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版宦官專政:閹黨VS東林誰主沉浮?

今天推薦一篇我很喜歡的文章,來自一個有深度,有洞見的公眾號:“雲石”
雲石在分析歷史演變、世界格局、國際政經熱點方面獨樹一幟。尤其是用地緣規律和政治邏輯解讀當下國際時事,風格客觀冷靜,看完卻讓人有醍醐灌頂的感覺。如果你厭倦了雞血文和煽情文,想對正在發生的政經大事背後的真相,有一個理性意義上的瞭解,相信《雲石》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在中文網路上,很多網友都認為現在的美國像極了晚明。當然,也有一些人並不認可,認為美國還不至於混到這個境地。但從現在的歷史發展脈絡來看,美國還真拿的是晚明的劇本無疑——不僅國運、國際形勢極為相似,連具體的政治脈絡和走向,都跟晚明幾乎一模一樣。
比如登時代的美國,就很像萬曆後期——皇帝深居內宮,不問朝政;文官集團派系分立,黨同伐異,政治正確大行其道;與此同時,社會上各種思潮群魔亂舞,各路宵小橫行,一副禮崩樂壞、綱常失序之狀。就連大明王朝主導的華夏體系之外,衰而不倒、困獸猶鬥的韃靼(北元),和強勢崛起的後金(大清),你都真能在現實中找到對應的原型。
這也真是讓世人開了眼,不得不感嘆歷史還真是一個迴圈。不過現在再來看,拿拜登時代與萬曆後期比,其實都是小兒科了。因為我們的川寶——雖然他還沒正式上位,居然都已經把明熹宗朱由校的劇本給準備好了!雖然個人興趣愛好方面,川寶跟天啟皇帝各有所好——前者喜歡美女,後者則痴迷於做木工;從川寶提名政府“朝臣”的邏輯來看,他這是要仿效600年前咱們家的天啟皇帝,在大美利堅復活中國古代的宦官政治,透過組建“閹黨”,來收拾猶太資本和建制派的東林!
為什麼這麼說?我們大致捋幾個川寶政府的核心成員——副總統萬斯,暢銷書作家;馬斯克——這個就不用說了,大家都知道他是幹嘛的;國防部長皮特海格賽斯是福克斯的新聞主持人,而新任命的FBI局長卡什帕特爾,2020年才擔任國家情報總監的高階顧問。
當然,川寶任命的官員還有很多,這裡沒法一一列舉。而這些新政府的朝臣,有一個普遍性的特徵,就是大都政治履歷單薄甚至沒有(像萬斯2021年才開始從政、馬斯克直接就沒有政治履歷),且嚴重缺乏所任職務所對應的相關專業知識。
當然,政務官和事務官是有區別的,並不需要所有部門的一把手,都對專業知識滾瓜爛熟。但同樣,也不是所有職位都可以不懂業務的——比如駐外大使的選派,像駐加拿大大使、駐奧地利大使甚至駐英國大使,這些你確實可以隨便選,甚至拿來做人情回報金主都沒有問題;但駐俄大使、駐華大使甚至駐日大使,駐歐盟大使,這些就必須要是專業精英才能勝任了。而且,就算部門長官不懂業務,但至少要有豐富的政治經驗,這樣才能確保業務在事務官的具體操辦下正常執行。
而川寶的這幫僚屬,明顯不具備這樣的能力——不懂業務也就算了,政治履歷和經驗也嚴重不足。
那川寶為啥要選這幫人呢?各路媒體和分析者也早就給出了答案:忠誠!
