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性治療師與她的10000名求助者

十五年來,朱瓊茹的諮詢室接待過形形色色的人,他們被同一件事困擾——“性”問題。
這些人中,有因早洩或勃起障礙而羞於親密的中年男性,有無法克服性交疼痛或陷入性冷淡的女人;有剛滿十八歲的少年,也有結伴而來的銀髮夫妻。
朱瓊茹來自中國臺灣,是一名持證的性治療師,擁有性學和心理學的雙重背景。她的工作,並非“解決性功能問題”那樣簡單。她更像一名有經驗的嚮導,帶領人們穿越由羞恥和誤解織成的迷霧,走出情慾的困境。
找到朱瓊茹時,人們總是焦慮、羞恥、懷疑自己是否“正常”。在諮詢的不同階段,他們學著瞭解性慾、接納自己,也練習尊重伴侶、享受性愛。離開時,他們變得輕盈、自信、煥然一新,有能力經營健康的親密關係。
見過一萬多個故事的不同版本後,朱瓊茹發現,“性的問題比想象中更復雜。它可能和一個人的童年有關,和親密關係中無法說出口的失落有關,也可能和社會如何談論慾望有關。”
要解決每個人遇到的不同問題,朱瓊茹覺得她最應該做的是,教會一個人愛與被愛。
 性治療師朱瓊茹
走進門的人
一位因陰道痙攣而無法進行性生活的女性,終於邁出了尋求幫助的第一步。她在性治療師的工作室外面徘徊、猶豫良久,終於鼓足勇氣見到治療師後,卻在話語尚未出口前,倉皇逃離。
這是電視劇《今夜一起為愛鼓掌》中的一幕,飾演宋青語的陳嘉樺,向她曾經的高中同學、如今的性治療師——楊謹華飾演的張佳晨求助,但她在關鍵時刻退縮了。
這部以性治療師作為女主人公之一的劇集,在籌備過程中曾經到朱瓊茹合作的性健康中心訪談取材。在現實中,像宋青語這樣的問診者有很多。許多人在見到性治療師前,已經走完了從猶豫、掙扎,到忍無可忍、束手無策的心理歷程。朱瓊茹也見過一些客戶,在正式諮詢之前會預約取消再預約再取消
最終走進門的人,寄希望於在性治療師的幫助下,終結自己長久的隱痛。
 電視劇《今夜一起為愛鼓掌》劇照
在中國臺灣,朱瓊茹的來訪者中,男女比例約為73。男性的問題,以早洩、勃起障礙、延遲射精為主;女性則多數面臨性交恐懼、性交疼痛、性冷淡或性高潮障礙。
最初,朱瓊茹的客戶大都由醫院轉介紹而來,排除了生理疾病或器質性障礙後,很多人的性障礙源於“心魔”。
在和客戶面對面交流時,朱瓊茹發現,醫院的環境往往難以包容這些隱秘又脆弱的問題。人們害怕看見熟人,醫院的氛圍也讓他們更為不安。於是,朱瓊茹乾脆創辦了一家獨立的性健康中心。
這裡沒有候診區的消毒水味,沒有金屬器械的冷光,只有低矮的燈、暖色的沙發,以及幾個仿性器官形狀的抱枕,被放在最顯眼的地方,像是對這整個議題的一種輕聲邀請:這裡可以說,這裡歡迎你說。
儘管如此,要讓一個人在幾分鐘內卸下多年積攢的羞恥與恐懼,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建立信任是治療真正開始的前提。這需要足夠溫柔的語調、足夠明確的眼神。更重要的是,性治療師要能夠依靠專業能力,迅速、準確地推斷出對方尚未說出口的關鍵資訊。
朱瓊茹在工作中
在朱瓊茹的印象中,她接診過年紀最小的來訪者是一個十八歲的男孩,小飛。小飛第一次來求診時,戴著棒球帽和口罩,坐立不安,眼神飄忽,反覆確認:這房間隔音好嗎?
朱瓊茹見狀沒有急著開口,她開啟音響,讓舒緩的音樂平穩流淌,接著示意他一同做幾次腹式呼吸。小飛照做了,但他仍然無法描述自己的困擾,始終吞吞吐吐、語焉不詳。最終,在她的建議下,小飛拿起紙筆,把話寫了下來。
我在街上看到穿得漂亮的女生,會興奮。褲子太緊的時候,一摩擦……就控制不住地射精。
這份無法控制的生理反應,令小飛羞愧、恐慌,也令他的生活徹底脫序——他開始不敢出門,不敢看人,更無法集中注意力學習。對這個年紀的孩子而言,身體的背叛比任何考試的失敗都要殘酷。
朱瓊茹知道,這對小飛而言,是一場災難。眼前這位青少年並不是來尋求技巧的,而是在試圖確認:我是不是不正常?
