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輝:信託業發展需關注五個關鍵點

信託業高質量發展需要關注五個關鍵點:定位、主業、能力、風控和文化。
近期,國務院辦公廳轉發金融監管總局《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信託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信託業要立足受託人的定位,從融資需求驅動轉向受託人要求驅動。這一轉變對長期以來定位一直不夠清晰的信託業來說尤為重要。信託業首先必須明確受託人定位,並基於此確定主營業務,這是信託公司實現長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任務。
信託投資公司業務範圍廣泛,但難以聚焦主業,無法形成核心競爭力。信託業需要逐步發展並最終形成專業能力,這需要耐心積累,但必須去做。信託投資公司規避系統性風險的關鍵也在於明確定位和主業,並在此基礎上形成核心的專業能力。
2023年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將金融文化提到了新的高度。信託業是體現金融文化最重要的領域之一。信託制度所秉持的誠實守信、以義取利、穩健審慎等原則,在信託行業中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然而,信託公司的信譽度仍有待提高,在文化建設方面需要付出巨大努力。
—— 陳文輝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學術顧問、北方新金融研究院(NFI)院長
* 本文為作者在2月22日由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和新金融聯盟(NFA)共同主辦的內部研討會“信託業的轉型發展與風險防控”上所做的主題交流。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CF40及作者所在機構立場。
信託業發展需關注五個關鍵點
文 | 陳文輝

1月27日金融監管總局釋出了《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信託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我認為信託行業的問題確實值得深入研討,這裡我想講兩點。
第一,金融行業的子行業中,全行業整頓的情況並不少見,比如期貨行業。當年期貨和信託是兩個問題最多的領域。期貨行業經過整頓後,逐漸走上了正軌,後續發展相對平穩。但信託行業卻屢次出現問題,每次整頓後又會再次面臨挑戰。作為信託行業的從業者,我們沒有必要避諱這一點。我認為,信託行業至今仍未擺脫這種困境。
第二,在這樣的背景下,國辦2025年14號文轉發了金融監管總局的檔案,這對信託行業的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也是行業下一步發展的關鍵契機。因此,我認為花一些時間和精力來研討這個問題是非常必要的。
根據我的理解,我想談談信託業高質量發展的方向。由於我長期離開信託行業,所講的僅代表個人的看法和認識。

信託業要立足受託人
定位並明確主業
我認為,信託業的發展需要關注五個關鍵點:定位、主業、能力、風控和文化。首先,對於信託業來說,如何立足受託人的定位,迴歸信託的本源,是極其重要的。金融監管總局的意見中明確指出,信託業要立足受託人的定位,從融資需求驅動轉向受託人要求驅動。這一轉變對信託業尤為重要,因為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信託公司的定位一直不夠清晰。
我在1994年進入信託業時,信託公司被稱為“金融百貨公司”,原因在於其業務範圍極為廣泛。一家信託公司可以設有銀行部、證券部、期貨部(後改為期貨公司)、房地產投資部以及實業投資部。由此可見,信託公司不僅涉及金融業務,還涉足其他多個領域,因此更像是“百貨公司”而非單純的“金融百貨公司”。2007年銀監會的管理辦法也進一步賦予了信託公司廣泛的業務範圍。
然而,回顧這些年的發展,信託行業常常充當影子銀行、房地產和地方政府平臺的融資工具,成為規避監管的手段。為什麼這麼長時間過去了,這個行業依然沒有發生顯著的變化?過去信託公司經歷了六次整頓,也一度被認為是在破壞金融秩序、干擾信貸政策執行等等。
信託公司在信貸業務上難以與銀行競爭。不過因為信託業務範圍廣泛,後來衍生出來了通道業務。信託投資公司的業務範圍非常廣泛,但定位卻不夠清晰。由於業務覆蓋面廣,其專業能力難以在各個領域都達到精通的程度。例如,在銀行業務上無法超越銀行,在證券業務上也無法勝過證券公司。
因此,我個人認為,若要使信託業未來有良好的發展,首先必須有一個明確的受託人定位。基於這個定位,再去確定主要業務。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不能涉足其他業務,但這些不應成為主業。
這次的意見也提到了要加強財產獨立性、風險隔離的安全性,並指出了三大業務方向:資產服務信託、資產管理信託以及公益慈善信託等。對於信託行業而言,雖然面臨諸多挑戰,如風險問題、業務量萎縮、盈利下滑等,這些都需要努力解決。但無論採取何種解決辦法,明確定位並在此基礎上確立主營業務,可能是信託公司實現長治久安的關鍵任務。否則,即便度過了當前的困難時期,迎來了好時光,長期來看,還是會遇到問題——隨著經濟週期的變化,信託公司將顯得很脆弱,難以抵禦其中的風險。

