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你和誰結婚,都會後悔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2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選標題下藍字“洞見”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作者:舒音
來源:每晚一卷書(ID: JYXZ89896)
婚姻無論和誰過,說到底其實都是和自己過。
♬ 點上方播放按鈕可收聽洞見主播安東尼朗讀音
有人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安德烈·紀德的前半生,簡直是這句話的真實寫照。
他12歲那年,愛上了比自己大兩歲的表姐,但紀德的母親堅決反對。
紀德和表姐苦苦堅持,直到14年後,紀德母親逝世,這對年近三十的情侶才得以走入婚姻。
但隨之而來的,不是夢想成真的幸福,而是巨大的落差和迷茫。
婚前美好的想象被瑣碎生活逐個擊碎,兩人的現實相處,全是難堪和無措。
紀德把這些痛苦和反思寫成小說,這就是聞名於世的《窄門》。
書中描寫了一對青梅竹馬的表姐弟,兩人明明情根深種,隨時願意為彼此付出一切。
卻在目睹過長輩婚姻的失敗,同輩生活的庸俗後,為了維護愛情的完美,拒絕走入婚姻。
初讀《窄門》的時候,只覺書裡的主人公太過矯情。
等到自己走進婚姻,切身體驗後,才理解了矯情背後的恐懼。
相愛只要一瞬,相守卻是一世。
多少心心相印的愛人,都在漫長的婚姻裡變成了滿腹怒氣的怨偶。
婚姻裡一個扎心的真相就是,不管你和誰結婚,最終都會後悔。

01
  • 多少乍見之歡,在歲月裡蹉跎成相看兩厭。
故事發生在一個宗教風氣很濃厚的小城,城中有戶姓布科蘭的殷實人家。
這一年,這家的兒子布科蘭,結束了國外的工作回到小城,邂逅了牧師家的養女露希爾。
露希爾美貌,活潑,風情萬種。
年輕的布科蘭對她一見鍾情。
恰好,牧師養父認為露希爾性格奔放,可能對自己親生兒女產生不利影響,急於把她嫁出去。
雙方一拍即合,布科蘭和露希爾很快舉行了婚禮。
然而激情退去後,夫妻間的矛盾逐漸暴露出來。
布科蘭為人踏實,簡樸,兢兢業業照顧兒女,經營田莊。
每年夏天,他會接寡居的妹妹和多病的外甥傑羅姆到田莊休養,一大家人共享天倫之樂。
露希爾卻與這些格格不入。
她喜歡華服,喜歡享受,喜歡睡到午飯後才起床,然後握著一本書躺在吊床上遐想。
晚餐後,她從不參與家人的圍桌閒談,而是獨自坐到鋼琴前彈奏舞曲。
這份疏懶和浪漫,讓布科蘭的妹妹很是不滿,她頻繁在布科蘭面前指責露希爾。
在妹妹的影響下,布科蘭對妻子越來越冷淡。
而露希爾也對平淡的婚姻生活逐漸厭倦,轉而向婚外尋找樂趣。
她偷偷挑逗丈夫的外甥傑羅姆,讓小少年又恐懼又恥辱。
她公然在小客廳接待男性客人,當著次女朱莉葉和小兒子羅貝爾的面,做出曖昧的行為。
這對夫妻的關係越來越糟糕。
終於有一天,露希爾用最決絕的方式結束了婚姻——她與情人私奔。
只留下孤單的布科蘭,孤獨又痛苦地度過餘生。
莎士比亞說,草率的婚姻,少美滿。
相愛可以起於對五官的驚豔,對才華的敬慕,對門當戶對的追逐。
但婚姻卻需要落地到柴米油鹽的細碎算計,家務人情的百般繁瑣。
南轅北轍的三觀,水火不容的性情,早晚會在朝夕相處中漸漸凸顯,累積成一塊塊嶙峋的巨石,橫亙在婚姻的前路上。
曾經的歡喜和體諒,就這樣被一點點消磨殆盡,變成相看兩厭。
當愛情就走到盡頭,婚姻也就成了令人窒息的墳墓。