治療,從安撫情緒開始,並且讓他知道“生理反應不是犯罪,恥辱感不是原罪,而這一切是可以被理解、被調整的”。
接下來,小飛接受了認知行為療法的系統訓練。起初,朱瓊茹指導他透過輔具練習,學習更健康、延遲的自慰方式。她設計了一週五到七次的節奏,逐步延長射精時間。當他能穩定控制在三十分鐘以上時,那種潰散的自信開始慢慢拼合、歸位。
小飛的肩膀鬆下來了,說話開始有了眼神接觸。在整個治療中,小飛不僅學會了控制自己的身體,也學會了如何與女生相處,以及怎樣在親密關係中進行溝通。只用了三個月,他擺脫了自己的噩夢。
兩年後,小飛交了人生中第一個女朋友。他給朱瓊茹寄來一封感謝信,裡面寫著“謝謝你讓我相信,我也有獲得幸福的可能。”
一百種症狀
一百個答案
在朱瓊茹十五年的職業生涯中,她的成就感,正是來自於幫助小飛這樣的來訪者,重新獲得對身體和生活的掌控感。
在進入性治療這一領域之前,朱瓊茹曾在中國臺灣疾病管制部門擔任公職,參與性病防治的工作。工作中,她意識到,性病的汙名化十分嚴重,很多感染者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和痛苦。
一次機會,讓朱瓊茹進入臺灣人類性學研究所進修,她這才第一次看見性學的全貌:不僅是病理或衛生,更包括性教育、性諮商與性治療——三個環環相扣的系統。
這段學習經歷,徹底改變了朱瓊茹對這件事的理解。她也覺察到,自己更喜歡和公眾接觸,她更在意那些曾在人群中被忽略的、具體而脆弱的個體。
這次進修結束後,朱瓊茹做了一個相當離經叛道的決定:辭職,轉向治療實踐。她前往美國繼續深造。在那裡,她取得了由美國性學認證協會ACS/WASC頒發的性治療師資格證——一個在當時亞洲地區還很罕見的專業認證。
性治療並不只是教人怎麼做愛,它遠比技巧更復雜。性治療除了能夠處理個體的性功能障礙,也可以幫助曾有性創傷史的人進行心理修復。有些時候,性治療需要延伸到婚姻內部——一個性生活不和諧的問題,背後的成因比想象中更復雜。此時,性治療師更像一位調解者。
我們其實是老師+醫生+心理諮詢師的結合體。朱瓊茹告訴書單SHUDAN,這個角色不只傳授知識,還要穿透知識的表層,去協助人們面對自己的經驗與感受。因為性的問題,從來不止於生理。
有些障礙可以清楚地陳述,但有更多的困難,是來訪者自己也難以識別、說不出口、甚至不願承認的。那些才是問題的癥結——藏在語言之外,緘默的、不自覺的部分。
有些人會把症狀說得輕一些,或者有意略過某些細節。朱瓊茹的工作夥伴,另一位性治療師黃靖芝說。比如,早洩的男人總是傾向於說“我最近才出現這種情況”。
 性治療師黃靖芝
這時候,一個經驗豐富的性治療師必須像偵探一樣——從言語的缺口、神情的變化、迴避的停頓中去捕捉線索,反覆確認、推敲,見招拆招,再結合行為觀察和臨床表現,才能逐漸接近真相。
在黃靖芝的職業生涯中,她曾碰到過一個特別的案例。她記得有一對中年夫妻前來諮詢,希望改善他們已經持續多年的無性婚姻狀態。黃靖芝敏銳地發現,那位丈夫意外地積極,甚至可以說,是過度投入。他訴說自己勃起障礙的困擾,主動表達願意配合治療。
然而,黃靖芝察覺出一種違和感。她處理過不少類似的個案,知道面對性冷淡或勃起障礙時,男性通常表現出更多的迴避、防禦,甚至沉默。這種帶著幾分表演性的合作,讓她起了疑心。尤其當她建議對方接受臨床機器檢測時——那是一種標準化的醫學程式,能夠輔助判斷生理上的勃起功能是否存在障礙——對方立刻拒絕了,理由卻模糊得說不過去。
幾次會談之後,黃靖芝已經有了判斷,這不是一個單純的無性婚姻案例。她的判斷最終得到了印證,後來她得知,這位男士早已有了外遇,他來諮詢只是為了試圖構建一個醫學無解的事實,把自己擺在盡力過但無效的受害者位置,從而順利離開這段婚姻。
一百個人有一百種性問題。朱瓊茹和黃靖芝都這樣認為。即使表面症狀類似,其成因也往往千差萬別——有的是成長經驗造成的羞恥感,有的是伴侶互動模式的失衡,有的則源自長期壓抑後的身體抗議。
這也是為什麼,性治療從來無法標準化,只能一對一展開。這也決定了,培養一個能夠獨立會談的性治療師,非常不易。
十幾年前,當朱瓊茹在美國進修時,性治療在美國已是相對成熟的職業,擁有嚴謹的訓練路徑、完善的倫理體系與穩定的職業網路。而在東亞,情況卻遠不如此。即使在今天,整個亞洲範圍內,真正擁有完整資質和多年臨床經驗的性治療師,仍不足十人。
這樣的反差,與性教育的缺位、東亞社會長期以來對性的集體沉默有關。
不該缺席的性教育
