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的時候,向瑤函掏了一千塊,把自己的簡歷打在了廣州地鐵站的廣告牌上,收穫了一大波流量和關注。
他得到了很多機會,只不過,這種機會沒有轉化為高薪的工作,反而讓這個年輕人體會到了遙遠的差距。7月份,我們第一次找到他,他處於最頹喪的時刻,和我們說出了“逃避可恥但有用”。
又是快半年過去了,他始終沒有再找工作,但似乎已經恢復生活的熱情——他經歷了痛苦,先試圖放下慾望,後來又正視慾望,現在用各種線下活動將自己的日程塞滿。
密密麻麻的線下活動,可以看作這個年輕人試圖安放慾望的出口,也是大城市裡孤獨年輕人的抱團取暖。

沒有。連簡歷都沒有再投。
用一個詞形容你的2024,你會用什麼詞?為什麼?
蝶變——我覺得自己前半生一直被困在一個繭裡面,這個繭的名字叫做功利主義。
我是從很貧困的地方出來的,那裡推崇叢林法則,“機會比命重要”,農村孩子要抓住一切機會,哪怕拼命把自己“搞死”也在所不惜。但現在我不這樣想了。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
2024 年裡做過的最勇敢的事情是什麼?
2024年我最勇敢的事情,就是之前對你們說出“逃避可恥但是有用”。
之前別人眼裡我積極向上,可能需要提振就業信心,媒體也把我當成了一個宣傳樣板,甚至有記者說,如果你找到工作,可以給你做個專訪。但我走向了人們期待的反面,並且把心裡話說出來了。
2024年,你發現了身邊一些什麼之前忽略的事嗎?對身邊的人有了什麼新的理解?
我原來對人的評價標準很單一,更多看他title,哪個學校、哪個公司的,現在我開始去學著去欣賞每一個人。
比如身邊一個朋友,沒有知名背景,很長一段時間沒工作,但是他有個閃光點,就是很受人喜歡。他舉辦過很多線下活動,參與者評價都很高。我很欣賞他的真誠和自信。我覺得普通人也可以有閃光點,也可以自信。

●向瑤函參加廣州塔登高賽。講述者供圖
你最近一直在參加各種線下活動,陌生的年輕人聚在一起會聊什麼?
話題很隨機。我覺得年輕人都很孤獨,參加這樣的活動,就是知道別人也在經歷和你一樣的痛苦,而你不一定要獨自面對,也能從同伴那裡吸取到力量。
印象很深的是,我們約了個火鍋,我開場第一句話就是,我覺得這一生過得好辛苦,說這話的時候內心已經流淚了。
我不可能對我爸媽說,他們會說你辛苦什麼?但跟陌生人說,他們會給中立客觀的評價,也會分享他們的辛苦。
大家會經常聊到工作嗎?
經常。大家對工作確實意見大,不是不喜歡工作內容,是不喜歡上班,不喜歡職場。
吐槽最多的就是領導。我們是90後,領導大部分都是80後、70後,他們有個特點,不明白我們這一代為什麼這麼“懶”。許多五六十歲的老闆,他們五六點鐘起床跑步,很多年輕人要睡到九點十點。
我們也討論,為什麼年輕人不奮鬥了?可能因為時代洪流——上一代人年輕時,遍地是黃金,但我們面臨的是內卷,明明掌握了更多知識,但好像沒有給我們帶來更好的生活。
大家吐槽同事最多的是不肯背鍋。其實也能理解,因為現在背鍋基本跟裁員劃等號,你只要背了個鍋,那麼下一次裁你就有理由了。
你現在還在逃避嗎?
是,也不是。我想先分享一段很有意思的經歷:
之前和你們聊的時候,是我最“躺”的時候,覺得人生沒必要這麼累,就開始擺爛。但是我經常做夢,夢見勸我自己回頭,夢見過去努力瞬間,夢到罵自己頹廢。
我還得了一種怪病,吃任何東西都覺得反胃,喝水很容易被嗆到。當時我正好看到一個心理學理論,說潛意識會作用於我們生理,叫軀體化。我在想有沒有可能因為當時過度排斥自己,沒有正視自己的慾望?
最近兩個月我把日程排滿了,各種有趣的好玩的線下活動,你可以把它理解為社交,是為了快樂,但也是我在探索人生新的可能性。也許我的天賦在其他領域呢?

