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名內地學生報名DSE被拒!這條“薅羊毛”捷徑,也走不通了?

隨著香港人才政策的放寬,香港逐漸成為內地家長和學生的熱門求學選擇。2023年的資料顯示,內地赴港就讀學生人數同比增長32%,足見香港教育的吸引力。
與此同時,港籍身份的“隱形優勢”在教育賽道再次被放大,香港DSE考試(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也成為許多家庭的關注焦點。然而,最近DSE考試頻頻曝出爭議,再次站上了輿論風口。
前不久《DSE舉報信》引發香港本地家長抗議,如今就有媒體爆出62名內地自修生報名DSE考試被拒,更有部分學生DSE成績被曝造假。似乎DSE考試正經歷前所未有的審視與規範化,也讓人不禁擔憂:這一賽道是否會變得更加嚴格?
自修生條件
滿足以下3個條件中的一個即可:
  • 曾應考文憑試,或相等考試;
  • 以考試年度的1月1日計算,已足19歲;
  • 非修讀文憑試課程,但於考試年度已修畢或正在修讀等同中六之課程。

點選圖片進入“智慧移民”,15秒幫您解決各類問題,讓身份規劃變得更輕鬆
事件回顧
據報道,深圳某教育機構為62名內地學生報名參加2025年DSE考試,但被香港考評局拒絕,僅有8人符合資格成功報名,實際遭拒人數為54人。
拒絕的理由是:該機構未提供官網資料或具備辦學資質的證明檔案,無法確認其是否屬於高中學歷範圍。
這件事讓不少人疑惑,去年,這家機構曾為27名內地學生報名2024年DSE考試,所有申請均獲透過,其中9人拿到香港高校錄取,14人進入內地大學,2人赴海外深造。為何今年情況突變?
以往,該機構通常以英國普通文憑(GCE
A
Level)辦學許可申請DSE考試,操作順利。然而這次被拒,該機構認為考評局存在“雙重標準”,錯誤解讀了考試規則,並提起訴訟申請司法複核。
後續進展
近期,該機構宣告稱,經與考評局溝通,目前已有48名學生獲得考試資格,加上首輪稽核透過的4人,總計52人獲准報名。剩餘10名學生的資料已補交,預計考評局將在11月底完成稽核。
雖然此次事件似乎有了轉機,但越來越多人湧入DSE賽道,未來報考規則逐年收緊幾乎是可以預見的趨勢。
是嚴打還是規範化?
有網友猜測,香港考評局拒絕部分內地自修生,是為了防止一些人“白嫖”香港身份。但也有聲音認為,這可能只是一次針對機構資質的常規稽核,與“高考移民”無關。
不過,家長們的擔憂並非空穴來風。今年港府曾表示將審視DSE考試的“本地生”定義。如果未來對自修生的報考條件設限,不僅僅是持受養人簽證的內地生會受影響,許多在內地就讀的“雙非港寶”(即父母均非港籍,但孩子出生在香港的學生)也可能波及。
那有些人會問,既然內地身份也可以報考香港DSE考試的話,那我為什麼還要去爭取一個香港身份呢?
孩子在18歲前取得香港身份,可以享受與本地生相同的待遇。相比沒有香港身份的非本地生,擁有香港身份在錄取和學費上都有明顯優勢:
錄取名額更多,機會更大
香港高校錄取分為本地生和非本地生名額,本地生的名額通常更多。有香港身份,孩子以本地生身份報考,被錄取的機率會大幅提升。
學費更低,成本更省
港籍生的學費遠低於非港籍生。根據香港高校收費標準,非港籍生每年學費約14萬至17.1萬港幣,是港籍生的3~4倍。
舉例:四年本科學費,港籍生可比非港籍生省下約40萬港幣。這些節省的費用還能為孩子未來的深造或其他教育開支提供支援。
未來選擇更多
港籍生:透過“聯招系統(JUPAS)”申請各大公立大學,流程集中且高效。
非港籍生:需透過“非聯招(Non-JUPAS)”系統,逐校提交申請,流程更復雜。
綜上,有條件的家庭可以為孩子提前規劃香港身份。透過參加DSE考試,孩子不僅升讀港校更容易,學費負擔也會更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