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AI公司Deepseek“炸街”,無數人的目光對準這家座標在杭州的人工智慧企業。有人瘋狂測試相關提示詞,期待著一波工具紅利,也有人從中看到了新生的機會。
AI造福浪潮的到來似乎是必然。
IDC預測,到2026年,2/3的雲應用將使用AI,預計將有高達八成的企業需要AI熟練工。截止至2025年1月,獵聘平臺AI技術整體人才緊缺指數(TSI)達到了3.24(TSI>1即表示人才供不應求),明確顯示出人才市場處於高度供不應求的態勢。

種種資料,讓AI產業興起背後可能帶來的職業紅利,成為香餑餑的話題。

Deepseek爆紅,AI職業紅利來了
1、AI直接帶火核心崗位
-
深度學習研究員
2月5日,Deepseek實習生工資相關詞條上熱搜。
在Deepseek的最新招聘通告中,目前年薪最高的職位是“深度學習研究員-AGI”,月薪水平為8萬—11萬元,年薪最高可達154萬元。除了正式員工,實習生崗位也開放,其中“AGI大模型實習生”的工資為500元/天—990元/天。
從獵聘大資料研究院報告資料來看,近一年來AI技術熱招TOP5崗位中,關於“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的相關職位中,招聘年薪50萬以上的佔比最多,分別為38.71%、38.34%。

由此可見,關於深度學習的人才需求較高,業內前景可觀。
綜合釋出崗位要求來看,深度學習研究員的工作主要負責跟蹤國際AI深度學習領域的最新發展動態和技術趨勢,對新出現的演算法、模型架構等進行深入研究與分析,為團隊的技術發展提供前瞻性的建議和方向,嘗試提出新的理論觀點和方法。

早在2024年末DeepSeek-V3爆火後,其背後的AI“天才少女”羅福莉也進入了大眾的視野,羅福莉正是這樣的職業角色。
-
AI訓練師
牛津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院高階研究員Heather Roff曾生動地描述:“訓練大模型就像馴獸似的,AI訓練師就如同馴獸師一樣。”
近兩年,AI訓練師崗位需求也不斷上漲。AI訓練師的工作就是把大量的資料“投餵”給大模型,讓機器像人一樣去學習和理解,如辨認圖片裡是狗還是貓、聽懂人說的話、明白文字是什麼意思。讓矽基生命變得更聰明、能做更復雜的事情(比如協助診斷疾病)就是這個崗位的職責。

不過,近年來AI訓練師也面臨著“餵飽AI,餓死自己”的職場困境,因為這裡面大量的資料標註工作屬於重複勞動性工作。如果在縱向發展路徑中迷茫,有時候橫向發展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對於不滿足於只是“資料餵養”的人,可以往AI產品經理、演算法工程師、資料科學家、資料分析師等新興職業發展。
除了常規的橫向發展方向,有些訓練師也會選擇更加個性化的路徑,比如進入教育培訓行業做資料標註和訓練方面的導師等。
-
生成式人工智慧系統應用員
生成式人工智慧系統應用員,顧名思義,是管應用場景的。
一個工具、一項技術的發展需要的不只是實驗室裡的努力,還需要大量落地場景的訓練,才能讓工具更好地實現商業化,因此,這個崗位的核心職責是把AI精心雕琢成各個領域的“專家助手”,也就是成為各大垂直領域裡的AI。
林哲明團隊的主要工作是在醫院。在醫院裡,他們幫助人工智慧快速學習眼科醫學知識成為專業眼科大模型的老師。拍一張照片,幾秒鐘後人工智慧就給出了初步的診療結果。除了自拍診斷,眼科大模型還能分析影像、症狀記錄等眼科資料輔助醫生診療甚至未來還可以獨立給患者看病。

除了精進人工智慧的資料系統,教會大模型如何與病人有效溝通是重要任務。我們用AI工具的時候經常會發現它會提供一堆專業枯燥的知識。
“比如一位家長諮詢孩子散光度數,一直在增長的問題,大模型會從導致散光的生理原因、生活習慣原因等方面回答病人,但是這其實並不是家長最關心的事情。” 羅傑明和團隊一起收集了數十萬個醫患實際診療場景的記錄並投入到大模型的訓練中,他說,家長關心的是,小孩散光變化了多少是正常的,如果超出了變化的正常範圍,應該怎麼去做。
2、小眾賺錢的AI崗位
-
AI原畫師
春節檔《哪吒2》登上中國電影史票房榜首,特效技術、故事情節、角色深度、格局立意被大幅度討論,《哪吒2》帶來的關注熱度和動畫希望,必然會讓中國動漫、動畫行業向前一步。

