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飛書上狂奔的新行業

難。
這是最近幾年,我聽到過最多的一個字。
是的。很多人都在說,難。創新,在變得越來越難。增長,在變得越來越難。行業發展,在變得越來越難。
但我想說,這並不是全部。
因為就是在這麼難的環境裡,你依然能看到,還有一些新興行業,在逆勢而行。
比如前幾年的新消費、新能源。比如去年的自動駕駛、新出海。比如近一年來輪番登場的大模型、微短劇……
我也特別關注這些新興行
業。尤其,是關注這些行業裡的參賽者們。因為站在高處,你只能看到資料、報告、新聞。俯下身去,你才能看到鮮活的人物、具體的行動、獨特的思考。
那麼,這些新興行業的參賽者們,如今發展得怎麼樣?當行業面對挑戰和困境的時候,他們是怎麼做的?活得好的參賽者們,到底做對了些什麼?
最近接連看到的幾個飛書分享的新興行業的案例故事,讓我終於見到了他們的行動與思考。
從“蔚小理”,到泡泡瑪特、元氣森林、蕉內,到傳音、極兔、華住,再到智譜AI、Minimax、月之暗面。這些使用飛書的公司,也都有各自的心得。
今天,與你分享。

短劇行業的天然痛點,要如何攻克?

2023年下半年,短劇突然爆火,一下子成為了文化娛樂的新方向。隨後,短劇行業,迎來了極為快速的發展。
資料顯示,2023年,市場共上線短劇1400多部,連續兩年同比增速超過50%,中國網路微短劇市場規模為373.9億元,同比增長267.65%。2024年,市場規模預計將從2023年的373.9億元躍升至500億元,海外市場規模也呈現出驚人的增長勢頭,從去年的1.7億美金,到了今年的超10億美金。2027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000億元,商業化發展藍海依舊潛力巨大。
看上去,短劇這個新興行業,似乎一片向好。但很快,一些進場的參賽者們,開始變得力不從心了。
為什麼?
因為短劇行業,其實有兩個天然的痛點。
第一個痛點,來自制作。
從製作流程來說,短劇和傳統影視劇其實大同小異。傳統電視劇、電影有的製作流程,短劇也都有。但是,短劇的流程週期要短平快得多,短劇製作公司要在極短的時間內籌備、開機、殺青、剪輯上線。同時拍攝十多部短劇、7天拍完100集等情況,在行業內都不是個例。
尤其是在製作前期。因為包含了導演、製片、統籌、攝影、場記、美術、道具、服化等等工作量大、工作內容繁雜的崗位,需要交叉協同的工作就特別多。
短平快的週期要求、繁瑣細碎的製作流程、牽涉多部門的人員配合需求,都在向短劇製作公司的內部協同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
第二個痛點,來自人才。
伴隨著短劇行業的飛速發展,短劇製作公司的規模和戰略佈局,也在逐步擴大。最明顯的,就是團隊和人員的擴張。有的短劇製作公司,甚至一個月就要面試超過1000人,招聘100人入職。
但是,短劇行業,並沒有標準的人才畫像。以短劇演員為例,有學過表演的,有幹過主播的,有做過模特的,有從八竿子打不著的行業轉行過來的。每家公司,都是以當下的理解來招人的。篩選、招聘、培養人才的難度,就特別高。
再加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才,開始進入短劇行業了。他們也帶來了全新的文化、習慣、個性。
在團隊和人員不斷擴張的過程中,短劇製作公司的管理難度,也在指數級增長。
所以,你發現了嗎?新興行業,不是隻有全新的機會的。還有全新的痛點。甚至是別人不會遇上的痛點。
但反過來說,這也意味著,誰能更好地克服這些痛點,誰就更能坐穩短劇這輛高速前進的列車。
怎麼克服?
麥芽傳媒CEO何雲長說,從100人到200人,甚至從30人到80人,管理的模式和挑戰都是不同的,需要不斷調整和迭代。
麥芽傳媒,是一家以內容創作和科技創新為驅動的綜合型新媒體數字營銷科技公司,是全國頭部MCN機構和行業領先的微短劇創作機構。三年多以前,因為管理理念的契合,麥芽開始嘗試使用飛書。
在何雲長看來,飛書提供了一個開放的平臺。依託於此,麥芽將自己原本的自研軟體,整合到了飛書上,並將所有的覆盤總結、培訓影片資料進行了線上化的呈現和留存,還利用飛書生態中現有的軟體進行了知識的共享和沉澱。
而在年輕人才的培養與發展上,何雲長也強調,麥芽要從文化著手,用彈性化的管理。同時,去等級化。在這個過程中,藉助飛書,麥芽完全公開透明瞭晉升制度,讓所有人都靠資料、績效來說話。
這樣一來,公司的人才培訓和文化體系,就能迅速完善起來。新員工可以快速融入,年輕員工可以被尊重,業務暫時不熟練的員工也可以快速學習。
現在,藉助雲文件、飛書妙記、飛閱會,麥芽也實現了隨時隨地的溝通,和資訊的高效共享。依託OA系統,麥芽也可以做出自己的日報、週報、OKR目標管理系統。內部的1 on 1、培訓等等管理動作,都可以在OA系統裡完成。
同時,麥芽還把製作流程,搬到了飛書裡。
比如,稽核劇,就在飛書文件裡進行。編劇、主編、製作人員等角色,都可以在文件上新增評論,所有人員都可以檢視。編導們對於優質內容的分析、覆盤、拆解,也都在文件中進行。
比如,演員管理,就在多維表格裡進行。在短劇中,不只是主演,男女二號、配角、臨時群演、替身,都是很重要的。出於精品化創作的需要,麥芽的一部微短劇,在前期篩選演員的過程中,可能會涉及到1000多名不同型別、不同特點的演員。藉助多維表格,麥芽就可以方便清晰地瞭解每一位演員的風格定位、擅長題材、角色型別。每一位製片,就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進行清晰的篩選。
就這樣,麥芽傳媒,平穩地長大到了近2000人的規模,還製作出了單部15億曝光量的爆款短劇。

