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農民,負債百萬,做出香港人瘋搶的“白月光” 2025-07-13 11:15 最華人 作者:文獻駐 #產業革新者#最華人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最華人 “多倫多!多倫多!多倫多!重要的城市說三遍!” “悉尼、墨爾本、布里斯班,都想要呀!” “跪著求開來紐西蘭,都是新字輩的,看看孩子吧。” …… #鮑師傅糕點官宣海外首店的資訊一齣,評論區瞬間被全球各地粉絲的“許願”刷屏,期盼這個中式烘焙品牌能夠開到相應的地區。 線下的熱鬧,絲毫不亞於線上。 今年5月11日,鮑師傅新加坡海外首店開啟試營業,當天店外,便排起了長長的隊伍。 開業首日,鮑師傅以近9萬元的戰績,打響海外第一槍。 ●新加坡海外首家鮑師傅門店排隊照片。圖片來源:ins 而誰也不會聯想到,這個撐起百億帝國的烘焙品牌,竟然是從不足40平的小店起步的。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創始人鮑才勝出生於並不盛產小麥的江西,還曾經負債百萬一度被逼上絕境。 麵包之鄉走出的追夢少年 1974年,#鮑才勝出生於江西資谿縣的農村。 ● 鮑才勝。圖片來源:鮑師傅官微 在地圖上,這座常住人口僅10萬的小縣城,可能並不起眼。但這裡,卻是中國著名的麵包之鄉。 1987年,退伍軍人張協旺與洪濤在鷹潭開設首家資谿麵包店“鷺江面包店”,一年內成為萬元戶,引發鄉親學習熱潮。在師傅帶徒弟、老鄉幫老鄉的互助形式下,資谿幾乎有一半的人都在從事麵包工作。 沒做麵包之前,資谿窮得叮噹響,鮑家也不例外。到了夏天搶收水稻,鮑才勝和家人凌晨三四點鐘就要起床,一干就是一天。山裡還特別熱,大太陽一曬曬一天。 ● 圖片來源:資谿攝影/資谿縣融媒體王子豪 鮑才勝回憶道,“只要可以離開農村,去縣城生活就可以。”抱著這種想法,鮑才勝走上了學做麵包之路。 起初,鮑才勝跟著家裡輾轉於江蘇、安徽做麵包。雖然也需要凌晨四五點起來烤麵包,甚至大年三十吃了年夜飯之後,就立馬又去做麵包,但比起在山裡割水稻,鮑才勝仍然覺得很幸福。 麵包改變了資谿,不僅提升了當地人們的生活水平,更讓中國幾乎每一個縣裡,都有資谿麵包的身影。 ● 糕點圖。圖片來源:鮑師傅官方小紅書 還在讀書的鮑才勝,也早早決定要自己開一家麵包店。這個願望在鮑才勝21歲的時候,成為了現實。 當時在河南讀書的鮑才勝,將人生首店選在了鄭州,店裡主賣麵包和生日蛋糕。“那會最大的理想就是在鄭州生存下去,在鄭州買套房。” 憑藉著紮實的基本功,鮑才勝輕鬆實現最初的夢想,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這也讓其自信心爆棚,轉而去挑戰麵包房的上游企業經銷商。 沒有在商戰中摸爬滾打過的鮑才勝,結果不難猜測。最終以“虧了100萬”的代價,宣告失敗。 絕處逢生 鉅額債務危機下,鮑才勝沒有自怨自艾,家人也給予了充分信任和支援。 不甘心的鮑才勝選擇從頭再來,在他妻子的老家信陽下面的小縣城,重操舊業。夫妻兩人起早貪黑,經過幾年的時間,一筆一筆還完了債務。 年輕氣盛的鮑才勝不願困在小縣城,帶著妻子一起北上。 不久後,在中國傳媒大學旁的定福莊北街,一家名為“鮑仔西餅屋”的小店悄然開張。當時任何人也不會想到,這個不足40平米的店面,日後會蛻變為一個百億帝國。 起初,經營小店並不輕鬆。為了走出差異化,鮑才勝在新鮮度、原材料上死磕。 