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5月1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抵達沙特利雅得,開啟了其第二任期的首次中東外交之旅。

沙特王儲薩勒曼親自到機場迎接特朗普,所有高規格陣仗一應俱全。
從戰鬥機護航到皇家紫毯,再到王室馬隊,每一處細節都透著對“特殊客人”的重視。
而2022年拜登訪問沙特時,只有一位省長接機,場面冷冷清清。
如此鮮明的對比,令白宮方面非常滿意,親共和黨媒體在報道中還配上了熟悉的“特朗普戰歌”。
美聯社稱之為“給予美國總統的罕見榮譽”。

在雙方會談後不久,白宮便釋出宣告稱,美國和沙特當天簽署了價值近1420億美元的軍售協議,這是兩國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軍售協議。
美國將為沙特提供來自十餘家美國防務企業的尖端作戰裝備及服務,涵蓋五個領域:
空軍升級與太空能力建設;
防空及導彈防禦系統;
海上與海岸安全體系;
邊境安全及陸軍現代化改造;
資訊與通訊系統升級。
再加上經貿、科技領域的投資,該協議總額將超過6000億美元。
訊息傳出後不久,有些人又網上吹“美國贏麻了”、“美國賺麻了”。

這種文章唯一的目的就是為了吹美國,為特朗普的“贏學”出點力。
其實,美國與沙特的關係現在非常古怪。
特朗普還是老套路,他在出訪前就與沙特王儲薩勒曼透過電話,他要求對方在四年內“投資”美國1萬億美元。
但沙特只願意答應6000億美元的投資意向。
美聯社在報道中提到,在通完電話之後,美國國務院就批准向沙特出售1000枚AIM-120C-8型空空導彈,以及50個配套制導系統和相關裝置,總計35億美元。
此事非常離譜。美國方面批准出售某種武器,通常是在簽署合同之後。
這次居然是在合同尚未簽署的情況下,就已經批准了。
說白了,這批空空導彈,在特朗普到來時,沙特買也買,不買也得買,這就叫特朗普交易的藝術。
再說千億美元大單本身。
2017年5月,特朗普首訪沙特,曾高調宣佈1100億美元軍售協議。
但8年過去了,該協議實際執行率僅有9%(約100億美元,有的還是奧巴馬時代留下的舊專案)
大部分專案仍停留在“意向”階段,所謂千億美元大單比“注水牛肉”還要水。
這次特朗普達成的1420億美元軍售協議構成為:
舊單1000億美元+這8年新增的290億美元單子+130億美元。
在290億美元單子當中,還包括波音客機(48億美元)、通用電氣燃氣輪機(142億美元)等非軍事專案。
也就是說,此次真正合同金額為130億美元,其餘只是“舊酒裝新瓶”。
不過,機智的特朗普將一個爛尾大單嫁接到了一個130億美元的新單子上,幷包裝成了一個具有轟動效應的“新合同”,滿足了MAGA們的期望。
沙特也不在乎再多130億美元,只要美國能完成交貨。
問題是,再給美國4年,它也很難履行協議。
特朗普想空手套白狼,以無法完成的軍售協議來換取沙特1萬億美元投資。
薩勒曼又不是傻子,所以,他的對美投資也是意向。
雙方一見面,就開始處處是戲了。

薩勒曼給特朗普備上了最上等的咖啡,但特朗普只是將小杯子放在手裡,一口也不喝。

薩勒曼喝咖啡時,其實卻是在觀察特朗普,這表情比電影裡的內心戲還要到位。

但他就這樣捏著小酒杯,這是要接尿嗎?
他連禮節性地碰一下嘴唇都不願意,非常失禮。
難道他是信不過沙特的安保?還是怕沙特給他下毒?

沙特針對特朗普個人喜好,已做得非常細緻。麥當勞餐車就擺在外面,隨時供應美國總統最愛的漢堡與薯條。

晚宴開始前,王儲更是用高爾夫球車親自載他前往晚宴現場,因為特朗普喜歡坐高爾夫球車。
沙特也沒有就軍售協議做出解釋性宣告,以免讓特朗普難堪,給足了特朗普面子。
但那杯一口未喝的咖啡,比任何親密互動都來得真實,既微妙又尷尬。
美沙關係的關鍵時期
二戰之後,沙特成了美國在中東的戰略基石之一。美國另外兩個盟友是伊朗和以色列。
1979年伊朗變天,美國在伊朗下的本錢賠得一乾二淨。
由於伊朗與沙特敵對,沙特在兩伊戰爭中暗助伊拉克的薩達姆。
同時為了自身安全,沙特加深了與美國的關係。
但由於以色列的存在,沙特無法從美國採購到先進武器(它必須落後以色列武器一代或半代)

所以,沙特在80年代不惜代價採購了“東風”導彈,震懾所有中東國家。
90年代,蘇聯解體,美國發動“海灣戰爭”,打垮了薩達姆的軍事力量。
美國在中東要做的就是平衡沙特與以色列的關係,共同對付伊朗。

