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城建築設計新作|統合綜效指引下的溫州科創中心設計

怕錯過好文章?快把我們設為星標👆

總體鳥瞰圖 ©QCAD
濱湖透檢視 ©QCAD

濱湖夜景透檢視 ©QCAD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 AT建築技藝

溫州南部新區科創中心
緣起
專案位於甌海南部新區核心區,是溫州都市圈的科教創新中心,東鄰三垟溼地,南眺鳳凰山,周邊水系遍佈,是典型的山水公園城市格局。
上位規劃中內灣、金竹綠廊斜向貫穿用地,東南抵達南湖灣,西北銜接城市河道。設計中如何巧借城市綠廊將優越的景觀發揮出最大價值成了我們創作的核心關注點。
盤點周邊15分鐘步行生活圈的公共服務設施現狀,我們發現公共文化設施相對短缺,因此設計中以功能織補、開放共享為理念,在科創中心配置公共人文藝術場所,讓科創與藝術相互交融,併為市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務。
核心立意
城市綠芯 活力引擎
在城市層面,我們將專案打造為南部新區核心區的城市綠芯;在園區內部,透過立體綠化形成頗具吸引力的向芯公園。城市綠芯透過城市綠廊與周邊景觀實現串聯,作為核心區首開專案對城區起到了介入與連線的作用,重塑城市空間結構與藍綠網體系,未來專案將成為南部新區的活力引擎。
綠芯廣場半鳥瞰圖 ©QCAD
多維共享 立體聯通
設定城市綠芯、下沉廣場、開放街巷,二層連廊等空間,增強園區的開放性與吸引力,讓一、二層裙房的公共文化設施更好的服務城市;透過環形坡道可直達三層的生態共享環,共享環串聯各棟單體,環繞其佈置管理、會議、培訓、健身等公共功能,營造第二層級開放空間服務園區企業;透過以上設計方式塑造了一個“多維共享,立體聯通”的場所空間。

綠芯廣場透檢視 ©QCAD

科創人文 活力多元
在一、二層設定文化館、展示館、城市書房、社群美術館等公共文化設施,既起到了城市功能織補的作用,又豐富了園區業態種類,將科創與人文相疊合,打造有文化、有活力、有溫度的人文藝術情感型科創中心,創新複合的業態確保後續可持續運營。