別的店裡一天只做一次麵包,鮑仔西餅屋就一天做兩次;麵包中間需要特定的一款油調製,有時候超市斷貨了,鮑才勝就跑遍滿北京的超市,不會輕易用其他產品替代。 但儘管靠著這些已經有了不錯的流量,每當看到店裡的櫥窗,鮑才勝仍會深感焦慮,畢竟相似的糕點太多了。 為了避免被淘汰,鮑才勝夫婦二人逼著自己去研究新品,還去了當時烘焙業比較發達的臺灣,考察鳳梨酥、太陽餅這些當地特色糕點,學習研究它們的發展史。 功夫不負有心人。2005年,鮑才勝將鬆軟的蛋糕胚、濃郁的沙拉醬與酥脆的肉鬆搭配,意外創造出“肉鬆小貝”,一上市就成為追捧的熱門單品。 ● 小貝圖片。圖片來源:鮑師傅官微 為了不辜負大家的厚愛,鮑才勝不斷改良特調的醬料,還去找到廠家做肉鬆,並從最開始只有的雞肉鬆,慢慢延伸到海苔肉鬆,不斷升級迭代。 肉鬆小貝的銷售額也越發高漲,幾乎佔據店裡總銷售額的一半。與此同時,店外開始排起了長隊。 基於小貝的爆火,鮑才勝也正式決定放棄傳統麵包店模式,專攻特色糕點,並將店名改為“鮑師傅糕點”。 自此,新的篇章正式開啟。 一夜爆紅帶來的沉重枷鎖 2008年,鮑師傅糕點開始擴張,在雍和宮等三地開設了新店。如果日子就這麼照舊下去,可能也不會有更多的變化。 但在2013年,鮑才勝與他的糕點故事,迎來了新的轉機。 當時,北京電視臺《美食地圖》探訪鮑師傅雍和宮店,並將鮑師傅列為北京十大名小吃排隊序列。節目播出後,從沒做過廣告營銷的鮑師傅一炮而紅。自此之後,“排隊”成了鮑師傅的移動標籤。 2017年2月,鮑師傅登陸上海人民廣場,開業當天就創下排隊4小時的紀錄,隨後排隊時長更達到驚人的7小時,甚至還有訊息稱黃牛高價倒賣排號。媒體更是直言:隊伍排得比迪士尼還長。 ● 2017年初,上海人民廣場店剛開業時景象。圖片來源:鮑師傅官微 一時間,資本市場聞風而動,鮑師傅風頭無兩。同年年底,在獲得天圖投資的A輪融資後,僅有26家店的鮑師傅估值達到10億人民幣。 但餐飲市場,向來“李鬼”橫行。 鮑師傅爆火的同時,一場空前的山寨風暴也席捲而來。 專業侵權公司北京易尚迅速搶注“鮑師傅”商標,開放加盟,短短一年內全國冒出上千家山寨店,數量是正版門店的30多倍。最多的時候,全國有近3000家山寨店,甚至海外都有山寨店。 面對專業侵權團隊,鮑才勝毅然發起反擊。 在漫長瑣碎的法律訴訟週期中,鮑才勝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壓力。惡意舉報、人身威脅接踵而至。原本愛運動的鮑才勝,也在此期間變得更加憔悴,“我感覺自己老了十歲,壓力大到根本睡不著覺”。 ● 五花八門的山寨店。圖片來源:鮑師傅官微 最絕望時,他甚至考慮放棄“鮑師傅”這個品牌名。 但好在,隨著國家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日益增強,鮑師傅的維權有了起色,終於在2019年贏得勝利,北京易尚的山寨商標被徹底取消。 鮑師傅有驚無險渡過生死劫,鮑才勝也守住了自己打下的烘焙江山。 延續著自身的火熱,鮑師傅闊步向前。到了2021年,鮑師傅迎來了里程碑時刻,門店數量突破100家,肉鬆小貝一年賣出1億個,品牌估值也來到了100億元。到了2023年,鮑師傅一度又成為香港同胞反向代購清單的TOP1品牌。 百年老店的長紅秘訣 烘焙的江湖,殘酷是常態。 在鮑師傅發展至今的20餘年時間裡,不少網紅品牌冒出,又在不久後銷聲匿跡。比如前幾年被VC排隊投錢的虎頭局,已經破產清算;成立僅一年估值便超10億元的墨茉點心局,也早已退出武漢、北京等城市。 