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國立大學客席教授潘建琦教授作為連線嘉賓出席香港大學中國商業學院“家辦雙城記:香港和新加坡的財富管理與稅務”活動,分享了新加坡家辦在財務管理和稅務的獨特優勢,以下為嘉賓活動分享實錄。
新加坡家辦在稅務上有哪些優惠?
家辦其實是有兩個組成部分,第一組成部分是家族辦公室,就是一個被豁免資管牌照的基金管理公司,第二組成部分就是持有資產的實體公司或投資基金,一般是按照客戶的想法來設計。成立家辦和持有資產實體後,家辦的投資專家就管理監管持有資產實體內的資產,因為家辦是被豁免資管牌照的基金經理人,就可以收取管理費。家辦因為管家族的錢,所以在香港地區與新加坡,都不需要獲取資管的執照,在香港叫做149牌照,在新加坡叫做CMS license。
在香港成立家辦的最低門檻是2.4億港元,等約3000萬美元,在新加坡有兩個門檻,最低起點是2000萬新元,大約一億港幣左右。另外一個比較高的門檻,起點是5000新萬。就是說在新加坡成立家辦,可以選擇在管資產2000萬新元或5000萬新元這個標準。已2000萬新元來申請家辦的免稅條款13O,家辦裡的外籍人士只能獲取新加坡的工作簽證,就是EP,Employment Pass,這個申請無法幫助家辦裡的外籍人士獲取新加坡永居;但如果以5000萬新元來申請家辦的免稅條款13U,家辦裡的外籍人士與其配偶和少於21歲的子女均可獲得新加坡永久居留權。按照申請人的移居需求,新加坡政府就安排兩種門檻。如果家辦不需要獲取稅務優惠,就沒有門檻了。
那麼針對家辦有沒有稅務優惠呢?
家辦的稅務優惠需要向新加坡金管局申請,因為新加坡是一個低稅國家,政府不希望一開始給予了免稅,這會導致管理困難,所以稅務優惠需要申請。按照新加坡稅務條例13條,可賦予申請人3個選擇,是13D,13O,13U。一般家辦申請人都有考慮13O(門檻2000萬新元)和13U(門檻5000萬新元)。我在任職的家辦是申請了13U,就是最低在管資金是5000萬新元的。我司成立幾個不同策略的投資基金,幫家族投資於不同的領域,例如高科技、地產、外匯等。
家辦享有稅務優惠,但也有規限,例如,家辦每年必須有指定的最低運營支出。在香港,最低運營支出為兩百萬。在新加坡,如果資產為兩千萬,則每年需支出 20 萬新元;如果資產為五千萬,相對應地每年有 50 萬新元的支出。在新加坡家辦的持股架構中,可以選擇有自然人或家族信託持有,新加坡非常鼓勵高淨值人士成立家族信託作為家族資產的實際用有人。過去 20 年,新加坡已經成為亞太區最受歡迎的而且龐大的家族信託成立國,也是家族信託的管理國。

哪些家族適合在新加坡成立家辦?