2001年,美國911事件爆發。19名劫機犯有13名是沙特國藉,本.拉登更不必說了,甚至連沙特極端派的高官也可能參與了策劃。
但美國為了中東大局,沒有突出沙特,而是去猛打阿富汗和伊拉克。
2015年7月,美沙關係出現重大裂痕,因為美國、中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德國與伊朗達成了《伊朗核協議》,美國準備解除對伊朗的大部分制裁。

沙特公開指責美國背信棄義,2016年4月,奧巴馬跑去向沙特國王深鞠躬,也沒能平息沙特的憤怒。
2016年5月17日,美國國會又通過了《制裁恐怖主義支持者法案》,允許911受害人家屬起訴沙特政府。
這一法案激起了沙特怒火,沙特王室威脅要拋售7500億美元的資產。
就在美沙關係走向惡化之時,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
2017年3月,薩勒曼國王帶著龐大的代表團訪問了中國。
他除了積極響應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之外,還尋求擴大兩國政治和軍事合作,走之前簽了一份650億美元的大單。
2017年5月,特朗普第一次國事訪問就選擇了沙特,美國必須修復美沙關係,否則,它在中東的戰略支撐點將只剩下以色列。

特朗普不講西方價值觀,不講人權,也不講體制,他就是要赤裸裸的利益。
而剛剛成為王儲的小薩勒曼也急需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尤其是大國。
因此,沙特為來訪的特朗普送上了1100美元的軍火大單。
但英國、法國、德國都反對美國的做法,因為歐盟在2016年2月就以“侵犯人權”為由對沙特實施了武器禁運。
盟友不賣沙特武器,特朗普卻拿下了大單,這不是缺德帶冒煙嗎?
而特朗普對歐洲的回應卻是將《伊朗核協議》給撕毀了。
《伊朗核協議》被撕毀,意味著沙特獲得先進美製武器的可能大大增加,但以色列不高興了。
因為作為遜派尼盟主,誰敢保證沙特不會將武器跟其它反以國家“分享”?
在以色列和美國猶太人集團的干涉下,沙特採購的薩德反導系統和4艘護衛艦專案被無限期擱置,而無法履行的專案總共有34個。
F-35戰機更是敏感,猶太人無論如何也不允許特朗普將其交給沙特。
特朗普惹不起以色列和國內猶太集團,再加上國會議員們對以色列的支援。所以,美國只履行了9%的協議金額。
特朗普為了討好以色列,還宣佈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
這讓沙特難以忍受,因為耶路撒冷也是伊斯蘭世界的聖城,作對聖城(麥加、麥地那)守護者,沙特也有責任守護耶路撒冷。
美國在兩個盟友之間陷入了兩難境地。
2018年10月,卡舒吉事件爆發。
民主黨要求特朗普制裁沙特,最終美國是以“無罪推論”放過了沙特。

特朗普給美國國內的解釋是:如果制裁沙特,那麼1100億美元的大單將被中俄搶走。
拜登四年,是美沙關係歷史上最壞的時期。
特朗普回來後,又開始惦記沙特的錢。
沙特維持與美國簽署天價軍售新協議的理由並沒有改變:
一、加強自身在中東的軍力領先優勢。
二、以色列能得到的,它也應當能得到同水平的武器。
三、軍售清單及時交貨。
但美國以上三點都做不到,特朗普也好,拜登也罷,都得罪不起猶太人。
以前,沙特由於在武器裝備方面跟美國捆綁,很容易被美國拿捏。
但在這些年來,沙特與中國關係發展極為順利,雙方在基建、5G等領域的合作不斷強化。
在軍事和安全方面,沙特走向了多元化。
沙特空軍目前以美製F-15、颱風戰機為主力,陸軍裝備了中國PLZ-45自行火炮,防空體系則混搭愛國者、紅旗-9系統,還引進了無人機生產線。
2023年中沙簽訂"藍劍-2023"聯合軍演協議,2024年珠海航展上沙特代表團對殲-35戰機興趣濃厚。
今年中國即將向沙特交付的"沙漠之鷹"聯合預警系統。
殲-10CE,在印巴空戰中已經展示出了它的威力。
中國製造,交付週期穩定,價效比極高。
更重要的是,中國軍售無政治附加條件,也不接受任何人的威脅。
這都是沙特解除與美國軍事捆綁的有利條件。
但認為沙特在短期內就與美國脫鉤是不實現的,它的保護費還要交的,美國的面子也是要給的。
軍火交易不能只算經濟賬,更要算政治賬。
畢竟,美國在中東深耕了幾十年,軍事基地也到處都是。名曰保護,實則威脅。
沙特的變化在中東是有目共睹的,80後有自己的方向,美沙關係很重要,但不再像以前那麼重要。
這四年是美沙關係的關鍵時期,盟友還是路人?主要指標是要看美國能不能兌現責軍售協議。
拋開以色列不說,但即便是美國想全力交貨,但是它能行嗎?好多關鍵原材料還得看別人臉色。
不是我看不起美國,美沙這筆被吹上天的軍火訂單註定會二度爛尾。
問題不在沙特,而在於美國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