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機器人智慧建造,天凜獲得數千萬級別融資|早起看早期

建築行業進入機器人時代。
葉丹璇
編輯袁斯來
來源|硬氪(ID:south_36kr)
封面來源企業官網
硬氪獲悉,近日,機器人智慧建造服務商廣東天凜高新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天凜)完成數千萬元級別天使輪融資,由啟賦資本獨家領投。本輪融資資金將主要用於市場開拓、產能擴張和AISSGF系統的技術迭代。
天凜成立於2019年,專注於創研機器人和人工智慧技術,智慧建造工業級建築產品的整體解決方案。
業務涵蓋建築新材料、機器人移動產線、人工智慧系統服務等,覆蓋建造全流程。公司創始人孫軍於2017年推出了變革行業的SSGF建造體系,並再次帶領團隊引入機器人及人工智慧技術,迭代為機器人智慧建造AISSGF系統。
提高各建造環節的精度和效率是全球建築業始終致力於解決的問題。傳統施工流程中,澆築混凝土牆面時,通常會在建築安裝木質支模和骨架,這一環節需要工人有豐富的現場經驗和施工經驗,耗時長,安裝難度高。更重要的是,在混凝土澆築的過程中,由於木頭材質剛性有限,同時受空氣溼度影響大,木模本身會產生形變。因此,混凝土澆築成型後,牆面通常與施工圖紙要求的平整度有較大誤差。
在傳統施工流程中,受到模具、材料和人力施工誤差等多重影響,牆面平整度通常不盡人意,必須用抹面砂漿塗抹在牆體表面來進行抹灰“整形”。天凜創始人孫軍告訴硬氪,抹灰工序始終是行業內無法解決的痛點,僅抹灰這一環節造成的牆體精度誤差就可以高達20-40mm。
另外,由於抹面砂漿和牆體的材質不同,在長時間的使用中,兩種固體材料之間的縫隙會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從而導致抹面砂漿層膨脹開裂,不僅影響質量,也導致建築內牆的維護成本高居不下。
針對這些行業痛點,天凜研發了AISSGF系統的首發產品牆體建造智慧系統,搭配自研的速凝建築新材料,機器人移動產線透過演算法驅動的全感測定位,能夠一鍵精準定位牆面位置,並透過自動澆築升降技術,智慧建造一體成型的內牆,直接省去了抹灰這一工序。孫軍向硬氪透露,經測算,該系統能夠在10分鐘以內實現一面牆的建造,不僅規避了人工操作產生的各環節誤差,而且節省了90%人工成本。
同時,裝置的自動製漿系統的出漿效率能夠達到120-200L/分鐘,尾料回收系統實現固體廢物率為0。這意味著,天凜AISSGF系統的應用,可以實現少人甚至無人化自動建造。
值得注意的是,天凜自研的速凝建築新材料在隔音、防火、耐水、承重等效能指標上,都顯著優於現有通用建築材料。
商業化方面,目前天凜的AISSGF系統服務已在珠海華髮、港昌集團、昕樾集團等行業知名開發商處透過驗證,並已與其中一家開發商達成商業合作。
技術團隊方面,創始人孫軍擁有30多年建築行業經驗,曾參與制定國內多項建築標準。CSO吳宗澤系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國家創新人才推進計劃”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擔任視覺資訊處理與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工業視覺應用首席科學家。技術負責人吳嘉寧系清華大學博士,佐治亞理工學院博士後研究員。團隊在力學、材料、演算法、機械領域的技術專家均有超過10年的從業經驗。
投資人觀點:
啟賦資本投資總監闕宇涵表示:之前市面上所有建築機器人創業公司本質上沿用的是工業機器人的產品邏輯,在不改變傳統施工工藝路徑的情況下,引入機器人作業完成某個單點施工環節的人工替代。但與大部分製造業工廠場景相比,建築工地的非標程度是遠遠更高的,各類環境干擾、突發因素相當不可控,直接導致實驗室中模擬的機器替人效率在現場施工中大打折扣。
而天凜則直接跳脫出了傳統思維禁錮,創新性的改變了傳統牆體建造的材料選擇和底層工藝邏輯,形成了一套全新的牆體建造方法論。這需要對於行業有極其深刻的洞察和理解,並結合第一性原理形成兼顧質量、效率、價效比的綜合解決方案才有可能實現,門檻非常高。創始人孫軍在萬科、碧桂園期間曾經創新性地提出了SSGF建造體系,深刻改造過建築行業,這也是我們投資的信心來源。
點選關鍵詞,檢視最近的早起看早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