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千萬年薪挖的95後AI才女,曾是連python都不會的大學生

來源:外灘教育(ID:TBEducation)
保研北大、A刊發到手軟、斬獲多家大廠offer、雷軍親自下場挖人…最近95後AI才女羅福莉成了科技圈紅人。檢視羅福莉過往戰績後發現,外人眼中“從未走彎路”的才女,天賦可能是她身上最不值一提的東西。
文丨Linda    編丨Sherry
近日,“雷軍千萬年薪挖角95後AI天才少女”的話題引起了大眾的廣泛關注。
檢視女主的過往戰績可以發現,這並不是羅福莉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大眾視野:
早在2019年,她因為研二的“八篇頂會論文”成為知乎網上備受關注的風雲人物;
2021年,她以阿里星的身份進入達摩院,入職沒多久就負責了AliceMind的開源專案;
2022年,她跳槽知名私募公司幻方量化,隨後不久加入DeepSeek團隊,成為開源大模型DeepSeek-V2的核心開發者,並因這一經歷被雷軍“相中”……
作為科技圈子炙手可熱的紅人,羅福莉究竟憑藉什麼快速攀升、一路開掛,小小年紀就有了登上人生巔峰的趨勢?
原來,除了過人的天賦,她還總是會在諸多方面提前很久做部署,未雨綢繆地做好大量的考察和準備。這讓她有了超乎尋常的洞察力,成為了外人眼中那個“從未走過彎路”的才女。
01
積跬步至千里
一夜走不出天才路
羅福莉出生在四川小鎮的一個普通家庭,原來家裡的條件並不是很好。
她從小看著父母白手起家,從他們的身上獲得了很大的力量,相信自己也可以像父母那樣透過努力奮鬥創造更好的未來。
圖源:b站@公子龍龍龍
羅福莉說自己從小就有一種特質,當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時並不出眾,甚至可能有些墊底,但最後總能絕地反擊,成為團體裡最TOP的那幾名之一。
這得益於父親從小就教會她一步一步設定目標,一點點地進步:
小學的時候,她曾經慢慢爬升到班裡的第二名。
初中進入市重點後,她的成績又掉下來了。父親仍然還是用老辦法和她商量,每次往前再考幾名就好。
因為階段性的目標並沒那麼遙不可及,羅福莉很爭氣,每次都是超額完成任務。
羅福莉上大學以後,開始自己給自己分解目標:
她在高考時優先選擇了報考大城市的學校,進入北師大時被調劑到了自己非常不喜歡的電子專業,大一下學期經過老師的點撥,轉到了更好保研的計算機專業。
最初她對計算機還沒什麼概念,甚至學了半個學期的C++以後,還沒有意識到這是一門專業課。
那時候,她在四五十人的班級裡排在三十名開外,別人三分鐘就能解出來的Coding題,她要花三個小時。
但提高績點和排名是保研的硬指標,她用上了死記硬背的笨辦法,遇到題解不出來的時候,就去操場跑兩圈,回來繼續死磕。
這麼硬扛了小一年,她的成績一躍進入到班裡的前五名,穩穩地達到了保研標準。
大三的時候,羅福莉開始積極聯絡北大各個方向的老師,尋找自己要進的實驗室。
那時候,老師身邊的學生一共十個人,其中有九個是北大的男生。那一年,導師佈置了論文任務。這個連python都不會的姑娘,瞬間感到壓力山大。
但羅福莉覺得自己的學歷和經驗都不如大家,反而沒了太大的心理負擔——既然已經退無可退,努力之後就只有進步了。
就這樣,她利用假期時間,找到了專業很強的同校師兄學習,開啟了一週速通的惡補模式。
僅僅四個月後,就到了交稿的ddl,她春節只在老家呆了一天,就趕回宿舍寫論文。
那一年正月十五,她提交了第一篇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頂會論文。煙花恰好綻放,她的眼淚也止不住落下。
大學期間的這篇雖然是跟著老師一起完成的二作,但這段經歷讓羅福莉看到了一個人無限的潛力。作為一個初學者,她親自動手去做了,這比什麼都重要。
導師和師兄們的領路,讓她慢慢找到了方向,也為她未來的選擇埋下了必然的伏筆。
雖然畢業前夕羅福莉也有過小小的糾結和動搖,但更多的嘗試反而讓她堅定了對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研究的興趣。
