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享家丨易中天:我對未來中國的希望,就是守住底線不唱高調

學者檔案
易中天

易中天,1947年出生於長沙,1981年畢業於武漢大學中文系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1992年起任教於廈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 。2015年4月退休。知名作家、學者。

原題

我對未來中國的希望

就是守住底線,不唱高調

作者:易中天
轉載自鳳凰人文歷史
你問當下中國缺什麼?我看最缺底線。這很可怕。一個人,沒了底線,就什麼都敢幹;一個社會,沒了底線,就什麼都會發生。
比方說,腐敗變質的食品,也敢賣;還沒嚥氣的病人,也敢埋;自己喝得五迷三道,那車也敢開;明明裡面住著人,那房也敢拆。還有“共和國脊樑”這樣的桂冠,也敢戴,全不管那獎多麼野雞,多麼山寨。
於是衝突迭起,於是輿論譁然。不是“當驚世界殊”,是“世界當驚殊”——怎麼會有這種事?怎麼會這樣?
奇怪並不奇怪,不奇怪才怪,因為突破的都是底線。
比如“惻隱之心”,比如“敬畏之心”,比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比如“殺人償命,借債還錢”,這些原本都是常識,卻被丟到九霄雲外。被嚴令禁止的“毒奶粉”,自然會重現江湖。
可見,底線是最重要的。沒有了底線,企業就會弄虛作假,學者就會指鹿為馬,裁判就會大吹黑哨,官員就會貪贓枉法,警察就會刑訊逼供,法院就會草菅人命。從這個角度說,底線就是生命線。
人類為什麼要有底線?為了生存。人,是社會的存在物。任何人,都不能一個人活在這世界上。所以,只有讓別人生存,自己才能生存;讓別人活得好,自己才活得好。
希望所有的人都活得好,甚至為了別人的生存放棄自己的利益,這是“境界”。至少不妨礙別人的生存,不侵犯別人的利益,不破壞社會的環境,這是“底線”。
其中,透過立法程式明文規定下來的,是“法律底線”;在社會生活中約定俗成,大家都共同遵守的,是“道德底線”;各行各業必須堅守的原則,比如商家不賣假貨,會計不做假賬,醫生不開假藥,是“行業底線”和“職業底線”。
境界不一定人人都有或要有,底線卻不能旦夕缺失。因為底線是基礎,是根本,是不能再退的最後一道防線。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防線失守,全盤崩潰。
中國人從來就有底線。做生意,明碼實價,童叟無欺;做學問,言之有據,持之有故;做官,不奪民財,不傷無辜;做人,不賣朋友,不喪天良。正是靠著底線的堅守,中華民族雖歷盡苦難,中華文明卻得以延續。
要想守住底線,必須不唱高調。因為那些“道德高標”比如“毫不利己,專門利人”,並非所有人都能做到,甚至是大多數人做不到的。做不到,又必須做,就只好做假。道德做假一開頭,其他的造假就擋不住。
假煙、假酒、假合同、假學歷,就都來了。當下中國缺底線,這是重要原因。或者說,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我對未來中國的希望,就是八個字——守住底線,不唱高調。

延伸閱讀

易中天中科大精彩演講

歷史的底牌

易中天專題
鴉片戰爭中清朝官員的謊言與高調
文圖影片選自網路,版權事務請聯絡編輯
表揚小號
就摁下二維碼打賞吧
思享家

一個轉身,光陰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歲月便成了風景
長摁二維碼  
加盟新三屆2
我們不想與你失聯
備份新三界
餘軒編輯、少達審讀
公 號 徵 稿
主題包括但不限於:
童年文革 上山
當兵月   青工高考
校園浪漫菁英
職業學術師長
教育養老愛好
……
新三屆人一路走來的光陰故事
40後、50後、60後的關注熱點
都是新三屆公號期待分享的主題
本號只接受微信公眾號首發投稿
來稿請附作者簡歷並數幅老照片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聯絡人微訊號:james_gz7
聯絡人電話:1357047270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