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華人資訊網》出品,轉載須徵求許可,規範署名(公號名/ID/作者),違者必究

據CNN網站5月1日報道 目前,裝載中國商品的最後一批未受重稅影響的貨輪正駛向美國港口,但這種情況即將發生改變。自4月9日之後裝載的中國貨物,將面臨川普總統上月宣佈的高關稅,這批貨物預計將在下週抵美。

圖:CNN新聞標題截圖
自4月9日之後裝載的中國貨物,這批貨物預計將在下週抵美。屆時,美國自中國的出港船隻數量將大幅減少,裝載貨物的體量也將明顯下降。對於許多進口商而言,與中國的貿易成本將變得過高,迫使他們重新評估供應鏈佈局。儘管如此,中國依然是美國最重要的貿易伙伴之一。美國的大量服裝、鞋類、電子產品和微晶片依賴從中國進口,這些關鍵部件廣泛應用於家用電器、智慧裝置及日常電子產品中。
如今,企業面臨艱難抉擇:是將中國商品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以高出原價兩倍以上的價格銷售,還是乾脆退出這些產品的市場。對於消費者而言,這意味著某些商品將變得稀缺,或者價格高昂難以負擔。
洛杉磯港執行董事Gene Seroka表示:“從下週開始,我們將看到4月2日關稅宣佈後形成的第一波影響。”他指出,中國佔洛杉磯港整體業務的近50%,而“與去年同期相比,來自中國的貨運量將下降約35%。”根據美國全美零售聯合會(National Retail Federation)的預測,2025年下半年,美國整體進口量將同比下降至少20%,其中中國進口額的降幅最為顯著。摩根大通預計,從中國進口的貨物將下滑75%至80%。摩根大通在一份報告中警告稱:“如果這些商品難以透過其他國家供應替代,那麼如此大幅度的貿易下滑,不僅將嚴重擾亂供應鏈,還將推高商品價格。”
這將帶來一系列連鎖反應:就業崗位減少、貨架價格上漲、消費者選擇受限。Seroka直言:“倒計時已經開始。”Seroka指出,大型零售商目前的庫存可支撐6至8周時間。“若政策不變,美國製造商與消費者將在接下來的數週或數月面臨越來越多的兩難選擇。”
港口冷清 船舶閒置據物流公司Flexport資料顯示,4月中國至美國的航運量仍同比下降約60%。“很多航運公司已經取消航次,”Flexport執行長Ryan Peterson表示。
隨著企業為規避新一輪關稅加快運輸,紐約—新澤西港在今年3月一度超越洛杉磯,成為全美最繁忙的港口。但該港口表示,本月貨運量將明顯減少。目前,約25%從東海岸港口入境的貨物來自中國。商店貨架價格將在數週內上漲貨物從港口抵達商店貨架通常需耗時數週。一旦現有庫存耗盡,標價更高的新貨將陸續上架。“大家都在焦慮。”全美零售聯合會供應鏈與海關政策副總裁Jonathan Gold說,“目前零售商正焦頭爛額地規劃返校季和聖誕訂單,不確定該何時、如何下單。”大企業可以透過提前囤貨來緩解壓力,但小企業則面臨更大困境。Gold補充說:“特別是那些無力承擔額外關稅的小型零售商,他們正艱難應對,試圖找出下一步該怎麼走。”
從平板電視到嬰兒車,美國市場對中國製造的產品依賴程度極高。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資料顯示,美企從中國進口的玩具、服裝和鞋類數量,遠超其他國家。根據企業諮詢公司Gartner的最新調查,約45%的供應鏈管理者表示,將不得不把增加的成本直接轉嫁給消費者。洛杉磯港口負責人Seroka指出,消費者不會面臨“完全空貨架”的情況,但商品種類將變少。“如果你想找某種特定款式的褲子,你可能會看到一堆褲子,但卻沒有你喜歡的那種,”他說,“而你想要的那種,價格也會上漲。”而Flexport的Peterson則持更悲觀的看法:“如果情況持續幾周,零售商的庫存很快會耗盡。到夏天,你可能真的會看到貨架空空如也。”
貨物減少意味著工作減少隨著進入美國港口的貨船數量減少,地方經濟也受到波及。來自中國的業務佔洛杉磯港業務總量的45%,在美國各大港口中比重最高。若這部分業務萎縮,將直接影響物流行業的就業需求。Seroka表示:“我不認為港口會出現大規模裁員,但運輸量下滑意味著,原本每天運送4至5個集裝箱的卡車司機,可能未來只能拉2至3個。”他還指出,原本加班和兩班倒的碼頭工人,工時也可能被削減,倉儲員工亦面臨同樣處境。美國卡車運輸協會呼籲政府與中國、墨西哥、加拿大等主要貿易伙伴達成新協議,以保護運輸行業。該協會總裁Chris Spear指出:“關稅維持時間越長,卡車司機和整個家庭經濟所承受的壓力就越大。新卡車價格最高或因此上漲3.5萬美元,相當於每年多付20億美元稅收,這讓小型運輸公司無法更新裝置。”自疫情期間供應鏈危機爆發以來,不少企業已嘗試將生產轉移至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然而,Gold表示,這一轉移過程無法在短期內完全替代中國的供應能力。“建立穩定的新供應鏈關係可能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他說,“還需確保新供應商具備必要的技術、勞動力和基礎設施。尤其是面向兒童的產品,必須透過嚴格的測試和合規審查。”“這一切,不可能一蹴而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