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馬斯克直接關閉了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不僅砍掉了全球1萬多僱員,還砍掉了每年500多億美元的龐大經費。
此事直接導致了BBC跳反,開始狂吹中國。

一向以獨立客觀標榜自己的英國BBC,也有稿費,每年可以從USAID獲得累計幾千萬美元。

馬斯克掐斷這筆錢後,BBC的年收入從此就會少幾千萬美元。
2月3日馬斯克掐斷了資金來源後,BBC憤怒了,加班加點搞製作,幾天之內就推出了紀錄片《中國製造2025》。
非常難繃,狂吹中國,把中國吹上了天,全篇幾乎都是溢美之辭。
這部紀錄片詳細描繪了中國無人機的先進之處,只談優點和先進性,其他的一概不談,連一筆帶過都沒有,直接就沒有任何缺點和不足。

然後開始狂吹中國的比亞迪和寧德時代,還是隻談優點和先進性,其他的一概不談。

隨後開始吹中國的光伏到底有多牛逼多先進。

然後聊中國的Deepseek有多牛逼多先進。

還說中國AI公司取得的專利已經遙遙領先於全球。

然後開始放中國各個大城市的鏡頭,重慶杭州上海北京的都出現了,不僅沒有用絲毫的陰間濾鏡,而且選取的畫面要麼是現代化都市要麼就是重要文化景點,淨撿好的曝光,同時還在猛誇中國的科技優勢。

這部紀錄片,BBC狂吹中國的一切,只提了一處缺點說中國目前還存在晶片製作的短板,但不僅一筆帶過,還把原因歸結於美國發動的全球晶片制裁。
最後BBC的主持人得出結論,《中國製造2025》已經取得了巨大的圓滿成功,然後話裡話外都在把中國取得科技突破的原因往制度上去引,把中國科技突破的原因歸結於“政府的耐心與長期規劃”。

為什麼中國做到了那麼多科技突破,而其他條件差不多甚至更好的國家做不到?
沒辦法,這一定是體制問題。

但和之前不一樣的是,這次BBC給出的結論是中國之所以取得了那麼大的科技突破,是因為中國的制度牛逼。
這話不是我說的,是BBC說的。
這部影片直接把海外很多殖人和蛙蛙看破防了,怒噴bbc收錢了。
但BBC做這部影片,不是因為收錢了,而是因為沒收到錢。
除了這個讓人目瞪口呆的紀錄片,BBC最近的新聞都沒法看了,每篇新聞下面都一堆殖人在破口大罵,因為BBC的立場突然變得超紅,無腦狂吹中國的那種。
這一切都發生在USAID的500億美元預算被砍掉了幾天之內。
而就在1個月之前,BBC釋出的紀錄片其主要結論還是中國不行,中國要完。

而就在BBC突然變色轉紅的同時,英國的《金融時報》也變色轉紅了,其口風基調也突變成了中國牛逼,美國要完。

這就是所謂的客觀中立權威媒體?
BBC以特別喜歡用陰間濾鏡報道中國聞名,多年來BBC對中國的報道都是隻選缺點去報道,迫不得已需要報道點“客觀事實”,那就加陰間濾鏡,而且特別喜歡撒謊造謠,針對中國捏造的假新聞一籮筐,新疆棉事件的主要鼓吹手。

能讓中國官方出面制裁的外國媒體機構極少,因為我們的政策主基調是歡迎外國人訪華,尤其歡迎外國的媒體朋友訪華,但BBC享受了中國針對性制裁的頂格待遇。
在被中國官方制裁後,BBC當天就發了一份全球宣告,寫的是:“BBC是全球最受信任的新聞機構,我們公正公平地報道全球事件,沒有任何畏懼或討好。”

但馬斯克掐斷USAID的500億美元后,僅僅幾天之內BBC就立場大改,從極端反華瞬間變成了極端親華,進行了極其極端化的態度轉變。
這就是每年幾千萬美元的威力,能把BBC的腰桿折來折去,隨便扭成任何形狀。
而每年從USAID收錢的可不止這幾家歐美大媒體,USAID在足足30個不同國家支援了6200名記者、707個新聞機構和279個媒體行業的民間社會組織,此事已經公開報道,並得到了馬斯克的轉發確認。

斷了資金來源,就等於得罪了6200名記者和707家新聞機構,以及279家民間媒體組織,而這些還僅僅只是USAID資助名單的一小部分,畢竟USAID涉及的可不止是媒體,很多政客、大公司,還有教育科研及環保動保等NGO組織都在其列。
比如說全球範圍內針對中國的“非盈利”組織,都是從USAID拿的錢,一旦不給錢了就立刻“瀕臨滅絕”。
而USAID的這500億美元,還只是馬斯克砍掉預算的一小部分,多得罪幾千名記者和媒體機構,對馬斯克來說真的是債多了不愁,無所謂了。
馬斯克已經錄製了一段影片,然後公開發在了網上,相當於交代遺言,內容是:
“我已經得罪了美國所有有錢有勢的人,包括比爾·蓋茨。比爾·蓋茨曾經勸我不要這麼激進,可我越發激進,我帶著六個年輕人接觸美國國際開發署,我準備對CIA大裁員,把不聽話的內部人士趕出去。我已經得罪了美國所有有錢有勢的人,我準備做的事情可能會改變過去幾十年美國的格局。”“現在我有一個新的團隊,我給他們灌輸我的理念,我發現自己可能會出事,所以我做了一個影片,說明如果我出事,繼任者是怎麼產生的。我還在推特上公開推薦了繼任者。我的繼任者應該和我有不同的觀點,不同的個性,不同的特長,但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繼續做我們應該做的事,繼續領導火星殖民地,不抄襲我的成功,不模仿我的生活,不讓我失望。”
馬斯克的這種做事風格,簡直是就是我活不活無所謂,但你們都必須得死。
刀刀都狠,刀刀都直指要害,如果最後成功的話,那還真的可以讓美國的膿血流盡,重新煥發生機。
最近特朗普剛頒佈了一條命令,直接禁止了紙吸管,宣佈恢復塑膠吸管。

