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檔播客在科技行業掀起了軒然大波。微軟執行長薩提亞·納德拉在其中提出了一個預測,這可能會徹底顛覆我們對軟體的認知——是的,徹底顛覆。
讓我直說吧:納德拉預測,傳統意義上的所有軟體應用程式將走向終結, 包括SaaS!
這並不是什麼誇張之詞,這是微軟的掌門人親口說的——我們與科技互動的基礎即將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納德拉的原話是:“我認為,所謂的商業應用程式概念可能會在‘智慧代理時代’中完全瓦解。” (I think the notion that business applications exist that's probably where they'll all collapse right in the agent era let that sink in for a moment the CEO of the company that brought us Windows Office and basically created the software industry as we know it. )
這麼驚悚嗎?You Bet!
這個軟體行業的老大,為我們帶來Windows、Office 並奠定了軟體行業各種遊戲規則的公司大佬,正在告訴我們,軟體行業即將被顛覆了,這是啥情況?
根據納德拉的說法,我們今天所稱的軟體,其實只是資料庫上的一個華麗介面。他將其簡化為一個叫“CRUD”的概念:建立(Create)、讀取(Read)、更新(Update)和刪除(Destroy)。也就是說,你喜歡的那些應用程式,不過是包裝精美的資料庫操作介面而已。

我們接著聽聽納德拉的看法:
“現在大家都在討論智慧代理。如果我們稍微想象一下未來,可以預見到各種各樣的參與者都會想要在系統裡的其他應用和資料上進行操作。微軟現在處於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位置,因為我們不僅掌控著Windows生態系統,還能在iPhone和Android生態系統上執行應用。問題就來了:蘋果會允許微軟在iOS上控制其他應用嗎?微軟會讓ChatGPT在Windows上啟動其他應用並提取資料嗎?你看,這些問題也會延伸到搜尋和電商領域,比如像 Booking.com 這種平臺,是否會允許AI智慧體在沒有經過他們允許或知情的情況下直接完成交易?”
納德拉接著提到:
"我認為這是最有趣的問題。從某種程度上說,具體如何實現還不太清楚。有一種略顯老派的思維方式可以參考。如果你還記得各種商業應用程式是如何實現互操作的——它們透過聯結器來實現,而人們需要獲得聯結器許可。這就形成了一種商業模式。SAP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之一——只要你有聯結器,就可以訪問SAP的資料。"
“我覺得,當AI 智慧體之間開始互相連線時,可能會出現類似的模式。至於消費者端會發生什麼,其實還不太清楚,因為現在的商業模式主要依賴廣告和流量,但在代理的世界裡,廣告和流量可能會消失。所以,消費者端的商業模式對我來說還不是很明朗。”
“不過在企業端,我覺得會是這樣:每個人都會說,‘如果你想在我的操作範圍內執行某個任務,或者想從我的資料系統中提取資料,你必須先獲得我AI 智慧體介面的許可。’這就是為什麼現在,當我使用微軟的Copilot時,我能連線到Adobe、SAP系統,當然還有我們自家的CRM系統——Dynamics的聯結器。”
"有趣的是——我們上一次真正使用商業應用程式是什麼時候?我們購買了這麼多SaaS應用程式的許可,卻很少使用它們,組織中總是有人在往裡面輸入資料。但在AI時代,使用強度會提高,因為所有資料都變得容易獲取。我可以直接說,'嘿,我要和比爾開會,告訴我Benchmark (一家VC)投資的所有公司。'它會搜尋網路,查詢CRM資料庫,把所有資訊整合在一起,給我一份筆記。"
"某種程度上,我們和這些聯結器都可以從中獲利。但更直接的問題是——這種情況可能很快就會發生——你會允許Windows作業系統上的ChatGPT隨意開啟應用程式嗎?這是個有趣的問題。誰來授權?是使用者還是作業系統?"
"說實話,在Windows上,除了一些安全防護外,我沒有什麼辦法阻止這種情況。我可以定義這些防護,因為我最擔心的是安全風險——如果某些惡意軟體被下載並開始執行操作,那就真的很危險了。所以我們會在作業系統本身建立一些提升的訪問許可權和特權控制來管理這種計算機互動。"
"但歸根結底,在像Windows這樣的開放平臺上,使用者將掌握控制權。我相信蘋果和谷歌會有更多的控制權,所以他們不會允許這種情況。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可能是他們的一個優勢。最終結果如何,要取決於具體規則,這將很有趣。"
"反過來想想——你會允許Android作業系統或iOS的AI透過智慧手機上的微軟客戶端讀取郵件嗎?我們確實向蘋果郵件授權了Outlook的同步功能。這是一個有趣的案例——雖然可能損失了一些價值,但同時這也是我們能夠保住Exchange的原因之一。如果我們沒有這麼做,問題可能會更嚴重。"
Satya 其實是在說, 隨著人工智慧的興起,你不需要再開啟商業應用程式輸入資料,而是可以直接透過語音或文字查詢,讓AI從資料庫中整合資訊並生成報告,工作效率將大幅提升!
