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我朋友圈很多夥伴都在轉發一條新聞:泰國“山寨瑞幸”商標侵權案,法院判決瑞幸勝訴。
能在異國他鄉打贏侵權官司,真是可喜可賀,恭喜瑞幸。
很多人問我,這案子究竟怎麼回事?為什麼我們這些年總是聽到各種各樣的商標侵權官司?瑞幸的故事對我們又有什麼啟發?
法律方面我並不是專家,因此我請到了一位專家:靳紅霞律師,她是北京市煒衡律師事務所資深律師,在商標領域有著二十餘年的從業經驗。
在她的幫助下,我梳理了這起事件,以及商標智慧財產權領域的方方面面。
今天,我就點杯瑞幸咖啡,慢慢和你聊聊這事兒。


先快速梳理一下事件經過,這場“李鬼瑞幸案”,究竟是怎麼回事?
時間回到2022年,有中國網友到泰國旅遊時,驚訝地發現小藍杯竟然開到了泰國,於是在小紅書上發帖種草。

然而很多眼尖的網友發現,怎麼有點不大對勁?
瑞幸小鹿的頭不是朝右的嗎?怎麼泰國變成朝左了?是把脖子扭了嗎?

正牌瑞幸咖啡,小鹿向右看
隨著質疑聲越來越多,瑞幸官方也介入調查。8月,瑞幸官方釋出宣告,澄清沒有在泰國開設過任何門店,這“向左看小鹿”,就和“康帥傅”、“雷碧”一樣,是假冒品牌。

好傢伙,原來是“李鬼瑞幸”。
咽不下這口氣,當然要維權。然而這畢竟是異國他鄉,打官司並不容易。甚至在2023年12月,瑞幸還反被“李鬼瑞幸”的運營方,泰國皇家50R集團起訴,並索賠100億泰銖。
當時瑞幸發了一條微博回應,裡面還有一句泰文:ฉันอ่านไม่ออกแต่ฉันตกใจมาก!
翻譯成中文的意思大概是: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官司一打又是一年多。終於在這幾天,結果出爐,瑞幸勝訴。
法院不僅裁定泰國皇家50R集團撤銷已註冊的瑞幸商標,並禁止繼續使用“LUCKIN COFFEE”、鹿頭LOGO等標識。還需向瑞幸支付超過4600萬泰銖(約合人民幣1000萬元)損害賠償。
我們固然要恭喜瑞幸。然而,瑞幸畢竟為此事投入了大量的時間、精力、金錢。為此損失的機會成本,更是難以計算。究竟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避免?
這個問題實在有點複雜,讓咱們從頭開始說吧!
就從,究竟什麼是“商標”說起。


商標
什麼是商標?商標的作用是什麼?
按照國際慣例,先給你說個故事。
20多年前,我第一次去美國出差。第一次飛越太平洋,心裡充滿了緊張,而最擔心的,恐怕就是吃飯。我是個典型的中國胃,誰知道去了那邊,面對鋪天蓋地的“白人飯”,能不能吃得慣?
果然,到了美國,看著那條街道。第一家店,牛排。第二家店,牛排。第三家店,牛排。一溜街望過去,全都是牛排。
直到我看見了那個熟悉的商標,一個金黃色的M:麥當勞。
我簡直兩眼放光,不用挑了,就它了。
回來一說,很多同事都驚了,啊?你什麼毛病啊?去美國還吃麥當勞?在國內還沒吃夠?
吃是吃夠了,但至少它絕對不會驚嚇啊。我在進門之前,就已經確切地知道我會吃到什麼味道。
一句話總結:我相信它。
沒錯,這就是商標的本質。商標,是信任的容器。
一個知名的商標,裝載著我的信任,裝載著我對它的預期。看到這個名字,就能極大降低我的選擇成本。
這就是為什麼,前可口可樂總裁說過一句名言:哪怕今天來了一場大火,把可口可樂全世界的廠房燒的乾乾淨淨,都沒關係。因為只要“COCA COLA”這八個字母還在,可口可樂就能在一夜之間東山再起。
甚至,瑞幸自己就是個鮮活的例子。你或許還記得,2020年瑞幸出現財務醜聞,不僅被迫從納斯達克退市,核心管理層更是幾乎換了個遍。但是沒關係,只要瑞幸這個品牌還在,消費者的信任就在,它就有重新再來的機會。
對於品牌來說,所有的經營活動,本質都是在往這個商標上積累信任。
說一個好玩的例子吧,都說這是“李鬼瑞幸”。我們知道,李鬼是《水滸傳》裡的經典故事。李逵在回家探望老孃的路上,被假扮李逵的李鬼攔路打劫。結果實力差距太大,李鬼被一刀砍翻在地。
接下來,你猜猜李逵說了些什麼?
李逵道:“叵耐這廝無禮,卻在這裡奪人的包裹行李,壞我的名目,學我使兩把板斧,且教他先吃我一斧。” ——《水滸傳》第四十二回
你看,李逵要殺李鬼,有三個理由。
1、奪人的包裹行李。
2、壞俺的名目。
3、學俺使兩把板斧。
你說,李逵最生氣哪條?我猜是第三條。
李逵自己就做打家劫舍的勾當,和李鬼實際是同行。又剛剛劫了法場,大名還被掛在朝廷通緝令上,哪有什麼名聲在?
但是這第三條,學俺使兩把板斧,李逵真的是受不了。
李逵心裡,是把兩把板斧當成自己的商標了,看見板斧,就等於看見了我李逵。我用了,你怎麼能用呢?
李鬼也用兩把板斧,就是搶了俺的商標,涉嫌誤導消費者。哇呀呀呀呀,吃俺一斧。
對於很多國際品牌而言,他們都有和李逵一樣的擔憂:我傾注了這麼多心血的商標,萬一有一天被人搶走了怎麼辦?
奇怪,商標怎麼會被人搶走呢?
真的有可能。
我想給你說另一個故事,著名的“特斯拉商標糾紛”。