02
  • 愛情最大的虛妄,是隻追逐想象中的美好。
露希爾的放蕩,深深傷害了她與布科蘭的長女阿莉莎。
這個虔誠信仰上帝、遵守各種清規戒律的女孩,陷入巨大的羞恥和痛苦中,對愛情產生了深深的懷疑。
阿莉莎的傷痛和無助,落在原本就仰慕她的表弟傑羅姆眼裡。
少年心中,油然生出對錶姐的憐憫、喜愛,和為愛情獻身的崇高感。
他決心用一生呵護阿莉莎。
從此,傑羅姆更認真地學習,更嚴格地修行品德,一心想用更好的姿態去匹配愛人。
他的用心落到雙方長輩眼中,長輩們也十分支援。
幾年之後,傑羅姆的母親病死,臨死前還牽掛這對小兒女的未來。
辦完母親的葬禮,傑羅姆正式向阿莉莎提出求婚。
出人意料的是,阿莉莎斷然拒絕。
她表示自己雖然喜歡傑羅姆,卻比他年長。一旦進入婚姻,很可能遭遇厭棄。
她不想面臨這個下場,轉而勸說傑羅姆娶自己的妹妹朱莉葉,對方更年輕,更美貌,還早就對傑羅姆情根深種。
傑羅姆堅定地表示,自己心中唯有阿莉莎。
可阿莉莎還是趕走了他。
因為她覺得,自己接受傑羅姆,會傷害到妹妹朱莉葉,於是選擇了退出。
往後數年,傑羅姆先是去國外旅行,回國後又應徵入伍,兩人再未見面。
傑羅姆改變策略,他一封封寫信給阿莉莎,談家人,談親情,終於慢慢軟化了後者的態度。
他不停地寫信分享自己的見聞感悟,表達自己的思念,阿莉莎的回應也越來越熱烈。
甚至,阿莉莎不及待地期待傑羅姆服完兵役,那時他會去巴黎註冊,途中可以繞道來看望自己。
然而重逢之後才發現,兩人在現實中的相處是如此尷尬。
他們不知道如何開啟話題,不適應親密接觸。
親戚們主動給小情侶製造單獨相處的機會,可他們只有在其他人參與的情況下,才能順利展開交談。
這次糟糕的會面,讓雙方都無比沮喪。
阿莉莎又一次提出分手。
她悲傷地表示,先前鴻雁傳書的快樂全是幻影,其實兩人都是自己給自己寫信。
阿莉莎對這樣的愛絕望,她決心把餘生投入到對上帝的信仰中。
傑羅姆不肯放棄,他想盡辦法挽回,阿莉莎卻一次比一次更堅決地拒絕。
直到第二年春末,阿莉莎才鬆了口,邀請傑羅姆九月來自己家中。
但在這次見面之前,兩人不可以再有聯絡。
傑羅姆答應了,他心平氣和地把這當成阿莉莎給自己的最後考驗。
但這一次的見面,更讓傑羅姆絕望。
他驚愕地發現,面前的阿莉莎竟如此陌生,完全不符合他記憶中的樣子。
她不彈鋼琴,也不再讀那些傑羅姆喜歡的書籍,每天只專心於家務、縫補。
她更加虔誠地信奉宗教,臉上再也沒有詩意的光芒。
傑羅姆痛苦地意識到,自己從頭到尾愛著的,都不是真正的阿莉莎。
他只是用想象力美化出一個完美的幻影,再把她當成偶像崇拜。
當他迴歸現實,才發現真正的阿莉莎與想象完全不同。
傑羅姆再也提不起愛她的慾望,只能遠走他鄉作為解脫。
英國作家阿蘭·德波頓說,我們總是很執著找一個完美伴侶,開始一段稱心如意的感情。
但大多數時候,我們只是恰好遇見一個人,然後把對愛情和婚姻的全部想象都投到對方身上。
真正相處起來才發現,對愛人的寄託越多,感受的失望就越大;兩人廝守越久,關係就越是惡劣。
理想和現實的落差,如一個黑洞,遮擋住婚姻中人的視線,讓他們看不見實實在在的美好,只知道為求不得而憤怒,為達不到而失落。
對幸福不切實際的期待,才是愛情和婚姻裡最狠厲的殺手。
03
  • 和誰結婚都會後悔,活好自己才是人生的歸宿。
書中在婚姻裡唯一修成正果的,是阿莉莎的妹妹朱莉葉。
其實這段婚姻的開局,最是糟糕。
朱莉葉痴戀傑羅姆,傑羅姆鍾情的是阿莉莎。
阿莉莎想犧牲自己成全妹妹,朱莉葉卻不願意破壞姐姐的愛情。
於是,她匆忙決定嫁給自己的求婚者愛德華,儘管她事先並不愛對方。
她為失戀的痛苦大病一場,但病癒以後,她很快調整心態,嘗試接受丈夫愛德華。
兩人一起旅行結婚,每一段旅程都幫助他們增進感情。
旅行歸來後,她又積極尋找新的感情連結點。
朱莉葉原本熱愛鋼琴和閱讀,但既然愛德華沒能力和她共鳴,她就不強求。
她主動嘗試靠近丈夫,努力去了解他經營的葡萄園,愛德華也樂意讓她參與。
夫妻聯手,家裡的生意很快就有了大的發展,這又進一步穩固了雙方的感情。
以後的許多年,朱莉葉和愛德華一起孕育了五個孩子,夫妻間的相處一直十分融洽。
幸福來得如此輕易,似乎不可思議。
但細品朱莉葉做過的一件件事,其中蘊含著至高智慧——
放下求不得的遺憾,珍惜已得到的美好,籌劃可把握的未來。
不追過往,不懼變化,用一日日的凡俗煙火,經營出踏踏實實的幸福。
這個世上,從沒有天生完美的愛人,更不可能有稱心如意的婚姻。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死穴和執拗,每一天都得經歷無數雞飛狗跳。
《幸福婚姻法則》中寫道:在這個世界上,即使是再幸福的婚姻,一生中也會有200次離婚的念頭,50次掐死對方的衝動。
和誰結婚都會後悔,區別只在於你如何對待往後的人生。
選擇記下每一次衝突,親密早晚會順著親手刻下的一道道傷口流逝殆盡。
選擇把生活的磕磕絆絆當成考驗,那麼每一次分歧,都是雙方重構關係的契機。
婚姻是一場鋪陳在光陰裡的畫卷,如何著筆全靠自己把握。
認認真真把每一個當下畫好,就是幸福最好的歸宿。
在小說中,紀德借一位牧師之口,解釋了書名《窄門》的含義:
通往天堂的路,狹窄,艱辛,痛苦,但努力走上去才能抵達永生。
有些路的確寬闊,好走。
但若是貪戀這份輕鬆,只能一路墮落跌向地獄。
我們的婚姻,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它不會停留在初見的激情,更不可能完全符合我們的腦中的想象。
前路是幾十年的坎坷,想要安然度過,就要從現在開始修行自己。
放下對愛人不切實際的幻想,踏實欣賞對方已有的優點。
用好心態接受現實的不盡人意,積極尋找轉機,再把它發揚光大。
婚姻無論和誰過,說到底其實都是和自己過。
抱著一顆熱愛的心堅定走下去,你早晚會贏得屬於自己的幸福。
點個在看,與朋友們共勉。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洞見

3秒加星標,再也不擔心找不到洞見君↓↓
你若喜歡,為洞見點個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