原畫師又叫主鏡動畫師,是CG行業和遊戲行業裡一個非常熱門的崗位。在行業鏈裡,這個職位像是概念設計師,需要高度想象力和創意力,但現在,行業迭代讓這個職業也多了一些需求。
“以前招聘原畫師更注重的是技術本身,比如畫得好不好、表現力是否足夠強。但現在,大部分這種表現上面的工作都被AI做了,行業更看重設計師的原始概念和點子,以及如何把AI輔助完成的內容切實應用到遊戲中。”在遊戲美術領域從事了13年的吳雨林去年離開了大廠,自己成立了工作室,而在這之前先後就職於多家知名遊戲公司,參與過大大小小的專案。
據另外的從業人士表示,未來要繼續做原畫師必須往高階走,現在要想進入這個行業,剛入行就得接觸AI繪畫,結合AI進行創作,如果不會AI在崗位的競爭力就不太強。
AI技術的發展正在深刻影響原畫師,因為未來企業需要的不只是有審美、設計能力的原畫師而已,而是更有深度決策能力的原畫師。
-
AI殯葬策劃師
AI讓殯葬這件事有了新時代的模樣——利用生成式AI撰寫悼詞,透過多模態技術合成逝者的虛擬形象。比如在策劃一場葬禮時,AI殯葬策劃師會根據逝者的生平、家屬提供的資訊和情感需求,用AI生成相應悼詞,同時合成一個與逝者外貌、神態相似的虛擬形象並在葬禮上進行展示。
95後吳孜帶領團隊創立了一個“思念星空”悼念小程式,後來引入“AI書信”功能。
使用者提供逝者文字材料,AI學習後模仿逝者文筆回覆。吳孜說,有位使用者因父親自殺離世而深陷痛苦,但是透過“AI書信”與“父親”交流,吐露心聲並得到“回信”,狀態逐漸好轉,這讓她看到了這個職業的價值。
張澤偉的“AI療愈”業務更是無意中開啟的。
最初,他只是應朋友請求,幫其復原因意外去世的父親與奶奶影片電話。
2023年起,張澤偉和他的團隊正式開展“AI療愈”業務,透過接收客戶提供的照片、音訊等素材,用生成式AI技術“復活”逝者,塑造可互動的“數字生命”,自2023年已接收超過1000筆“復活”訂單。

如何找到AI相關新職業?
AI未來還會帶來更多奇奇怪怪的職業,青年人們勇敢嘗試,拓展生命的可能性,努力去尋找自己的價值位置、生命意義。
從張澤偉等人的案例中,你會發現這個時代的機會在於未知性、創造性。當我們吐槽時代充滿不確定性時,可機會往往就在於那些不確定性中,畢竟在確定性中,你很難想象AI和生死這件事之間的聯絡。
過往轉型時,大家會有思維慣性,覺得我最好是報一個班,然後上課學東西,然後最好能直接推薦就業。
但是在新興職業領域裡面,很多時候沒有那麼多資質齊全的學習班,也沒有那麼多正式的就業崗位,進入新行業的第一步,有很多時候是需要自己想辦法的。
當然,如果你想抓住AI的這波紅利機遇,也可以選擇做相對成熟的與AI相關的崗位,大家可以在我們平臺直接搜尋進行投遞。

包括今年春晚很火的機器人扭秧歌節目背後的宇樹科技公司,也在我們平臺廣納人才,在招機械結構工程師、嵌入式軟體工程師、嵌入式硬體工程師、生成式AI演算法工程師、深度強化學習演算法工程師、機器人感知演算法工程師等多個崗位。

總體來看,中國AI產業的發展前景廣闊,但人才缺口問題亟待解決。
企業對AI人才的需求也將呈現多樣化和專業化的趨勢,除了傳統的AI技術研發人才,目前還需要大量具備行業知識和AI應用能力的複合型人才。

作者丨陳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