●向瑤函參加線下辯論賽。講述者供圖
你心中2024最應該排年度熱搜第一的事件是什麼,為什麼?
綜藝《再見愛人》裡的麥琳。我覺得之前的性別對立還是冷戰的話,麥琳的燒雞事件就像引發二戰的導火索,直接引發了大規模的“戰爭”。
原來只是私下場合罵,現在我聽好幾個朋友說,相親群裡已經是熱戰了,還要專門建一個吵架群,女方派出幾員大將,男方再派出幾員大將,一起互相罵。
2025年的第一天,可以和任何一個人坐下來吃飯聊聊,你會選擇誰?
想跟17歲的自己聊一聊,我想知道當時的我在想什麼,想問他,你有想過你的未來會是怎麼樣的嗎?
17歲的時候我高二,得了雙相情感障礙。我陷在了社會達爾文主義裡,但又不是完全陷入,一直在動搖。如果可以,我想告訴他不要糾結,不要內耗,ALL IN學習,ALL IN考試。
那樣就會有兩種結果:第一種是足夠努力但失敗了,那個時候就可以早點放下那個價值觀,少走一些彎路,在大學裡面也許能收穫不一樣的愛情和友情。第二種結果是考試成功了,一直按這個價值觀走下去,所有人都說我是一個冷血無情自私的人,但至少我在某個領域已經取得卓著的成就,那也是一段有意思的人生。
2025年,你希望周圍的環境和自己有什麼新的變化?

秦麥,大三學生
在2024年臥底“特訓學校”
今年夏天,24 歲的秦麥做了一系列大膽的嘗試:她帶領一個由四位“00後”組成的小分隊,潛入了河南一所特訓學校,那裡主打“感恩教育和軍事化訓練”。
作為前學員,她透過長時間的調查、臥底,取得了特訓學校體罰學生的影片記錄,曝光在網上,並接受了多家媒體採訪,讓青少年在特訓學校遭遇侵害的現象在今夏再度引發關注。
但系列行動也讓秦麥惹上了麻煩。涉事特訓學校發來律師函,認為她涉嫌誹謗,要追究法律責任。斷聯近一年的父母也輪番電話轟炸,要求她刪帖、息事寧人。
她目前正在蒐集證據,準備透過法律程式追究對方的侵權行為。這個過程她始終堅持自己完成,拒絕父母介入,被“指導”了二十多年的人生,她說,這次必須自己來做主。

我希望環境對我的干預少一點,能夠理解我的人再多一點;不管是學業,還是其他方面,都可以不受限制地去選擇我真正想要的,然後去堅持它。
我希望自己能夠再輕鬆一點,不要有這麼多創傷的閃回和焦慮,每天被這些(情緒)束縛住。當然也希望就算以後自己真輕鬆了,也不要失去現在的力量。
明年我的目標有兩個,一是要推進追責創德(特訓學校)的法律程式,另外要重新找到自己的方向。
臥底特訓學校吧。我敢進去面對他們(學校老師),包括後續一系列曝光和法律維權舉動,尤其是不斷有人給我施壓(想讓我放棄)時,我堅持住了自己,我覺得這樣的自己最勇敢。
這幾年我每天都非常後悔因為別人的施壓沒堅持自己:比如當初報志願被父母插手,包括小時候做選擇,我爸媽干預下,我為了逃避壓力總會被迫做出不想要的選擇。這一次(被送進特訓學校)我覺得失去了太多了,如果再不堅持自己就要崩潰了。
去年逃出特訓學校、跟我爸媽斷聯後,有一陣子我覺得很絕望。我其實特別需要家庭支援,今年1月我在舅媽家生活了一段時間,他們給了我很多溫暖。
我從自己和周圍人身上又獲得了安全感,這個安全感竟然不是我爸媽給的,我人生前二十多年從沒有這樣的體驗,這給我一種感覺:我自己也可以,我開始相信自己。

