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上方藍色字型“騰訊創業” 選擇關注公眾號
創投圈大小事,你都能盡在掌握
本文來源 “白鯨出海”(ID:baijingapp),騰訊創業經授權後轉載。
在《財富》2022 科技腦暴大會上,Google 高管 Prabhakar Raghavan 提到,TikTok、Instagram 等社交媒體正在威脅到 Google 的核心業務——搜尋和地圖。據 TechCrunch 資訊,Google 內部一項針對 18-24 歲美國年輕群體的調研結果顯示,大約 40% 的年輕人在查詢就餐地點時,不會使用 Google 搜尋或者地圖,而是會去 TikTok 和 Instagram。這些年輕人不喜歡透過文字搜尋地點,而是喜歡更有視覺衝擊的展現形式。
TikTok 也許的確吸引了一些年輕人使用自己的搜尋功能,但相較於 Google Search 仍只是九牛一毛,而如果說 Map 被 TikTok /Instagram 影響就更有點“社交媒體威脅論”了。相較於 TikTok(還沒有地圖)和 Instagram(近日才加入地圖),其他一些社交 App 如 Snapchat、Zenly 等或者某些垂類 App,在谷歌的陰影下逐漸長大,這可能更接近於事實。
有關地圖的生意基本可以被分成 2 類,自己做地圖或呼叫地圖介面然後在此基礎上做文章。使用者對地圖有剛需,但很長一段時間地圖賽道都變化不大,似乎也沒什麼新鮮血液湧入。
一方面原因是已經有一些頭部廠商壟斷市場,像是 Google Map、高德地圖等,這些廠商產品能覆蓋使用者的常見使用場景,例如導航、查詢道路交通及天氣、查周邊店鋪資訊等,新入場的創業者需要用什麼創新點來切入、如何商業化都很難想清楚。另一方面,對於呼叫地圖介面,用地圖做文章的創業者,同樣要面對投產比的問題。
不過近幾個月,白鯨編輯部的小夥伴們總能看到一些與地圖相關的訊息,這些 App 有的長成了年輕人最喜歡的社交 App,有的做到了美國 iOS 暢銷榜 Top100。
在社交領域,最早嘗試加入地圖的要屬 Snapchat,2017 年 Snap 以 2.13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地圖社交 App Zenly,Zenly 獨立運營,而 Snapchat 也在 2017 年添加了地圖元素。
Snapchat 引入地圖現在來看最主要的目標是給予使用者發現人氣內容和人氣場所的另一種方式。
大多數社交媒體都採用瀑布流的形式呈現內容,Snapchat 的地圖模式則會呈現一張平面的世界地圖,使用者允許 App 訪問個人地理位置之後,就可以根據地理位置檢視不同地區使用者釋出的內容。
使用者放大地圖至某一區域時,關注度更高的貼文會隨著地圖放大首先以“小圈”的形式出現,名人動向、體育賽事、演唱會以及 Club 聚會會被優先露出。
推薦內容具有偏向性外,地圖上首先露出的地點也是是大學、公園、餐廳、賭場等年輕人相對更多的場所。如果想查詢更多娛樂地點,使用者可以點選懸浮在螢幕下方的“places”,這一版塊就類似於國內的美團、大眾點評,使用者可以檢視熱門地點、開業時間、評分、路線等具體資訊。
這種替代“文字搜尋”的地圖,近日也被 Instagram 啟用了。7 月 20 日,扎克伯格在 Stories 上釋出了這項功能,使用者可以檢視 Stories 和 post 內容中涉及的場所以及場所附近的熱門貼文和地點。基本功能與 Snapchat 差別不大,只是入口不是一個地圖,而是帖子本身,或者使用者直接搜尋地點。
想象你和朋友相約見面,確定之後會先去小紅書上搜一波玩樂地點相關的貼文,再跳轉至地圖搜尋路線,Instagram 的地圖功能就類似在小紅書中內嵌了一個地圖。雖然提供的地點資訊與 Snapchat 類似,但入口不同,使用者的使用場景似乎也有一些區別。
另一款近期的黑馬 App,反 Ins 社交 App BeReal 也引入了靜態地圖,使用者瀏覽其他人的動態時,可以在地圖上檢視發帖地點,感受發帖人與自己的距離和他的世界。
