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三年,BBC記者在俄羅斯街頭採訪

本文摘自BBC網站,作者為史蒂夫·羅森伯格
開車進入特維爾,我首先注意到的是士兵。
到處都有!廣告牌上、建築物側面、公交車站上、肖像上寫著“俄羅斯英雄”幾個字。手持卡拉什尼科夫步槍計程車兵海報鼓勵公眾“熱愛俄羅斯、為俄羅斯感到自豪並保衛俄羅斯”。
換句話說,就是報名參軍前往烏克蘭作戰。在全面入侵鄰國三年後,俄羅斯正在尋找新兵。
儘管城鎮周圍都是軍事景象,但如果你住在特維爾,你還是可以說服自己生活很正常,前線距離這裡數百英里。
“看看周圍,”當地教師米哈伊爾告訴我,“汽車駛過,所有商店都開著。沒有炮彈從任何地方落下,我們並不驚慌。我們聽不到任何警報聲,我們也沒有跑向任何疏散點。”
對於許多俄羅斯人來說,他們對烏克蘭的入侵——克里姆林宮仍稱之為“特殊軍事行動”——是他們只在電視螢幕上看到的事情。
但對於像安娜這樣的人來說,這更加真實。
“我認識很多去打仗的人,”當我們在街上聊天時,安娜說道。
“有些人再也沒有回家,我希望戰爭儘快結束。”
唐納德·特朗普聲稱這也是他想要的。特朗普政府沒有邀請烏克蘭參加談判,而是已經與俄羅斯領導人進行了直接會談。
俄羅斯人如何看待美國總統及其對莫斯科的提議?
“特朗普是一匹黑馬,”安娜相信,“我不確定對他有什麼期待。”
“我們希望烏克蘭徹底投降。”
我在特維爾採訪的一些人重複了他們過去三年在國家電視臺聽到的官方說法:他們的國家不是侵略者,俄羅斯正在保衛烏克蘭的俄羅斯人和俄語使用者,並且正在解放而不是佔領領土。
這並不意味著整個俄羅斯社會都接受這種替代現實。
“在一個社會里,人們總是喜歡成為主流,”newtimes.ru 和 Novaya Gazeta 的專欄作家 Andrei Kolesnikov 認為,“如果主流支援戰爭,而電視上說我們與西方交戰,普通公民也會這樣想,不去想細節更容易。你想和平生活,那麼為什麼不加入大多數人呢?
“一些研究人員稱之為胎兒姿勢。當你在這個無法解釋的世界裡為自己辯護時,你看起來就像一個嬰兒。你說:‘我無法向自己解釋發生了什麼,我相信你,你可以用語言來教育我,我會接受的。’這在所有這類社會中都很常見:有點專制,有點極權。”
拉里薩和她的丈夫瓦列裡欣然接受官方的說法。
“我們全都支援這項特別軍事行動,”拉里薩告訴我。“我們準備自願前往那裡!”
顯然,他們還沒有。
“我們希望(俄羅斯)取得勝利,我們希望烏克蘭徹底投降。”
警察來了。他們接到電話,說“一些拿著相機的可疑人員”正在特維爾附近活動。他們說的就是我們。
他們很有禮貌,但想知道我們來這裡的原因。他們向我們的司機詢問了情況,他們檢查了我們的車輛,他們要求我正式解釋我們來這裡的原因。我告訴他們,我們是在莫斯科以外的地方觀察氣氛。我們出示了符合要求的檔案。
當我們與警察交談時,俄羅斯國家電視臺的攝製組已經趕到並開始拍攝我們。
“我們只是路過,”記者說,“就發現了警察,也認出了你。你能告訴我發生了什麼事嗎?”
“我不知道,”我回答道。“也許你可以告訴我們?”
“你在拍什麼?”
“我們一直在和街上的人們交談,”我說,“我認為我們可以這麼做。”
“是的,在我們國家我們有言論自由,”記者回答道,“也許警察只是想幫助你?聽到西方電視臺散佈俄羅斯沒有言論自由的假新聞真是令人不快。你可以自由地與人們交談,沒有人會妨礙你。”
“除了你,”我指出,“還有站在我們車旁邊的警察。”
此次事件持續了大約一個小時,其實並不令人意外。三年的戰爭加劇了俄羅斯國內對西方的懷疑,美俄關係緩和的早期跡象尚未改變這一現狀。
透過與特維爾民眾的交談可以清楚地得知,俄羅斯人希望戰爭結束能帶來經濟緩解。
“現在我最需要的東西的價格都漲得太高了,”尤利婭一邊哄著嬰兒車裡的寶寶入睡,一邊說道,“比如土豆和洋蔥的價格,我真切感受到了。”
但米哈伊爾老師並不認為唐納德·特朗普有任何維護和平的策略。
“不幸的是,特朗普沒有任何計劃,”米哈伊爾認為。“他是個即興者,他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我同情他。我很高興他贏了,但談到這件事,我們都一無所知,特朗普自己也一無所知。”
素材來源官方媒體/網路新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