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或許是硬體創業者最艱難和無奈的時代。一個新產品,剛走出市場驗證的第一步,就會迅速陷入價格戰中。
從幾千美元到599美元,無邊界割草機器人只用了2年。此時,這類產品的全球銷量不過百萬臺,只有傳統割草機器人的幾十分之一。對比來看,掃地機器人從誕生、普及到中國公司以價效比征服全球,用了三十多年。
一切都在快進。
短短3年時間,割草機器人這一百億市場已經歷了融資密集、大廠入局與離場等諸多階段,實力豐厚的玩家陸續出貨佔領市場。全球2.5億個私人庭院草坪,吸引數十家中國割草機器人廠商湧入。
市場看上去還很熱鬧。2024年伊始,九號、科沃斯、松靈、追覓等旗下的割草機器人海外銷量明顯增加,訂單量均已達到數萬臺。其中,九號旗下Navimow割草機器人前三季度營收累計近6億元,預計全年銷量可達10萬臺。
而緊跟步伐的部分創業公司們當前也完成眾籌,在CES 2025上展出。長曜創新的AIRSEEKERS TRON與Tron Max,在Kickstarter平臺單月預售金額超220萬美金,首款產品預計定價2000美金以上。松靈旗下子品牌Mammotion的YUKA系列割草機器人,2024年眾籌金額超過220萬美金。
當前,頭部廠商已走入歐美數十個國家,創業公司們開始小批次交付並驗證市場。關於技術方案的討論尚未停止,數億元融資後仍有資方下注。
但投資人已經變得謹慎和現實。“創業公司的產品還沒有形成規模產量,投資人會因為看不到營收不敢輕易投資。”長曜創新創始人胡嶽告訴硬氪。
這個行業顯然已經處於比拼資金實力的階段,某種程度上,割草機器人的起落背後是硬體行業一個殘酷的變化:在生存為第一要義的時代,技術理想主義者的冒險,將成為一種鮮有人買單的奢侈。
這樣的局勢中,創業公司將發現,自己試錯空間極度逼仄。“要想實現完整出貨並形成一定規模,至少需要1億人民幣的資金,這是比較理想的情況。”胡嶽告訴硬氪。
為解讀不同廠商的技術方案選擇、高壁壘高投入的行業特性等議題,硬氪與在公開討論中頗為活躍的長曜創新創始人胡嶽聊了聊。
以下是與胡嶽的對話,內容經編輯:

創業公司更弱勢
硬氪:相較於前些年多筆融資湧入,今年好像比較安靜,不同型別割草機器人廠商們今年的情況大致是怎樣的?
胡嶽:前兩年已經順利投放到市場上併成功實現量產的品牌,其母公司本身也有其他現金流業務為創新業務輸血,所以前期資金方面不存在太大的問題。
相比之下,一些創業公司就比較艱難。因為它們還沒有形成規模產量,投資人會因為看不到營收不敢輕易投資。
硬氪:孵化的割草機器人品牌和長曜這類自主創業的垂類品牌在產品規劃、資源投入等方面會存在哪些不同,創業公司的優劣勢體現在哪些方面?
胡嶽:創業公司面臨的挑戰確實相對較多。首先,資金方面相對較緊張,尤其是在招聘優秀人才時,由於背書能力和品牌影響力的侷限,吸引力有所不足。同時,團隊的構建也需要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缺乏一些成熟的組織體系。另外,備貨資金的壓力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挑戰。
不過,創業公司也有獨特的優勢。團隊的靈活性和快速響應能力是其一大亮點。與大公司相比,創業公司能夠更迅速地調整方向和決策。在很多大公司,產品的定義往往需要經過長時間的討論和多方協調,而這其中的決策效率較低。而在創業公司,很多關鍵決策能夠由少數幾位核心成員迅速做出,這種靈活性在產品開發和市場響應上是一個顯著的優勢。
此外,大型企業更多關注的是如何確保現有業務的穩定和持續增長,對創新業務的投入會更謹慎和保守。而創業公司則更加註重每一個產品的創新和發展,更能聚焦於市場需求和產品場景的結合。對於創業公司來說,我們能夠在這一領域中找到更多細分市場的機會,並透過靈活的決策推動業務發展。
總的來說,大公司和創業公司各有其優劣勢,雖然創業公司面臨的挑戰更多,發展過程中也更為艱難。
硬氪:割草機器人被認為是一個燒錢、高投入的行業,您能量化一下創業公司不同階段所需的投入嗎?
