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拜登政府的美國交通部過去4年都做了什麼?中美航班有哪些變化?下一屆有什麼可以期待?

只有持續關注“北美票帝”的粉絲,才能第一時間收到最新訊息哦
當地時間1月20日,美國總統將易主,而根據相關制度,現任交通部長等高官也會在同一天卸任,而新任交通部長需由新總統提名後,並獲得參議院的確認。
在這新舊交替之時,我們來看看2021年-2025年,這屆美國交通部給航空乘客帶來了什麼變化,我們的中美航班數量又怎樣了呢?
政策變化
說起來,這4年來,尤其是近2年來,美國交通部還算是推出了很多對乘客友善的政策:
美國交通部自己公佈的資料顯示:
1)2024年的航班取消率僅為1.3%,與2023年和2016年持平,為最近10年來最低—— 不知道讀者中有多少人是這1.3%的受害者。
2)公佈並生效了《關於要求機票和雜費自動退款的最終裁決,要求航司在航班取消、大延誤,或當行李延遲、機上wifi等不工作時,均須按章原路自動給乘客快速退款。
這裡第一次明確了航班大延誤的定義(美國國內3小時,國際6小時),也明確了航班號變更也算航班取消–>票帝前幾天還因此免費改到時間更合適且更貴的航班。

雖然,該裁決讓本身一些更慷慨航司收緊了免費退改簽政策,但既然是統一標準了,以後也減少了“客服跑火車”的情況。

3)公佈並生效了《關於保護消費者免受“航司雜費刺客”的裁決》,要求在購票的多個階段明晰雜費收費情況,規範促銷用語。儘可能避免乘客被“低價機票買進,高價雜費套牢”的情況。 此舉讓美國兩家超級廉價航空ULCC——邊疆航空和精神航空直接改變了其商業模式
同時,也倡導航司保證帶有13週歲以下兒童,至少能和一位家庭成員免費坐在一起。
4)  對航空公司的常旅客計劃進行監管,明確航空公司不能隨意貶值自家的積分。雖然這事兒的後續還沒出來,但希望能給航空公司敲響警鐘,韭菜不要割得太狠。
5)甚至還想學歐盟的EC261政策,規範航空公司在航班延誤、備降等的賠償及責任(提供食宿、籤轉外航、提供現金補償等等),最高賠償775美金–>但這事兒提出來的時間點太晚了,除非下一任部長想繼續用,否則,應該沒有什麼下文……
中美航班
從2021年1月到2025年1月,中國內地-美國航班實際執行數量從每週18班到92班。航班增量還是很顯著的。
這裡航班的增加更加的是我們自身的努力,但仍然和大家希望,甚至疫情前每週約350班的航班量差距頗大。而且,美國交通部也做了一些“非常不友好”的措施,導致美東回國直飛航班稀少或需要額外技術經停——這點讓眾多乘客非常失望。
票帝點評
可以說這屆美國交通部做了很多對普通乘客(美國乘客)有益的事兒,但對於經常往來中美的乘客,就有些複雜了。一般來說,共和黨政府上臺之後,會對公司更為友好,票帝覺得,至少在初期可能不會有太多面向航空乘客的動作(拜登政府交通部的這些政策也都在中期選舉後才頻繁出來),能把現有的保持就不錯了~
中美航班?我們這篇文章裡提到,新總統上任後,中美航班會有哪些變化,要義還是讓兩國經濟更緊密,讓航司看到賺錢的地方;同時,看看本月俄烏戰爭真的能結束,俄羅斯領空何時對美國航班開放……
你怎麼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