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禽流感到行走肺炎:冬季病毒大盤點

每年冬季,病毒的“狂歡”總能在各大新聞頭條佔據一席之地。2024年也不例外。從禽流感、行走肺炎到經典的流感和RSV(呼吸道合胞病毒),這些病毒像是一支“不請自來的樂隊”,在人體這座“舞臺”上輪番表演。今天,我們帶你深入瞭解這些病毒的現狀、傳播方式和應對之策,用輕鬆的方式聊聊嚴肅的話題。

一、疫苗接種率為何“不給力”?

首先,讓我們看看當前的疫苗接種情況。根據資料,美國成年人中只有37%接種了流感疫苗,而更新版的COVID疫苗接種率更是低到19%。對於高風險的老年人群,RSV疫苗接種率略高,為40%,但也不算理想。
為什麼會這樣?
  • 社交媒體“坑害”了科學:疫苗的誤解和混淆資訊像病毒一樣傳播。人們常常被各種“專家”誤導,最後選擇乾脆什麼都不做。
  • 信任危機:雖然人們依然信任醫生,但日常生活中來自朋友和網路的資訊卻佔據了更多的話語權。
  • 習慣與心理障礙:不少人對“年年打針”感到疲勞,或者認為自己身體足夠健康,沒必要接種。
如果說接種疫苗是“戴上盔甲”,那麼目前的低接種率無疑讓許多人赤身上陣,對抗寒冬中的病毒大軍。

二、行走肺炎:“低調”的兒童威脅

今年秋天,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釋出了關於行走肺炎(由支原體感染引起)的警告。這種病雖然聽上去像是“輕度感冒”,但卻正在影響越來越多的學齡前兒童。資料顯示,2到4歲兒童中的病例顯著增加,而這一年齡段通常並不是行走肺炎的高發群體。
行走肺炎有點像那個“打不倒的敵人”:它症狀溫和,不容易引起重視,卻悄悄拖垮免疫力。家長們要警惕以下症狀:
  • 持續低燒或咳嗽;
  • 乏力;
  • 呼吸道不適。
醫生建議:如果孩子感冒遲遲不見好轉,尤其是伴有持續咳嗽,請及時就醫。這種“隱形敵人”不容小覷。

三、禽流感來了,孩子還好嗎?

近期,美國報告了一例兒童感染H5N1禽流感的病例。幸運的是,這名加州的孩子症狀較輕,服用抗病毒藥物後正在恢復。專家們表示,目前沒有證據顯示H5N1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且大多數病例透過眼部(如接觸受汙染的鳥類或環境)感染。
不過,這種“病毒新星”仍需警惕。感染症狀可能包括:
  • 結膜炎(俗稱“紅眼病”);
  • 流感樣症狀,如發熱、咳嗽;
  • 嚴重時可導致肺炎。
值得關注的科學猜測
  1. 病毒的傳播途徑(主要透過眼部)可能限制了其嚴重性。
  2. 當前H5N1病毒株可能比以往的毒性更低。
儘管如此,衛生部門建議避免與野生鳥類直接接觸,尤其是在高風險地區。

四、“三劍客”病毒的戰鬥力如何?

流感、RSV和COVID被稱為冬季“三劍客”,每年輪番“上演”。CDC的最新資料指出:
  • 流感和RSV:感染率較低,但急診就診人數正在緩慢上升。
  • RSV:住院率增長尤其迅速,嬰兒和老年人群體是重症高發人群。
  • COVID:疫情總體平穩,目前病例處於疫情以來的最低水平。
儘管三種病毒的“戰鬥力”可能不及疫情高峰期,但專家提醒:一旦進入流感季節的高峰期,醫院的負擔仍可能超出常規。

五、如何保護自己和家人?

最後,簡單幾條小貼士,為你和家人建立“健康防護盾”:
  1. 疫苗優先:科學證明,疫苗依然是抵禦病毒最有效的武器。無論是流感、COVID還是RSV,請及時接種。
  2. 講究衛生:勤洗手、戴口罩,減少與病患接觸。
  3. 飲食均衡:增強免疫力,吃得健康睡得充足。
  4. 關注孩子健康:尤其是嬰幼兒和學齡前兒童,如出現疑似症狀要儘早就醫。

雖然病毒像“不速之客”,年年到訪,但科學和醫學的進步讓我們可以更從容地應對。願你在這個冬季做好“防疫功課”,守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迎接溫暖的新年!
本文部分內容參考自2024年12月4日美國醫學會(AMA)副主席Andrea Garcia在AMA Update中的訪談,訪談內容由Todd Unger主持。
健康長壽,預防是最好的邏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