特斯拉與“拓速樂”
特斯拉,肯定不用我多介紹了。它的老闆是如今的“美國常務副總統”馬斯克。這篇文章的很多讀者,估計開的就是特斯拉汽車。
那你聽說過“拓速樂”是什麼東東嗎?

這可不是什麼盜版牌子,而就是特斯拉本拉。
2012年,深耕電動車行業多年,已經頗有名氣的特斯拉,決定進軍中國市場。
然而來到中國,他們卻驚訝的發現,“特斯拉”,“TESLA”,以及標誌性的T形LOGO,都已經被一個叫佔寶生的中國商人註冊。
拓速樂,就是特斯拉早期出於商標權原因,不得不採用的新譯名。
真不知道,如果一直是這個拗口的名字,特斯拉還會不會有如今中國蓬勃的發展。
於是,特斯拉選擇了走法律途徑。打官司,誰怕誰。雙方在法庭上展開了激烈的交鋒。
佔寶生表示,他申請特斯拉是希望做自己的電動車品牌,關於特斯拉這個名字,是為了紀念尼古拉·特斯拉這位偉大的發明家。美國也有個特斯拉?聽都沒聽說過,我這個牌子和他沒有半毛錢關係。
而特斯拉則表示,佔寶生註冊商標後一直沒有實際運營,根據《商標法》第四十九條的規定,註冊商標連續3年不使用的,任何人有權向商標局申請撤銷商標。
一系列法律攻防戰非常精彩,推薦大家去看一本書《特斯拉:改變世界的汽車》,裡面有非常詳細的描述,這裡不展開說了。
總之,最後的結果是,雙方和解,特斯拉究竟支付了多少和解費用?從未公開。
你看,某種程度上,特斯拉在中國的商標,就被“搶”走了。
為什麼會這樣?法律究竟是如何規定的?
靳律師說,這就要提到商標保護領域的一大原則:
地域性原則。


地域性原則
什麼是地域性原則?
簡單來說,商標的保護是有國界的。我在中國開了個“劉潤土菜館”,立志把它發揚光大,做成全球土菜館第一品牌。
在中國,這當然沒問題,誰在土菜館上誰用我的名字,我就可以告死他。
可其它國家呢?美國呢?泰國呢?南非呢?阿根廷呢?還有那些地圖上都叫不出名字的小國家呢?
答案是:沒有保護,沒有限制。你想在哪個國家申請商標,就得去哪個國家單獨申請。
全世界可有快兩百個國家,這就要了老命了。靳律師說,雖然有像“馬德里國際申請”這樣的途徑,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申請成本。但整個過程依舊要自己上心。
稍不注意,你就真有可能像瑞幸一樣,突然發現某個國家拿著你的商標直接去開店了。
商標保護就像是一把把保護傘,但每把傘只能遮住一個國家的天空。想要全球無憂,就得準備足夠多的傘。
那為什麼這次,瑞幸又能成功地打贏官司呢?
靳律師說,這就要提到商標保護領域的另外兩大原則:
優先註冊原則、優先使用原則。


