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5

本文字數:1620,閱讀時長大約2分鐘
導讀:MacroPolicy Perspectives創始人朱莉婭·科羅納多表示:“美聯儲無法像在2018年、2019年的貿易戰中那樣為經濟提供保險,因為通脹太高,且高於他們的目標。”
作者 | 第一財經 胡弋傑
當地時間4月4日,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阿靈頓的一場商業記者會議上表示,受特朗普政府新一輪大規模關稅政策的影響,美國經濟正面臨“比數週前預想更嚴重”的價格壓力與增長放緩風險。他進一步表示,在前景高度不確定的情況下,貨幣政策仍需維持謹慎觀望,“我們需要等待更明確的資訊,再考慮調整政策立場。”
此次特朗普提出的新關稅幅度遠超市場預期,市場劇烈震盪,美股連續下挫。鮑威爾強調,雖然通脹近期已顯著回落,2月PCE同比漲幅降至2.5%,但新的關稅可能在未來幾個季度重新推高物價水平。若通脹預期失錨,將為美聯儲未來的政策路徑帶來巨大挑戰。
不同於2019年應對貿易衝突時的“先發制人”式降息,本輪美聯儲更為剋制。鮑威爾表示,當前通脹基礎仍偏高,貿然寬鬆反而可能延長通脹高位執行的時間,“這一次我們不需要著急。”他重申,美聯儲當前的任務仍是確保通脹回到2%的目標,並防止短期物價衝擊演變為長期通脹螺旋。
研究公司MacroPolicy Perspectives創始人朱莉婭·科羅納多表示:“美聯儲無法像在2018年、2019年的貿易戰中那樣為經濟提供保險,因為通脹太高,且高於他們的目標。”她認為今年下半年會出現衰退。“即使他們得出結論認為他們需要降息,他們也可能會更晚、更慢地降息,因為我們將處於通脹衝動之中。”

“滯漲”風險抬頭,利率政策進入尷尬區間
美聯儲當前陷入兩難境地:若過早降息以緩衝關稅帶來的經濟衝擊,可能刺激需求,令本已回落的通脹重新抬頭;但若遲遲不動,經濟動能可能加速滑落,就業市場也將面臨壓力。
“這正是典型的滯漲預警。”前美聯儲官員、現任北方信託資產管理公司經濟學家Antulio Bomfim指出,“如果物價持續攀升,而就業隨後出現疲軟,那就意味著政策層必須先行觀望,一旦決定出手,就必須果斷有力。”在他看來,美聯儲目前更關注的是如何避免政策失誤——與其貿然寬鬆引發通脹反撲,不如暫時忍耐,哪怕因此付出更高的經濟代價。
市場方面,儘管投資者仍在押注年內啟動降息,但對時點和幅度的預期已明顯降溫。鮑威爾在講話中基本打消了近期寬鬆的可能性。他強調,當前市場波動與其說是利率問題,不如說是貿易政策帶來的不確定性和價格擾動。“我們的首要任務是錨定通脹預期,而不是透過貨幣工具對沖關稅的直接成本。”
此前,聯邦基金利率期貨市場一度預計美聯儲將在下次會議上降息的機率接近50%。但鮑威爾發表講話後,這一機率迅速回落至30%左右。

“等待視窗”還有多長?
值得注意的是,鮑威爾在講話中多次提及“資訊不充分”與“影響持續時間未知”,被認為暗示當前局勢變化太快,美聯儲難以制定明確的前瞻指引。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5月政策會議上降息的機率,也使得接下來幾個月的宏觀資料將在很大程度上主導市場預期。
巴克萊已將其對美聯儲2026年降息次數的預測從三次下調至兩次,每次幅度均為25個基點。其經濟團隊依然維持今年6月和9月分別降息25個基點的判斷,但強調當前利率路徑存在高度不確定性。
儘管鮑威爾並未正面討論經濟衰退的可能性,但他承認,貿易政策帶來的不確定性正在壓制企業信心。與此同時,多個預測模型已顯示,美國未來一年陷入衰退的風險正在上升。
有分析人士表示,從美聯儲的視角來看,若第二季度PCE或核心通脹顯著突破3%,且勞動力市場同步釋放疲軟訊號,政策層或不得不重新評估路徑。那將迫使美聯儲在“穩增長”和“控通脹”之間做出更艱難的權衡。
Evercore ISI董事長克里希納·古哈(Krishna Guha)點評稱:“鮑威爾的講話明確表明,當前距離足以觸發‘聯儲認沽期權’(Fed Put)的經濟與市場條件仍有較大距離。他希望透過管控市場預期,為未來若失業率大幅上升時留出政策空間。”他補充說,在當前關稅引發的物價衝擊下,美聯儲並不會主動先發制人。“鮑威爾的態度是:我們現在不急,我們還有時間。”
微信編輯 | 楚楚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