紙吸管這東西超貴還超難用,推廣這玩意的人真該下地獄,但在所謂環保理念的加持下還真的給立法成功了。
上百萬人用一輩子的紙吸管,對環境的保護都抵不過私人飛機飛一次,但就是用槍指著頭逼窮人用紙吸管,從來不提禁私人飛機,強迫富豪和普通旅客一起坐客運航班這件事。
哪怕你坐頭等艙都行啊,也比坐在私人飛機和私人遊艇上摁著窮人的頭用紙吸管好啊。
特朗普禁止紙吸管這件事雖然小,但在以前是不可思議的,根本沒人敢提這件事,否則一定會被人罵死。
如今輕輕鬆鬆就推出來了,這說明美國真的已經是在撥亂反正。
馬斯克要對美國的腫瘤動刀子,要給美國撥亂反正,得罪了那麼多人,能成功嗎?萬一成功了我們該怎麼辦?
如果美國成功了,那我們其實是無所謂的,因為這種成功只是提升了美國自己的力量,並沒有削弱中國的力量,我們從不介意這個,甚至我們一直想推進的方向就是這個。
因為我們中國自己能富強這麼快的秘密,就是改開後我們只追求自身的富強,對其他一概無所謂。
美國再怎麼煥發生機,和中國的差距也不可能有40年前那麼大。
40年前我們怎麼和美國過日子的,如今那就怎麼過,無所謂的。
這就是我們如今的主要國策,我們只要自己更富更強,美國只要不影響到我們的富強,自己都富都可以。
所以如果馬斯克和特朗普真成功了,我們無所謂。
但改革那麼巨大,還不流血不死人,那是不可能的,失敗機率其實約等於100%,馬斯克和特朗普很有可能成為被送上斷頭臺的“戊戌六君子”。
根據中國的經驗,只要改革方向是對的,只要有人肯流血犧牲帶頭衝鋒,那一個國家必然會向著這個方向不斷進化,但過程一定是曲折的,動亂和內戰大機率是會有的,沒有幾十年很難浴火重生。
幾十年啊,中國改革開放才40年。
如果能再給中國幾十年的視窗期,那結果如何不用我多說。
而在這個中國不斷富強的過程中,歐美媒體還會大唱讚歌,徹底粉紅化。
因為USAID的那500億美元,馬斯克和特朗普不可能會恢復,這種只能噁心對手但對美國提升自身力量基本沒啥幫助的事情,馬特二人絕不會恢復。
但這筆錢已經發了幾十年了,涉及到全球幾千個記者和上千家媒體機構。
常年收錢報道反華資訊,一旦這個錢不給了會有什麼後果?
中國有個寓言,說一個愛清靜的老人,自家附近老是有一群孩子跑來吵鬧,為了趕走這些吵鬧的小孩,老人把孩子們都喊過來,說自己很喜歡他們在自己家附近玩,希望他們每天都來玩,只要來玩就給獎勵,並真的給了獎勵而且持續了一段時間。
隨後老人說自己沒錢了,但還是希望孩子們來玩。
孩子們生氣了,你不給錢,誰願意來你這玩,我要是還來玩那不是虧了麼。
於是這群吵鬧的孩子就再也不來老人這裡了。

這個道理放在那些反華的歐美媒體上是一樣的。
如果是自發反華,那沒問題,但如果是收錢反華那問題就大了。
收錢收習慣後,如果讓它免費出新聞報道反華,那它就會覺得“虧了”,就不願意幹了。
從收不到錢那天開始,反華的文章出一篇那就“虧”一篇,而且他們特別擔心,如果被人看到了自己不收錢都願意寫反華文章,那以後誰還願意為了出反華文章給自己打錢呢?
BBC一家機構一年就幾千萬美元啊,真的不是一筆小錢。
倒是親華的文章無所謂,反正寫不寫都沒有人給錢,沒有這個心理負擔或者說心理擔心。
而且寫親華的文章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倒逼美國給錢,變相給美國施壓,你要是還不打錢那我就繼續瘋狂誇中國,誇到你受不了打錢為止。
這就是花錢收買的後果,一旦不給錢了,敵人比沒花錢之前還要多,本來中立的都變成敵人了。
符合人性,美國也懂,所以這錢很多年都沒有斷。
但如今這筆錢給斷了,而且毫無緩衝期,幾乎是瞬間斷掉。
所以我們看到了BBC狂吹中國的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