在研究生階段,羅福莉很快進入了做學術研究的第二階段——跑通完整鏈路,效率大大提高與第一篇相比,她出第二篇、第三篇論文所用的時間縮短了很多。
為了提高命中率,羅福莉攢在一個會議裡投出了五六篇論文,沒想到這些論文最後全部通過了稽核。
因為數篇論文的發表,讓羅福莉在知乎備受關注,這件事讓她有些受寵若驚。
面對各種聲音,羅福莉真誠又自信地回應道:“我認為自己是付出了足夠的努力,當然也可能有運氣加持;關於我的工作價值,相信大家看了paper和code後會有判斷……”
儘管羅福莉並不希望自己被神化、娛樂化,但她還是很開心自己的經驗能夠激勵和幫助到後來人。
她在自己的公眾號裡分享了一些自己“上岸北大”、“Offer滿貫”的經驗,從多角度給自己的師弟、師妹們提供了非常實際的點撥。
在讀碩士的幾年裡,羅福莉共發表一作論文五到六篇,非一作論文十餘篇。
在科研的過程中,她不再沉浸於自己的小世界,逐漸開始思考研究的價值,希望去引領一個流派的方向,與同行進行有效地交流——這是她在學術研究中最看重的一個階段。
圖源:阿里達摩院掃地僧
對於羅福莉來說,“天才之路”並不是某一個時刻的靈光乍現。她從大一下學期開始就提前幾年為保研這件事做好了部署和準備:轉專業、提高績點、進實驗組,分階段逐個達成
在學術的道路上,她也堅信一步一個腳印才是最有意義的事在頂會頂刊發表文章的數量,不應該成為評判學術能力的標準,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才是學術探索的魅力所在。
02
從學術象牙塔到業界
用“減法”解決複雜問題
在學術研究路上一路高歌猛進的“學術明星”,卻沒有繼續讀博,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不過,羅福莉自己的思路非常清晰。
在知乎,有人詢問“為何NPL方向(自然語言處理)的碩士畢業生都去了企業?”時,羅福莉根據自己的一些經驗,提出了價效比上的考量
首先,能夠釋出4-5篇A類論文,已經基本達到了國內絕大多數實驗室的“博士”畢業要求,再花上幾年做一件挑戰性沒那麼高的事情並不划算;
其次,有4-5篇A類論文做背書的碩士,已經達到了很多大廠的錄用標準,早幾年進入自己心儀的團隊總是極好的。
圖源:知乎
當然,羅福莉快速進入工業界最核心的原因是:
她覺得在學術象牙塔做久了,自己被“保護”得太好。
研究的問題被定義得太清晰,採用的資料集太乾淨,接觸不到真實的dirty資料,也無法在更實際的資料集上驗證自己創新模型的有效性。
她迫切地希望能用上真正的業務場景,驗證哪些模型才是能經得住考驗的“萬金油”。
2019年,因為優異的學術成績,羅福莉被包括阿里星、騰訊技術大咖、百度AIDU計劃等諸多大廠專案看重。
經過多方考量,她根據自己的第一需求選擇了更偏向重要研究的阿里達摩院。
因為身處中臺部門,羅福莉需要對接很多業務部門的合作。在剛入職的半年裡,她也曾陷入很多雜亂的事物中,在技術深度上沒有太多收穫。
但是她很快意識到這個問題,透過做減法,來選擇難而正確,長遠且有價值的事情。
她在自己的公眾號留言區,為有類似處境的朋友提出了非常具體的建議:
新入職沒有辦法避免做雜事時,你就把它做好、做到極致,部門的Leader會看到你表現,慢慢接納你負責更重要的業務。
如果你這樣做了,但是所處的部門不合適,個人不能快速發展,那麼也不必害怕換一個部門。
圖源:羅福莉公眾號
因為找到了工作節奏,羅福莉很快負責起阿里深度語言模型體系(AliceMind)的開源,並主導開發了AI預訓練模型VECO。
面對實際的專案工作,羅福莉漸漸擺脫了學院派的一些理想化的想法,對模型的創新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
學生時期的羅福莉總是追求提出一個很複雜的模型,有時候連論文評審人都沒法看懂。但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往往並不需要太多花式的技巧。
比如,只需要增加詞級別和句級別兩個函式,就解決了我們搞亂關鍵詞順序就搜尋不到相關結果的問題。
大道至簡,考慮到架構在不同業務場景下的通用性,需要做出更聰明的取捨。
那些易懂的、高效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才是最佳方案:AliceMind的核心在電商領域大顯身手,尤其助力了阿里巴巴速賣通的跨境電商業務。其翻譯平臺每天被呼叫上億次,為國際貿易帶來了數億美元的價值。