提升專業能力 
做好風險管控
接下來談談能力和風險控制這兩個關鍵問題。為什麼強調能力?因為提升專業能力至關重要。信託投資公司業務範圍廣泛,能做的業務很多,但這反而使其難以聚焦主業,進而無法形成核心競爭力。特別是在資產服務信託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去發展。雖然有人提到收費等問題帶來的挑戰,但我認為這是一個相互促進的過程。就像銀行的中間業務,比如託管業務,逐漸成為其最具吸引力的業務之一,也是逐步建立起來的。
在資產管理信託這塊,同樣存在專業能力的問題。找到自己的優勢後,還需要進一步聚焦這些優勢。例如,銀行在信貸方面有優勢,保險公司在長期業務中有獨特的優勢,並且由於積累了大量的資金,其在長期資產管理中具有競爭力,尤其是在穩健的投資領域如固定收益或類固定收益產品中。公募基金在二級市場表現突出,而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則在一級市場形成了優勢,特別是在產業的長期發展中展現出更強的優勢。
在我長期的從業經歷中,我發現如果要討論產業的長期發展趨勢,一級市場的投資者通常比二級市場的投資者有更深刻的見解。這是因為一級市場的投資往往需要持有十年甚至更長時間,資金一旦投入便難以迅速退出。而在二級市場流動性更強,如果投資決策出現失誤,投資者可以快速撤出。
從這個角度看,信託公司在資產服務信託方面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使客戶願意將資產交由信託管理,並感到放心,就像現在將託管業務交給銀行一樣。對於資產管理信託,作為受託人,信託公司的資產管理能力優勢何在?這需要逐步發展並最終形成專業能力,這是一個需要時間和耐心積累的過程,但必須去做。
接著談談風險。金融機構面臨的風險種類繁多,而金融機構的核心使命就是管控風險。在我看來,信託投資公司規避風險或者說規避系統性風險的關鍵在於明確自身的定位和主業,並在此基礎上形成核心的專業能力。這樣可以避免大的風險,儘管還會有其他型別的市場風險存在。自1979年以來,信託業經歷了多次整頓,我認為這與對上述問題沒有明確密切相關。因此,在風險管理上,我建議在這方面下大力氣,打好基礎。

強化信託文化 
提升行業信譽
最後談到文化,前年(2023年)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將金融文化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當前大家都在討論各種形式的金融文化,而在我的看法中,信託業確實是體現金融文化最重要的領域之一。信託制度所秉持的誠實守信、以義取利、穩健審慎等原則,在信託行業中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然而,正如大家提到的,信託公司在社會上的信譽度仍有待提高,在文化建設方面確實需要付出巨大努力。
與其他行業相比,信託在這方面似乎擁有天然的優勢。實際上,當前採用信託機制的形式已經非常廣泛,包括公募基金本質上也是一種信託形式。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以及資本市場和證券市場的證券投資基金同樣遵循受人之託、代人理財的原則。從這個角度看,這一市場是非常廣闊的。既然其他形式的基金已經在逐步發展壯大,作為信託業最原始形態的信託公司,沒有理由做不好。因此,我認為在這個領域確實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充分發揮信託公司的潛力。
當前對儘快修訂《信託法》的討論較多,基於信託理念開展的金融業務也日益增多。作為信託行業最根本、最本質的機構,如果信託機構在這一領域沒有一席之地,確實說不過去。我相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在監管的引導下,我們完全可以使信託公司及整個信託業走上一條高質量發展的道路。這需要我們所有人的共同奮鬥和努力。

我們的原創研究產品序列“CF40研究"已在微信小程式端正式上線。訂閱“CF40研究”,您將暢享全年無間斷原創報告、視聽服務、精品圖書贈閱、會員專享主題活動等線上線下超值權益組合。加入我們,開啟這場新知之旅吧!

版面編輯:潘潘責任編輯:潘潘
視覺:李盼 東子
監製:李俊虎 潘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