大模型行業的大面積協同,要如何實現?

2023年上半年,大模型徹底出圈。之後的日子裡,我們的認知,開始被大模型的能力一遍又一遍地重新整理。
也是從這個時候起,很多在此之前以科研視角進行大模型基礎研發的團隊,開始了真正的商業化。
其中,就包括了一家明星大模型公司,智譜AI。
智譜AI,是一家致力於打造新一代認知智慧大模型,專注於做大模型中國創新的科技公司。它的前身,是清華大學計算機系KEG實驗室。2019年成立之初,智譜AI就開始了人工智慧領域的深耕。2023年3月,在正式商業化之後,智譜AI就開始用飛書作為協作工具。
為什麼?
首先,是人的問題。
對於智譜這樣的科技驅動業務型企業來說,優秀的行業人才,能夠驅動公司不斷創新。
雖然,大模型行業有著相對於短劇行業更加清晰的人才畫像。但是,招聘人才的問題,依然困擾著智譜。尤其,是缺少有過大模型經驗的人才。
於是,智譜就將招聘的重心,放到了更加年輕的人才身上。然後,在這個基礎上,再快速地培養落地的團隊。同時,做好人才管理,來保障人才的低流動率和長期的企業高人才密度。
透過飛書people,智譜可以沉澱自己的人才庫,加強團隊協作,在招聘環節拉通訊息。在飛書招聘系統裡,智譜可以在面試環節一鍵生成紀要,形成針對候選人的日常面試評價以及投遞記錄。這樣的人才庫,才能保證公司甚至行業人才的沉澱,方便未來對人才進行盤點和二次招聘的回顧。
現在,員工從offer到入職的管理,智譜就用飛書people的資料來打通。後續的人才管理和人才培養,就透過飛書people和多維表格來實現。人才的挖掘和培養問題,就得到了更加體系化的解決。
但很快,新的問題又來了。
人是招到了。但伴隨著團隊的快速擴張,智譜的組織協同,又遇上了挑戰。
過去,公司裡主要是研究型團隊,大多數是負責開發和演算法的人員。現在,公司裡有了多元化的業務和職能團隊,就有了prompt工程師、資料工程師等等全新的角色。
智譜COO張帆說,從組織上來講,增加了新的角色,協作方式也會發生變化。很多原來的啟動方式,在新的生產能力的基礎之上,可能也會發生變化。
於是,智譜就從方法論和工具側同時入手,保證組織的高效協同辦公。比如,透過飛書的多維表格搭建銷售管理看板,動態地調配相應的銷售資源。比如,透過飛書文件的協同撰寫,提升團隊之間的通訊頻寬,更好地完成公司當前階段的任務。再比如,在專案管理流程上,接入飛書審批,貫通售前、售中、售後環節。
這樣,不同序列、不同職能的員工,就可以24小時非同步、快速地協同。
而這一點,對於正在嘗試出海的大模型公司來說,也特別重要。
前段時間,在接受採訪時,智譜CEO張鵬曾說,目前,智譜AI,也在佈局海外業務。
中國大模型出海,這當然是好事。但是,這也同樣意味著困難。比如不同文化的當地員工。比如時差下的異國協作。比如資料的安全。比如合規的困擾。
而在這些問題上,飛書也有著大量的實踐。
語言不同,怎麼辦?即時翻譯。有時差,怎麼辦?自動在日程中顯示當地時間。經驗帶不出去,怎麼辦?承載著SOP和最佳實踐的知識庫可以直接傳遞到海外。資料合規,怎麼保證?有單獨的合規團隊,研究海外不同區域的資料合規準則,不斷更新迭代資料合規方案。資料、資訊的安全問題,怎麼保障?在終端安全、資料的密級標籤保護、資料防洩露等部分,都做到極其縝密。
所以,智譜AI、傳音、影石、極兔等新出海企業,都在飛書上走出了一條出海協同的成熟道路。
而其中,智譜AI不僅走了出去,還跟上了快速變化的大模型市場,實現了業務發展模式的不斷轉變。

