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多少小費才算合適?華人被餐廳服務生追到門口、停車場討小費,“不給就翻臉”

近日,南加州發生一起餐廳小費糾紛事件,引發華人社群熱議。一名華裔女性顧客日前在聖蓋博谷某中餐廳用餐,結賬後支付了近兩美元的小費。然而,當她準備離開餐廳時,卻被服務員攔下,當眾質問為何小費支付不足,要求她追加金額。
顧客的妹妹Angela透露,當時這名顧客的消費總額約為26美元(含稅),原本支付了2美元的小費。服務員堅持聲稱餐廳規定小費應以含稅金額計算,並反覆大聲強調該顧客付的小費金額不夠,引來其他顧客關注,讓當事人極度尷尬與難堪,最終不得不再額外支付了2美元。
Angela對這起事件表達了強烈不滿,稱自己的姐姐事後承受了巨大心理壓力,甚至出現睡眠障礙及噩夢。她表示,小費本應由顧客自主決定,服務員強迫顧客補繳小費的行為實在不妥。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追討小費的事件並非孤例。在另一家同位於聖蓋博谷的中餐廳,Angela曾目睹一戶華人家庭在餐後被服務員追到停車場,要求補交小費。她形容當時服務員態度強硬,給現場顧客留下非常負面的印象。
Angela表示,如今中餐廳討要小費的行為逐漸過於激烈,相比之下,西餐廳的服務一般較周到細緻,更能讓顧客主動支付較高的小費。許多華人認為,新冠疫情後的通貨膨脹讓小費問題更加凸顯,餐廳推薦的小費標準也一路上漲,從以前的15%逐漸攀升至18%甚至更高,一些餐廳甚至主動將小費加入賬單中,令顧客難以接受。
此外,針對小費計算方式存在的爭議,不同的支付平臺和餐廳也有不同標準。有媒體指出,目前並無統一規定小費究竟是按稅前還是稅後金額計算,這導致了消費者與服務員之間的誤解與摩擦持續增加。
有華人顧客表示,服務質量好,支付更多小費是理所當然,但不應受到脅迫,服務業應該反思自身的服務水平,而非強制顧客為不滿意的服務買單。

送人玫瑰,手有餘香👇“分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