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業20載的GoogleAI研究員:給AI領域新人的全方位成長建議

在人工智慧領域深耕20年,Google AI專家Yann AïtBachir目前常駐新加坡,專注AI技術研發與應用。在這個風口浪尖的賽道上,他看到了機遇,也深知人才市場的激烈競爭。
作為一線專家,他對想要進入AI領域的新人分享了核心建議:首要是構建紮實的技術根基,同時建議從小型公司積累實戰經驗,再逐步向大型科技企業拓展發展空間。
以下是基於與Yann AïtBachir的深度對話整理
原文如下:
AI職業發展路徑指南AI領域方向:
• 生成型AI
• 預測型AI
• 自然語言處理
職位型別:
• 工程師
• 研究員
• 產品管理
• 消費者導向型角色
小公司 廣泛接觸 探索機會——明確方向 積累經驗 ——大廠 深耕專精 職業巔峰
職業發展是一場馬拉松,而非短跑 – 循序漸進,找準方向
大約兩個月前,我加入了 Google,擔任 AI 專家。我的工作是幫助企業制定 AI 策略,並透過 Google 產品將這些策略付諸實踐。
在二十年前,只有大型軍事組織會僱傭 AI 相關的人才。我在職業生涯的早期,主要在初創公司和小型企業工作,當時的工作多集中於資料分析、資料工程和資料科學。
近三四年的 AI 熱潮,讓與 AI 密切相關的崗位和機會數量激增。如今,許多企業都在積極投資 AI,並透過 AI 重塑運營模式和業務流程。
如果要給希望在 AI 領域建立職業的新人一些建議,我會這麼說。
打下堅實的技術基礎
儘管我在 20 年前就開始學習 AI,但它的核心基礎至今沒有太大變化。如今的系統和當年的系統相比,數學模型、統計學方法、機率論原理以及計算機科學框架幾乎沒有變化。要在 AI 領域站穩腳跟,你必須在數學、統計學和計算機科學方面具備紮實的基礎,因為無論是傳統演算法還是最新演算法,都是以這些核心概念為基礎。
AI 的發展速度很快,紮實的基礎能夠讓你更快適應新的變化,因為背後的原理並沒有變。這也是你保持行業競爭力的關鍵。
然而,僅有技術能力是不夠的,尤其是在職業生涯的後期。任何職業都不是單打獨鬥的,你的成功離不開與他人的合作。
別急著一開始就進入大廠
如果你想在 AI 領域建立職業,關鍵是找到自己的獨特之處。AI 涉及多個方向,包括生成型 AI、預測型 AI 和自然語言處理,你需要在某一領域深耕,才能脫穎而出。
AI 職位種類繁多,你可以選擇做工程師、研究員,或者投身產品管理,也可以擔任面向消費者的角色。因此,我建議職場新人尤其是在職業初期,要保持探索精神。嘗試不同的領域,尋找真正讓你充滿熱情的方向。
職業發展不是百米衝刺,而是一場馬拉松。因此,別急著在職業初期就進入大廠。因為在早期階段,你可能尚未明確自己的興趣點,而隨著閱歷增長,你的職業偏好也可能會發生變化。
在小型公司工作,你會接觸到更廣泛的工作內容,這為你的成長和探索提供了更多機會。而當你明確了自己的興趣,並想在某一領域深入專精時,大廠則是你進一步深耕的理想選擇。
更多精彩:
相關閱讀:

內容綜合自網路。本文版權歸屬作者和原載媒體所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