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壇地震:民粹主義與社會撕裂開始撼動執政根基

在剛剛結束的日本參議院選舉中,自民黨遭遇重大失利,民粹主義和政治極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滲透日本政壇,下面是西方媒體的分析,發上來供大家參考借鑑,立場不同,請注意甄別。

日本政壇地震:民粹主義與社會撕裂開始撼動執政根基

在剛剛落幕的日本參議院選舉中,長期執政的自民黨遭遇了十年來最嚴重的選舉失敗。這次選舉中,自民黨及其執政夥伴公明黨共失去19個席位,首次在參議院失去多數席位,而在更早前,兩黨已經丟掉了眾議院的主導權。這場“雙失利”標誌著執政聯盟遭遇重大挫敗,也讓去年10月剛上任的首相石破茂陷入了下臺危機。面對輿論壓力,石破稱選舉是“嚴厲的審判”,表示將繼續留任,但黨內外要求其辭職的呼聲正在迅速升高。
儘管自民黨依舊是兩院中席位最多的單一政黨,但這場慘敗預示著日本戰後延續至今的“自民一強”格局正面臨嚴峻挑戰。更重要的是,這場危機的來源並非傳統的中左翼在野黨,而是幾個新興的政治勢力正快速搶佔選民支援。
其中,國民民主黨由具有民粹風格的玉木雄一郎領導,在本次選舉中席位從9席躍升至22席,成為參議院第二大反對派,僅次於立憲民主黨。而極右翼政黨“眾力黨”(Sanseito)更是實現驚人突破,從原本的2席暴增至15席,成為最受矚目的黑馬。這些新興政黨的崛起也帶動了整體投票率的回升,達到59%,是2012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自民黨的敗勢早有徵兆。一方面,多起腐敗醜聞不斷侵蝕黨內形象,另一方面,68歲的石破茂缺乏個人魅力,也未能提出吸引年輕人的新政策。而最核心的問題,是經濟。自2022年以來,日本通脹壓力持續,但工資增長乏力,實際收入已連續五個月下滑。東京大學教授內山融指出,選民普遍對自民黨應對通脹的無力表現感到失望。
為爭取選票,各黨紛紛提出“送錢”和“減稅”承諾。在野黨主張削減目前10%的消費稅,引發資本市場警覺。而石破政府則提出向每位居民發放2萬日元現金補貼,試圖安撫民意。但這個方案既顯得倉促,也被認為力度太小,無法真正打動民眾,反而讓部分保守選民感到失望。
不過,在選戰後期,真正主導輿論的議題並非經濟,而是移民問題。隨著日本本土人口老齡化與出生率雙雙下滑,勞動力短缺問題日益嚴重,政府愈發依賴外籍勞工補充用工缺口。去年,外籍勞動者人數已達230萬人,儘管僅佔勞動力總量約3%,但與十年前相比已翻了三倍。
眾力黨抓住這一敏感議題,公開批評政府“引進廉價外勞是為大企業服務”,認為這壓低了日本工人的工資,還帶來一系列社會安全隱憂。其“日本優先”口號在部分基層民眾中激起強烈共鳴。在東京近郊的埼玉縣,一場街頭集會上,眾力黨代表甚至將本黨與“美國優先”和德國的極右翼“另類選擇黨”相提並論。支持者們稱,眾力黨是“唯一敢於正面解決日本難題的政黨”。
眾力黨高度依賴社交媒體宣傳,尤其是YouTube等平臺,以繞過主流媒體與體制精英,直接觸達對傳統政治失望的選民。儘管媒體反覆澄清該黨散佈的諸如“外籍人士加劇犯罪”“外國資本大量收購日本土地”等言論並無事實根據,但許多選民依舊選擇相信後者。
面對這一切,自民黨接下來該怎麼辦?
失去兩院多數後,政府要推動任何立法都必須依賴其他黨派支援。石破或許會嘗試擴大執政聯盟,但潛在合作物件目前均明確拒絕加入。其執政空間將受到嚴重製約。
更可能的結果是,自民黨很快將撤換首相人選。目前黨內已有多種聲音浮現。比如年僅44歲的農業大臣小泉進次郎,不僅具備家族政治光環(其父曾任首相),在應對近期大米價格飆升問題中也表現積極,是黨內公認的“未來之星”。而去年曾與石破競爭黨魁的高市早苗則代表強硬民族主義路線,也被認為可能再度挑戰黨內最高職位。
過去,很多人認為日本在民粹主義與政治極化的全球浪潮中是一個“例外”。但這場選舉已經證明,日本也正在步入一個政治高度撕裂的時代。

語音節目系列
歡迎大家加微信,方便交流。
點選二維碼加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