新加坡早在 2019 年的時候,就推出了家族辦公室稅務豁免的政策,當時不叫13o、13u政策,當時叫13X。與此同時,香港也迎頭趕上了,是名副其實的雙城記。2021年香港投資推廣署成立了全球家族辦公室的團隊,專門為家辦提供一站式的服務,大力推動家辦。
說的比較白一點,目前中國香港和新加坡在家辦領域有一點競爭,這兩地都分別推出優惠政策和配套,這場爭奪戰會出現什麼結果呢?個人認為香港是背靠整個中國以及北亞,單按照地域來看,香港是個非常優秀的地方,本身香港有中國有巨大的市場,也受到北亞國家歡迎,當然也有中東,因為中東跟中國關係很好,所以中東家辦都會考慮設在香港設立分公司來管理亞太業務與資產。
新加坡處於東南亞的戰略地理位置,覆蓋馬來西亞、印尼是重要策略,這些國家的高淨值人士有非常多錢存放在新加坡,順理成章,就會成立家族信託和家族辦公室。這就是中國香港和新加坡在地理位置上的差異帶來的優勢。最近中國企業家們流行探討“中國+1”的概念,慢慢把業務推進到東南亞,是否需要將家辦分別設立在中國香港和新加坡呢?這個也無所謂,因為家辦要建立在一個政治穩定、法律嚴謹、稅務清晰、人才眾多,還有穩健金融系統和繁榮金融生態圈的地方。香港與新加坡都具備這些優勢。
能否在業務拓展的過程中也考慮將家辦的其中一個分行設立在新加坡呢?美國和歐洲的許多家辦都遷至新加坡。這主要取決於業務準備在何處開展,以及的家人準備在哪裡居住。如果他們要移民新加坡,且家人要在新加坡讀書,那麼自然會選擇在新加坡設立家辦。相反的,如果他們是業務都在中國境內,不往外走的話,我覺得香港更適合。這其中當然有不同的稅務考量,也有其他一些不同的考量,包括政治穩定、稅收、成本效益、移居環境,企業政策、投資策略法律架構適等等,擇優而選,是家族的重要決定。
我經常在講傳承課的時候提到一個“5家論”。傳承理念裡面有五個家,第一個是家業,就是我們的生意;第二是家財,從生意、投資獲得的財富;第三是家人,家人就是我們最寶貴的那些將來留給財富的人。這三條好像建屋子時候的三條柱子,沒有一個夯實的地基,叫做家風,是會搖搖擺擺的,如果沒有一個非常穩固的屋頂,是代表家中的風險,就是家險,大風一吹過來,風險一齣現,三條柱子可能連同地基都連根拔起,被吹倒了。從這五個家來看的話,家族辦公室其實很重要的是要把家業做到長青,延綿下去,把家財儲存起來,儘量合法的節省稅金,以及用很好的法律架構來處理,得以傳承。如此重要的家業與家財,其實都是為了家人而預備的。
到時可能就會想到,讓誰來培育接班人呢?接班人有兩種,一個是家業的接班人,一個是家財的接班人,有可能不一樣的人。一個家族裡面有可能大哥要接管家業,大姐要管家財,要培養不同的接班人來接班。
第一,家業如何重組,放入合適的持股架構,同時選擇接班人。
第二,家財如何做資產配置,保值增值。
第三,如何傳承家風與家族文化,就要利用家族規章或者家族憲章。
第四,如何預防及管理風險,風險管理就必須實施。
所以我覺得家族辦公室不單是做理財,而是要管理剛才我說的這五個家。
結論就是,家辦的成立地點,最重要的是靠近家人,靠近家業與家財。

新加坡歡非常歡迎富有的移民,成立家辦是必需的嗎?
因為新加坡太小了,如果沒有區分移民,容易造成人滿為患,所以一定要做分層,移民的政策很久以前已經有了,以前是1000萬新元,後來要求越來越嚴格,需要證明全球金融資產達到五千萬,後來是一個億,現在是兩億,在管資產的門檻也水漲船高。
但是要移居新加坡不一定要用家辦,剛才談到的兩千萬在管資產,是拿到EP工作簽證,有沒有必要成立家辦來拿工作簽證呢?我覺得簡單一點,成立公司做生意,也可以拿到EP。凡是有人想做家辦,都需要問成立的目的是什麼,是要拿到移居身份,還是拿到稅務優惠,還是要在新加坡找專業人士來管理全球資產呢?
不同的想法,就有不同的解決方案,未必需要用到家族辦公室。家族辦公室是管理五個家,既管家業,也管家財,也管家人,培育他們,還有管家風、家險。那你可以想象的是,一個擁有偌大財富的家族,如果沒有專業人士幫忙處理和管理,靠一個可能是白手起家的高淨值人士獨斷獨行,在培育後人和管理財富方面,就沒有完善的理念和流程,事倍功半。所以家辦不是普通家庭能負擔的,一般來說,成熟穩定的大家族就比較合適。
但如果客戶說我就是需要專業管理人員,但是我只有五百萬,能做家辦嗎?也行。因為他需要是專業管理資產,不是稅務優惠,設立家辦也無可厚非。在全球資產投資裡,一般都考慮多種稅項,例如,資產增值稅,分紅預扣稅,遺產稅等,這些稅項,在新加坡沒有,在香港也沒有,家辦是否需要申請稅務優惠呢?