大家都知道,川寶第一個任期內,被華盛頓這幫傳統政治精英給捆綁的死死的,政令不出白宮,各種政策都被陽奉陰違甚至拒不執行,就算執行也是掛羊頭賣狗肉,最後的結果與設想差了十萬八千里,最後關頭甚至各路官員紛紛反水,連自己的女兒,一手栽培的接班人伊萬卡,都被這幫人嚇的背刺了自己。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川寶本身就是個異端總統,是踩著建制派政治精英上位的。作為異端,他雖然其仗著MAGA選民的支援問鼎白宮,但在朝中毫無根基,所以很快被建制派出身的政治官僚架空。
而川寶的這種境遇,跟明朝中後期的皇帝如出一轍。明朝中晚期,武勳集團沒落,外戚、藩王一直嚴防死守,所以文官集團崛起,變相架空了皇帝,導致皇帝雖名為最高領袖,但由於整個行政體系被文官把控,而他們又高度集團化,所以皇帝反而成了這個政治圈子裡的外人,只能垂拱而治。
而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政治組織說到底是由一個個的人組成的。雖然皇帝或者總統,具備法理尚的最高權力,但這個最高權力要發揮作用,最終還是得組織里一個個層級的人去執行。但組織中各個層級的人,基於某種利益和意識形態結成了建制化的利益共同體,而自己又不在這個共同體中的話,那哪怕你貴為總統甚至皇帝,你也只能淪為橡皮圖章和吉祥物。
就晚明而言,以江南士紳為核心的地主階級,透過東林黨這個政治組織整合了文官集團,高高在上的皇權便淪為了不接地氣的空中樓閣,朝廷也淪為東林黨及其背後的江南士紳維護自身階級利益的工具。
今日美國,就跟晚明極其相似。以猶太金融資本為代表的資本權力,透過多年的苦心經營,完成了對政治權力的滲透,打造出一套受自己掌控的建制化官僚體系,這樣一來,美國政府也就被徹底奪舍,淪為猶太金融資本為首的資本權力的統治工具。
而美國政府的這種異化甚至比大明朝廷更狠。因為明朝好歹還有個法理上至高無上的皇權,還有法理上不可取代而且可以世襲的皇帝——這個毫無疑問是滲透不了的。而美國,且不說總統的權力在法理上受到限制,就算他不受限,也只能最多幹兩屆,而且沒有世襲傳承一說。
當然,隨著懂王這個官僚建制之外的異端出現,總統這個職位暫時脫離了資本利益集團的掌控——這意味著至少在任期內,懂王獲得了跟明朝皇帝相近的超然政治地位。
但地位再超然,你也需要有一套建制化的官僚體系給你幹活,不然權力再大也是枉然。但現有的官僚體系已經被利益集團化————而自己又是利益集團之外的異端。那這種情況下你該怎麼辦?
辦法就只有一個——在現有的官僚體系外,重新打造一套新建制,用新建制對舊建制——也就是現有官僚體系制衡、馴服乃至取代。
這也是中國歷史上,尤其是東漢、唐、明三個朝代出現宦官專政的原因。這三個朝代,皇權都面臨著建制化文官集團架空的威脅——只不過漢唐的建制化文官集團背後是門閥體系,明代背後為士大夫以及背後計程車紳體系。
所以晚明時,當天啟皇帝登基,文官集團也完成了以東林黨為核心的整合,利益集團的組織化和體系化空前強大。這種情況下,天啟為了避免被架空,為了奪回權力,為了避免明朝的國家利益被東林黨以及背後利益集團吞噬,就毫不猶豫的啟用宦官魏忠賢,用宦官專政來對抗高度建制化的文官集團。
而特朗普也是一樣。當他無法得到建制派政治精英支援,但又必須要有一套官僚體系來執政,那他就只能在建制之外,重新拉一票人來組建新政府。所以某種意義上,懂王政府就是閹黨政府,馬斯克他們所扮演的角色,不是影視中的西廠雨化田。而是真實歷史中的魏公公。他們被懂王拉上來的目的,就是要跟作為美國東林黨的建制派,以及他們背後的猶太金融資本所代表的既有資本權力抗衡,並最終將權力奪過來,構建新建制。