那未來的軟體是什麼樣子?
納德拉認為,未來我們可能不再需要傳統的軟體介面。AI智慧體將直接與資料庫互動,完全替代我們如今點選選單、導航介面的方式。比如,你不需要開啟Excel建立表格、匯入資料和繪製圖表,只需要告訴AI:“展示我們收入最高的五個客戶的視覺化圖表。” AI會完成所有的操作。
但更令人震撼的是,這些AI智慧體不僅僅能完成簡單任務,它們還能處理複雜的業務邏輯,甚至能為實現目標自己編寫程式碼。它們可以無縫跨越多個數據庫和系統協作。這將對整個軟體行業帶來巨大的影響。
納德拉進一步解釋: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正在圍繞 Microsoft 365 構建一個信任系統。我們不能隨便說‘任何代理都可以隨意操作’,因為首先,這些資料不是我們的,是客戶的。因此,客戶需要授權,IT 部門也要批准。這不是我可以隨意設定的一個開關。其次,必須有清晰的信任邊界。我們會借鑑蘋果的成功經驗,在 Microsoft 365 上實現類似的機制。我強烈建議大家下載試試,真的非常有趣。”
“穆斯塔法(微軟 AI 部門的 CEO)說,2025 年將是‘無限記憶’的一年。比爾和我經常聊到這個話題,我們認為 ChatGPT 的下一個重大突破將是‘持久記憶’和‘自主行動’的結合。我們已經看到了一些初步的記憶功能,我相信到 2025 年,這個技術難題可以解決。但說到行動能力,比如什麼時候我能對 ChatGPT 說,‘幫我訂下週二西雅圖四季酒店最便宜的房間’,這個問題可不簡單。雖然目前計算機相關的操作是一個早期的測試方向,但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還有不少挑戰。”
“完全開放的行動能力確實非常難實現,但我們正在探索幾個非常有前景的發展方向。一個是記憶功能,另一個是工具使用或者行動能力,第三個是許可權管理——你有什麼許可權,可以訪問哪些資源。我們微軟內部最有趣的產品之一是 Purview,因為它專注於許可權和治理,幫助我們更安全地管理和訪問資料。”
“如果能把這三個要素結合起來——記憶、行動能力、許可權管理,那麼代理的管理會變得更加簡單,行動也能被驗證,甚至可以實現自主工作的新高度。我仍然覺得 Copilot 是一個很好的 AI 使用者介面,因為即便在完全自主化的環境中,還是需要處理異常情況和許可權請求。這個介面層未來將成為組織工作內容和流程的重要工具。”
“回到核心點上,即便是現在的 GPT-4,它在企業環境中的函式呼叫也已經相當不錯,比消費者端強太多了。因為消費者端的網路環境太複雜,函式呼叫很容易出錯。在開放的網路上,或許可以在幾個網站上實現簡單操作,但如果你要求它‘幫我訂任意機票’,一旦後端架構有變化,它就很難應對。當然,你可以透過設計一個可驗證、可評分的流程,幫助 GPT-4 提高能力。”
“不過,我覺得我們可能還需要一到兩年時間,才能真正解決更多問題。但從企業的角度來看,我們其實已經在 Dynamics 系統中開發了 10 到 15 個代理了,比如銷售代理、營銷代理、供應鏈代理。這些代理可以完成很多自主任務,比如檢視供應商的通訊記錄、自動處理資訊、更新資料庫,甚至調整庫存。這些功能現在已經可以實現了。”
這意味著什麼呢?
