較大,加壓止血效果有限,確實需要止血帶者,應選擇合適的位置使用止血帶,並記錄應用止血帶的開始時間。止血帶單次維持時間不宜過長(上肢不超過60分鐘,下肢不超過90分鐘),避免造成正常組織缺血損傷。 止血帶丨arrivealive.co.za 不同肢體上止血帶的位置不盡相同: 上肢:肱骨中上三分之一 大腿:腿根部 離斷的肢體應被完整蒐集並儲存在乾燥冷藏的環境中,可用潔淨織物將斷肢包裹保護,並放置於防水袋中,防水袋可放入冰水混合物中。切忌斷肢直接接觸冰塊或冰水,這會使斷肢血管等組織過度水腫,直接喪失再植條件。 在運輸過程中,離斷肢體應避免碰撞,以防造成二次損傷。患者傷後應儘快被轉運到具有斷肢再植手術能力的醫院。 文章作者有一定的醫學知識,處理過程基本合理。需要注意的是,在肢體離斷傷發生的第一現場,現場人員應儘可能保持冷靜,第一時間完成對斷肢的完整蒐集,避免因斷肢缺損、往返運送而延誤手術時機。文章中兒童手指離斷,出血量相對有限,家中也常備無菌紗布,其實採用斷端紗布壓迫和加壓包紮止血即可,一段時間後斷端自然會止血,不必採用捆綁帶(文中用的鞋帶)止血的方法。捆綁帶捆紮於兒童腕部,可能使其他健康肢體和腕部的神經受到損傷。在運送過程中,家屬可選擇將斷肢用數塊無菌紗布包裹後再放入防水袋中,有紗布襯墊緩衝,可有效減少運送碰撞對斷肢造成繼發損傷。 術後應注意對患肢的保護,避免肢體碰撞,也應避免克氏針(鋼針)等內固定物被不慎拔出。對於既往有吸菸飲酒史的患者來說,戒菸戒酒是保障斷肢術後能持續存活的重要條件。 雖然中國醫生的斷肢再植和顯微外科技術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人為的努力亦有極限,離斷肢體即使成活,其功能恢復也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最好的治療是預防,希望大家在生活和生產工作中注意安全,不要受傷!不要受傷!不要受傷! *個人經歷分享不構成診療建議,不能取代醫生對特定患者的個體化判斷,如有就診需要請前往正規醫院。 作者丨小米 編輯丨Sylvie 來源丨本文來自果殼病人(ID:health_guokr),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有需要請聯絡[email protected] “媽媽,我說不出話了”,兒子在紙上歪歪扭扭地寫下這幾個字 “明明很累,卻睡不著”,誰奪走了孩子們的睡眠? “北京這波流感,給我們全家人都整歇菜了……” 兒子是我認識的第6個胳膊肘脫臼的小孩,第一個是我自己…… |作 者 招 募 & 投稿| 後臺回覆“投稿”,檢視詳情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