優先註冊原則、優先使用原則
靳律師告訴我,如何確定一個商標該屬於誰?從法律角度看,有兩種思路:
優先註冊原則、優先使用原則。
優先使用,就是誰能證明自己先用這個商標展開經營活動,那就歸誰。
優先註冊,就是誰能證明自己先向商標部門提交註冊申請,那就歸誰。
具體到實操上,不同國家之間法律會有不同。但在中國以及絕大多數國家,都是以“優先註冊原則”為準,再在一些特殊情況下,綜合考慮“優先使用原則”。
其實這非常合理,從商業邏輯上來說,一定是優先註冊原則更能保護經營。
邏輯是這樣的,首先,優先使用很難衡量,究竟怎麼叫使用?是打了廣告就算,還是開了門店就算?我早就有了想法,連招牌都做好了,只是一直藏在家裡沒拿出來用,這算不算?
而優先註冊很好衡量,何人何時何地向主管部門提交註冊申請,沒有任何模糊性。
更重要的是,只有確定了優先註冊制,經營者才能獲得確定感。獲得了確定感,才能安心經營、創造財富。
否則,無論你的生意做到多大,你都永遠會擔心哪天突然冒出來一個人說,你看你看,我比你早用一個月,雖然你現在比我大很多,但我先用,你的商標應該歸我。
然而,如同前面所說,在一些特殊情況下,會用“優先使用原則”做修正。
比如這次的瑞幸事件。如果泰國的那家公司說,此前從沒聽說過瑞幸、沒模仿過瑞幸,只是湊巧也叫瑞幸、湊巧商標也是小鹿。一切都是巧合,撞上了。
這,這恐怕有點侮辱觀眾智商吧?
法院的判決書中也明確說明,確定瑞幸對商標“擁有優先和更好的權利(prior and better rights)”,因此判決瑞幸勝訴。
這件事是非如何,每個有常識的人都不難做出自己的判斷。羅翔老師經常說一句話:法律的生命是經驗而非邏輯。在瑞幸的案子裡,得到了最好的體現。


搶注
其實,有過類似經歷的,不只是瑞幸一家。只不過不是每家公司都能像瑞幸這樣勝訴。
比如,飛鴿牌腳踏車曾在印尼被搶注、紅星二鍋頭曾在歐盟被搶注、茶顏悅色曾在韓國被搶注。
一旦發生這種情況,解決方案一般有幾種:
1是透過法律途徑解決,說人話就是打官司。
2是透過談判途徑解決,說人話就是花錢買,或者邊打官司邊談價格。
3是尋求政府部門協助,也就是透過商務部等外貿部門出面協商。
無論哪種路徑,都意味著鉅額的資金和時間成本。
比如,海信集團的“HiSense”商標曾在德國被搶注。最終歷時6年,耗資50萬歐元,才將商標贖回。
有些商標甚至再也沒能要回來。比如聯想的“Legend”商標,當聯想開始全球擴張時,無比驚訝地發現已在全球多國被搶注,拿回商標所需要的資源和精力難以估量。最終只能放棄了已經投入巨大成本的Legend商標,啟用你如今熟悉的“Lenovo”。
搶注商標,甚至一度成為了一種產業。
再和你分享一個故事,是誰我就不說了,他做的商業模式我們簡直打破腦袋也想不到:域名過期搶注。
簡單來說,他們用數字化的方法,專門去盯著各家企業的公司域名。盯什麼?就盯什麼時候過期。
比如,這個域名在3月12日晚0:00分過期,他就立刻出手,在0:01分把域名給過戶過來。
然而,企業根本不是不想經營那個域名了,只是內部混亂,忘記續費了。第二天早上,企業往往會突然發現,域名登不上去了。再一查,已經到了別人手裡。再想要回來,那就得花高價買了。
有一個業內著名的案例:聯想FM365域名丟失事件,就是因為域名沒有續費而被他人搶注。這件事曾經給聯想帶來極大的聲譽損失。這裡我就不展開了,你可以自己去搜搜看。
除了搶注,還有一件事,也一度成為一項不小的產業:囤積商標。