鮑才勝說過,“曇花一現的紅,不是我想要的。” 而為了保證鮑師傅能夠成長為百年老店,鮑才勝下足了功夫。 在鮑師傅門店,統一採用“透明廚房”設計,消費者可全程觀看糕點製作。“食品安全是鮑師傅成為百年老店的根基所在。” ● 透明廚房。圖片來源:鮑師傅官微 為了保證口感,鮑才勝也要求糕點師傅堅持手工製作。即便是打蛋、攪拌這樣的小工序也不用機器替代。 在食材選擇上,更是嚴控質量。“以雞蛋為例,雞蛋多放置一天,新鮮度都會有變化,做出的糕點,口感的新鮮度也會受到影響。我們要求從雞蛋廠出來的雞蛋,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到店。” 此外,鮑才勝還針對行業洗牌週期,提出“五年結論”:要求公司提前五年佈局,開發和創新出更加適合年輕人的產品,想好未來要做哪些創新,做好預案,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說到容易做到難,但鮑師傅做到了。 鮑師傅每年保持著推出五六個新品的節奏,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做篩選,進行多品類創新。最終新品的去留,也全部交給消費者,如果喜歡就繼續推廣;不喜歡,就及時迭代。 如今,小紅書上關於“#鮑師傅必買清單”的話題瀏覽量,高達113.3萬。除了超級爆品肉鬆小貝外,脆巧泡芙、黃油年糕、芋泥雪芙、芋泥奶貝等產品,也都成為網友筆記中的熱門推薦。 ● 網友推薦的鮑師傅必買清單 憑藉著消費者口口相傳,在這個流量至上、各品牌拼命搞噱頭博關注的時代,鮑師傅極少營銷,每年廣告費用絕不超過收入的千分之一,成為難得的“另類”。 而更有意思的是,不同於其他品牌透過加盟快速跑馬圈地,鮑師傅似乎是個“行動遲緩”的逆行者,堅持自營,不加盟。截至2024年末,成立20年的鮑師傅全國直營門店才達200家。 一個“農民”的糕點夢 從負債百萬的追夢青年,到百億烘焙帝國的掌舵者,鮑才勝的“身價”有了變化,但在做糕點這件事上,始終保持著特有的質樸本色。 沒有驚心動魄的資本運作,沒有眼花繚亂的營銷噱頭,鮑才勝有的只是對食品安全、產品品質、使用者口味的持續性堅守。 “我就是一個農民,做糕點的,從來不把自己定位為成功人士。” “我最大的成就感,在於能為更多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食品,傳播一種幸福的味道。吃到我們的產品,他很開心,又很安全。” 如今,鮑才勝的願望還在一一逐步實現。鮑師傅的腳印,也開始出現在更多國家和地區。 今年5月,海外首店正式亮相新加坡;6月,哈爾濱首店正式開業。 ● 哈爾濱首店官宣資訊。圖片來源:鮑師傅官微 這個從資谿縣走出的品牌,正帶著中國烘焙的味道走向世界。這位來自江西的“農民”,也還在追夢的道路上,迎風飛舞。 ●參考資料: [1] 玉見韓玉 | 韓玉專訪鮑師傅糕點創始人鮑才勝|我不想要鮑師傅曇花一現 [2] 馮侖風馬牛 | 23歲破產,20年後公司估值10億,他是如何做到的? [3] 正和島 | 5個江西人,統治了中國麵包界半壁江山 [4] 亞布力企業家論壇CEF | 對話鮑師傅創始人鮑才勝:“曇花一現”的紅,不是我想要的 [5] 李砍柴 | 頭牌網紅店鮑師傅,憑什麼值100億? [6] 深圳特區報 | 港人最喜歡的深圳糕點,為何火出圈?深圳特區報專訪鮑師傅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