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地馬拉松都登上了熱搜,我先跟大家道個歉,今天的推文可能會讓你在吃飯的時候感到一絲不適,但也希望你能堅持看完,因為這不僅僅是一個“社死”故事,更是關於堅持、突破和運動精神的一次全新認知。
邊跑邊“釋放”,她拼盡全力創PB
之前美國加州的一場國際馬拉松比賽中,女子精英跑者Addi Zerrenner幹了一件讓所有人驚掉下巴的事情——她在比賽中“失禁”了,但仍然選擇繼續跑下去,最終以2小時42分49秒的成績創造了個人最好成績(PB)!

試想一下,當你全神貫注、狀態正佳地奔跑,距離個人最佳僅一步之遙,可是腸胃卻突然翻江倒海,讓你必須在“上廁所”和“衝擊PB”之間做出選擇……你會怎麼辦?
大多數人可能會選擇停下,但Addi沒有。她的答案是——“不管了,先衝終點再說!”
最終,她以滿腿的“印記”衝線,雖然畫面略顯尷尬,但她卻大方地在社交媒體上曬出了這場“難忘”的比賽經歷,並寫道:“有人說,有教養的女人很難創造歷史——今年,我帶著決心創造了歷史!”
這份豁達和拼勁,確實讓人佩服。

馬拉松賽場上的“社死”名場面
可能很多沒跑過長跑的人會覺得這件事很誇張,甚至有點“離譜”,但對於真正的跑者來說,這並不是什麼新鮮事。
在馬拉松比賽中,由於高強度的長時間奔跑,腸胃受到震動,血液主要流向四肢,消化系統的功能會被削弱,這就導致了一些選手在比賽中出現腸胃問題,甚至控制不住身體。
以下幾位頂級選手,也曾遭遇類似“尷尬時刻”:
1. “廁所都不重要,冠軍才是!”——拉德克里夫的硬核冠軍之路
2005年倫敦馬拉松,女子馬拉松世界紀錄保持者拉德克里夫在比賽中突感腸胃不適,她做出的決定更是驚人——直接蹲地排洩,然後迅速起身,繼續狂奔,最終奪得冠軍!
這一幕被無數媒體記錄下來,甚至被評為“英國曆史上十大最難忘的跑步瞬間”之一。

2. 半馬冠軍的“黑歷史”——吳向東的意外瞬間
2019年上海半程馬拉松,吳向東在比賽途中遭遇“人生最不想回憶的時刻”——腸胃突然失控。但他沒有放棄,咬牙堅持到終點,並最終奪冠。
雖然這次的意外成為了他的“黑歷史”,但他的堅持和耐力,也同樣讓人欽佩。

跑馬拉松,真的這麼“難以控制”嗎?
很多人可能會問:“為什麼這些專業運動員會在比賽中發生這種事?他們賽前難道不會做好準備嗎?”
事實上,馬拉松運動是一項對身體極限的挑戰,意外隨時可能發生。導致跑步中腸胃失控的主要原因包括:
-
高強度運動導致血流重新分配:當身體在長時間高強度運動時,血液主要供給四肢,導致腸胃消化功能下降,增加了胃腸道問題的風險。
-
補給不當:有些選手在賽前攝入了過多的碳水化合物或高纖維食物,導致腸胃負擔過重。
-
比賽緊張因素:大賽壓力下,神經系統可能會過度興奮,影響腸胃蠕動,增加突發情況的可能性。
所以,即使是頂級選手,也無法完全避免這些突發情況。

堅持,才是馬拉松的真正意義
儘管在普通人看來,這些經歷可能是“社死”級別的尷尬,但對於專業運動員來說,馬拉松比賽的核心精神,從來不只是速度和成績,而是堅持與突破。
Addi Zerrenner選擇繼續奔跑,是因為她知道,每一次突破自我極限的機會,都不會再來第二次。
拉德克里夫、吳向東,以及無數在賽場上經歷過“尷尬時刻”的運動員們,都用行動證明了一個事實:勝利不一定是最光鮮亮麗的,而是屬於那些願意堅持到底的人。

如何避免“馬拉松腸胃事故”?
如果你是跑步愛好者,想要避免在比賽中“意外”發生,可以參考以下幾個實用技巧:
1. 賽前飲食控制
-
比賽前一天,避免高纖維、高脂肪食物,減少腸胃負擔。
-
比賽當天,儘量選擇容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如白米飯、麵包等。
2. 提前適應補給策略
-
在訓練時模擬比賽日的補給方式,看看哪些食物和飲品適合自己,哪些會引起不適。
3. 調整比賽節奏
-
避免突然加速或急停,保持均勻的配速,讓腸胃有時間適應運動狀態。
4. 關注腸胃健康
-
長期保持健康飲食,增強腸胃耐受力,提高身體適應長時間運動的能力。

結語:你願意為目標付出多少?
馬拉松的賽道上,從來沒有一帆風順的旅程,真正的挑戰,不僅僅是生理上的疲憊,更是面對突發狀況時的決策。
Addi Zerrenner、拉德克里夫、吳向東……他們的經歷或許尷尬,但他們的選擇和堅持,讓他們成為了賽場上的真正強者。
跑步,不只是奔向終點的旅程,更是一次次挑戰自己的過程。你,願意為自己的目標拼到什麼程度?
— END —
健身多年,科普多年,感謝遇見。
👇👇👇
— END —
— END —
健身多年,科普多年,感謝遇見。
👇👇👇

健身多年,科普多年,感謝遇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