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今天發文揭示:特朗普最近透過強化與海灣國家的關係,釋放出美國中東戰略重心可能轉向的訊號,間接削弱了以色列的傳統地位。下面是文章正文,發上來僅供大家參考借鑑,立場不同,請注意甄別。#特朗普中東行#以色列#美國外交轉向#美以關係
在剛剛結束的中東之行中,特朗普透過對海灣國家的高調訪問,明顯提升了這些阿拉伯盟友的地位,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國與以色列之間長期以來的特殊關係。儘管這種調整可能是出於戰術考量而非根本性的政策轉變,但它仍然引發了外界對美以關係走向的廣泛關注。
在此次為期四天的訪問中,特朗普專程造訪沙特、卡達和阿聯酋,卻刻意繞過了以色列和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過去幾個月,兩人的關係日趨冷淡。更早之前,特朗普政府便在未與以方充分協調的情況下,與哈馬斯單方面達成協議,促成了一名美籍人質在加沙獲釋。這一系列動作使以色列感到措手不及,也凸顯出兩國在中東事務上的不協調。
這一做法也反映出特朗普與前任總統拜登在中東政策上的差異。拜登執政時期,曾多次努力修復與沙特的緊張關係,同時與內塔尼亞胡反覆磋商,試圖透過外交手段推動加沙停火,儘管多數努力最終無果。相比之下,特朗普似乎更加果斷地將外交重心轉向了波斯灣國家。
不過,特朗普的這一轉變究竟只是戰術性調整,還是對中東戰略的根本再定位,目前仍未可知。儘管特朗普此行冷落了以色列,但美國仍是以色列最重要的軍事盟友和武器供應國。在國會層面,儘管以色列因加沙戰爭遭遇批評,但其在美國政壇的影響力依舊強大。
事實上,特朗普與內塔尼亞胡的關係一直帶有戒心。有訊息稱,特朗普至今未能釋懷內塔尼亞胡在2020年美國大選後第一時間向拜登表示祝賀的舉動。不過,有分析指出,兩人當前的分歧更多是出於特朗普自身政治議程的需要,而非對以色列政策的長期偏離。
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的中東問題專家史蒂文·庫克表示,美以之間的矛盾確實存在,但“外界對以色列未被納入行程的反應過度了”。他指出,特朗普與內塔尼亞胡已經會面兩次,兩國高層依然保持密切溝通。
對阿拉伯國家來說,即便是這種階段性的“傾斜”也極具象徵意義。科威特大學的海灣事務專家巴德爾·薩伊夫認為,特朗普此行打破了“通往華盛頓必須經由以色列”的舊觀念,讓海灣國家看到了直接接觸美國最高領導層的可能。
特朗普政府提名為國務院中東事務最高官員的喬爾·雷本在參議院聽證會上也表示,海灣國家正在成為“優先合作伙伴”。他指出,特朗普此次訪問說明,美國是時候將與海灣國家的關係從以安全為核心,拓展到更廣泛的經濟領域。
然而,現實依舊複雜。特朗普剛離開沙特,沙特外交部便發表宣告強烈譴責以色列在加沙的軍事行動,稱其為“對巴勒斯坦人民的反覆襲擊”。這提醒人們,即便表面上氣氛熱絡,中東地區的根本矛盾依然棘手。
在這次訪問中,特朗普幾乎未提加沙問題,而是沉浸在鋪張豪華的歡迎儀式中。阿聯酋等產油國不僅邀請他參觀富麗堂皇的清真寺和宮殿,還承諾投入數萬億美元對美投資,組織豪華商界聚會、駱駝馬隊歡迎儀式,並用美國國旗點亮迪拜世界第一高樓等地標建築,盛況空前。特朗普也一改以往美國政府慣常對阿拉伯國家提出“人權”批評的口吻,稱“阿拉伯人不需要西方人教你們該怎麼生活”。

週四在阿布扎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總統謝赫·穆罕默德·本·扎耶德·阿勒納哈揚會見特朗普。照片:GIUSEPPE CACACE/AGENCE FRANCE-PRESSE/GETTY IMAGES
其中最賣力的當屬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親自全程陪同特朗普36小時,最後還送其登機。特朗普在利雅得表示,“美沙關係是安全與繁榮的基石,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牢固,我保證,它會一直持續下去”。
他還表達了希望沙特與以色列實現關係正常化的“夢想”,並稱如果沙特實現這一目標,將成為足以重塑整個中東格局的重大外交突破。不過,他也坦言,只要加沙戰爭持續,這一目標短期內難以實現。
當然,阿拉伯國家對美國承諾並不陌生。早在特朗普首任期,他就曾在沙特油田遭伊朗襲擊後誓言報復,但最終取消了軍事打擊,讓沙特極為不滿。因此,這次中東之行是否真能帶來戰略轉變,還需時間驗證。

特朗普在參加了週四與阿聯酋總統舉行的歡迎儀式後離開阿布扎比國際機場。照片:ALTAF QADRI/ASSOCIATED PRESS
有趣的是,如今在中東事務中被邊緣化的,反而是以色列。從今年四月起,特朗普便開始在內塔尼亞胡訪美期間宣佈與伊朗重啟核談,顯然是在外交節奏上繞開以方。儘管特朗普表示願與伊朗達成不擁核協議,但他也威脅稱若談判失敗,不排除對伊朗動武,這與內塔尼亞胡對伊政策基本一致。

週三,卡達軍用噴氣機在特朗普飛機準備在多哈降落時護航。照片:BRENDAN SMIALOWSKI/AGENCE FRANCE-PRESSE/GETTY IMAGES
本月早些時候,特朗普與胡塞武裝達成協議,後者同意停止襲擊美艦,卻不包括以色列目標。在訪問期間,他還應穆罕默德王儲請求,同意放寬對敘利亞的制裁,而以色列方面則始終對敘政府持懷疑態度。
這與特朗普首次就任總統時訪問中東的節奏形成對比。當時,他也是先訪問沙特,然後飛往以色列,會見內塔尼亞胡,並前往耶路撒冷哭牆祈禱,成為首位以在任總統身份進行這一活動的美國領導人。
而這一次,在阿布扎比,特朗普選擇以總統身份首次參觀清真寺——這對於曾經說出“伊斯蘭恨我們”這種言論的他來說,無疑是一種驚人的轉變。

《改革開放的另類風險:大發展的反噬》(點選即可)
語音節目系列
歡迎大家加微信,方便交流。

點選二維碼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