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複雜度,要如何管理?

2024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行業,尤其熱鬧。
開年,比亞迪就提出,電比油低,大力降價。接著,小米SU7釋出,賺足了眼球。然後,又是……各家品牌,不光卷價格,卷電池,卷服務,甚至還要卷老闆。
很多從業人員都認為,新能源汽車的決賽圈,可能就是這兩年了。很多人也在好奇,到底誰能夠脫穎而出?
但其實,從油車,到電車,從低價,到更低價,造車的本質,從來都沒有變過。這個本質,叫做:對複雜度的管理。
什麼意思?
汽車的動力,是一套以傳動(發動機,連動杆,車輪,等等)發動機為核心的傳動系統。駕駛,是一套以操控(方向盤、變速箱、避震器,等等)為核心的系統,安全,是一套以防撞(剎車,車身,氣囊,等等)為核心的系統,乘坐,是一套以體驗(座椅,螢幕,音響,等等)為核心的系統。等等等等。一輛車裡,有上萬個零部件。
而這上萬個零部件,最終來自成百上千個供應商。每一個零部件,都有生產、運輸、組裝、測試的問題。其中任何一個零部件的變化,都可能會影響其他幾十個。比如,電池增加了20度電的容量,底盤的結構和配重,甚至車型都要改,牽一髮而動全身。
太複雜了。一輛車的背後,是無數的零件,無數的人。
但換句話說,誰對複雜度的管理能力更強,誰就更有機會贏得這場決賽。
而在這件事上,理想、蔚來和小鵬汽車等車企,也有著非常獨特的思考。
在字節跳動9週年的活動上,蔚來汽車副總裁沈斐曾說,汽車供應鏈非常長,本身又是個大件產品,管理汽車公司肯定和其它領域有許多不同之處。但本質上還是考驗企業如何連線使用者、如何連線起組織內所有員工,從而一起創造更大價值。
就拿“如何有效管理物料缺料”來說。傳統汽車研發模式下,物料、送貨、供應商等不同環節的資訊,都分散在不同軟體或者服務裡。供應鏈的管理人員,常常需要登入好幾個專用管理軟體,才能查清楚缺料嚴重程度、確定問題。
但在今天,新專案啟動時,從前期供應商尋源定點的准入稽核,到中後期包括專屬零件的協同研發、採購訂單需求溝通、生產需求與庫存的風險核算,都可以在飛書一站式訪問不同需求所涉及的ERP、SRM、WMS、PLM、DMS等等垂直業務系統,讓資訊和資料,快速地去到需要的人手中。
透過飛書這個數字化底座上的各種功能,理想、蔚來和小鵬汽車等車企,就能緊密連結不同業務板塊,讓資料快速流通起來。而不是像過去那樣,用幾千個Excel來管專案。
比如,多維表格。
理想、蔚來和小鵬汽車等車企,都用上了這個功能。
透過不同的許可權設定,無論是一線生產還是中後臺管理者,都可以在一張表中,一鍵檢視零件在途貨庫存的情況。透過推送提醒,相關負責人就可以及時瞭解缺料資訊。無論在飛書電腦還是移動應用端,使用者都可以點選多維表格中的物料編號,隨時隨地檢視物料和物流的詳情。
在最獨特的換電場景中,蔚來也在用飛書管理。透過多維表格以及火山引擎工具,蔚來完成了48個區域,2000多座換電站建設過程中的專案風險管理。專案告警、發貨管理、區域管理等都在一張表上實現了自動化的流轉和管理。
再比如,飛書企業百科和知識庫功能。
一方面,因為研發人員多,想要做好知識沉澱。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幫助新員工儘快度過適應期。小鵬汽車,開始了飛書企業百科和知識庫功能的嘗試。
為了能夠物盡其用,小鵬汽車還專門成立了知識管理體系團隊,緊密結合業務場景,自編了3000多個詞條卡片。同時,他們還將其作為行業動態、知識集合庫,就連一顆螺絲釘怎麼擰,都會被分解成幾部小影片,同步進知識庫,來降低新員工獲得行業和公司專有知識的門檻,豐富員工的知識結構。
而在未來,理想、蔚來和小鵬汽車等車企,還會在飛書這個數字化底座上,繼續尋找無限可能。