閹黨政府有什麼好處呢?好處有兩個:
第一,對最高領袖高度忠誠。閹黨的核心成員是宦官,天然不屬於士大夫這個圈子,甚至被士大夫階層集體排斥。而且由於閹黨成員在傳統的政治體系中沒有位置——或者極端邊緣化,他們之所以能獲得權力,全靠皇帝支援。根據權力只對權力的來源負責的基本政治邏輯,他們要想保住現有的權力,就只能忠於天啟皇帝。
而具體到美國,萬斯、皮特海格賽斯這些都是無根基的政治素人,馬斯克雖是科技新貴,但並沒有進入以猶太金融資本為核心的老牌資本圈子———馬斯克也極度抗拒被他們收編。這些人之所以能獲得核心政治權力,全靠川寶大統領的授予,所以他們自然要忠誠於川寶,維護他的權力和地位。
第二,革命意識和鬥爭精神十分強烈。無論是為個人政治前途的萬斯,還是為了取代猶太金融資本、成為新任資本權力話事人的馬斯克,他們要想達到目的並將自身利益長久維繫,光靠川寶庇護是不夠的。
明朝宦官專政就是吃了這個虧明朝宦官與皇帝個人高度捆綁,所以天啟皇帝一死,魏忠賢哪怕貴為九千歲,當新的崇禎皇帝被東林黨忽悠後,魏公公立馬就淪為喪家之犬,閹黨也被徹底清算。
那怎麼樣才能避免明朝宦官專政的悲慘命運?解決辦法就是把宦官專政東漢化甚至唐朝化,也就是將宦官與皇權,而非皇帝個人捆綁。這樣一來,哪怕皇帝換人,宦官也會因為成為了皇權支柱而繼續存在,最終做到與國同終——東漢和唐朝的宦官權力體系都是堅持到了最後,伴隨著皇權墜地才被最終消滅。
萬斯和馬斯克他們肯定沒看過中國歷史,但這個道理他們肯定是懂的——畢竟川寶就只能幹四年,四年後如果建制派捲土重來,他們全部得被清算。
所以馬斯克這幫美國閹黨只有一條路,就是趁著手握權力,盡一切可能破除現行體制,削弱乃至打垮建制派和猶太金融資本,將其取而代之,使自己成長為新建制,新的資本話事人。這樣一來,就相當於宦官專政制度化,實現了宦官權力與皇權的捆綁。
而川寶本人也非常支援這一點。且不說打擊建制派和其背後的金融資本符合其自身利益,就是從身後事考慮,畢竟總統跟皇帝不同——後者是終身制且法定世襲,而前者只有四年任期且沒有法定世襲,所以川寶為了避免下臺後自己被清算,也會積極鼓勵和支援閹黨新建制對東林舊建制的取而代之。
不過,凡事有利必有弊。閹黨政治體系雖有好處,但弊端也是很明顯的。這個弊端不是中國史書中說的什麼貪腐墮落之類——雖然閹黨確實有這個毛病,但所謂的東林眾正其實也好不到哪兒去,甚至比閹黨更甚——至少作為閹黨核心的宦官,無法像東林君子們那樣去犯玩弄女性的生活作風錯誤。
閹黨最大的弊端,就是政治能力不足。這也是很能理解的。東林建制派為代表的文官集團把持了官僚體系,也就自然而然的壟斷了政治精英的進身之階。優秀人才想在仕途上進步,就只能先擠進東林黨建制派這個圈子。甚至,考慮到所謂的政治能力本身就很大程度上需要再實踐中鍛鍊磨礪,如果你不進東林建制派這個圈子,尤其是擠入相對核心圈層,那你連充分鍛鍊的機會都沒有,也就很難成長為政治精英。
而閹黨,核心圈層是宦官——就算資質可以,也讀了點書,但知識基礎肯定是不能跟東林黨那幫科甲進士相比的。至於實踐,他們的本職工作是在宮裡侍候皇帝,就算被派出去辦過幾趟差事,但這種歷練,跟官僚體系那種規範化、程式化的人才培養機制肯定是差了老遠。
至於閹黨中的那些外朝官員,他們既然願意進閹黨,還能拿到好位置,那至少證明他們溜鬚拍馬的本事不比東林眾正差;但他們身為士大夫,卻不能在建制化的東林體系內混出頭,或者直接在文官集團內部的黨爭中輸給了東林黨,那證明他們的政治能力,大概還不如東林黨。
總而言之,閹黨的整體政治能力,肯定是比建制派東林黨要差的——可能東林黨因為各種利益考慮,所以在處理某些政治事務時會故意動作變形;但就本身的政治能力而言,他們天然會高過閹黨——不然他們為什麼能成為贏家,成為建制呢?