計算成本效益後,節省的稅款與申請稅務優惠的成本不匹配,那就沒有需要勞師動眾的申請稅務優惠。不是人云亦云,別人有家辦,我家就一定要有,需要按照家族實際想法和條件,來判斷是否成立家辦,還是成立家族信託來傳承。
就設定和產品而言,新加坡財富管理行業有哪些新的趨勢?
最近財富管理行業有四個不同的趨勢。首先說人員流動的趨勢,很多人離開私人銀行出來做多家族辦公室,這個名詞非常流行,以前叫做EAM,第三方理財。客戶的錢在原銀行裡面不用離開,客戶經理離開了銀行,到一個有執照的資管公司,繼續管理在這個客戶的戶頭,這個叫EAM。現在很多人把EAM重新包裝,就成為MFO,多家族辦公室,也開始多做與家族辦公室相關的業務,幫他們做保險,幫他們寫家族憲章等等,而不是單一管理私人銀行賬戶這麼簡單,這是第一個趨勢。大量成熟且擁有客源、在管資金的客戶經理組成新的資管公司MFO,或者是加入一些現有的MFO,繼續幫客戶管財。這是第一種趨勢。
第二個是投資產品種類的多樣性。從投資角度來說,分為傳統的投資專案,例如股票、債券,還有外匯、大宗商品、黃金、白銀等等。隨著金融再造工程興起,也有很多另類的投資產品,包括對沖基金、私募基金,或者是衍生產品、結構性產品。現在也出了第三種資產,叫做虛擬資產,虛擬資產包括虛擬貨幣和有把資產支援的代幣,都是電子資產。交易傳統資產都在交易所和金融系統見來做,現在這些電子資產就不是在傳統交易所做,而是持有執照的電子資產交易所。這個趨勢令到投資種類多元化。做資產配置的時候,除了分散投資種類與比重,也是分散貨幣的組成。需要把風險規避,把資產分散在關聯度不高的資產類別,不是同起同下的,也有大量對沖工具,包括期權、期貨等金融衍生工具和產品現在已經進入了元宇宙的新領域,許多家辦和私募基金已經開始對這種新興的資產種類進行投入了。
除了人員與資產大勢所趨進入了專業管理,以前是老闆自己一人獨斷獨行的,是一言堂,這是在東方家族辦公室隨處可見的。但是西方的、歐美的不是這樣,他們會有投資委員會,集合每家族分支,派一個人坐在投委會,同時僱傭投資專家,共同來研究投資策略。家族辦公室中,有家族成員,還有CEO、CIO,CFO等專業人士,共同管理探討,以專業、科學的方法來管理全球資產,這是三個趨勢。
最後第四個趨勢,是科技,以前是客戶與投資經理建議客戶如何投資,現在慢慢往Robo adviser和電子平臺轉移,成就今天非常流行的人機結合投資建議模式。以後基本不需要金融機構給予客戶建議,在數字平臺上已經可以主動生成量身定製的投資建議,而且客戶們形成投資社群,投資群組,活躍互動。客戶自行決定投資策略,方向,選項。金融機構開始減少投資顧問來為客戶建議,改變為利用優秀電子平臺讓客戶間互動,對比及執行投資。因為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未來的發展,不可同日而語。我就分享到這裡,謝謝。
家族辦公室架構師課程 第四期
2025年2月開學,香港大學本部上課
點選圖片,瞭解課程詳情

如果感覺內容不錯歡迎在文章下方“一鍵三連” 也可以點選左下角⬇頭像關注並且🌟星標這樣新文章就會第一時間出現在你的列表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