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譜!現在加拿大買瓶水要給20%小費?!不給就這樣報復!

Ng並不是唯一一個對小費有這種感受的加拿大人,Lightspeed Commerce Inc.最近對1,500名加拿大人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67%的人感到給小費的壓力,54%的人表示通貨膨脹影響了他們給小費的能力。
當亞歷山德羅·蒙特裡在一家當地咖啡店為一瓶水付款時被要求給小費,他意識到小費文化需要改變。
這位多倫多居民和最近的大學畢業生剛剛跑步完,想要補充水分。櫃檯後面的咖啡師遞給蒙特裡水瓶,並把帶有高達20%小費提示的銷售點(POS)機轉向了他。
蒙特裡支付了水的費用,沒有留下小費,並決定在TikTok上分享自己的經歷。
在影片中他說:“讓‘不留小費’成為常態。我已經厭倦了為不應該需要給小費的事情支付小費。”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小費似乎已經不再僅限於餐廳或理髮店等常見小費場所,圭爾夫大學酒店、食品和旅遊管理學院副教授Bruce McAdams表示,越來越多的“非傳統”企業(如干洗店或換油店)也開始收取小費。他稱這種現象為“小費氾濫”。
McAdams說:小費這種習俗已經發生了變化,尤其是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我真的想說,就誰將參與其中、如何參與以及它作為社會規範的歷史而言,我們現在可能正處於一個十字路口,一個轉折點。
根據你去的地方,小費的選擇會透過機器中預設小費提示給人帶來壓力。
蒙特裡表示,關於在何時何地可以少給或者不給小費的討論正在加劇,特別是在社交媒體上,人們分享他們自己的小費經歷和指南。
甚至有一位名為idonttip的“小費影響者”在TikTok上活躍。這位匿名的洛杉磯使用者在影片中展示自己在每個場所都不留小費,不論服務有多好。
蒙特裡仍然會在正規的餐廳或他認為提供真正服務的地方留小費。他的一般規則是,在外賣、咖啡店或者任何他需要排隊點餐的地方,他不留小費。
但點餐不給小費,小心被報復。
送餐員 Nicci(TikTok@thatsonofa)分享了自己接到的一筆棒球隊的外賣訂單,他們在 Smoothie King 點了近 1,000 美元的飲料,原本 Nicci 以為自己這次可以賺上一筆豐厚的小費,但是……
她憤怒地發現,下單的人竟然沒選擇小費!
為了報復這群“吝嗇”的顧客,Nicci “不小心”忘記給他們吸管,所以這群顧客只能自己去解決這個問題了。
還有人幫她算了一筆賬,即使這些人點的都是Smoothie King最貴的產品,14元一杯,那她也需要運送70杯飲料,對於這樣的工作量,這些人需要支付小費。
實際上為這種事情吵架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之前幾條引發大規模爭議的影片也是類似的情況。
另一位 DoorDash 送餐員 Cetin Demiral(@cetind)在影片裡分享自己如何“報復不給小費的顧客”:
首先,他會把顧客點的 Wendy’s 快餐放在副駕駛的地上,然後把空調朝下對著吹,溫度儘可能調到最低。
這樣一番操作,這些顧客就只能收到一份冰冷的餐食了。
而送餐員 @dash_mastersfl 同樣精於此道,但他走不同方向。
只見影片裡他把顧客點的沙拉放在溫度高達 35.5 攝氏度的車裡,一路被太陽暴曬,很得意地在配文中寫道:
“沒有小費=炎熱的旅途”
這位大哥寧願自己一起被“烤”也要報復顧客,真的是太努力了……
來源:
https://www.cbc.ca/radio/costofliving/tip-deflation-1.725539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