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節前釋出的《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信託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既是對信託行業價值的肯定,也是對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精準導航。《意見》首次將風險管理提升到行業發展的基礎性地位上來。在此背景下,
行業必須實現兩大轉變:一是強調風險管理就是築牢行業發展的基石,二是風險管理理念需轉移到“堅守受託人定位”上來。
《意見》提出“推動信託公司差異化發展”。與其他金融機構比,信託的競爭力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信託是唯一可以同時在商品、貨幣、資本三個市場進行投資的金融機構,能夠滿足客戶的多元化投資需求。第二,信託財產的獨立性讓信託具有風險隔離和他益性。第三,信託定位於中風險、中收益,市場空間廣大。
關於未來最佳化信託行業發展的方向,建議一是構建多層次風險化解工具箱,二是最佳化風險資產處置機制,三是爭取信託財產登記、稅收制度突破。
——邵泉 光大信託總裁
* 本文為作者在2月22日由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和新金融聯盟(NFA)共同主辦的內部研討會“信託業的轉型發展與風險防控”上所做的主題演講。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CF40及作者所在機構立場。
信託業高質量發展:
堅守風險管理與差異化競爭
文 | 邵泉

春節前,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金融監管總局《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信託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作為從業者,我深切感受到這份檔案的戰略高度與務實導向。它既是對信託行業價值的肯定,也是對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精準導航。結合行業實踐,我想從三個方面分享個人思考。
《意見》給我們吃了個定心丸。坦率地說,此前我聽過關於“信託行業是否有存在必要”的爭議討論。此次《意見》提到,“信託業是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服務實體經濟和人民美好生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到2035年基本形成堅守定位、治理完善、經營穩健、服務專業、監管有效的信託業新格局”,這從國務院的高度肯定了信託業在金融體系中具有不可或缺性,擘畫了信託業未來十年的發展藍圖,極大地鼓舞了士氣。
同時,《意見》首次將風險管理提升到行業發展的基礎性地位上來,與我國金融改革“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務一脈相承。在此背景下,行業必須實現兩大轉變。
一是強調風險管理就是築牢行業發展的基石。自成立以來,信託行業經歷了五次整頓。2000年以後,行業迎來了監管政策的調整,比如2001年出臺的《信託法》,2018年的資管新規,2023年的三分類新規。過去信託行業依託牌照優勢和影子銀行模式快速擴張,粗放式增長以及部分公司治理結構缺陷導致了多重風險積聚,不僅影響了自身的健康發展,也給金融體系的穩定帶來了挑戰。
《意見》強調了加強監管、防範風險,只有有效管控風險,才能增強投資者信心,吸引更多資金流入,行業才能高質量發展。2024年四季度以來,中央出臺房地產止跌回穩政策、地方政府化解隱性債務等一系列增量政策後,政策效果逐步顯現,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作用增大、地方政府債務置換融資節奏加快,對於化解信託風險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截至2023年,全行業的風險資產規模較峰值下降約35%,部分公司透過引入戰略投資、剝離風險資產等“一企一策”推動機構重組,近三年行業累計增資超500億元,頭部信託公司淨資本覆蓋率普遍提升至150%以上。整體來看,當前信託行業風險總體可控,存量風險基本鎖定,信託公司的資本實力與風險抵禦能力進一步增強。
二是風險管理理念需轉移到“堅守受託人定位”上來。過去行業以錯位方式開展了類影子銀行業務,傳統的風控方式往往停留於滿足監管指標,過度依賴抵押物和剛性兌付。《意見》要求將受託人責任貫穿產品設計、運營管理、資訊披露全流程,建立以受益人利益為核心的治理體系。我們要堅守受託人定位,從被動合規轉向主動治理,從信用兜底轉向專業制勝。
一方面,應切實履行誠實守信、勤勉盡責的義務,以受益人的最大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從源頭上把控風險;另一方面,需依託資產篩選、組合管理、風險定價等專業能力構建核心競爭力。同時,要加快金融科技創新步伐,積極擁抱DeepSeek等數字化工具,將其應用於合同管理、智慧風控、資產託管、估值對賬、客戶服務、智庫等多個場景,提高自身競爭能力。
《意見》明確提出“推動信託公司差異化發展”,這要求全行業回答一個根本問題:信託的獨特價值是什麼?跟其他金融機構比,我們的特點在哪裡?銀行渠道遍佈全國,有獨到的渠道優勢,保險有管理長期資金來源的獨到優勢,券商和基金有強大的投研能力。信託的競爭力在哪裡?主要有三個方面:
第一,信託是唯一可以同時在商品、貨幣、資本三個市場進行投資的金融機構。它能夠滿足客戶的多元化投資需求,充分實現靈活的跨資產組合投資,從而有效地降低投資風險,實現收益的最大化。
第二,信託財產具有獨立性,既獨立於委託人,也獨立於受託人,這種獨立性讓信託具有風險隔離和他益性,這是它的牌照功能。比如家族信託,只能是信託公司做。
第三
,從產品圖譜來說,一類產品是低風險、低收益,比如存款、國債;還有一類產品是高風險、高收益,比如股票市場。我們做了調研報告,自己把信託定位於中風險、中收益,處在上述兩者之間。
我們有廣大的客戶群,現在整個中國個人投資資產規模是300萬億,信託服務估計是1%左右,有非常大的空間。市場空間足夠大,需要我們擁有自己的特色,能夠實現差異化的競爭。
信託的功能,可被簡單歸納為“三大聯結器”——連線長期資本與實體經濟的配置器、連線財富傳承與社會責任的工具庫、連線市場機制與公共服務的創新平臺。
同時,信託的功能定位有四個方面,一是服務國家戰略的“特種部隊”,二是深耕區域經濟的“定製管家”,三是專注專業領域的“精品投行”,四是服務人民群眾的“綜合顧問”。
最後,提幾點建議。
一是構建多層次風險化解工具箱。當前行業風險處置手段較單一,主要依賴股東增資。為了增強信託公司的風險抵禦能力,建議豐富資本補充渠道,例如推動信託公司發行金融債、二級資本債、可轉債等資本工具,允許優質機構試點優先股。
二是最佳化風險資產處置機制。建立特殊目的信託(SPT)制度,透過“信託+AMC”模式剝離不良資產;發揮信託本源制度優勢,推廣企業紓困服務信託,以“現金清償+信託受益權”組合方案化解債務風險;加大信託業保障基金的支援力度。
三是爭取信託財產登記、稅收制度突破。建立健全信託財產登記制度,推動非資金信託財產登記落地;對慈善信託、養老信託等普惠性業務給予所得稅、增值稅減免;對風險處置中的資產重組交易實施遞延納稅政策。
信託業的本質是“受人之託,忠人之事”。過去我們靠牌照紅利贏得市場,未來必須靠專業能力贏得尊重。《意見》為行業劃定了航向,但真正的考驗在於如何將檔案中的“應然”轉化為經營中的“實然”。我們將以如履薄冰的審慎、久久為功的定力,強化風險管理,找準自身定位,積極探索創新,為我國金融體系的穩定和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我們的原創研究產品序列“CF40研究"已在微信小程式端正式上線。訂閱“CF40研究”,您將暢享全年無間斷原創報告、視聽服務、精品圖書贈閱、會員專享主題活動等線上線下超值權益組合。加入我們,開啟這場新知之旅吧!



版面編輯:潘潘 宥朗|責任編輯:潘潘
視覺:李盼 東子
監製:李俊虎 潘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