●特訓學校員工自稱街道辦人員敲開了秦麥的房門。講述者供圖
你發現了身邊一些什麼之前忽略的事嗎?對身邊的人有了什麼新的理解?
我跟高中的好朋友之前因為一些小事一直吵架,鬧矛盾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今年遇到的麻煩事太多了,當時特別需要他幫我一起分析,我覺得這事兒非常重要。但他沒有回應我,我覺得他太冷漠了。
可能是以前跟父母相處模式的影響,我跟別人相處時習慣過度保護自己,迴避別人,不考慮別人的想法。經歷這麼多事之後,我覺得對身邊人的理解能多一些,其實不止我會抑鬱會應激啊,別人可能和我有一樣的(痛苦和脆弱)。
現在回想可能當時我們都處於學業上比較苦惱的時期,都在生活裡受到特別多阻礙,尤其是家庭阻礙,我們兩個都很緊張很迷茫。所以他當時可能不是不回應我,而是無法回應我。
讓我想想都有啥新聞,我都忘了……除了和戒網癮學校有關的新聞,其他(新聞)我都是大概看一眼,也沒太大印象。
如果時間可以倒流,最想回到2024年的哪天?
我不想回到任何一天。我前面說我覺得這一年很倉促,雖然成長很多,但很痛苦,這些事情我不想再經歷一遍。

●“特訓學校”內部學生的日常訓練。講述者供圖

●“特訓學校”要求學生每天背誦默寫誓詞、守則等。講述者供圖
2025年的第一天,可以和任何一個人坐下來吃飯聊聊,你會選擇誰?你準備在何地 /以何種方式/和誰一起告別這一年?
我想跟之前說的高中好朋友聊一聊。我覺得我們當時吵架互相都太應激了,我們之前關係很好,希望我們能忘掉那些不愉快像之前一樣相處,我覺得他是一個想法特別開闊的人。我做的這一系列事情,我好奇他是怎麼評價的。
如果能和______交換一天,你希望是?
《鬼滅之刃》(日本漫畫作品)裡的栗花落香奈乎,感覺她的性格和我有點像,她是一個很悲慘的角色,小時候被家人虐待,導致她封閉了自己,變成一個非常麻木的人。但她後來在鬼殺隊裡慢慢敞開了心扉,並完全突破了自我,我想體驗一下那是什麼感覺,雖然會很痛苦。

林翼,騎行愛好者
在2024年買了新腳踏車
11月初,大二學生林翼從鄭州出發,夜騎50餘公里抵達開封。彼時,開封清明上河園宣佈凌晨開園,並向提供憑據的大學生免票。
一路上,林翼見到送水送麵包的行人、主動關心他的開封市民,拍攝的影片也火了起來。但那之後,夜騎人數陡增,一系列限制騎行的措施被推行,從11月8日至月末,林翼的大學仍在週末施行封校政策。
對林翼來說,夜騎是壓力的出口,也是探索的視窗。面對大學裡從早排到晚的密集課程,三點一線重複的日子,剛從高中重負中解脫的他再度陷入迷茫。夜騎那晚他邊騎邊唱歌,釋放著心中的壓抑,沒課的時候,他也會約著朋友,騎往更遠的地方。
這輛腳踏車,是他在暑假堅持送了一個月外賣後犒勞自己的禮物,也是他開啟校園外廣闊天地的鑰匙。

2024 年裡做過的最勇敢的事情是什麼?
今年最勇敢的兩件事是跑了一個月外賣,然後騎行從鄭州騎到商丘183公里。
你怎麼看待夜騎在網上引發的巨大輿論?
我覺得所有事情都有兩面性,青春也好激情也罷,夜騎的初衷是為了讓大家積極面對生活、嚮往生活,被大學生這種精神所感染。但最終大規模集體夜騎導致路面出現堵塞混亂,沒有誰對誰錯,多做些考慮避免給社會以及周邊生活的人帶來麻煩,選擇適合的時間和地點去享受青春。
學校現在還在封校嗎,你對封校的感受是怎樣的?
現在週末還會封校,不過請假很容易。
很多同學沒有參加夜騎,他們被封有怨言是合理的。我們去開封了,被封是言之有理的,封校也是對我們好。