西北角入口透檢視 ©QCAD

一體化設計體系的梳理
本專案在“全專業思維、精細化設計”的指引下,採用一體化設計方法;讓幕牆顧問、燈光顧問、景觀顧問、裝飾顧問等緊密圍繞在建築師周圍,專案設計以綜合團隊作戰,各個專業緊密配合與協同;最終實現了專案統合綜效的整體目標。
幕牆設計亮點
本專案透過設計流程創新,實現了立面的精細化設計目標。在建築初步設計完成前,前置考慮幕牆與泛光設計,幕牆各系統按1:30的比例進行詳圖設計,並將泛光設計一起協同考慮;最後將這些幕牆系統細節設計融入到建築立面設計中。
透過系統分色圖對幕牆系統進行拆解,主要分為塔樓幕牆系統(8種主要型別)、裙樓幕牆系統(6種主要型別)和其他特殊幕牆系統(8種主要型別)。其中塔樓A1/A2/A7/A8系統、裙房B1/B2/B3系統、特殊幕牆系統的科技秀場/環形坡道下傘狀柱/綠軸入口巨柱是最主要的立面系統,下文展開介紹一下。
A1系統(塔樓單元式幕牆①)
設計要點:
1)幕牆開啟方式
2)幕牆工藝選型
3)幕牆泛光一體化設計
4)室內外一體化效果控制。
深化設計
隱藏式開啟扇:開啟扇藏在穿孔板後面,不影響幕牆外立面顏值。
單元式幕牆:組裝精度高,安裝速度快、施工週期短,防雨水、空氣滲漏,抗震能力強。
隱藏式燈光設計:泛光與幕牆設計同步,將燈具藏於豎向鋁合金構件凹槽內,白天對立面效果幾乎無影響。
室內欄杆樣式:綜合考慮當地規範、造價和室內外效果,確定了橫向鋁合金欄杆的方式。
A2系統(塔樓單元式幕牆②)
設計要點:
1)還原概念方案“視窗面”乾淨的立面效果
2)幕牆泛光一體化設計。
深化設計:
節點細化:橫明豎隱,明框採用隱蔽的小扣蓋,儘量弱化橫向線條
幕牆泛光一體化:與泛光設計師進行深入討論後,將燈具藏在豎向膠縫裡,透過不斷最佳化節點設計將膠縫尺寸控制至最小。
A7系統(主入口雨棚)
設計要點:
1)雨棚懸挑盡量大
2)入口處整體要顯得輕巧
3)幕牆泛光一體化設計
深化設計:
結構設計:雨篷由建築結構梁挑出鋼結構,根部承重得到加強,使雨棚挑出深度達5m,寬度約12m。
節點細化:雨棚從根部向端部逐漸減薄至300mm,在視覺上顯得更輕盈。入口玻璃門處,將承重的鋼方管置於門內,外側為窄框,保證了入口處視覺效果精緻乾淨。
幕牆泛光一體化:節點細化過程中,在雨棚側邊及吊頂設計了凹槽用來隱藏泛光燈具,做到見光不見燈。
A8系統(塔樓主入口門廳幕牆)
設計要點:
1)此處幕牆位於專案綠軸入口處,作為塔樓展示面,需重點打造
2)大尺寸玻璃幕牆立柱的尺寸控制
深化設計:
玻璃寬度:1.4m寬玻璃分隔,幕牆效果更通透,且與8.4m柱網有對縫關係。
節點設計:T型鋼立柱設計,視覺上更輕巧精緻。
B1系統(裙樓3F以上窗牆體系)
設計要點:
1)既保證概念方案效果,又平衡整體單方造價在合理範圍內
2)既能有開啟扇通風,又弱化開啟扇對外立面效果的影響
深化設計:
幕牆體系:該標準段採用窗牆體系,造價較低。
節點細化:設定內倒開啟扇,保證通風效果;將開啟扇設定在欄杆高度以下,利用層間挑簷的設計,規避沿街人視角度開啟扇對外立面顏值的不利影響。
B2系統(裙樓1/2F幕牆)
設計要點:
1)幕牆分隔與柱網的對縫關係
2)扣蓋形式
3)廣告位考慮
深化設計:
玻璃寬度:1.4m寬玻璃分隔,與柱網有對縫關係,且單塊玻璃面積控制在5㎡左右,造價相對合理