基於地理位置檢視熱門內容和熱門地點是地圖在社交 App 中的其中一種應用方式,此外還有一些以共享地理位置為核心功能的 App,最典型的就是 Zenly。還有此前白鯨報道過的便便地圖社交 App Poop Map,使用者標記去過的公共衛生間從而形成個性化地圖。
Zenly 透過共享地理位置,讓關係親密的朋友和戀人相互間瞭解對方動向、確保彼此安全。筆者此前一直難以 get 這其中的樂趣,身邊的同事也表示,Zenly 不是一個能讓他們長期留存的 App,因為長期共享地理位置,會給人較強的壓迫感,有一種無處遁形的感覺。
而新開發的趣味地圖,會讓使用者體驗到現實與虛擬聯動的感覺,給 Zenly 添加了新的亮點。
現在的 Zenly 開闢了一個“your world”版塊,新使用者在 Zenly 的上線時間超過 72 小時之後可以解鎖自己的世界,打卡自己去過的地點,如果這個地點同樣有很多好友去過,會出現一個排行榜,好友中打卡次數最多的使用者會排在前面。
比起追蹤朋友位置的核心功能,Zenly 的個性化地圖和“your world”功能在筆者看來反而更具普適性。Zenly 的地圖在功能上可能難以和 Google Map、Apple Map 等做比較,但遊戲化的體驗和畫風都更符合年輕人追求個性的特點,也給了 Zenly 獲客和留存使用者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深度洞察垂類場景:有產品拿到千萬美金融資,
有產品半年千萬美金流水
如果說 Zenly 還是背靠頭部社交廠商,那麼 Felt 則完全是初創企業了。Felt 在 6 月完成了 1500 萬美元種子輪融資。這是一個純粹的地圖製作平臺,目的也是為了讓使用者自制地圖。使用者先選擇模版地圖,在地圖上利用工具繪製,也可以在地點周圍新增文字、圖片、影片等內容。Felt 的地圖可以製作探險、旅行路線,做個人日程表或團隊計劃等等。
Felt 與 Google Map 等賽道內老大哥做出差異的方式就是將自己變成一個協作軟體,並且聚焦在氣候、天氣這一領域。在海外,不少城市人口密度低、城市佈局也和中國城市有異,兩地間的交通工具可能只有私家車、氣候也多變複雜,火山、降雪、森林火災等都有可能威脅到居民安全,因此對氣候、天氣的感知或許比我們想得要重要。此前已經有城市交通相關的協作類地圖,Felt 聚焦到城市之外的地區,能夠很大程度減少競爭。
有人聚焦城市之外使用者的日常生活,有人則專門為狩獵的使用者打造地圖。而區別於其他地圖還只能在增長階段,onX Hunt 則已經開始順暢地變現了。近日曾短暫跳入美區 iOS 暢銷排行總榜 Top100,而在導航類暢銷分榜中也始終排在首位,據我們從三方資料平臺查詢,這家公司其實表現很穩定,半年流水在美國非遊戲 Top50,2000 萬美金+。
onX Hunt iOS 版本美國暢銷榜排名變化情況(5.21-8.18)|來源:data.ai
onX Hunt 會首先收集使用者的狩獵目標,地圖內也會標記允許狩獵的地點,由於狩獵本身有安全隱患,所以可以看到 onX Hunt 中會給出某一地點十分詳盡的資訊,包括座標、可以進行的活動、天氣、周邊設施等,而使用者可以下載離線地圖、規劃路線、標記地點、記錄風向等。
onX Hunt 母公司 onX 旗下 3 款地圖產品都是針對戶外探險類使用者打造的,且都在導航類暢銷榜 Top50。而 onX 系列屬於服務高淨值使用者的典型了。
這類資訊全面、繪製精細的地圖類產品對於出海從業者來說雖然門檻較高,但一方面可以看出上山下海類專案在美國有較高熱度,另一方面針對這類正在上升但依然小眾的專案打造的地圖或許能在競爭固化的賽道中殺出自己的一條路。
使用者搜尋和瀏覽習慣改變讓過去幾乎被大廠壟斷的地圖賽道似乎出現了一些鬆動。不論是社交 App 豐富應用內使用場景、拉長使用者時長,還是垂類 App 們基於對使用者的理解來推出更“定製化”的功能,其實這一切的背後是人們對於地圖這樣一個工具類的產品的需求隨著技術的迭代已經發生了變化,市場份額最大的科技公司谷歌,要如何應對,會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