●林翼完成騎行後打卡留念。講述者供圖
今年,你在網上刷到的熱門事件中印象最深的是哪個?
你會用什麼詞形容2024年?
憧憬、挑戰和解決吧。在我踏入騎行和攝影領域之前,大學的生活與其說是壓力,不如說是壓抑——每天就是宿舍教室食堂三點一線重複著,上很多沒用的“水課”,最多的時候從早上到晚,週末都要上課。
聽到專業不好找工作的訊息,也讓我焦慮到大學究竟是來做什麼,為了找工作還是別的?我不知道該怎麼面對。
2024年開始時,我充滿憧憬,希望自己能夠改變、活得充實,過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看著別人做什麼我就做什麼。當然也遇到了很多挑戰和挫折,但都解決了,我就是想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今年是對我成長意義比較大的一年。
今年都遇到了什麼挑戰,怎麼解決的?
騎行的腳踏車老貴了,我有想過去實習,籌備著暑假在美團跑一個月外賣。當時我父母都反對,覺得太苦了,但我堅持下來了。
跑外賣會面臨各種無法預知的困難,午高峰一小時內要送十幾單,有時會送錯單,有時餐會灑。每天看見餘額慢慢多起來,喜歡的東西也能一點點成為現實,這是我能夠堅持下去的動力。
跑外賣確實讓我見識了社會的殘酷,跑一單平臺抽成一半,二十公里佣金才十幾塊。可能因為我從小生活在農村,吃的苦不比這少,克服各種磨礪,這是人之常態,是我必須要經歷的。
騎行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
我能看看外面的世界,體驗各種學校內沒有的事兒。我發的夜騎開封的影片,得到了很多陌生人的關心和鼓勵,很受鼓舞,讓我堅定了騎車和攝影這條道路沒有錯誤。
沒課的時候,我就帶著相機騎行,有次騎了80公里,直到黃河的觀景點。因為騎行也認識了喜歡同樣事物的人,和他們有話題可以聊。
夜騎開封的時候,開封人很熱情,看見學生會問要不要喝口水,回家吃個飯吧。還看見很多女生騎不動了,就算推車也要推到終點。我感覺這個世界挺有趣的,也有信心去更好地探索世界了,這是夜騎帶給我最大的影響。

●林翼在騎行路上。講述者供圖
如果時間可以倒流,你想回到今年的哪一天?
如果可以,想回到2023年開學那一天,改變頹廢的自己。今年沒有哪一天想回去,過得無怨無悔。
你準備怎麼告別2024年?
我準備用挑戰自己來告別2024年。我會在元旦前後,從商丘騎到青島環嶗山,全程500多公里,用這一次挑戰來紀念這一年。
2025年對周邊的環境和自己有什麼期望?
首先希望室友們都能向著自己的目標發展。我們有時聚在一起吹吹牛,很快樂。其實夜騎一開始我只是開玩笑說說,沒想到他們真應和上了。
我們一起出發,路上我大喊“passion”和“go”,也是給兄弟們打氣。我們宿舍每個人都不相同,有兩個學習比較好,還有個能為我們提供情緒價值。
有個同學進校挺孤僻的,我們就一起聚餐,敞開心扉聊自己的經歷,才知道他是教師子女,父母要求很嚴格。現在他也能和別人自然交流了,我感到每個人都是一個鮮活的個體。
也希望自己能夠堅定所喜愛的東西,騎行和攝影。因為一開始我接觸時我沒敢跟家裡人說。他們感覺我三分鐘熱度,亂花錢,始終不堅定。等到我把騎行和攝影做到有一定發展前景的時候,我才敢告訴他們。