節點設計:豎明橫隱的立面形式,豎向淺色小扣蓋U型凹槽的設計,使豎向分隔視覺上顯得更細長與精緻。
廣告位設計:廣告位處的玻璃採用背貼彩釉條的中空夾膠玻璃,內側為可拆卸鋁板,形成統一的沿街商業形象。招商後撕掉玻璃背貼的彩釉條,店招做在玻璃後,形成通長店招燈箱。
B3系統(裙樓展示視窗幕牆)
設計要點:
1)裙樓西北、東南角,是園區最主要的兩個街角展示面
2)東南角光電玻璃如何與普通玻璃融為一體
深化設計:
幕牆選型:豎隱橫明小扣蓋方案,視窗面更通透。
節點細化:玻璃分格採用2950*1550mm的尺寸比較經濟,又能保證效果,背面構件橫豎都採用T型鋼加強強度。為了讓光電玻璃視覺展示效果更佳,該區域採用全隱框幕牆。
特殊幕牆系統①(科技秀場)
設計要點:
1)秀場屋頂作為園區視覺中心,需重點設計
2)屋面有10%的坡度,需考慮極端天氣情況下的屋面排水
3)秀場的泛光設計,是把人流吸引進入中心廣場的關鍵
深化設計:
第五立面設計:採用雙層屋面系統,上層為開縫鋁複合板(透水)做裝飾面層,下層為鋁鎂錳直立縫鎖邊屋面做防水層,開縫分為32mm、8mm兩種縫,大開縫營造菱形排布序列感,小開縫為鋁板合理分格尺寸。
排水設計:採用外天溝設計,將天溝置於玻璃幕牆和裝飾鋁格柵之間;在極端天氣情況下,瞬時雨量過大,天溝雨水溢流不會倒灌入室內。
幕牆泛光一體化:將泛光燈具藏於外立面格柵構件中,採用RGB動態數字媒體屏技術,可打造裸眼燈光秀場景,讓秀場在夜晚成為聚攏人氣的視覺焦點。
特殊幕牆系統②(環形坡道下傘狀柱)
設計要點:
1)傘狀柱頭的造型設計
2)傘狀柱頭與坡道底板的交接
3)柱身拼接縫的美觀性
深化設計:
傘狀柱頭:為提升坡道下支撐柱的設計感與趣味性,將柱頭包成傘狀造型。傘狀柱頭規整為3個標準段,減小採購、施工難度;柱頭採用不鏽鋼蜂窩板,既保證強度要求又能達到設計效果。
脫開縫交接:傘狀柱頭的弧形鋁板與坡道底板脫開80mm距離,在內退的陰角面交接,讓施工有可調節的冗餘誤差。
密拼縫設計:柱身直段部分採用不鏽鋼外包,從而實現“髮絲”級的密拼效果,綜合效果與成本的考量,三米以下采用2.0mm厚不鏽鋼以防衝擊撞擊,三米以上採用1.2mm厚不鏽鋼。
特殊幕牆系統③(綠軸入口巨柱)
設計要點:
1)綠軸入口巨柱作為結構支撐的同時,需重點考慮其造型設計
2)巨柱形成的架空空間,如何成為吸引人氣的城市公共空間
深化設計:
視覺衝擊力:透過開縫密拼鋁板做法,包裹出“上大下小”的雙曲面巨柱形象,採用跳色的玫瑰金色,打造綠軸入口處視覺焦點空間。
幕牆泛光一體化:在吊頂及巨柱上部,採用漸變穿孔鋁板,內藏泛光燈具投射光經內襯的不鏽鋼水波紋板反射,在夜晚能創造出夢幻的星空頂效果。
景觀設計亮點
兩端入口禮儀廣場利用強標識性節點塑造,增強空間識別性與記憶點。斜向的景觀綠軸與內灣–“金竹綠廊”相呼應,同時運用靈動的曲線鋪裝肌理引導人流向“綠芯”匯聚,完美契合建築室外立體動線路徑,刻意模糊景觀與底層商業邊界。自然開闢出一個高度互動的多功能城市空間(一個將生活、工作、文化、商業、休閒和自然生態融為一體的空間)。
綠芯廣場鳥瞰圖 ©QCAD
利用多重手法結合不同空間需求,依次打造下沉廣場、地面、環廊、分層露臺、塔樓及屋頂景觀。營造多維、立體、層疊的生態辦公休閒體驗,精心雕琢城市第五立面,為日常工作社交和各類活動提供了理想的生態化、景觀化場所。