胡嶽:不同公司的效率和體系各不相同,我來舉個例子說明一下大致的平均情況。以一家創業公司為例,從早期創業階段開始,到做出能進行第二輪測試的機器(也就是EVT機),大概需要花費3000-4000萬人民幣的成本,這還算比較低的。
在初期階段,我們的團隊規模需要達到60到70人,而研發人員的成本較高,同時還需要考慮物料採購等其他開支,因此前期的投入大約在3000萬元左右。接下來,開模階段可能會產生500到600萬元的費用。進入小批次生產時,備貨的成本主要取決於不同產品的成本結構。對於一些高成本的產品,備貨成本相對較高,而對於成本較低的產品,備貨成本則會相對較低。
從產品啟動到能夠實現量產規模,如果不算備貨資金,大概就需要6000萬左右。而你又需要額外4000萬左右的資金用於週轉。所以,要想實現完整出貨並形成一定規模,至少需要1億人民幣的資金,這是比較理想的情況。
硬氪:現階段你們在招人上有遇到困難嗎?
胡嶽:招聘的挑戰主要來源於行業的特殊性和人才的稀缺性。首先,這個行業相對較新,即使是以前從事掃地機器人行業的專業人士,經驗和技能也並不能完全平移。這樣一來,市場上具備相關經驗的人才池就較為有限;而新進入的人才尚不具備足夠的經驗,仍需耐心培養。
此外,雖然市場上存在一定的求職需求,但由於整體行業環境的影響,很多優秀人才仍然留在現有的公司。而且,創業公司相較於大公司,風險更高,因此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選擇加入創業公司。
硬氪:在硬體出海領域,長坡厚雪這個形容經常出現,也有不少創業公司倒在了量產的前夜或者大廠團隊解散。您覺得原因是什麼?
胡嶽:只要公司發展不行,最大的原因肯定是錢不夠。即使公司面臨困難,只要資金充足,企業可以透過更多的時間和人力投入,反覆調整,能夠取得一些成果。而對於創業公司而言,資金的不足確實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這也是很多公司在量產前就面臨的困境。
從大公司的角度來看,當一個專案被解散,往往是因為老闆認為投入的資金過多,繼續投資的風險較大,因此做出了調整。歸根結底,資金的充足與否,確實是影響公司持續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

價格戰和市場節奏
硬氪:為什麼現階段已經有廠商開始卷價格?
胡嶽:我個人認為,價格並不是唯一的決定因素。每個使用者群體是不同的,真正優質的使用者是那些能夠接受產品溢價,並且認同品牌價值的使用者。這類使用者,能夠帶來更長久的品牌價值,也能形成更好的生態系統。
相比國內市場價格戰的激烈程度,海外市場要“躺平”得多,使用者會更願意為打動他們的好產品支付溢價。每個企業的經營策略不同,無法一概而論地說某家公司只會拼價格,價格也可以是某些情況下的競爭優勢之一。
硬氪:投了多輪後,面對九號、科沃斯這類已經出貨萬臺的速度,投資人們的心態有變化嗎,著急嗎?對公司的銷售進度有催促嗎?
胡嶽:我們不會急於求成,因為這個市場本身很大,著急反而可能帶來一些不必要的問題。實際上,大家都不希望倉促行事,因為這可能影響到產品的質量和長遠發展。我們專注於將產品打磨得更完善,投資人也理解並支援這一點,因此大家都保持冷靜、耐心的態度。對於我們來說,確保產品足夠成熟、做好長遠規劃,才是最重要的,真正值得去做的事。
硬氪:您覺得九號和松靈在割草機器人這塊為什麼增長這麼快?
胡嶽:市場對這類產品的需求一直存在,關鍵在於之前缺乏足夠優質的產品。只要有好的產品面市,肯定會吸引大量消費者。目前長曜為歐美市場定製的首款產品Tron已經順利完成眾籌,從近1400名海外使用者成功募集近2000萬人民幣的訂單,如果我們能夠有足夠的資金,我相信我們一定能拿出非常能打的本地化產品,把庭院服務這個垂直場景打穿打透,把極致的客戶服務做到使用者心坎上。
目前來看,即使已經獲得一定市場認可的產品,仍存在可最佳化的空間。例如,在AI能力方面,現有的技術支援還不夠強大;另外,目前使用的RTK定位技術在一些特定環境下,比如樹下,可能會出現定位丟失的情況。而且,產品的越野能力也有所限制,因為底盤較小,動力相對較弱,容易在某些複雜環境中卡住。

RTK還是純視覺技術路線?
硬氪:相較於傳統的埋線產品,無邊界割草機器人的體驗感會有大的提升嗎?