何思遜,7年“深漂”
在2024年買了深圳“老破小”
2021年5月以來,深圳房價一路下行,給一些年輕人創造了買房機會。何思遜就是今年“撿漏”上車的一員。32歲的她和丈夫透支了半年的收入,分期付完首付,在深圳南山買下了一套總價345萬的老破小。
剛談戀愛的前一兩年,何思遜就想過領證。但男方沒有能力買房,這在她父母看來是“不正常的結婚流程”。何思遜決定靠兩人的本事買房,戀愛長跑一跑就跑了十年。
今年9月,他們終於領證,但不如何思遜想象中浪漫,因為領證也是為買房服務——作為夫妻,他們的公積金貸款額度更高。
何思遜的生活也隨著買房發生改變。婚禮不辦了,蜜月也延期,以前愛外食海膽、刺身的她改成了在家煮麵。面對質疑她透支和可能失業的聲音,她覺得“不能因為要下雨就不出門”。


●何思遜和丈夫買下的房子。講述者供圖
到今年11月底為止,我還沒有出遠門、去哪裡玩過。二十多歲的時候,我特別愛出去旅行,走遍了全國各地。這幾年為了買房存錢、還車貸,縮減開銷,只偶爾在周邊自駕遊。我們沒辦婚禮,把蜜月延期了,想把錢用在更剛需的地方。
不過,我們還是規劃了1萬的預算,打算去北京的環球影城過聖誕。在深圳待了這麼多年,我好久沒有看過下雪了。
我也很喜歡哈利波特,我們還打算去故宮、國家博物館。我和丈夫此前都分別去過北京,這次希望共創一些共同回憶。不過我不會把這趟定義成“蜜月”。等到經濟寬裕些,我還是想去歐洲度蜜月。
用一個詞形容你的2024,你會用什麼詞?為什麼?

●何思遜臨摹的《梧桐樹群》。講述者供圖
2025年,你希望周圍的環境和自己有什麼新的變化?
希望大環境能越來越明朗,我能跟著環境一起走,做一些順風順水的事,在事業上更上一個臺階。過去很多年,我都是一個追風口的角色,做過公眾號編輯,也學過怎麼做編導剪短影片,現在跳到電商,帶一個小團隊。
每次抓住的都是風口的尾巴,得到了一個上車機會。我感覺自己的胃口被喂得越來越大,想得到更多——更高的報酬、成就感和價值感。環境回暖的話,就會有更多機會冒出來,給我提供發揮的空間。如果能直接站在風口上,吃到時代的紅利,一切都可能變得不一樣。
對於我自己而言,我挺滿意當下的狀態的,但有想嘗試的新事情,比如,出一本插畫畫冊,去香港讀個藝術碩士。買房後,我也開始做自媒體,記錄裝修的過程,看看能不能做起來。
2024年你印象最深刻的公共新聞事件是什麼?
印象比較深的是姜萍數學競賽的事件。事情剛出來的時候,會想知道天才少女到底是真是假。3個月後,看到漣水中等專業學校發了通告,說是那位老師違反規定,給學生提供了幫助,給予他誡勉談話處理,取消了本年度評優評先的資格。相比起這件事情轟轟烈烈的開局,這個結尾顯得太簡單了。
你發現了身邊一些什麼之前忽略的事嗎?對身邊的人有了什麼新的理解?
我不時會意識到自己對於丈夫的忽視。在這段關係裡,他付出得比較多。很多時候,我的規劃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比如週末我要去畫畫,要去看展,從不會特意把他規劃到我的計劃中。他也很少主動提要求,導致我會把他的愛當作理所當然。
今年我發現,他其實沒有我想象的那麼不上進。我是那種閒不下來的人,總要做各種事情,尋求進步。但他回到家就往沙發上一趟,左手一個ipad,右手一個switch。
我以前經常會讓他去學習、自我提升,他也總半途而廢。但他在經歷了找工作學歷被卡後,今年參加了成人高考,已經考完了一半的科目。
文 |周航 魏芙蓉 陳孜芝 呂煦宬
編輯 | 王一然
(文中林翼、秦麥、何思遜為化名)
版權宣告:本文所有內容著作權歸屬極晝工作室,未經書面許可,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形式使用,另有宣告除外。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