下沉廣場透檢視 ©QCAD

東北角下沉庭院透檢視 ©QCAD

專案內打造三處特色景觀水景空間,分別運用靜水面、音樂噴泉、跌水牆結合霧森三種水景營造方式,同時結合亮化燈光及背景音樂系統,演繹出高品質、高品位融精緻辦公、生活理念於一體的空間場域。
裝修設計亮點
在室內設計中,空間美學來源於對環境和文化的深度挖掘與融合。本次設計的靈感來源於建築形態的折線構成感與自然溼地景觀中波光瀲灩的水波紋曲線,透過這兩種設計元素的巧妙結合,旨在創造出既具有現代科技感又不失地方文化韻味的室內空間。
在本次設計中,透過元素的重組、衍變,不僅在視覺上打破了空間的單調,還為室內帶來了強烈的現代感和科技感,塑造簡潔有力的形象。透過線條與造型的精心佈置,無論是牆面、天花板還是地面,都呈現出一種動態的視覺效果,增強了空間的層次感和進深感。

1#2#門廳效果圖 ©QCAD

1#2#電梯廳效果圖 ©QCAD

在室內設計的深化過程中,我們特別注重細節的處理,以確保整體設計的連貫性和一致性。在塔樓門廳空間,透過精心設計的吊頂、幕牆和對縫處理,確保室內與室外空間的視覺連貫性,形成一個和諧統一的空間體系。

3#門廳綜合天花圖 ©QCAD

5#門廳綜合天花圖 ©QCAD

在科技秀場空間中,將室內吊頂與結構、梁、裝置、幕牆等進行統籌設計,打破傳統先建築後裝修的設計流程,吊頂與結構、梁、裝置、幕牆等各個部分無縫對接,形成統一的視覺效果,將數理化的結構構件、幕牆杆件暴露在展廳空間中,結構成就建築之美,形成具有韻律感與藝術性的空間效果。

科技秀場室內效果圖 ©QCAD

在地下室門廳的設計中,入口處的地面和頂棚是至關重要的設計元素,它們不僅影響著空間的視覺效果,還承擔著引導人流的重要功能。透過在造型、燈光和色彩上進行巧妙設計,可以有效地加強視覺引導效果,在地下室打造具有昭示性的入口空間形象。

地下門廳效果圖 ©QCAD

地下門廳室內效果圖 ©QCAD

標識設計
標識設計以專案建築外形為靈感,以山水城市為概念、連線貫通的屬性為設計元素,呈迴圈連線的形態,寓意著專案在南部新區核心區將起到一個非常重要介入與連線的作用。
標識設計效果示意(專案案名"綠芯國際"為暫定名,最終案名以後續確定為準) ©QCAD
戶外導視風格整體以智慧之環為造型基礎,顏色以白色為主,區域性細節以溫州市花山茶花作為點綴,打造年輕、簡約、現代、品質的導視氣質。
室內導視風格整體以半透明有機玻璃三維雕刻,還原室內空間極簡大氣的風格,部分割槽域結合了光源輔助,形成大氣、融合、時尚、雅緻的導視風格。
結語
目前專案正在快速建設推進中,主體工程裙房部分已經結頂,設計團隊與參建各方緊密配合,力爭為甌海南部新區樹立一個標誌性工程。

施工現場 ©QCAD

反思整個專案設計的全過程,我們為當初的那些死磕、堅持而感動,也為那些恰到好處的精緻表達而興奮。希望在大家的不懈的努力下,最終能夠實現“高品質建築”的設計追求。

綠芯廣場透檢視 ©QCAD

· 技術圖紙 ·

總平面圖

專案資訊
專案名稱:溫州南部新區科創中心建設工程
專案地點:浙江溫州
總建築面積:173 519.30m²
設計單位:杭州千城建築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開工時間:2024.8.20
預計竣工時間:2027.2.20
方案主創:孫勇、楊海艇、姜海傑、李照南、馬雲輝、周澳、張秋月、趙詩雯、滕松
專案負責人:孫勇、姜海傑
建築設計:呂曉剛、楊海艇、徐誠、唐韻文、周安柳、王書詞 
結構設計:周升、程澤鋒、杜鴻科、陳江平、汪彥平、許倩、朱立偉、姚永江
給排水設計:李履輝、何紀偉、餘佳睿、孫二傑
暖通設計:過鳳嬌、陳志鋒
電氣設計:張秀軍、陳明賢、陳誠、張瑞清
智慧化設計:夏世員
景觀設計:陳新、相霜、謝翊、喻科平
裝修設計:歐陽武、路瑤、焦宇
幕牆設計:桂祖寶、吳坤、張樂、任小杜、李華

泛光設計:周軍、陳巖

標識設計:王海林、任琰珠、吳佳鑫
聲學設計:張棟、王東
水景設計:沈涵益
BIM設計:杜澤杭、湯超、餘超林、曹嘉穎
綠建設計:鄒滔、賀文濤
基坑設計:顧偉斌
業主方:溫州市甌海中心區建設中心、溫州市高教新區建設中心
施工方:溫州市東風建築工程公司
監理方:浙江金譽工程諮詢有限公司
勘察方:溫州天然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發文編輯|Xinmiao
稽核編輯|Yibo
主編 | Sherry Li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