03
打破現狀需要勇氣
主動選擇是一種能力
很多人認為,只有像羅福莉這樣的才女,或是那些有名校光環的精英學生,才有挑選的機會,而大多數普通人只能等待被選擇。但其實要不要選擇是一種態度,能不能選擇是是一種能力
圖源:羅福莉公眾號
羅福莉在自己的公眾號向即將邁入職場萌新們傳遞經驗時說:
不論你的水平在哪一個梯隊,都不要放棄選擇。想好你要去一個怎樣的部門,動用一切可以動用的人脈,去打聽打聽那個團隊內部的人怎麼說,也打聽打聽其他公司的同行怎麼評價它。
只有客觀地瞭解了一個部門的優缺點,想一想那裡是否能給你你最看重的資源和發展,再有針對性地投遞簡歷,要比兩眼一抹黑的海量盲投效率高很多。
談到面試,她說:
除了核心實力的硬體,也要注意溝通、協作等軟實力的展示。
透過提出一個問題的不同解法,或羅列自己的不同經歷,反向詢問招聘官對那一個部分更有興趣,可以透過面試的交流增進彼此的瞭解,而不是被動地等待被考核和評價。
對待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很多人會像對待初戀一樣珍惜,尤其在成績斐然,工作順利的時候。
而羅福莉恰好相反,她很怕太舒服的狀態,因為那大機率代表自己沒有在進步。畢竟,如果工作的追求就是躺平,生活就少了許多精彩。
羅福莉希望在自己的青春歲月裡,多做些讓自己成長,對未來有意義的事情。
羅福莉開掛的人生和一路的高光固然值得羨慕,但這些高光的背後,也有很多次冒險的選擇。
初入職場就快速跳槽簡歷會花掉嘛?換個角度講,羅福莉認為這也是向新單位傳遞了一種訊號:“我想清楚了自己想要什麼就馬上來到這裡,一定可以在正確的方向上做得更久。”
2022年,僅僅工作兩年的羅福莉跳槽知名私募公司幻方量化,從事深度學習相關策略建模和演算法研究,這和她在達摩院時的工作內容有很大的區別。
沒多久,她又跳到一家創新型科技公司DeepSeek擔任深度學習研究員,成為公司門面產品DeepSeek-V2的關鍵開發者之一。
DeepSeek 的推理和訓練成本僅為矽谷頂級大模型的十分之一,它的售價只有1塊錢,是GPT價格的1/100,被稱為AI界的拼多多,妥妥的價效比之王!
身處核心團隊,羅福莉的工作真的經受住了實踐的考驗,能落地、且高價值。
也正是因為AI領域的影響力,羅福莉走進了雷軍的視線。這次挖角行動被外界認為是雷軍為加速大模型領域發展的重要舉措。
羅福莉說,當你總是有很多路可以走,且每一條看起來都很不錯的時候,那就是一種自由的幸福。我們的成長,不該總是把目光侷限在收入、名利這樣太現實的指標上,當一個人在追求自我價值最大化的時候,他的收穫往往是更加豐厚的。
如今,羅福莉還沒有正式決定加入小米,面對網上一波又一波的讚譽,羅福莉謙虛地表示:“都是虛名,而且過譽了。”
回顧羅福莉的成長30年,即便摘下“95後AI才女”這個標籤,她身上的努力和韌性也同樣耀眼。天才的故事雖遙不可及,但羅福莉身上那份一往無前的勇氣和改變世界的力量,更值得我們欽佩與學習。
參考文獻:

(上下滑動瀏覽)


1、羅福莉公眾號
2、北大95後「AI蘿莉」回來了,一次中8篇頂會論文的她,現在達摩院開源7大NLP模型|公眾號@量子位
3、如何看待北大碩士生在自然語言處理頂級會議 ACL 2019 上發表 8 篇論文?|知乎問答
4、為什麼這麼多 NLP 大牛碩士畢業去企業不留在學術界?|知乎問答
5、羅福莉:天才AI少女“祛魅”記|“我更希望別人因為我的能力認識我”|知乎@將門創投
6、十個人爭取一個保研名額,九個都是北大男生,只有我是校外的…|Bilibili@公子龍龍龍
7、從不被看好到保送北大,小鎮姑娘羅福莉的成長筆記|Bilibili@阿里達摩院掃地
K12 成長與教育社群
追蹤前沿資訊   洞察成長規律
挖掘充滿溫度的故事   探索融合世界的教育
今日推薦
牛肉粒,山姆同款斷貨王!
鹹香酥脆,滿嘴肉香
零食下酒,買到全靠運氣!
更多精品圖書、雜誌  進本店
進群更優惠,加微信:SillyCat222
▍往期回顧

加入家庭教育交流群
請加微信 biyuntian33445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