關於AI的記憶能力
穆斯塔法提到未來AI會擁有近乎無限的記憶能力,薩蒂亞對此做了更詳細的解釋:
“這個概念的核心是為記憶建立一種型別系統。我們有一個開源專案,雖然名字我一時想不起來,但這是跟TypeScript團隊一起開發的。我們想把記憶系統化、模式化。比如,每次我開始處理新的PR時,可以基於之前的所有操作進行聚類分析。用這種型別匹配的方式來構建記憶系統,是個非常有效的方法。”
微軟AI業務的現狀
關於微軟AI業務,薩蒂亞透露了一些細節:
“微軟的AI業務據報道已經達到大約100億美元的規模,主要收入是來自推理工作。因為推理需求太高,我們沒有把原始GPU租給別人用於訓練。有些人對此持懷疑態度,覺得主要工作負載其實還沒有完全轉移到AI上。”
“和OpenAI的大部分訓練合作更多是從投資邏輯出發——這些不算在季度收入裡,而是作為投資收益計算。大部分收入實際上來自API業務,以及ChatGPT的推理成本。現在這個時代最成功的AI應用就是ChatGPT、Copilot、GitHub Copilot,還有OpenAI和Azure OpenAI的API服務。如果讓我列出十大最成功的應用,這些可能能佔到四五個。”
兩年的領先優勢
“我們和OpenAI最大的優勢是擁有兩年的領先時間,而且幾乎沒有競爭對手。我覺得這樣的領先視窗可能不會再有了——當然,也不能完全排除未來有人突然推出令人震驚的產品。但在基礎模型方面,要想獲得類似的領先優勢,幾乎是不可能的。”
“在API領域,我們吸引了許多數字原生企業的興趣,比如 Shopify、Stripe 和 Spotify。這些公司以前不是Azure的客戶,更多用的是GCP或者AWS。至於傳統企業,它們正在逐步擴大規模——很多人嘗試使用Copilot,並用Foundry來構建代理。這些都是設計和產品上的勝利。雖然進展有點慢,但已經開始看到增長了。”
關於硬體和模型選擇的謹慎態度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對逆向選擇問題一直很謹慎。現在很多科技創業公司都在爭搶少量的H100 GPU配額。我擔心追逐每個想要構建模型的客戶可能會帶來問題——畢竟我們都看到過Sun Microsystems的失敗案例。現在連投資者的態度都變了,大家更傾向於輕資產模式,在現有的模型基礎上開發自己的產品,而不是重新訓練模型。”
主要AI產品的現狀
“當我看AI產品的資料時,最主要的產品依然是ChatGPT,其次是Gemini。Gemini的資料讓我有些意外——雖然它因為分發渠道的原因正在增長,但有趣的是,並沒有太多爆款應用。雖然我們經常討論AI的規模,但實際上,市場上真正有影響力的產品只有四個:ChatGPT、GitHub Copilot、Copilot和Gemini。”
AI 智慧體的未來
一個沒有介面的世界想象一下,以後我們可能不再需要各種複雜的介面了。AI智慧體會直接與資料庫互動,一切都變得簡單直觀。舉個例子,你不用再開啟Excel、手動建立表格、匯入資料、製作圖表,只需要說一句:“給我展示按收入排名前五的客戶的視覺化資料。”剩下的事情,AI智慧體會幫你搞定——從訪問資料庫到分析資料再到生成圖表,全程自動化。
更厲害的是,這些AI智慧體不僅能處理簡單的任務,還能完成複雜的業務邏輯。它們甚至可以編寫程式碼來滿足你的需求,跨多個數據庫和系統協作無縫執行。這對整個軟體行業將是一次顛覆性的改變。
試想一下:如果不需要傳統的應用程式,那些SaaS公司該怎麼辦?應用程式開發者的未來又會怎樣?甚至我們對“軟體”的認知方式都會被重新定義。
作為一個曾經孵化過多家SaaS創業專案、從事過這個領域的人,我不得不說,如果讓我現在再創立一家SaaS公司,我可能會重新考慮這個決定。因為整個行業即將迎來一場根本性的變革,而且這並不是科幻般的遙遠未來——微軟正透過Copilot技術在踐行這一願景。他們正在重新設計Excel、Word以及整個Office套件,不再是單個孤立的應用程式,而是一套由AI代理協同工作的系統。

這對你意味著什麼?
-
如果你在科技行業:開始思考這種轉變對你的職業生涯意味著什麼。
-
如果你正在創業:重新審視你的產品戰略,這種變革可能會改變你的賽道規則。
-
如果你是投資者:重新評估你的投資組合中傳統軟體公司的比例。
軟體的未來,不是更好的應用程式,而是完全沒有傳統應用程式——取而代之的是能理解我們需求並直接實現的AI智慧體。
而問題是:
-
這種變革會如何影響你所在的行業嗎?
-
你準備好迎接一個沒有傳統軟體應用的世界了嗎?
作者:檀林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