經手了超過一萬例個案之後,朱瓊茹越來越感受到性教育的重要性。
很多人的問題,其實源頭就在於他們對的基本認識出了差錯。那些看似複雜的障礙,背後往往是一連串錯誤資訊堆疊的後果。朱瓊茹記得,她有一次在中國大陸接診一對夫妻,妻子已近三十,卻一直認為孩子是從肛門裡生出來的。
這樣的故事對她來說並不稀奇。對性諱莫如深的文化傳統,使得許多人在成長過程中從未獲得過科學、系統的性知識。性教育的空白,被影片、謠言、童年禁忌填滿。人們學到的是錯覺和誤區——比如,男人的生殖器要,性愛必須持久且激烈,女性應當擁有童顏巨乳的身材,並在任何時刻都能被輕易喚起。這些模板,給兩性都製造了深重的身體焦慮,也為扭曲的親密關係埋下了種子。
真實的性關係裡,是需要情緒、場域、互動的。朱瓊茹說,不是像影片裡那樣,脫了褲子,女人就該立刻熱情洋溢地迎合你。她和黃靖芝都碰到過不少案例,來訪者誤以為自己必須像片中的演員那樣表現,才算正常優秀
對於這樣的個案,治療的第一步,常常是矯正觀念。朱瓊茹會耐心拆解這些誤區,甚至建議部分來訪者去觀賞女性導演拍攝的電影,從另一個視角,去感受女性的情慾是如何被喚起的
● 朱瓊茹對公眾開展性教育
基於專業知識和多年的個案諮詢經驗,朱瓊茹總結了一套檢驗健康性關係的六大核心標準。
首先,是同意——任何性行為的前提,都是雙方的自主意願,且能在任何階段自由地說;第二個核心要點是溝通,雙方要在互動中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偏好與界限,比如什麼動作讓人感到舒服,什麼方式不被接受;第三則是安全感,這既包括生理安全(如避孕、預防感染),也涵蓋心理層面,在親密互動中感到被尊重、不被操控。
第四個標準是尊重差異,性偏好本身沒有對錯,即使彼此不完全契合,也應努力尋找讓雙方都感到舒適的方式;第五是親密聯結,真正的親密不是表演快樂,而是願意呈現真實、不完美的自己,哪怕其中包含困惑、脆弱或短暫的失控。
最後一個標準,也是十分最重要的一點:享受性本身的愉悅。性不該是義務,不該是例行公事,而是彼此身心之間的探索、回應與滿足。
這些常識,在理想狀態下,應該在一個人身體成熟之前就被完整地傳授。但現實是,性教育的缺位不僅製造了諸多誤解,更間接釀成了許多原本可以避免的創傷與悲劇。
近些年來,全面性教育正在成為國際共識。201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多個國際組織,聯合釋出了《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修訂版),明確全面性教育包含性與生殖相關的解剖學和生理學知識、青春期發育、月經與遺精、懷孕、生育與避孕、艾滋病病毒、性傳播感染等學習者需要了解的全部主題。
更重要的是,全面性教育並非一次性灌輸,而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從兒童早期教育開始,為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定製他們能夠理解的性教育內容。
在中國臺灣,隨著全面性教育的逐步推進,朱瓊茹能感受到社會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正視自己的性需求,不再把性僅僅視為義務或羞恥的源頭,而是作為一種可以討論、可以學習,甚至可以提升的生活經驗。他們願意走進諮詢室,主動尋求專業協助,以改善性生活的品質。
而在中國大陸,這種變化也在悄然發生。過去,許多女性走進朱瓊茹的諮詢室,是因為性功能的障礙影響了受孕——性被視為通往生育的通道,一旦無法完成,才引發焦慮與求助。近幾年,這個格局正在鬆動。
朱瓊茹和黃靖芝在深圳開辦了一家性健康管理中心,透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幫助大陸的來訪者解決各類性障礙問題。她們發現,越來越多的女性來訪者不再以為人母為出發點,而是單純為了追求愉悅、理解自己的身體而來。
對性治療師來說,這種轉變微小卻深刻。它意味著,性不再只是隱秘的生理需求,而成為了更寬廣、更有尊嚴的人類經驗的一部分。
朱瓊茹始終認為,在性的問題裡,我們最終是要學會成為真正的自己。而當我們敢於談論性,也才真正開始理解愛。
作者 林知意 | 主編 宋函 | 圖源 《今夜一起為愛鼓掌》


相關文章