胡嶽:在效能方面,無邊界產品確實表現得更為出色,毫無疑問,它們比傳統的埋線產品要強大得多。就像掃地機器人一樣,相比早期的碰撞式掃地機器人,使用者體驗上已經有了顯著提升,這一點大家都很認同。
不過,現階段的智慧化產品在一些特定場景下,仍然面臨適應性的挑戰,一些使用者的需求尚未完全得到滿足,有些消費者可能會覺得,如果新產品相較於舊產品,雖然產品本身在技術上已有進步,但對他們的實際使用幫助不大,那麼他們可能會選擇等待,直到更具吸引力的產品出現。
可以肯定的是,任何埋線產品能做到的,無邊界產品同樣可以做到,甚至能夠做得更好。我們相信,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無邊界產品會在更多場景中展現出獨特的優勢。
硬氪:目前在環境感知方面採用混合方案和RTK的廠商較多,包括已經出貨上萬臺的廠商,為什麼他們傾向選擇RTK?
胡嶽:從一個角度來看,RTK方案因為其成熟度較高,並且有多個供應商可供選擇,廠商可以減少在演算法研發上的投入,更多地專注於整合工作,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廠商選擇使用RTK方案的原因。
目前,RTK已經被普遍認為適用於大部分場景,比如40%的使用場景中,RTK能夠提供足夠的精度。如果能夠佔據40%的市場份額,銷量就已經非常可觀了。這有點像掃地機器人,隨著技術進步,不會僅僅依靠增加一個杆子來解決問題,RTK方案提供了一個技術緩衝帶,未來則可能會有更先進的技術路線來覆蓋RTK的能力。而目前的部分使用者是能夠接受這種方案的,且足以支援廠商盈利。
以市面上比較主流的產品為例,它們的產品採用了視覺和RTK結合的方案。不過,很多時候,視覺功能並非用於定位,而是主要用於避障,透過視覺識別來避開障礙物,定位則基於RTK。
當然,RTK方案也有其侷限性,在某些特殊情況中,可能會出現定位偏差。而視覺方案在實際環境中也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比如陽光照射、陰影可能導致誤識別,或者攝像頭被遮擋、變髒,甚至雨天等因素,都會影響視覺功能的表現。
硬氪:長曜創新為什麼不考慮RTK?
胡嶽:首先,RTK裝置的體積相對較大,包括杆子、基站、支架等,這可能佔用一定的運輸空間,從而增加運輸成本。其次,RTK裝置的使用需要一定的學習成本,對於一些普通使用者,尤其是年齡較大的使用者,在組裝裝置、尋找訊號良好的安裝位置等方面都會遇到一些困難。有的使用者可能甚至需要將裝置安裝到屋頂,以確保訊號的暢通,這無疑增加了裝置部署的難度和成本。如果遇到惡劣天氣,比如大風,裝置可能會受到影響,導致定位中斷,而使用者可能並不知情。
此外,RTK技術的成本相對較高,無論是機器人端還是基站端,都需要額外的配置,一臺機器光模組等的成本基本要1000人民幣,這對於初創公司來說是一個需要特別考慮的成本因素。相比之下,視覺方案的成本要低得多,且我們從現在開始積累更多的資料,有望透過資料飛輪效應實現持續最佳化。因此,視覺方案是我們認為非常具有前景的發展方向。
最後,RTK技術在某些場景中可能並不適用,比如在存在較多樹木的場景裡,RTK的定位精度可能會受到影響。因此,我們選擇主要採用視覺解決方案來覆蓋大部分使用者場景,針對部分庭院面積較大的使用者,結合RTK的能力來輔助定位,但會積極拓展更先進的技術路線來覆蓋RTK的能力,從而更進一步釋放使用者的雙手。
硬氪:對廠商而言,現在的視覺方案能使割草機克服複雜地形、不同坡度和光線差異帶來的影響嗎?
胡嶽:實際上,我們目前能夠有效完成約80%的任務。我們配備了多個環視攝像頭,實現360°全視角覆蓋。這個靈感來自我在西工大研究飛機時的實驗。飛機通常配有兩個或四個發動機,即便其中一個或兩個發生故障,飛機仍能順利返航,我們的割草機器人也借鑑採用了類似的設計思路。由於陽光只能照射到某一方向的攝像頭,但其他攝像頭仍然能夠確保良好的成像效果。
同樣,在雨天情況下,儘管某些攝像頭可能會被雨水打溼,但我們擁有多個攝像頭,能夠獲取更全面的資訊。我們的攝像頭分佈在不同的方向,即使某個方向受到陽光照射,其他方向的攝像頭依然能夠穩定工作。同時,即使有少量汙點或髒點存在,也不會影響整體的使用效果。



深度、敏銳、前瞻,為1%的人捕捉商業先機
36氪旗下精選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