而美國閹黨也是一樣。魏忠賢是太監,而馬斯克是商人資本家,萬斯是作家準素人,國防部長則是新聞主持人——這跨界的幅度,跟本職伺候皇上的魏公公相比來說也只高不低。至於其他加入川寶政府的閣僚,大多也都是差不多的出身,或者華府政治圈中比較邊緣的存在,真正公認的政治精英不能說沒有,但佔比確實不高。
權力圈子邊緣人的出身,保證了他們的忠誠和鬥爭慾望,但也限制了他們的能力和水平。
這意味著美國政府接下來的運轉效能會受到極大影響——大部分的政府領導全是二把刀甚至政治小白,這怎麼能把隊伍帶好??怎麼能把政府的作用發揮好?
尤其是,這幫人上來後的首要任務還不是治國理政,不是帶著大家做大蛋糕——蛋糕晚點做,少做一點都無所謂,先得把蛋糕分清楚,把建制派整垮;不然得話,四年後建制派捲土重來,自己就將淪為砧板上的肉。所以,這幫人上來後,首要任務就是內部大清洗,打擊建制派,剷除他們在美國官僚體系中基層的影響。
而建制派把持朝政這麼多年,官僚體系中的影響力盤根錯節,想清除談何容易?所以,他們也勢必利用自己的龐大基本盤優勢,利用建立在具體業務知識上的技術壁壘,跟川寶派下來的閹黨長官軟磨硬抗。
這勢必會嚴重增加美國政府的內耗。如果擱在20年前帝國強盛,四海昇平時,那可能還好說一點。現在的美帝國庫空虛,綱紀廢弛;外部更是叛亂四起,各路諸侯此起彼伏,危機重重之下,美帝還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內鬥上,放在統治集團的彼此消耗上,帝國的未來,豈能不堪憂?
大明就是這樣被耗沒的。很多剖同人把大明的滅亡歸咎於萬曆的怠政,歸咎於崇禎的性格缺陷,但其實忽視了一點:晚明統治集團的內耗,同樣是導致其滅亡的重要原因。就像牛李黨爭消耗了唐朝,新黨與舊黨的互撕消耗了北宋,晚明皇權與文官之間,閹黨與東林黨之間殘酷而持久的生死之鬥,同樣是敗光帝國血氣的重要因素。
當然,天命大國不會在一夜之間垮塌,閹黨與東林的消耗,也沒有在天啟就將大明帶崩盤。但就在天啟駕崩,閹黨覆滅後不久,明末農民起義就正式爆發,之後大明就陷入內外兩線苦戰,並在這種反覆不斷的地拉扯中一點點失血,最終油盡燈枯,倒在了甲申年的春天。
那麼,美帝會不會完美復現晚明的故事呢?我們不得而知。但有一點:既然天啟朝馬上就要來臨,那麼故事結尾還會遠嗎?如果現在真的是天啟朝,那麼,接下來美國的閹黨,能像五百年前的晚明一樣,成功壓制住東林嗎?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下一節繼續為您解讀。
本文來源於雲石。微信上寫國際政經最集中、最深度、最有趣的地方,致力於讓更多的人擺脫雞血式的無腦吹噓文,用一針見血的犀利時評,解讀國際大勢的走向。看透世界的本質,甚至洞悉人性的秘密。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他的精彩文章,也可以在關注雲石後,閱讀更更多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