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真正想要的不只是薪酬福利,還有“重要感”

詩人艾略特(T.S. Eliot)曾寫道:“所謂活著,是對他人而言具有重要意義。”在組織中,若我們能夠真誠地看見、傾聽、認可彼此,並表達我們對彼此的需要和重視,我們所做的將不僅僅是促進連結,我們還將能重新點燃那種相互依存的感覺,讓我們的職場,以及其中每一個人,都重新煥發生機。
在過去的40多年中,重要感mattering一詞是心理學和社會學領域的核心概念,指的是個體因被他人重視、意識到自己能創造價值,而產生自己對身邊人非常重要的感覺。
重要感是一種本能的需求。當人們知道自己在工作中很重要時,就會積極進取。重要感能提升自尊(我有價值)和自我效能(我有能力),並增強動力、幸福感和績效表現。認為自己重要的員工,通常會有更高的滿意度,更有可能獲得晉升,也更不容易離職——對組織而言,意識到這點極其重要。一項調查了7900個事業單位的研究發現,員工若能感受到領導的關心和重視,那麼所在團隊的客戶滿意度、生產力和盈利能力都會更高。
如果你認為我說的不過是歸屬感belonging),之前早就聽過了,那你可能忽略了二者的關鍵區別。歸屬感是指,感覺自己受到整個團隊的歡迎與接納,而重要感則是指覺得自己對團隊中的個體成員都很重要。較之歸屬感,重要感甚至是一種更根本的需求。
如今的調查顯示,30%的人覺得自己在工作中被忽視,65%的人感到自己不受重視,接近82%的員工感到孤獨。目前困擾領導者的諸多職場挑戰——例如,員工參與度跌至十年來的最低點;人們要求尊嚴和公平;罷工行為增多;員工心理健康日益惡化;以及幾年前興起的安靜離職大辭職潮,都與日益嚴重的重要感缺失有關。
重要感無關薪酬、政策或福利。過去幾十年,我和團隊深入研究了重要感如何培養,並與數百家企業以及公共部門的團隊建立合作(包括萬豪國際、達美航空和美國陸軍),最終發現,培養重要感最根本的方式就是日常的人際互動。
不過,我們需要明確的是,透過人際互動打造一種重要感文化,並不能替代支付基本工資、安排穩定的工作時間,以及提供基本的醫療照護這些企業責任。但是,如果沒有體驗過個人化的互動方式,人們往往又無法真正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
在實踐中,這意味著領導者需要在日常互動中真正看見和傾聽團隊的成員。他們還必須時不時地肯定員工的重要性。最後,高層領導需要將這些技能擴充套件到組織層面,使重要感成為企業的一項文化規範。這些行為可能看起來像是常識,但是在充斥著簡短線上交流、對軟技能不屑一顧的當下,它們早已不再常見,因此非常值得重新學習。
看見他人,傾聽他人
培養重要感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真正注意員工。這種注意需要兩種技能:看見員工,即意識到他們的存在,關注他們生活、工作中的細節,以及境遇的起伏;傾聽員工,即對他們言語背後的意義和情感表現出真正的興趣,並在有心理安全感的前提下,邀請他們分享自己的經歷、觀點和反饋,確保他們能夠自在地暢所欲言。
可以嘗試以下方法:
騰出時間和空間。我們都很忙,卻也值得抽出時間,去認真觀察他人。一項2014年的研究對比了每週與領導互動不超過一小時的員工,與超過六小時的員工。結果表明,相較於互動時間較少的員工,與上級互動時間更長的員工表現得更有動力、更加創新,參與度也高出了30%
做到全神貫注。研究表明,我們的注意力在過去十年間有所下降。當我們沒有全神貫注地互動,互動就變成了一項事務性工作而非一種關係的建立:我們在電話裡感謝送貨員,卻不知道她的姓名;我們快速過了一遍會議議程,卻從不停下詢問在座各位的真實感受;我們傳達反饋,卻不曾考慮團隊成員的觀點。
重新展示你對他人的關注。首先,問一些更有意義的問題。我們展開對話時,往往會說你好嗎?你今天過得怎麼樣?這些程式化的問候並不能讓我們深入瞭解員工。因此,你需要提出清晰、開放和探索性的問題。
記下你從這些交流中得知的內容,以便後續跟進。我曾與一位配送中心的經理合作,她領導的團隊人員眾多,這讓她很難跟進所有細節。於是,在每週五下午,她都會記錄下該周她注意到的每位團隊成員的一個細節——諸如對即將到來的會議感到緊張、在某項任務上的掙扎,或是孩子新學了一種體育運動等生活方面的細節。到了下週一,她會翻看自己的筆記,並與每位成員進行三分鐘的簡短談話,開場白是我記得上週……”接著詢問或談論某件具體的事。相較於配送中心的其他團隊,她的團隊始終展現出更高的員工投入度。