囤積商標
什麼叫囤積商標?就是把一系列好聽的兩個字、三個字的名字,全都註冊成商標。賭一個機率,萬一哪個新品牌想幹點什麼事,就得從自己手上買。
這種產業基於這樣一種本質的洞察:優秀的名字是個稀缺資源。
你在任何一本營銷教科書裡,都能看到名字究竟有多重要。
有些企業,真的是教科書級別的名字。比如,蘋果,小米。
這兩個名字真是好,通俗、易懂,還是生活中的常用詞,幾乎聽到一次就忘不了,極大降低了傳播成本。
可問題是,大家熟悉的水果就那麼幾種,五穀雜糧就那麼幾種,掰著手指頭就數的過來。況且如今的很多法規,規定了不能用生活常用詞當作註冊商標。
每年都在有無數新企業誕生,可好聽的中文名字是有限的。
無限的公司遇上有限的資源,囤積商標這個產業,就這樣誕生了。
然而,無論是搶注還是囤積商標,實際都已經背離了保護智慧財產權的本意。
靳律師告訴我,近年來,至少在中國,這種現象已經得到了很好的遏制。在實際的司法判例中,常常都會支援真正做出創新、創造財富的一方。搶注和囤積商標這樣的產業,已經幾近消亡。
因為,每一個認真經營的品牌,都值得被尊重和保護。這不僅關乎企業利益,更關乎整個商業環境的公平與正義。
這是時代的進步,更是我們國家商業法律環境的大進步。


全球視野
這次瑞幸的事件,和相關的商業法律知識,大致就說到這。
看完了這些,對我們,對中國企業的出海,有什麼幫助呢?
我覺得,至少要得到這樣一個教訓:一定要培養全球視野,提早佈局。
比如,在你產品高速增長的那一天,你就得為此後的出海做準備。最起碼,你要開始諮詢相關的專業人士,在核心國家提前註冊商標。
否則,當你真的出海時,一定會面臨不知道多少瑞幸這樣的搶注官司。
我在查詢資料時,看到了這樣一條有點觸目驚心的訊息:中汽信科智慧財產權團隊在海外商標監測工作中發現,一位越南個人申請人自2015年1月起,持續在越南規模性搶注國內外企業商標60餘件。
涉及的企業大部分為中國企業,其中不乏知名車企,小鵬、騰勢、欣旺達、寧德時代、極狐、理想、阿維塔等品牌。

搶注車企商標詳情,來源:“汽車智慧財產權”微信公眾號
我們都會批判這樣不道德,但道德的邏輯無法決定商業的行為,商業有它內在的一套邏輯:誰損失大,誰負責。
在請教的最後,靳老師的一段話讓我印象特別深刻:
很多中國品牌不重視海外商標的註冊,認為這要花很多資源。
然而,今天不註冊的商標,明天就可能成為別人的武器。
一旦你的商標被搶注,當你真正出海時,你在一個國家走法律流程所需要的時間精力金錢,就會遠遠超過前期所有投入的總和。
感謝靳律師的分享。也再次恭喜瑞幸。
但我更祝福所有中國企業,都能提早佈局,不再遇上這樣的法律難題。
P.S.
這個世界,變化得越來越快了。
人工智慧,全球格局,消費市場,產品趨勢,新興行業,營銷手段……每天都在改變。
看著這些變化,你可能會感到焦慮、迷茫。但看懂這些變化,你也許就能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機會。
所以,我每年都會讀大量的書,見大量的人,去參訪,去調研,去思考,並且在每年10月份,在年度演講上與你彙報和分享。但是,這依然有個挑戰。那就是,年度演講,一年只有一次。很多變化,其實等不到那個時候再講。
所以,我和我的團隊,正式宣佈:隆重推出,進化的力量·劉潤年中大課!
6月7日,請允許我用兩個半天的時間,與你分享:上半年怎麼樣?下半年怎麼辦?
前半天,我們會重點關注“全球格局”和“科技浪潮”。因為,這兩個最大的變化的“發源地”,常常影響著千行百業的命運。後半天,我們會重點關注“消費市場的新機會”和“企業核心能力的建設”。因為,這兩個企業最重要的變數,直接關係著你的增長。
不做現場直播。也不做事後回放。就讓我與你,獨家分享。
好了。我的朋友。
點選下方購票連結,就可以瞭解到更加詳細的票務資訊。現在搶先購買,或是組團前來,還可以享受到更低的“早鳥價”。
6月7日,我們,現場見!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參考資料:
1、新聞聚焦:警惕境外掀起搶注我知名商標狂潮
http://economy.enorth.com.cn/system/2004/09/07/000859225.shtml

觀點/ 劉潤 主筆/ 歌平 編輯 / 二蔓 版面 / 黃靜
這是劉潤公眾號的第2535原創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