現在,讓我們回到最開始的那幾個問題。
新興行業的參賽者們,如今發展得怎麼樣?當行業面對挑戰和困境的時候,他們是怎麼做的?活得好的參賽者們,到底做對了些什麼?
在看完他們的故事之後,我只有一個感受。
敏捷。
什麼是“敏捷”?
敏捷,不是單純的快。敏捷,是在複雜與變化面前,依舊保持足夠的智慧,快速的響應,及時的調整,準確的行動。
是的。這就像作戰一樣。
因為“同時拍攝30部”、“7天拍完100集”、“一個月面試1000人”的短劇行業,“市場每天都在變”、“產品每天都得迭代”的大模型行業,“幾個月就要出成品”、“牽扯了無數零件無數人”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就是一個又一個的戰場。
一個又一個,每天都在用生死考驗作戰人員是不是足夠敏捷的,戰場。
理解了這一點,你可能就能理解,為什麼這麼多新興行業的參賽者,會選擇飛書了。
資料顯示,今天的短劇行業裡,TOP15的公司中,有8家,正在使用飛書。
新能源汽車行業中,有將近60家上下游的公司,開始登上飛書。自動駕駛賽道中,頭部的文遠知行、小馬智行,以及上下游的地平線、禾賽等,也在飛書上形成了協同鏈。
直播電商的產業鏈裡,有65家上下游產業,透過飛書深度參與電商的選品、報價、運營、交易、售後環節。
大模型行業中,很多你所熟悉的公司,包括智譜、月之暗面、Minimax、零一萬物、百川等,都是飛書的使用者。
還有機器人賽道中的追覓、科沃斯,具身智慧領域的優必選、智元 ……
因為“敏捷”,就是寫在飛書基因裡的東西。
在大量飛書的功能、文化、理念上,你也都能看到這種敏捷。
比如,context not control的理念。
飛書相信,資訊,是資源,而不是權力。資訊只有流動起來,才有價值。而All in one的模式,也加成了資訊的快速流動,成就了高效的組織協同力。
一篇飛書文件,就是一個war room,一個作戰指揮室。一份多維表格,就是一個沙盤。一次at、提醒、推送,就是一次“對錶”。在這個溝通機制中,每個人都是特種兵,來之能戰,戰之能勝。
在新興行業,組織協同力強一分,你的護城河就深一分。
比如,高靈活度和高開放度的產品。
飛書的多維表格、開放平臺能力等,具備強大的開放和創造空間。產研高度集中,擅長使用工具的公司,可以深度透過飛書開放能力自建很多應用,來承載複雜多變的業務需求。
這和大模型行業特別匹配。對“誰也說不清仗該怎麼打”的新興行業來說,也尤為重要。
再比如,用工具迭代帶動組織迭代的理念。
在過去多年的服務過程中,飛書沉澱了數千個先進企業的方法論。這就意味著,飛書的每一次迭代,不僅是工具的迭代,也是方法論的迭代。這些提升效率、加快運轉的成熟方法論,也正是新興行業急需的。
就像飛書CEO謝欣曾說的那樣,工具的迭代,是可以改變一個組織的行為的。
而今天的飛書,也正在身體力行,用獨特的思考,為新興行業注入敏捷。
祝福飛書。也祝福每一家全力奔跑的企業。
祝你們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加倍敏捷,做好業務。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觀點 / 劉潤主筆 / 二蔓  編輯 / 二蔓  版面 / 黃
這是劉潤公眾號的第2307篇原創文章
品牌推廣 培訓合作 | 商業諮詢 | 潤米商城 | 轉載開白
請在公眾號後臺回覆  合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