傾聽言語內外的完整意義。當他人向你分享觀點時,請對他們的所說所感表現出真正的興趣。長期以來,積極傾聽被冠以實現這一目標的理想方式,但在領導情境中,我經常看到積極傾聽被簡化為一些機械性的建議,例如保持沉默、點頭以及進行眼神交流等。然而,身體動作所展示出的傾聽,未必能帶來心理上被聽到的感覺。相反,你需要參與對話,以引出對方的真實觀點。
回應時要富有同情心。你越仔細地觀察和傾聽一個人,就越有可能瞭解到他或她的困境——焦慮、壓力和挑戰。最重要的是帶著同情心回應。這種做法似乎理所當然,但在工作中我們常常習慣性地忽視或合理化他人的困境,會說: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是這樣”“這個行業本來就是這樣”“現在每個人都在超負荷工作。雖然這些話確實反映現實,但無法讓員工感受到被看見和被理解。一個富有同情心的回應可以緩解人在面對壓力時的反應,降低血壓,增強信任感。當員工置身於富有同情心的企業文化時,會增強對組織的情感投入,提高生產力、工作質量和參與度。
後續行動。你在談話之後採取的行動也很重要。例如,一項針對銀行員工傾聽行為的研究表明,員工是否有被聽見的感覺,不僅取決於傾聽者在談話過程中的反應,還取決於談話之外,以及在接下來的幾周和幾個月裡發生的事情。採取行動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種,從跟進你聽到的意見,到對業務做出具體改變等等。
認可員工,讓他們感到不可或缺
一旦你徹底地看見員工並聽到了他們的聲音,就可以透過指出員工產生的獨特影響,肯定他們的價值。認可他人不是簡單地感謝他們的所作所為;而是要讓他們看到自己的獨特之處。你還可以透過具體的例子,讓員工意識到人們對他們的依賴,抑或是他們工作的不可或缺,從而幫助他們意識到自己的重要性。
讓員工知道自己的天賦所在。人們從與他人的比較中感知自己的獨特性。在1977年的一項開創性研究中,心理學家告訴參與者,他們將收到一份性格測試的反饋意見。每位參與者都被私下給予了相同的分數,但其中半數人還獲得了一個差值分,指出他們的測試結果相對於同儕的獨特程度。最終,相較於沒獲知差值分的人,那些被告知自己獨特性的參與者,表現出了更高的滿意度和更積極的自我認知。
為了肯定員工的重要性,可以考慮從他們的優勢、目標、視角和智慧切入。優勢指的是人們喜歡做,並且擅長做的事情;目標是一個人想在世界上做出的貢獻;視角是人們看待世界的方式;智慧是他們從生活中學到的東西。透過指出這些天賦,展示它們的影響,並予以培養,你可以幫助員工收穫重要感
講述與重要性有關的故事。我們的工作會產生哪些後續影響,自己往往很難想象,那些與終端使用者或客戶有幾步距離的角色,更是如此。要提醒員工他們的確產生了影響力,辦法之一就是收集和分享真實、具體的個人故事。
組織心理學家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的研究表明,僅僅是聽到一個關於自己的工作如何使他人受益的真實故事,就可以將工作動力提高400%以上。因此,你可以確立一個收集重要感故事的流程,並定期分享這些故事,無論它們是來自客戶、使用者,還是來自同行、同事。
讓員工知道自己不可或缺。要讓員工有被需要的感覺,一種方式是向他們指出即便是手頭上的小任務,也對大目標至關重要。
據說,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John F. Kennedy)曾經向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一位清潔工提問:你在這裡的工作是什麼?清潔工回答:我在幫助人類登上月球。這個故事可能是杜撰的,即便如此,這依然能體現出NASA有意向所有參與登月任務的人(包括分散各地的約30萬名合同工)展示,他們的工作對實現最終目標有多重要。
培養“重要感”需要拓展技能
最近,全球最大的零售商品銷售公司之一,請我協助最佳化其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雖然該公司的高管能熟練背誦他們為種種任務(如店面陳列)設定的能力要求、培訓系統和評價框架,但當我問及主管需要掌握哪些技能,來確保員工知道如何為企業創造價值時,這些高管都答不上來。
要在整個組織中推廣本文所描述的日常人際互動的基本技能(這些技能在全球不同文化中都實現了公司及其員工的轉變),需要我們像鍛鍊其他的工作能力一樣,投入充分的關注。這一過程需要四個步驟。
設定正確的意圖並激發動力。當我們開始考慮在組織中重視重要感時,很容易將員工視為實現生產力、利潤、成功等目的的手段。但當員工成為造就成功的零件時,他們在我們眼中就不再是活生生的人了。真正能營造重要感的領導者,會將人視為有價值的目的本身,視員工為擁有生動、複雜和重要生活的人。
當你在整個組織中培養重要感時,務必記得,讓員工意識到自己有多重要,會提高他們的參與度、降低流動率和減少倦怠感,但你不應將重要感作為實現這些的手段。你之所以重視重要感,是因為告訴別人他們很重要可以滿足人類對尊嚴的基本渴望,以及人類對被看見、傾聽和重視的根本需求。這種區別看起來可能很微妙,但理解和內化它應該是這個過程的根本,只有這樣,你的努力才更有可能取得成功,而不是招致員工的冷嘲熱諷。
設定正確的意圖後,你需要打造一個情感錨點來激發動力。如果你沒有讓員工切身感受到重要感能給生活帶來多大不同,他們就不太可能接受這個想法,而會將其視為另一種形式主義的倡議。在實踐中,我與一組領導者進行的第一個練習,就是讓他們回答這些問題:你什麼時候最能感到自己對他人很重要?感覺如何?那個人說了什麼,做了什麼?那個人用了什麼方法?(更多詳細資訊,請參閱“‘重要感工具包)。由此產生的對話具有強大威力,領導者會備受啟發,認為培養他人的重要感很有價值,並認識到這樣做需要學習相應的技能。
圖片來源:《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
開發並練習相關技能。這一過程的關鍵,是確定必要的技能並建立相應的練習要求。你所選擇的技能應確保員工能因此感到被注意、被認可、被需要,同時也必須適合你的組織。思考一下,本文描述的哪些能力是領導者最需要發展的。最終,你的組織可以形成一份領導力行為清單,用以明確領導者在日常工作中應如何表現,或者編寫一本更全面的指南,系統闡述公司在培養員工被重視方面的理念與方法。
衡量重要感如果沒有衡量和問責機制,就不會有切實的技能改進。不過,在評估領導者在關注、認可和需要他人的能力時,我們面臨著一個挑戰,人們往往傾向於高估自己的努力。以下,我將推薦兩種方法,幫助組織和領導者更準確地瞭解精進方向:
→ 自我評估。我建議至少每季度在團隊中開展一次自評,這樣才有機會進行同伴輔導(參見“‘重要感工具包中的給領導的重要感自我評估)。
→ 團隊評估。然而,自我評估還不夠,因為即使面對具體、事實性的問題,我們也往往寬於待己。基於相同的行為,你還應要求團隊對他們的領導進行評分(例如,我會記得並詢問他人工作和生活的細節變成我的領導會記得並詢問他人工作和生活的細節)。
最佳化環境。坦率地說,許多組織本身會讓領導者很難去培養員工的被重視感。在一個對每一分鐘都嚴格監控的配送中心,領導幾乎不可能抽出時間去表達關心。即便在一些有條件表達欣賞的組織中,這種行為往往也只是偶發的——因為組織並沒有明確要求。
正式或非正式的獎勵機制對人類行為具有強大的引導作用。如果我們認可、鼓勵和提倡關心員工的行為,我們就會得到更多關心員工的領導。組織要打造重要感文化,在獎勵和提拔領導者時,判斷依據就不再是領導讓員工完成的任務數量,而應開始關注領導讓員工感覺如何。不要獎勵和提拔薄待他人的高績效人員。要獎勵、培養和提拔的,是那些績效良好,同時在評估中能給予他人尊重、包容認可和尊嚴的領導者。
詩人艾略特(T.S. Eliot)曾寫道:所謂活著,是對他人而言具有重要意義。在組織中,若我們能夠真誠地看見、傾聽、認可彼此,並表達我們對彼此的需要和重視,我們所做的將不僅僅是促進連結,我們還將能重新點燃那種相互依存的感覺,讓我們的職場,以及其中每一個人,都重新煥發生機。
關鍵詞:#人才管理
扎克·默丘里奧(Zach Mercurio)| 文
扎克·默丘里奧是科羅拉多州立大學意義與目標中心的高階榮譽研究員,專注於目標明確的領導力和充滿意義的工作。著有《重要感的力量》(The Power of Mattering)(哈佛商業評論出版社,2025年),本文改編自該書。
趙為易 | 譯校  廖琦菁 | 編輯
本文選自《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2025年6月刊。
推薦閱讀

《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 聯絡方式
投稿、廣告、內容和商務合作
↓點選閱讀原文進入哈評中文網,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